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头机的反打出料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718036阅读:来源:国知局
10固定,凸轨13座11上固定有与转动轮8相互抵靠的凸轨13,凸轨13高度由靠近捶打部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变高,使得转动轮8沿着凸轨13移动时,会通过凸轮7带动转轴4转动,转轴4转动会带动捶打部对压杆的捶打。
[0032]上压板2具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滑台1和转轴4两侧,而转轴4延伸出轴座3—侧的上压板2才开有滑槽9,凸轨13座11呈方形且凸轨13座11的长度要小于滑槽9的长度,凸轨13座11可通过螺栓12插入滑槽9上的条形孔10进行调节,便于操作人的调节,提高精确性。
[0033]上述横向导孔5—端与纵向导孔6连通,另一端与滑台1一侧开有的反打滑动槽14相互连通,纵向导孔6内设有压杆,横向导孔5内设有导杆15,压杆下端与导杆15的内端相互抵靠,反打滑动槽14内设有反打板16,反打板16的内端中部与导杆15的外端相互连接,反打板16外端与打头机上的顶杆25—端相互抵靠。
[0034]捶打部包括与转轴4直接连接的连接块17和位于连接块17上的特殊螺钉18,连接块17上具有垂直贯通的螺纹孔,特殊螺钉18螺纹连接于螺纹孔,使得转轴4在带动连接块17转动时,特殊螺钉18具有向下移动的动作,便完成了对压杆向下的捶打。特殊螺钉18包括螺杆、螺帽,螺杆底部为球面状。特殊螺钉18上的螺杆长度为螺纹孔高度的三倍,特殊螺钉18下端转出螺纹孔的伸出部段上还连接有一螺母26。通过上述结构可通过转动特殊螺钉18调节特殊螺钉18底部与压杆上端的间距,间接控制压杆在纵向导孔6内的下压距离,螺杆长度为螺纹孔高度的三倍加强了间距的调节范围,另外螺母26的设置加强了特殊螺钉18位于螺纹孔内的稳定性,避免在捶打时特殊螺钉18的滑动。
[0035]压杆包括上压杆19和下压杆20,上压杆19和下压杆20为相互抵靠状,上压杆19的杆径要大于下压杆20的杆径,纵向导孔6的上端的孔径与上压杆19相同,纵向导孔6的下端的孔径与下压杆20的孔径相同。下压杆20的下端面具有倾斜面一 21,导杆15的内端面具有与下压杆20的下端面相匹配的倾斜面二 22,倾斜面一 21与倾斜面二 22相平行。下压杆20下端的倾斜面一 21与导杆15的内端倾斜面二 22为相互贴靠,下压杆20在下移时,会带动导杆15向外推动反打板16。反打板16推动导杆15向内移动时,导杆15的内端倾斜面二22会带动下压杆20上移。
[0036]纵向导孔6内放有与其上端孔径相同的弹簧23,上压杆19位于弹簧23上端且与弹簧23相互抵靠,下压杆20上端穿于弹簧23内,在上压杆19在下压下压杆20时,弹簧23为受压状态,当上压杆19失去下压的力时,通过弹簧23可将上压杆19推送至起始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
[0037]上压杆19上端面呈球面状且其一侧还设有阻挡捶打部向内偏移的弧形挡板24,可避免捶打部在捶打上压杆19时,与上压杆19顶部发生打滑或向内偏移,通过弧形挡板24可提高捶打部在捶打上压杆19时的精准性,提高生产效率。
[0038]具体原理:通过对滑台1的移动,使得转轴4带动凸轮7移动,凸轮7上的转动轮8会沿着凸轨13滚动,凸轨13高度的改变会反过来带动转轴4转动,转轴4转动会带动连接块17及特殊螺钉18进行摆动,当凸轮7上的转动轮8沿着凸轨13的低处至高处时移动时,连接块17及特殊螺钉18向下摆动且逐渐下压上压杆19,上压杆19会通过下压弹簧23和下压杆20,弹簧23形成受压状,下压杆20下端的倾斜面一 21会通过倾斜面二 22带动导杆15沿着横向导孔5向外移动,导杆15会推动与其内端中部相互连接的反打板16,最后反打板16再带动顶杆25完成出料的工作。当凸轮7上的转动轮8沿着凸轨13的高处至低处时移动时,会带动连接块17及特殊螺钉18向上摆动,上压杆19失去下压力,弹簧23会推动上压杆19恢复至原始位置。
[0039]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40]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滑台1、上压板2、轴座3、转轴4、横向导孔5、纵向导孔6、凸轮7、转动轮8、滑槽9、条形孔10、凸轨13座11、螺栓12、凸轨13、反打滑动槽14、导杆15、反打板16、连接块17、特殊螺钉18、上压杆19、下压杆20、倾斜面一 21、倾斜面二 22、弹簧23、弧形挡板24、顶杆25、螺母2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主权项】
