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冲压成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7534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重冲压成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重冲压成形装置,具体地,涉及将具有一对模具的成形模具沿其合模、开模方向排列多个的多重冲压成形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此种多重冲压成形装置,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装置。在该多重冲压成形装置中,具有一对模具(上模和下模)的成形模具沿其合模、开模方向(上下方向)排列多个(该情况下,为三个)。这样,与排列三台仅设置一对模具的、即仅设有一个成形模具的通常的冲压成形装置的情况相比,可抑制每对模具即每个成形模具所需的冲压缸的容量,并且,可缩小冲压成形装置的设置空间。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2-178194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基于削减成本的观点,导引组装有模具的装模板的升降的导引轴,成为兼起到连接多重冲压成形装置的上下框架的支柱的作用的构造。因此,例如,在从上框架对下框架作用较大载荷时,出现了导引轴上发生挠曲,从而不能使装模板流畅地升降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可以考虑使被导引轴导引的装模板的导引孔的直径相对于导引轴的外径充分地大。但是,在这种想法中,出现了在升降的装模板中发生倾斜和晃动的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其课题是提供将具有一对模具的成形模具沿其合模、开模方向排列多个,即使在能使该排列多个的成形模具相对于导引轴流畅地动作的情况下,在该流畅地动作的多个成形模具上也不会产生倾斜和晃动的多重冲压成形装置。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问题,其具有以下构成。方案1记载的发明的多重冲压成形装置,通过在贯穿厚度方向的多个导引孔中分别插入的导引轴来流畅地导引合模、开模的动作,将具有一对模具的成形模具沿该合模、开模方向排列多个,该一对模具通过该流畅地导引的合模、开模而由原材料成形工件,其特征在于,在成形模具的各导引孔的两个开口的周缘中至少一侧开口的周缘固定有被导引轴插入的套筒,套筒的内径设定为小于导引孔的直径。根据该构成,例如,即使由于从一个框架相对另一个框架作用较大的载荷而在各导引轴产生挠曲,各导引孔也可吸收该产生的挠曲。因此,由于可使各导引孔分别导引各导引轴,所以可使多个排列的成形模具流畅地升降。此外,通过套筒,可提高各导引轴相对各导引孔的导引效果。因此,如上所述,即使在使排列多个的成形模具流畅地升降之时,也可防止在该排列多个的成形模具上产生倾斜和晃动。此外,方案2记载的发明是方案1记载的多重冲压成形装置,成形模具由通过导引轴来导引合模、开模的动作的装模板和相对于该装模板能够装拆地组装的一对模具构成,在使成形模具合模、开模时若在一对模具上作用大的力,则一对模具相对于装模板能够在合模、开模方向和相对于该合模、开模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错开地组装。根据该构成,在各导引轴上产生挠曲时,即使在仅由各导引孔不能吸收该产生的挠曲的情况下,也可由模具的错开来吸收该产生的挠曲。因此,可使排列多个的成形模具更流畅地升降。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三级冲压装置的开模状态的主视图。图2是在图1的最上层装模板即驱动装模板的导引孔中插入导引轴的局部纵剖视图。图3是说明图1的最上层上模即第一上模的组装的图,是表示其组装前的状态的图。图4是从下方观察图3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图3的组装后的状态的图。图6是从下方观察图5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图1的立式三级冲压装置的合模状态的图。符号说明1 立式三级冲压装置(多重冲压成形装置)14:导引轴40a:导引孔42a:导引孔44a:导引孔30 第一成形模具32 第二成形模具34 第三成形模具40 驱动装模板(装模板)42 第一从动装模板(装模板)44 第二从动装模板(装模板)46固定装模板(装模板)
