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中间罐挡渣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5123阅读:7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铸中间罐挡渣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冶金连铸中间罐挡住钢水中夹杂物不流入连铸结晶器内,并保证钢水在中间罐中有一定的停留时间和各流启步开浇成功的挡渣墙。
背景技术
用于冶金连铸中间罐的挡渣墙结构形状,挡渣墙上出钢水口的大小位置的分布等是影响连铸坏质量因素之一。在本实用新型之前对挡渣墙的研究及它们在中间罐中安装的部位等,各冶金企业都根据各自的特点做过不少工作,设计过不同形式的挡渣墙,如正U型、倒U型、V-2型、Y-1型、Y-2型等,在这些挡渣墙上开通的出钢水口也无一定规律,位置的分布也根据不同情况而定;这些挡渣墙在连铸中间罐中的安装位置也各有不同,它们从不同角度满足了连铸生产需要;但有一个共同的缺陷是有些因出钢水口的孔径过大,钢水在中间罐中的停留不足不能保证钢水中渣子的全部上浮。有些挡渣墙的出钢水口位置分布不合理,钢水直接冲刷中间罐中浇铸口上的塞棒,影响塞棒的使用寿命。有些因中间罐中浇铸口相距过远,不能保证各浇铸口同时开浇,并且各浇铸口区钢水温差较大,这些都直接影响连铸坏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既能保证钢水在连铸中间罐中有足够的停留时间,同时又能保证钢水在中间罐中的停留时间内钢水中的夹杂物可充分上浮而不流入连铸结晶器的新型连铸中间罐挡渣墙。这种挡渣墙对六机六流、浇铸口间距在1200毫米左右的连铸生产尤为合适。
为实现上述任务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个近似U型的倒槽形挡渣墙,在它上面开有多个出钢水口(以下简称出水口),其中三个出水口分布在挡渣墙的正中偏右,另一个出水口分布在左下方位置。这几个出水口都不是垂直贯通挡渣墙,而是呈一定的平面倾斜角及垂直倾斜角;这些出水口的孔径亦各不相同,依分布位置不同而不同。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制作的连铸中间罐挡渣墙及它在连铸中间罐的特殊布局,其主要优点在于保证钢水在中间罐中的停留时间在10分钟左右,可使钢水中的夹杂物充分上浮,同时因改善了钢水流动轨迹,使钢水沿钢渣界面流动,缩短了钢水中夹杂物上浮距离,有利于钢渣吸收,消除了中间罐底部区域的死角,保证了中间罐中各个区域钢水的畅流,有利于中间罐内钢水温度分布基本均匀,各浇铸口区域钢水温差可控制在5℃范围内,实现各流启步开浇自如,各浇铸口同时开浇。这种挡渣墙还能将钢包浇流冲击引起的强烈涡流限制在局部区域,防止紊流扩散引起的表面波使钢渣卷入钢水内部,保证了钢水质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连铸中间罐挡渣墙的正向示意图,亦为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摘要附图。
图2为连铸中间罐挡渣墙的顶视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连铸中间罐挡渣墙的A-A向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连铸中间罐挡渣墙的B向示意图。
图5为连铸中间罐挡渣墙在连铸中间罐中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在挡渣墙上开有出水口1、2、3、4,其中出水口1、2、3分布在挡渣墙正中偏右的位置,出水口距挡渣墙底的距离是挡渣墙高度的20~35%,出水口2、1与出水口3等距离分布,出水口1与2、2与3的垂直间距是挡渣墙高度的12~18%;同时出水口1、2、3的圆孔大小为Φ50~60毫米,出钢水口4布置在挡渣墙偏左下方,圆孔中心与挡渣墙底部距离是挡渣墙高度的35~45%,出水口4的孔径大小在Φ35~45毫米为宜。从图1到图4可知,出水口1、2、3、4不是垂直贯通挡渣墙的,而是成一定角度,其中出水口1、2、4成右倾斜角α,且α在25~30°之间,出水口3成右倾斜角α′,且α′在20~25°之间;至于上下倾斜角,出水口1、2、4的下倾斜角β=5~15°,而出口3的下倾斜角β′=15~25°。同时,由图2可知,挡渣墙的前后两平面的边线不等长,形成了一夹角γ与γ′,这就决定了它在连铸中间罐中的安装位置(如图5所示)。
为提高中间罐使用寿命(17~20小时/罐)及罐体内的钢水凝固后的冻块翻包脱落,在中间罐中除按要求安装挡渣墙外,还在中间罐底部安装三角形冲击底板5及梯形冲击底板6,它们的厚度各不相同。在梯形冲击底板6的三面安装平行四边形的钢水冲击区墙板7与7′,安装梯形钢水冲击区墙板8,这样构筑了一个完整的连铸中间罐浇铸口区。当钢水从钢水包垂直流入连铸中间罐浇铸口区域时,在此区域停留一定时间后分别从出水中1、2、3、4流向各浇铸口,并保证各浇铸口同时开浇。
权利要求1.一种连铸中间罐挡渣墙,其特征在于挡渣墙呈V型,在它上面分布有出水口(1)、(2)、(3)、(4),其中出水口(1)、(2)、(3)分布在挡渣墙正中偏右位置,出口水(4)分布在挡渣墙偏左下方;出水口(3)与挡渣墙底的距离是挡渣墙高的20~25%,出水口(2)、(1)与出口水(3)等距离分布,且(1)与(2)、(2)与(3)的垂直间距是挡渣墙高度的12~18%,出水口(4)距挡渣墙底部高度是挡渣墙高度的3.5~40%;出水口(1)、(2)、(3)的圆孔直径为Φ50~60毫米,出水口(4)的圆孔直径为Φ3.5~45毫米;出水口(1)、(2)、(4)圆孔向右倾斜角α=2.5~30°,出水口(3)圆孔向右倾斜角α′=20~25°;出水口(1)、(2)、(4)的下倾斜角β=5~10°,出水口(3)的下倾斜角β′=15~2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铸中间罐挡渣墙,在它上分布有不同孔径、不同位置、不同左、右倾斜角α、α′及不同上下倾斜角β、β′的出钢水口。这种挡渣墙尤适用于六机六流及中间罐浇铸口间距在1200毫米的连铸生产,可保证钢水在中间罐中的停留时间≥10分钟,有利于钢水中夹杂物的上浮。由于挡渣墙在中间罐中安装位置合理,消除了中间罐中钢水死角,第一炉就能做到六流同时开浇,开浇成功率可达100%,各流区钢水温差在5℃范围内。
文档编号B22D11/10GK2483120SQ0123513
公开日2002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19日
发明者王辉斌 申请人:湖南华菱管线股份有限公司涟钢事业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