扩散膜、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6597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扩散膜、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扩散膜、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属于液晶显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主要包括金属框1、液晶显示面板和驱动电路板2、水平棱镜膜4、垂直棱镜膜5、扩散膜3、导光板6、反射片7、塑料胶框8、灯条 9及金属灯罩10。如图2所示,现有扩散膜3包括基材层31及雾化层32。其中,基材层 31主要由聚乙烯等塑性材料构成,雾化层32由塑性材质的凸起33构成,例如可以通过射出成型方式制作形成、通过激光雕刻方式制作形成、通过油墨印刷方式制作形成、或通过粘贴方式制作形成,通过凸起33的散射作用,将从导光板6出射的光线进行均勻处理,以提供均勻光源。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如图3所示,现有扩散膜3中的凸起33均勻分布在雾化层32上。然而在实际结构中,灯条9位于扩散膜3的一侧,灯条9上设置有照明灯 91,该照明灯91例如可以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或冷阴极荧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s,简称:CCFL),图中仅显示了照明灯91为LED的情形。由于这些照明灯91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距离,因此会出现相邻照明灯91之间产生亮暗交替的“萤火虫”现象,从而影响画面的品位。为了改善上述亮暗交替的“萤火虫”现象,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如下处理方式方式一如图4所示,在扩散膜3的入光侧印刷黑边34,由于黑色为吸光材质,降低了光源的利用率,实验的数据显示,损失光效约达5%,因此造成光效损失;方式二 对导光板6的网点进行调节这种方式只能进行初步的光均勻化的调整,而不能彻底改善亮暗交替的现象;方式三如图5所示,对导光板6的入光侧进行微结构的调整。由于在微结构成型时,微结构的尺寸在微米级别,因此容易造成成型不完全,或者成型缩水等不良后果,从而使导光板6的生产良品率降低,成本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扩散膜、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用以改善亮暗交替的“萤火虫”现象。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扩散膜,包括基材层及雾化层,所述雾化层由塑性材质的凸起构成,其中所述凸起在靠近所述扩散膜的入光处的位置紧密分布。可选地,所述凸起紧密分布而成的区域形状为放射形,所述放射形朝向所述入光处的一端为窄端,远离所述入光处的一端为宽端。可选地,所述放射形为多个,与所述入光处的多个LED —一对应设置。所述放射形可以为倒三角形、倒半圆形、或倒梯形。可选地,所述凸起紧密分布区域的分布密度为所述雾化层上凸起非紧密分布区域的分布密度的2 3倍。可选地,所述扩散膜具有多个入光处,所述凸起在靠近所述扩散膜的每个入光处的位置均紧密分布。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扩散膜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灯条,位于所述扩散膜的入光处,所述灯条上设置有照明灯。可选地,所述照明灯为LED或冷阴极荧光灯管。可选地,所述照明灯为侧入式或直下式。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提高凸起在靠近扩散膜的入光处的分布密度,使得灯条上的各个发光二极管周围的光线变得均勻,从而改善了亮暗交替的“萤火虫见象,提高了画面品质。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扩散膜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扩散膜上的凸起分布示意图;图4为现有扩散膜的入光处印刷有黑边34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对现有导光板的入光处进行微结构调整的结构示意图;图6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扩散膜实施例一中照明灯为LED且位于扩散膜一侧时的凸起分布示意图;图6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扩散膜实施例一中照明灯为LED且位于扩散膜两侧时的凸起分布示意图;图7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扩散膜实施例一中照明灯为CCFL且位于扩散膜一侧时的凸起分布示意图;图7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扩散膜实施例一中照明灯为CCFL且位于扩散膜两侧时的凸起分布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扩散膜实施例二中照明灯为LED时的凸起分布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扩散膜实施例二中照明灯为CCFL时的凸起分布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扩散膜上的凸起的雾化作用原理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扩散膜上的凸起的折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