50第—-上模(模具)
52第—-下模(模具)
54A-Ap — 弟一上模(模具)
56A-Ap — 弟一下模(模具)
58第三上模(模具)
60第三下模(模具)
70套筒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用图1 图7来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再有,在以下的说明时,作为“多重冲压成形装置”的例子说明“立式三级冲压装置1”。此外,在以下的说明时,上、下、前、后、左、右是以该立式三级冲压装置1为基准时的上、下、前、后、左、右。即,例如在图1中说明时,朝向纸面,以上、下、前、后、左、右作为本说明中的上、下、前、后、左、右。首先,参照图1 6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三级冲压装置1的构成。如图1所示,该立式三级冲压装置1主要由形成其骨架的框架部2和成形原材料M1、M2、M3的冲压部3构成。下面分别说明该框架部2和冲压部3。首先,从框架部2说明。该框架部2包括在地面F设置的下框架10 ;与该下框架10相对的上框架12 ;将这两个框架10、12的相对面(下框架10的上表面和上框架12的下表面)的四角分别以搭桥的方式连接的四个导引轴14、14、14、14。框架部2如此构成。其次,说明冲压部3。该冲压部3包括作为驱动源的冲压缸20 ;通过该冲压缸20的伸缩所产生的合模、开模来成形原材料Ml、M2、M3的三个成形模具30、32、34(以下记为“第一成形模具30”、“第二成形模具32”、“第三成形模具34”)。分别说明该冲压缸20和各成形模具30,32,34.首先,从冲压缸20说明。该冲压缸20以该活塞杆22贯穿上框架12的厚度方向的方式连接在上框架12的上表面。该冲压缸20构成为可通过来自外部的液压使该活塞杆22伸缩。冲压缸20如此构成。其次,说明第一成形模具30。该第一成形模具30包括驱动装模板40 ;相对于该驱动装模板40成对的第一从动装模板42 ;第一上模50 ;相对于该第一上模50成对的第一下模52。分别说明该驱动装模板40、第一从动装模板42、第一上模50、第一下模52。首先,从驱动装模板40说明。该驱动装模板40是用于组装后述的第一上模50的基座板。在该驱动装模板40上,在其四角形成有可插入上述的四个导引轴14、14、14、14的导弓l L 40a、40a、40a、40a。如图2所示,该导引孔40a的直径(在图2中,为“D1”)设定为比在该导引孔40a中插入的各导引轴14的外径(在图2中,为“D”)充分地大(D1 >D)。这样,通过从上框架12对下框架10作用大的载荷,即使在各导引轴14上产生挠曲,各导引孔40a也可吸收该产生的挠曲。因此,由于可在各导引孔40a中分别导引各导引轴14,所以可使驱动装模板40流畅地升降。此外,在该各导引孔40a的上下的开口的周缘,分别通过螺栓B连接有套筒70,该套筒70具有可插入各导引轴14的贯穿孔74。这里,对该套筒70详细描述,该套筒70是用于提高各导引轴14相对各导引孔40a的导引效果的部件。因此,套筒70的内径(是套筒70上的贯穿孔74的直径,在图2中,为“D2”)设定成比导引孔40a的直径(在图2中,为“D1,,)小(D2 < Dl)。在如上述那样设置套筒70时,即使在使驱动装模板40流畅地升降时,也既能防止在该驱动装模板40上产生的倾斜和晃动,又能防止导引轴14对导引孔40a的啃咬。再有,该套筒70由例如铁的铸造品制成。套筒70如此构成。而且,该驱动装模板40在各导引轴14插入该各导引孔40a和各套筒70中的状态下连接在上述的冲压缸20的活塞杆22的前端。这样,在使活塞杆22伸缩时,可不产生倾斜和晃动地使驱动装模板40流畅地升降。再有,该驱动装模板40由例如铁的原材料制成。这与后述的第一从动装模板42、第二从动装模板44及固定装模板46也相同。其次,说明第一从动装模板42。该第一从动装模板42是用于组装后述的第一下模52的基座板。