1.一种打头机的反打出料装置,包括滑台和上压板,上压板与机座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台上端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轴座,两轴座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中部连接有捶打部,滑台内开有位于捶打部正下方的凹槽,所述凹槽截面呈侧T状,且凹槽由横向导孔和纵向导孔构成,所述转轴一端延伸出轴座且延伸段上设有凸轮,凸轮的远心端上设有转动轮,所述上压板上还开有一方形的滑槽,滑槽上开有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条形孔,滑槽中嵌有沿着滑槽滑行的凸轨座,凸轨座通过螺栓插入滑槽上的条形孔固定,所述凸轨座上固定有与转动轮相互抵靠的凸轨,上述横向导孔一端与纵向导孔连通,另一端与滑台一侧开有的反打滑动槽相互连通,所述纵向导孔内设有压杆,横向导孔内设有导杆,压杆下端与导杆的内端相互抵靠,所述反打滑动槽内设有反打板,反打板的内端中部与导杆的外端相互连接,反打板外端与打头机上的顶杆一端相互抵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头机的反打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轨高度由靠近捶打部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变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头机的反打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捶打部包括与转轴直接连接的连接块和位于连接块上的特殊螺钉,所述连接块上具有垂直贯通的螺纹孔,特殊螺钉螺纹连接于螺纹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头机的反打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特殊螺钉包括螺杆、螺帽,螺杆底部为球面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头机的反打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特殊螺钉上的螺杆长度为螺纹孔高度的三倍,特殊螺钉下端转出螺纹孔的伸出部段上还连接有一螺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头机的反打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包括上压杆和下压杆,上压杆和下压杆为相互抵靠状,所述上压杆的杆径要大于下压杆的杆径,纵向导孔的上端的孔径与上压杆相同,纵向导孔的下端的孔径与下压杆的孔径相同。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头机的反打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杆的下端面具有倾斜面一,导杆的内端面具有与下压杆的下端面相匹配的倾斜面二,倾斜面一与倾斜面二相平行。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头机的反打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导孔内放有与其上端孔径相同的弹簧,上压杆位于弹簧上端且与弹簧相互抵靠,下压杆上端穿于弹簧内。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头机的反打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杆上端面呈球面状且其一侧还设有阻挡捶打部向内偏移的弧形挡板。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打头机的反打出料装置,属于打头机技术领域。本打头机的反打出料装置,包括滑台和上压板,上压板与机座相互连接,滑台上端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轴座,两轴座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中部连接有捶打部,滑台内开有位于捶打部正下方的凹槽,凹槽由横向导孔和纵向导孔构成,转轴一端延伸出轴座且延伸段上设有凸轮,凸轮的远心端上设有转动轮,上压板上还开有一方形的滑槽,滑槽上开有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条形孔,滑槽中嵌有沿着滑槽滑行的凸轨座,凸轨座上固定有与转动轮相互抵靠的凸轨,纵向导孔内设有压杆,横向导孔内设有导杆。本打头机的反打出料装置可避免捶打部在下压过程中所造成的磨损和滑脱现象,提高了生产效率。
【IPC分类】B23G9/00, B23G11/00
【公开号】CN105478931
【申请号】CN201610060401
【发明人】许成补
【申请人】浙江盛世嘉实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