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舱补焊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155622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舱补焊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装置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舱补焊装置,包括底座、相对地分置于所述底座两侧且竖直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末端分别设有翻转装置,所述翻转装置包括摇柄机构、开设有定位孔的角度定位器及与所述定位孔配合的插销,且所述摇柄机构与所述角度定位器为主动轮与从动轮的关系;所述角度定位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上设有与发动机舱纵梁上的定位孔配合的定位销。此装置不仅能够满足发动机舱不同角度的补焊作业,节省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利于减小焊接变形。
【专利说明】一种发动机舱补焊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舱补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技术中,汽车白车身试制验证阶段,发动机舱各模块焊点无法在夹具上全部打完,这就需要进行补焊。由于发动机舱的总成件较大,在补焊不同位置的焊点时,通常是通过多人配合,将发动机舱抬起,使其呈合适的角度进行的,这种补焊方式不仅消耗大量的时间,工作效率低,而且在补焊过程中,焊点飞溅也会对人身安全造成伤害,同时,在抬起补焊的过程中,由于总成件受力不均匀,也会导致一定的焊接变形。
[0003]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设计合理的技术方案,更好地实现发动机舱的补焊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舱补焊装置,其能够满足发动机舱所有焊点的补焊要求,并且能够减小焊接变形,提高补焊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发动机舱补焊装置,包括底座、相对地分置于所述底座两侧且竖直连接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末端分别设有翻转装置,所述翻转装置包括摇柄机构、开设有定位孔的角度定位器及与所述定位孔配合的插销,且所述摇柄机构与所述角度定位器为主动轮与从动轮的关系;所述角度定位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上设有与发动机舱纵梁上的定位孔配合的定位销。
[0007]优选地,所述摇柄机构与所述角度定位器轴承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支撑臂为空心横梁结构,且其两端分别连接有调节臂,所述调节臂与所述支撑臂套接固定,且所述调节臂套装在所述支撑臂中的长度可调;所述定位销固定于所述调节臂的末端。
[0009]优选地,所述调节臂为L形,且位于所述支撑臂其中一端的所述调节臂,其所在平面与所述支撑臂垂直,位于所述支撑臂另一端的所述调节臂与所述支撑臂同处于与所述底座平行的平面内。
[0010]优选地,所述调节臂为空心管结构,所述定位销固定在支撑管上,所述支撑管套接在所述调节臂的末端,且其套装在所述调节臂中的长度可调。
[0011]优选地,所述支撑臂上开设有通孔,调节螺栓穿过所述通孔且其端头与所述调节臂的表面锁紧固定。
[0012]优选地,所述定位销的周围设有限位框,且所述限位框与所述发动机舱纵梁间隙配合。
[0013]优选地,所述限位框上可拆卸地固定有定位钳,所述定位钳与发动机舱表面锁紧固定。
[0014]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底面设有四组万向轮。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底座之间分别设有三角形加强梁,所述加强梁可为一组或多组。
[001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舱补焊装置,其包括底座、相对地分置于所述底座两侧且竖直连接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末端分别设有翻转装置,所述翻转装置包括摇柄机构、开设有定位孔的角度定位器及与所述定位孔配合的插销,且所述摇柄机构与所述角度定位器为主动轮与从动轮的关系;所述角度定位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上设有与发动机舱纵梁上的定位孔配合的定位销。发动机舱通过定位销固定在支撑臂上,需要对其不同位置的焊点进行补焊时,转动摇柄结构,带动角度定位器及支撑臂上的发动机舱转动,达到合适位置时,将插销插入角度定位器上的定位孔中,对发动机舱固定后,即可实施补焊作业。此装置不仅能够满足发动机舱不同角度的补焊,节省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通过设计定位销的放置位置,可使得发动机舱在此装置上实现较好地对称布置固定,从而减小焊接变形。