在该第一从动装模板42上,也与上述驱动装模板40同样,在其四角形成有可插入四个导引轴14、14、14、14的导引孔42a、42a、42a、42a。该各导引孔42a的直径也与上述各导引孔40a的直径同样,设定成比在该各导引孔4 中插入的各导引轴14的外径充分地大。这样,与上述驱动装模板40同样,通过从上框架12相对下框架10作用较大的载荷,即使在各导引轴14上产生挠曲,各导引孔4 也可吸收该产生的挠曲。因此,可使各导引孔4 分别导引各导引轴14,从而可使第一从动装模板42流畅地升降。此外,在该各导引孔4 的上下的开口的周缘,与上述各导引孔40a的上下的开口的周缘同样,分别通过螺栓B连接有套筒70,该套筒70具有可插入各导引轴14的贯穿孔74。这样,与上述驱动装模板40同样,即使在使第一从动装模板42流畅地升降时,也既能防止在该第一从动装模板42上产生的倾斜和晃动,又能防止导引轴14相对导引孔42a的啃咬。而且,该第一从动装模板42与上述驱动装模板40同样,在各导引轴14插入到该各导引孔4 和各套筒70中的状态下,通过从驱动装模板40悬吊的四个悬吊支柱16、16、16、16而悬吊于驱动装模板40上。具体地,该第一从动装模板42在后述的两模具50、52成为开模状态的位置处以相对于驱动装模板40向下移动被限制的方式悬吊于驱动装模板40上。再有,该向下移动的限制通过可分别调节高度地组装在四个悬吊支柱上的四个第一停止部16a、16a、16a、16a来进行。这样,在使驱动装模板40升降时,可边使四角的导引孔42a.42a.42a.42a导引四个导引轴14、14、14、14边使第一从动装模板42升降。其次,说明第一上模50。该第一上模50是用于成形后述的原材料Ml的模具。该第一上模50通过左右成对的支撑块80、80而可装拆地组装在驱动装模板40的下表面上。下面参照图3 6来对该组装构造详细描述。再有,该组装构造是左右对称的,因此通过说明右边的组装构造(在图1中,朝向纸面的左边的组装构造),而省略左边的组装构造(在图1中,朝向纸面的右边的组装构造)的说明。支撑块80是其正面看形成为大体L字形的块。该支撑块80通过其上表面可相对于驱动装模板40的下表面在左右方向上滑动的公知的滑动机构(未图示)而组装。在该支撑块80的大体L字形突出部82的前后方向的中央,朝向驱动装模板40的下表面连接有销84。另一方面,在第一上模50的右上缘,形成有凸缘50a。在该凸缘50a的前后方向的中央,形成有可嵌入上述销84的大体U字形的凹槽50b。再有,上述支撑块80的突出部82的高度和上述第一上模50的凸缘50a的高度形成为,如后述那样,在将第一上模50组装在驱动装模板40的下表面时,在第一上模50的凸缘50a和支撑块80的突出部82之间确保预定的间隙Sl (在图5中,参照局部放大图)。而且,将第一上模50设置在驱动装模板40的下表面的预定位置处,在保持该设置的状态下,以销84嵌入凹槽50b中的方式使支撑块80滑动(使支撑块80从图3、4所示的状态向图5、6所示的状态滑动)。接着,销84和凹槽50b预先以其嵌合紧密的方式形成,因此通过该紧密嵌合而将第一上模50组装在支撑块80上。在如上述那样组装时,由于支撑块80已经组装在驱动装模板40上,所以其结果,可将第一上模50组装在驱动装模板40的下表面上。再有,如上所述,在使支撑块80滑动时,以在第一上模50的凸缘50a和支撑块80之间留有(确保)预定间隙S2的方式使支撑块80滑动(在图5中,参照局部放大图)。在如上述那样确保预定的间隙S1、S2的状态下,在第一上模50合模、开模时,如果第一上模50自身上作用较大的力,则第一上模50可相对于驱动装模板40在其上下方向和其左右方向上错开。这些记载相当于权利要求书内记载的“在使成形模具合模、开模时若在一对模具上作用较大的力,则一对模具相对于装模板能够在合模、开模方向和相对于该合模、开模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错开地组装”。再有,当使上述支撑块80的滑动返回时,则可将第一上模50从驱动装模板40的下表面取下。这样,第一上模50通过左右成对的支撑块80、80而可装拆地组装在驱动装模板40的下表面。最后,说明第一下模52。该第一下模52与上述第一上模50同样,是用于成形后述的原材料Ml的模具。该第一下模52也与上述第一上模50同样,通过左右成对的支撑块80、80,可装拆地组装在第一从动装模板42的上表面上。再有,该组装构造相对于将上述第一上模50组装在驱动装模板40的下表面上的构造是上下的对象,因此将省略其详细说明。第一成形模具30由该驱动装模板40、第一从动装模板42、第一上模50和第一下模52构成。