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法兰管错位调整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2952阅读:17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法兰管错位调整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矫正工装,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法兰管直线度矫正工装。



背景技术:

船舶行业中,在搭载阶段法兰管安装时,法兰管直线度影响了产品质量和施工效率,出现问题则会导致产品建造返修,甚至报废,使建造成本大幅增加。因此法兰管安装环节尤其重要。

传统的施工方式是在调整法兰管时,在船体结构上焊接临时吊耳,并配合使用手拉葫芦缓慢调节至装配位置,装配完毕后需要对临时吊耳进行切割、打磨处理。此施工方式浪费了大人力同时影响施工效率,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传统方法矫正法兰管直线度过程中造成的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以及影响施工效率和导致成本增加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法兰管直线度矫正工装,使用该工装可替代过去在船体结构上焊接临时吊耳调整法兰管错位,避免了装配完毕后,再对挡板进行切割、打磨的工作。整个施工过程保证了装配的精度,节省了大量人力,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且该工装可循环使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法兰管错位调整工装,包括穿过套板的一端垂直设置的螺母板和垂直设置于螺母板两侧的矫正螺杆和固定螺杆,位于矫正螺杆和固定螺杆的根部设置有T形顶帽;固定螺杆的T形顶帽上通过挂钩连接束紧带,所述束紧带上设置有棘轮锁紧器。

固定螺杆通过与套板上的螺纹孔之间的配合使T形顶帽与已焊接法兰管接触并通过棘轮锁紧器使束紧带牢牢的束紧于已焊接法兰管上,以此来固定工装;矫正螺杆通过与套板上的螺纹孔的配合推动偏移的法兰管;套板的另一端设置螺孔,螺孔内配合一枚上端为柱体下端带有螺纹结构的凸台。该凸台可与已焊接法兰管上的法兰孔配合,起到固定工装的作用。

上述法兰管错位调整工装,优选方式下,矫正螺杆的长度小于固定螺杆的长度。本工装利用螺杆与螺纹的旋紧配合过程中推动偏移法兰管,以此矫正法兰管直线度,而固定螺杆通过根部的棘轮锁紧器将工装固定在已焊接的法兰管上。在设计过程中,固定螺杆的长度要长于矫正螺杆的长度,这样固定螺杆的根部与已焊接的法兰管可以充分接触。

上述法兰管错位调整工装,优选方式下,套板设置螺母板处为方形孔,方形孔限制螺母板仅能上下移动,通过上下移动使矫正螺杆的根部T形顶帽顶在偏移法兰管的法兰上。

上述法兰管错位调整工装,优选方式下,T形顶帽通过螺栓分别固定于矫正螺杆和固定螺杆的根部。

上述法兰管错位调整工装,优选方式下,于矫正螺杆和固定螺杆的杆头处设有通孔,通孔内可设置手柄,便于调节矫正螺杆和固定螺杆的旋进深度。

上述法兰管错位调整工装,优选方式下,位于套板的侧面设置方形孔处设置一枚螺孔,螺孔内设置有固定螺母板的蝶形螺栓。在通过上下移动螺母板使矫正螺杆的根部T形螺帽顶在偏移法兰管的法兰上之后,旋紧蝶形螺栓来固定螺母板。

本发明利用套板与矫正螺杆、固定螺杆形成三支平行支架结构,对偏移的法兰管进行矫正位置,套板上的凸台先固定工装套板的位置,然后在经过上下移动螺母板使矫正螺杆与偏移法兰管的法兰对齐,通过固定螺杆上的棘轮锁紧器锁紧工装。矫正螺杆的旋进作业对于推动法兰管使之直线度符合产品质量来说,具有很高的精度。在矫正完毕后只需松开棘轮锁紧器,取下工装即可,是一种安全快捷、使用轻便、可循环使用、高效的施工方法。降低成本的同时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及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与法兰管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套板的主视图;

图4是图2中套板的俯视图;

图5是图2中螺母板的主视图;

图6是图2中螺母板的俯视图;

图7是图2中矫正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中固定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中T形顶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2中凸台的结构示意图。

套板1;螺母板2;矫正螺杆3;固定螺杆4;T形顶帽5;棘轮锁紧器6;凸台7;通孔8;蝶形螺栓9。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法兰管错位调整工装,包括依次设有套板1、螺母板2、矫正螺杆3、固定螺杆4、T形顶帽5、棘轮锁紧器6、凸台7、通孔8,蝶形螺栓9。螺母板2与矫正螺杆3、固定螺杆4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套板1两端设有开孔、螺纹孔。螺母板2插入套板1开孔内,可上下滑动。凸台7与套板1螺纹孔连接。棘轮拉紧器6与固定螺杆4根部的顶帽5通过挂钩连接。

具体操作步骤:

根据法兰管错位情况,将矫正螺杆3和固定螺杆4通过可以上下移动的螺母板2调整到适当位置,再通过旋转通孔8内的手柄,使固定螺杆4的根部T形顶帽5紧贴已焊接法兰管,然后利用S钩棘轮拉紧器6与凸台7将工装固定在已焊接完毕的法兰管上。最后通过旋转通孔8内设置的手柄,不断的旋进调整矫正螺杆3,然后通过观察将错位法兰管调整到对位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