[001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臂为空心横梁结构,且其两端分别连接有调节臂,所述调节臂与所述支撑臂套接固定,且所述调节臂套装在所述支撑臂中的长度可调;所述定位销固定于所述调节臂的末端。对于不同尺寸的发动机舱,调整调节臂,使其满足定位销与发动机舱定位孔相匹配,可实现不同车型发动机舱的固定,从而提高了此装置的通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并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舱补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翻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上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2]1-底座,2-万向轮,3-支撑臂,4-调节臂,5-调节螺栓,6-定位销,7-定位钳,8-摇柄机构,9-角度定位器,10-插销,11-第一连接杆,12-第二连接杆,13-支撑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了对本方案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002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舱补焊装置,包括底座1、相对地分置于所述底座I两侧且竖直连接于所述底座I上的第一连接杆11和第二连接杆12,所述第一连接杆11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末端分别设有翻转装置,如图2所示,所述翻转装置包括摇柄机构8、开设有定位孔的角度定位器9及与所述定位孔配合的插销10,且所述摇柄机构8与所述角度定位器9为主动轮与从动轮的关系;所述翻转装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臂3,所述支撑臂3上设有与发动机舱纵梁上的定位孔配合的定位销6。
[0025]使用时,将发动机舱通过定位销6固定在此装置上,并且定位销6的数量和位置与发动机舱纵梁上的定位孔相配合,可保证发动机舱相对对称地固定,从而利于减小焊接变形;需要对发动机舱不同位置的焊点进行补焊时,转动摇柄机构8,带动角度定位器9转动,由于角度定位器9与固定发动机舱的支撑臂3固定连接,因此支撑臂3跟随角度定位器9一起旋转,转动到需要补焊的角度后,将插销10插入角度定位器9上的定位孔中进行锁紧,从而便可进行补焊作业。
[0026]所述翻转装置可实现正反180度旋转,因此能够满足发动机舱各个角度的补焊,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够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0027]其中,为满足所述摇柄机构8与所述角度定位器9主、从动轮的关系,两者可采用齿轮传动连接、摩擦轮传动连接、涡轮蜗杆连接等方式,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发动机舱较重,为了补焊过程中翻转动作更加轻便,优选采用轴承连接进行控制。
[0028]在本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支撑臂3设计为空心横梁结构,且其两端分别连接有调节臂4,所述调节臂4与所述支撑臂3套接固定,且所述调节臂4套装在所述支撑臂3中的长度可调;所述定位销6固定于所述调节臂4的末端,通过调节所述调节臂4的长度,可满足不同尺寸的发动机舱的固定需求,使得所述定位销6能够与不同发动机舱的定位孔进行良好的匹配,从而实现不同发动机舱的补焊作业,提高此装置的通用性。
[0029]为保证所述调节臂4套装在所述支撑臂3中的长度可调,可在所述支撑臂3上开设供螺栓穿过的通孔,并在所述调节臂4上开设多组与所述通孔配合的螺栓孔,采用螺栓连接实现所述调节臂4在所述支撑臂3中不同长度时的固定。
[0030]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为避免在所述调节臂4上开设多组螺栓孔带来的加工不变、强度受影响等问题,所述调节臂4和所述支撑臂3采用如下的固定方式:所述支撑臂3上开设有通孔,调节螺栓5穿过所述通孔,利用所述调节螺栓5的端头与所述调节臂4的表面锁紧固定。调节所述调节臂4时,松开所述调节螺栓5,改变调节臂4的长度,再锁紧所述调节螺栓5即可,这种方式不仅避免了加工螺栓孔,且可实现所述调节臂的无极调节,使其应用范围更广。
[0031]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臂4可为L形,且位于所述支撑臂3其中一端的所述调节臂4,其所在平面与所述支撑臂3垂直,位于所述支撑臂3另一端的所述调节臂4与所述支撑臂3同处于与所述底座I平行的平面内,位于垂直平面中的调节臂4可实现所述定位销6上下方向的调节,而与所述支撑臂3共面的调节臂4可实现所述定位销6前后方向的调节,进一步扩大了此装置可应用的车型。
[0032]在此基础上,所述调节臂4还可设为空心管体结构,将所述定位销6固定在支撑管13上,所述支撑管13套接在所述调节臂4的末端,且其套装在所述调节臂4中的长度可调,所述支撑管13与所述调节臂4的连接也可利用所述调节螺栓5的端头与所述支撑管13表面锁紧的方式实现,所述支撑管13的设置,增加了所述定位销6在左右方向的调节,从而可实现发动机舱的定位在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向的调节,极大地方便了不同发动机舱的固定。
[0033]另外,可在所述定位销6的周围设置限位框,且所述限位框与所述发动机舱纵梁间隙配合,防止纵梁的晃动。
[0034]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发动机舱固定的牢靠性,避免其在翻转时发生掉落,所述限位框上可拆卸地固定有定位钳7,当发动机舱固定在所述支撑臂3上后,将所述定位钳7装上,所述定位钳7与发动机舱表面锁紧固定,从而实现对定位位置进行锁紧。