其次,说明第二成形模具32。该第二成形模具32由第一从动装模板42、相对于该第一从动装模板42成对的第二从动装模板44、第二上模M、相对于该第二上模M成对的第二下模56构成。下面分别说明该第二从动装模板44、第二上模M、第二下模56。再有,第一从动装模板42兼用作上述第一成形模具30的构成部件。因此,由于第一从动装模板42在上述第一成形模具30的说明中已经说明,所以省略其详细说明。首先,说明第二从动装模板44。该第二从动装模板44是用于安装后述的第二下模56的基座板。在该第二从动装模板44上,与上述驱动装模板40和第一从动装模板42同样,在其四角形成有可插入四个导引轴14、14、14、14的导引孔44a、44a、44a、44a。该各导引孔44a的直径也与上述各导引孔40a、42a的直径同样,设定为比在该各导引孔44a中插入的各导引轴14的外径充分地大。这样,与上述驱动装模板40和第一从动装模板42同样,通过从上框架12相对下框架10作用大的载荷,即使在各导引轴14上产生挠曲,各导引孔4 也可吸收该产生的挠曲。因此,可分别使各导引孔4 导引各导引轴14,从而可使第二从动装模板44流畅地升降。此外,在该各导引孔4 的上下的开口的周缘,与上述各导引孔40a、42a的上下的开口的周缘同样,分别通过螺栓B连接有套筒70,该套筒70具有可插入各导引轴14的贯穿孔74。这样,与上述驱动装模板40和第一从动装模板42同样,即使在使第二从动装模板44流畅地升降时,也既能防止在该第二从动装模板44上产生的倾斜和晃动,又能防止导引轴14相对导引孔44a的啃咬。而且,该第二从动装模板44与上述第一从动装模板42同样,在各导引轴14插入到该各导引孔4 和各套筒70中的状态下,通过从驱动装模板40悬吊的四个悬吊支柱16、16、16、16而悬吊于驱动装模板40上。具体地,该第二从动装模板44在后述的两模具54、56成为开模状态的位置处以相对于第一从动装模板42向下移动被限制的方式悬吊于驱动
7装模板40。再有,该向下移动的限制与上述四个第一停止部16a、16a、16a、16a同样,通过可分别调节高度地组装在四个悬吊支柱上的四个第二停止部16b、16b、16b、16b来进行。这样,在使驱动装模板40升降时,可边使四角的导引孔Ma、Ma、Ma、Ma导引四个导引轴14、14、14、14边使第二从动装模板44升降。其次,说明第二上模M。该第二上模M与上述第一上模50同样,是用于成形后述的原材料M2的模具。该第二上模M也与上述第一上模50同样,通过左右成对的支撑块80、80而可装拆地组装在第一从动装模板42的下表面上。再有,其组装构造与将上述第一上模50组装在驱动装模板40的下表面上的构造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最后,说明第二下模56。该第二下模56与上述第一下模52同样,是用于成形后述的原材料M2的模具。该第二下模56也与上述第一下模52同样,通过左右成对的支撑块80,80而可装拆地组装在第二从动装模板44的上表面上。再有,其组装构造与将上述第一下模52组装在第一从动装模板42的上表面上的构造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第二成形模具32由该第一从动装模板42、第二从动装模板44、第二上模M和第二下模56构成。最后,说明第三成形模具34。该第三成形模具34由第二从动装模板44、相对于该第二从动装模板44成对的固定装模板46、第三上模58、相对于该第三上模58成对的第三下模60构成。下面分别说明该固定装模板46、第三上模58、第三下模60。再有,第二从动装模板44兼用作上述第二成形模具32的构成部件。因此,由于第二从动装模板44在上述第二成形模具32的说明中已经说明,所以省略其详细说明。首先,说明固定装模板46。该固定装模板46是用于组装后述的第三下模60的基座板。而且,该固定装模板46连接于下框架10的上表面。其次,说明第三上模58。该第三上模58与上述第一上模50同样,是用于成形后述的原材料M3的模具。该第三上模58也与上述第一上模50同样,通过左右成对的支撑块80,80而可装拆地组装在第二从动装模板44的下表面上。再有,其组装构造与将上述第一上模50组装在驱动装模板40的下表面上的构造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最后,说明第三下模60。该第三下模60与上述第一下模52同样,是用于成形后述的原材料M3的模具。