4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扩散膜3的层状结构与现有扩散膜类似,也包括基材层 31及雾化层32,其中,所述雾化层32由塑性材质的凸起33构成,该凸起33具体可以为圆珠形、圆锥形或棱台形,具有雾化作用。然而,与现有扩散膜3上均勻分布的凸起33不同, 本实施例所述扩散膜3的凸起33在靠近所述扩散膜3的入光处的位置紧密分布,以下具体说明实施例一侧光式的背光模组如图6A所示,灯条9设置于扩散膜3的一侧,灯条9上的多个照明灯91为LED,所述扩散膜3上的所述凸起紧密分布而成的区域形状为放射形,所述放射形朝向所述入光处的一端为窄端,远离所述入光处的一端为宽端。具体地,所述放射形可以为多个,与所述入光处的照明灯91 一一对应设置,该放射形可以为倒三角形、倒半圆形、或倒梯形。例如,如图6A中的区域92所示,所述凸起可以以倒三角形紧密分布,所述倒三角形的顶角朝向位于所述入光处的照明灯91,其中所述凸起紧密分布而成的倒三角形为多个,每个所述倒三角形的顶角朝向位于所述入光处灯条9 上的一个照明灯91。所述凸起紧密分布区域的分布密度可以根据照明灯91在雾化层32上的正对区域的光强与正对区域之间的间隔区域的光强进行对比而得到的倍数决定,例如,所述凸起紧密分布区域的分布密度为所述雾化层上非紧密分布区域的分布密度的2 3倍。另外,所述扩散膜3也可以具有多个入光处,例如,一个入光处、两个入光处、三个入光处或四个入光处等。具体地,在图6B中,所述扩散膜3具有两个入光处,所述凸起在靠近所述扩散膜3的每个入光处的位置均紧密分布。如图7A和图7B所示,当灯条9上的照明灯91为CCFL时,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 区别仅在于所述凸起紧密分布而成的区域形状并不是放射形,而是与CCFL相适应的方形或者近似形状。实施例二 直下式的背光模组在本实施例中,照明灯91不是位于扩散膜3的外侧,而是位于扩散膜的背面,因此,所述扩散膜3上的凸起紧密分布区域的位置也与照明灯91的位置应。例如,在图8 中,照明灯91为LED,因此,凸起紧密分布区域的位置也对应于多个LED所在的位置;再例如在图9中,照明灯91为CCFL,因此,凸起紧密分布区域的位置也对应于多个CCFL所在的位置。包含本实施例所述扩散膜3的背光模组可以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中。以下,对凸起33的雾化作用的原理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从导光板6出射的光线穿过基材层31达到凸起33 ;如图11所示, 光线以入射角a入射到凸起33的弧形表面,并依照折射定律以折射角b射出凸起33。由于入射角a大于折射角b,因此折射后的光线偏移了入射光线,在正对光源的区域(即光强大的区域),因为凸起的分布密度大,从而可以更好地对光线进行扩散,使出光均勻,从而起到对光线的雾化作用,达到扩散的效果。本实施例通过提高凸起33在靠近扩散膜3的入光处的分布密度,使得灯条9上的各个照明灯91周围的光线变得均勻,从而改善了亮暗交替的“萤火虫”现象,提高了画面品质。另外,与现有技术中已有的用于改善“萤火虫”现象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无需在扩散膜3的入光处印刷黑边,从而避免了光效损失;(2)与导光板6的网点调节方式相比,能够更加彻底地改善亮暗交替的现象;(3)无需对导光板6的入光处进行微结构的调整,因此不会对生产的良品率造成影响,并且有利于提高用于制造导光板6的模具的使用寿命。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扩散膜,包括基材层及雾化层,所述雾化层由塑性材质的凸起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在靠近所述扩散膜的入光处的位置紧密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紧密分布而成的区域形状为放射形,所述放射形朝向所述入光处的一端为窄端,远离所述入光处的一端为宽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射形为多个,与所述入光处的多个LED —一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射形为倒三角形、倒半圆形或倒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2 4中任一所述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紧密分布区域的分布密度为所述雾化层上非紧密分布区域的分布密度的2 3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膜具有多个入光处,所述凸起在靠近所述扩散膜的每个入光处的位置均紧密分布。
7.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 6中任一所述的扩散膜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灯条,位于所述扩散膜的入光处,所述灯条上设置有照明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灯为LED或冷阴极荧光灯管。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灯为侧入式或直下式。
1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 9任一所述的背光模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扩散膜、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的扩散膜包括基材层及雾化层,所述雾化层由塑性材质的凸起构成,其中所述凸起在靠近所述扩散膜的入光处的位置紧密分布。本实用新型通过提高凸起在靠近扩散膜的入光处的分布密度,使得灯条上的各个发光二极管周围的光线变得均匀,从而改善了亮暗交替的“萤火虫”现象,提高了画面品质。
文档编号F21S8/00GK202008088SQ20102060754
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2日
发明者孙海威, 尚飞, 郑效盼 申请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