[0035]为保证所述发动机舱补焊装置的牢靠性,可在所述第一连接杆11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底座I之间设置三角形加强梁,且所述加强梁可为一组或多组。
[0036]所述的发动机舱补焊装置中,还可在所述底座I的底面设有四组万向轮2,方便装置的移动。
[0037]以某一车型的发动机舱补焊为例,具体说明采用上述介绍的此装置进行补焊作业的过程:
[0038]首先,将万向轮2锁死,防止在上件过程中底座I晃动,导致上件困难,把支撑臂3调整到水平状态,然后在数模上测量发动机舱总成四个定位孔的理论设计值,以其中一个定位销6为基准,根据测量的理论设计值,松开调节螺栓5,调整调节臂4,使定位销6与发动机舱的四个定位孔相匹配,满足总成件位置定位,位置确定后,将发动机舱抬起放在支撑臂3上,把定位孔插入定位销6内,然后将定位钳7装上,对定位位置进行锁死,防止翻转过程中,工件掉落。根据工艺卡上发动机舱焊点信息,开始实施补焊工作,分析焊点所在位置,转动摇柄机构8,调整发动机舱转动到一定角度,在此角度下,能够满足部分焊点的补焊要求;然后把插销10插入角度调节器9上的孔内,锁死角度,避免在补焊过程中工件晃动,影响补焊工作。补焊完成后,继续转动摇柄机构8到其他角度,满足剩余焊点的补焊工作。
[0039]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动机舱补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I)、相对地分置于所述底座(I)两侧且竖直连接于所述底座(I)上的第一连接杆(11)和第二连接杆(12),所述第一连接杆(11)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末端分别设有翻转装置,所述翻转装置包括摇柄机构(8)、开设有定位孔的角度定位器(9)及与所述定位孔配合的插销(10),且所述摇柄机构(8)与所述角度定位器(9)为主动轮与从动轮的关系;所述角度定位器(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臂(3),所述支撑臂(3)上设有与发动机舱纵梁上的定位孔配合的定位销(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舱补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柄机构(8)与所述角度定位器(9)轴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舱补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3)为空心横梁结构,且其两端分别连接有调节臂(4),所述调节臂(4)与所述支撑臂(3)套接固定,且所述调节臂(4)套装在所述支撑臂(3)中的长度可调;所述定位销(6)固定于所述调节臂(4)的末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舱补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臂(4)为L形,且位于所述支撑臂(3)其中一端的所述调节臂(4),其所在平面与所述支撑臂(3)垂直,位于所述支撑臂(3)另一端的所述调节臂(4)与所述支撑臂(3)同处于与所述底座(I)平行的平面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舱补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臂(4)为空心管结构,所述定位销(6)固定在支撑管(13)上,所述支撑管(13)套接在所述调节臂(4)的末端,且其套装在所述调节臂(4)中的长度可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舱补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3)上开设有通孔,调节螺栓(5)穿过所述通孔且其端头与所述调节臂(4)的表面锁紧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舱补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6)的周围设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与所述发动机舱纵梁间隙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舱补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框上可拆卸地固定有定位钳(7),所述定位钳(7)与发动机舱表面锁紧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舱补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的底面设有四组万向轮(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舱补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1)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底座(I)之间分别设有三角形加强梁,所述加强梁可为一组或多组。
【文档编号】B23K37/04GK204075600SQ201420559967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6日
【发明者】李磊, 谢晋, 刘烨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