该第三下模60也与上述第一下模52同样,通过左右成对的支撑块80、80而可装拆地组装在固定装模板46的上表面上。再有,其组装构造与将上述第一下模52组装在第一从动装模板42的上表面上的构造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第三成形模具34由该第二从动装模板44、固定装模板46、第三上模58和第三下模60构成。冲压部3如此构成。接着,参照图1、7来说明由上述框架部2和冲压部3构成的立式三级冲压装置1的动作。首先,从图1所示的开模状态时说明。最初,如图1所示,进行在各下模52、56、60中分别设置原材料M1、M2、M3的作业。其次,进行使冲压缸20的活塞杆22伸出(压出)的作业。这样,驱动装模板40、第一从动装模板42及第二从动装模板44向下框架10侧下降。此时,第一从动装模板42在自身与驱动装模板40的距离由四个第一停止部16a、16a、16a、16a保持的状态下向下框架10侧下降。此外,此时,第二从动装模板44也在自身与第一从动装模板42的距离由四个第二停止部16b、16b、16b、16b保持的状态下向下框架10侧下降。接着,首先,第三上模58和第三下模60在互相之间夹入原材料M3的状态下开始接触。接着,随着驱动装模板40和第一从动装模板42的下降,第二上模M和第二下模56在互相之间夹入原材料M2的状态下开始接触。随后,随着驱动装模板40的下降,第一上模50和第一下模52在互相之间夹入原材料Ml的状态下开始接触。另外,随着驱动装模板40进一步下降,在这三对模具(第一上模50和第一下模52、第二上模M和第二下模56、第三上模58和第三下模60)之间进行合模。这样,由原材料] 1、]\12、]\0成形工件机、12、13(参照图7)。在该成形结束时,进行使冲压缸20的活塞杆22收缩(返回压出)的作业。接着,驱动装模板40向上框架12侧上升。这样,在第一上模50和第一下模52之间进行开模。再有,在驱动装模板40上升时,四个第一停止部16a、16a、16a、16a与第一从动装模板42干涉,因此之后第一从动装模板42也随着驱动装模板40的上升而上升。这样,在第二上模M和第二下模56之间进行合模。另外,若驱动装模板40进一步上升,则四个第二停止部16b、16b、16b、16b与第二从动装模板44干涉,因此之后第二从动装模板44也随着驱动装模板40的上升而上升。这样,在第三上模58和第三下模60之间进行开模。在冲压缸20的活塞杆22的收缩结束时,这三对模具(第一上模50和第一下模52、第二上模M和第二下模56、第三上模58和第三下模60)的开模也结束。这样,可从各下模52、56、60取出工件11、12、13。这样,立式三级冲压装置1的一个循环动作结束。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立式三级冲压装置1如上述那样构成。根据该构成,各装模板40、42、44的各导引孔40a、42a、Ma的直径设定为比在该各导引孔40a、42a、Ma中插入的导引轴14的外径充分地大。因此,通过从上框架12相对下框架10作用大的载荷,即使在各导引轴14上产生挠曲,各导引孔40a、42a、Ma也可吸收该产生的挠曲。因此,由于可在各导引孔40a、42a、44a中分别导引各导引轴14,所以可使驱动装模板40、第一从动装模板42及第二从动装模板44流畅地升降。此外,根据该构成,在各装模板40、42、44的各导引孔40a、42a、44a的上下的开口的周缘,分别通过螺栓B连接有套筒70,该套筒70具有可插入四个导引轴14的贯穿孔74。该套筒70的内径设定为比各导引孔40a、42a、44a的直径小。因此,通过该套筒70,可提高各导引轴14相对于各导引孔40a、42a、44a的导引效果。因此,如上所述,即使在使驱动装模板40、第一从动装模板42及第二从动装模板44流畅地升降时,也能防止在该驱动装模板40、第一从动装模板42及第二从动装模板44上产生的倾斜和晃动。此外,根据该构成,三对模具(第一上模50和第一下模52、第二上模M和第二下模56、第三上模58和第三下模60),在其合模、开模时如果自身作用较大的力,则可相对于驱动装模板40、第一从动装模板42及第二从动装模板44在其上下方向和其左右方向上错开。因此,如上所述,在各导引轴14上产生挠曲时,即使在仅通过各导引孔40a、42a、Ma不能吸收该产生的挠曲的情况下,也可通过三对模具50、52、M、56、58、60的错开来吸收该产生的挠曲。因此,可使驱动装模板40、第一从动装模板42及第二从动装模板44更流畅地升降。
上述内容不过涉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并不意味本发明被上述内容所限定。在实施例中,作为“多重冲压成形装置”的例子,说明了“立式三级冲压装置1”。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卧式三级冲压装置”。此外,级数不需限定为三级,只要是多级,则几级(例如,二级、四级、五级等)皆可。此外,在实施例中,说明了从各上模50、54、58向各下模52、56、60合模的构成。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从各下模52、56、60向各上模50、54、58合模的构成。该情况下,例如,冲压缸20以其活塞杆22贯穿下框架10的厚度方向的方式连接在下框架10的下表此外,在实施例中,说明了在各导引孔40a、42a、44a的上下的开口的周缘分别连接套筒70的构成。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各导引孔40a、42a、44a的上下的开口的周缘中仅上开口的周缘或下开口的周缘分别连接套筒70的构成。此外,在实施例中,说明了三对模具(第一上模50和第一下模52、第二上模M和第二下模56、第三上模58和第三下模60)通过左右成对的支撑块80、80可装拆地组装在驱动装模板40、第一从动装模板42、第二从动装模板44及固定装模板46上的例子。但是,并不限于此,三对模具50、52、M、56、58、60也可通过螺栓而连接在驱动装模板40、第一从动装模板42、第二从动装模板44及固定装模板46上。该情况下,可对应于进行模具50、52、54,56,58,60的合模、开模需要较大的力的拉深加工、减薄拉深加工的情况。另外,在实施例中,说明了三对模具(第一上模50和第一下模52、第二上模M和第二下模56、第三上模58和第三下模60)通过左右成对的支撑块80、80可装拆地组装在驱动装模板40、第一从动装模板42、第二从动装模板44及固定装模板46上的例子。但是,并不限于此,三对模具50、52、M、56、58、60和驱动装模板40、第一从动装模板42、第二从动装模板44及固定装模板46也可以分别一体地构成。
权利要求
1.一种多重冲压成形装置,通过在贯穿厚度方向的多个导引孔中分别插入的导引轴来流畅地导引合模、开模的动作,将具有一对模具的成形模具沿该合模、开模方向排列多个,所述一对模具通过该流畅地导引的合模、开模而由原材料成形工件,其特征在于,在成形模具的各导引孔的两个开口的周缘中至少一侧开口的周缘固定有被导引轴插入的套筒,套筒的内径设定为小于导引孔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冲压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成形模具由通过导引轴来导引合模、开模的动作的装模板、和相对于该装模板能够装拆地组装的一对模具构成,在使成形模具合模、开模时若在一对模具上作用大的力,则一对模具相对于装模板能够在合模、开模方向和相对于该合模、开模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错开地组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将具有一对模具的成形模具沿其合模、开模方向排列多个,即使在使该排列多个的成形模具相对于导引轴流畅地动作的情况下,在该流畅地动作的多个成形模具上也不会产生倾斜和晃动的多重冲压成形装置。多重冲压成形装置(1),构成为将具有通过流畅地被导引的合模、开模来由原材料(M1,M2,M3)成形工件(W1,W2,W3)的一对模具(50,52,54,56,58,60)的成形模具(30,32,34),沿该合模、开模方向排列多个。在成形模具的各导引孔(40a,42a,44a)的两个开口的周缘中至少一侧的开口的周缘,固定有被导引轴(14)插入的套筒(70),套筒的内径(D2)设定为小于导引孔的直径(D1)。
文档编号B21D22/06GK102380536SQ201010623380
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3日
发明者北井英治 申请人:小岛冲压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