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丸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335606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抛丸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抛丸机,所述抛丸机包括主体和与所述主体相连的吸尘系统,所述吸尘系统包括:吸尘管道,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两侧面和顶部;分管道,与所述吸尘管道相连;主管道,与所述分管道相连;排丸装置,与所述分管道相连,包括连接于所述分管道的料斗和连接于所述料斗的排管。
【专利说明】一种抛丸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抛丸机。

【背景技术】
[0002]抛丸机又被称为抛丸清理机,是一种以辊道连续输送式自动抛丸清理设备,适用于钢板、型钢、金属结构件的表面清理与强化,使之获得一定粗糙度的清洁表面,所采用的料丸一般为钢丸。构件表面经高速钢丸束冲击后,其表面的氧化皮、焊渣、污物以及其它附着物迅速被清理干净,抛丸质量达Sa2?21/2级,可增加漆膜附着力,提高钢结构表面质量与防腐效果。
[0003]目前,抛丸机两侧和上部分的吸尘管道交汇到分管道上,分管道又交汇到主管道上,然后进入吸尘器,通过吸尘器排污(抛丸粉尘),污浊气体进入除尘器过滤净化。
[0004]但是,由于钢丸在抛丸清理室工作状态是四处飞溅,吸尘管道与抛丸清理室连接处的密封条受钢丸束冲击力的影响,自然产生弯曲和弹性变形,变形后的密封条必然留出细小的空隙,虽然有多层密封条进行密封,但吸尘管道强大的吸风力的作用(风量27400m3/h),钢丸很容易窜越过密封条空隙(钢丸直径为Φ 1.8mm?Φ2.5mm),进入吸尘管道内。虽然吸尘管道的作用是吸粉尘的,但钢丸进入吸尘管道后,由于自身的重量则停留在吸尘管道口不远处,渐渐累积,久而久之,造成大量的钢丸和金属粉尘聚积和停留在吸尘管道内,将管道堵塞,达不到吸尘、除尘效果,造成分管道和主管道极易被钢丸及粉尘堵塞,造成抛丸机清理室内抛丸粉尘排不出,大量粉尘从抛丸清理室进出通道排出,整个工作场所烟雾弥漫,特别是空气中含有大量的金属粉尘,则对人体伤害非常大。
[0005]另外,由于分管道和主管道内积留钢丸和粉尘较多,主管道被压迫变形,支撑分管道和主管道的角钢架极易被压弯,而角钢架固定点在提升机箱体上,因受力原因造成箱体倾斜,提升机皮带跑偏(属重大设备隐患),料斗供料减少,抛丸器因丸料不足,构件抛丸质量下降,进而影响抛丸机的生产。
[0006]因此,现有技术中抛丸机存在因料丸进入吸尘系统无法排出而导致吸尘系统工作效率低下,以及导致提升机箱体倾斜进而影响抛丸机的生产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抛丸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抛丸机存在的因料丸进入吸尘系统无法排出而导致吸尘系统工作效率低下,以及导致提升机箱体倾斜进而影响抛丸机的生产的技术问题。
[000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抛丸机,所述抛丸机包括主体和与所述主体相连的吸尘系统,所述吸尘系统包括:
[0009]吸尘管道,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两侧面和顶部;
[0010]分管道,与所述吸尘管道相连;
[0011]主管道,与所述分管道相连;
[0012]排丸装置,与所述分管道相连,包括连接于所述分管道的料斗和连接于所述料斗的排管。
[0013]可选地,所述排管具体为无缝钢管。
[0014]可选地,所述排丸装置还包括一碟阀,所述碟阀设置于所述排管上。
[0015]可选地,所述吸尘系统还包括挡丸板,所述挡丸板设置所述料斗的第一侧,所述第一侧为所述料斗上远离所述分管道的一侧。
[0016]可选地,所述挡丸板所在平面与所述分管道的下表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
[0017]可选地,所述吸尘系统还包括吹风装置,所述吹风装置设置于所述主管道上,所述吹风装置的风流方向为从所述主管道到所述分管道。
[00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占-
^ \\\.
[0019]由于采用了在分管道上设置一排丸装置的技术手段,被吸入分管道的料丸会由于重力作用落入料斗中,从而减少了堆积在分管道上的料丸数量,降低了料丸进入主管道的可能性,避免了分管道和主管道被料丸和粉尘堵塞而导致吸尘系统工作效率低下的缺陷,同时也避免了因支撑分管道和主管道的角钢架被压弯导致提升机箱体倾斜进而影响抛丸机的生产的问题,保证了抛丸机的正常运行,降低了抛丸机的维修成本,提供了生产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抛丸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挡丸板的设置示意图;
[00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吹风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抛丸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抛丸机存在的因料丸进入吸尘系统无法排出而导致吸尘系统工作效率低下,以及导致提升机箱体倾斜进而影响抛丸机的生产的技术问题。
[0025]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6]请参考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抛丸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抛丸机包括:主体101 ;与主体101相连的吸尘系统102。
[0027]请同时参考图1和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丸装置1024的结构示意图,吸尘系统102包括:
[0028]吸尘管道1021,设置于主体101的两侧面和顶部,如图1所示,该吸尘管道包括多个吸风口,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吸尘管道可以设置多条,设置在主体101上,以保证吸尘管道的吸尘能力;
[0029]分管道1022,与吸尘管道1021相连,如图1所示,其设置吸尘管道1021的上方;
[0030]主管道1023,与分管道1022相连;
[0031]排丸装置1024,与分管道1022相连,包括连接于分管道1022的料斗10241和连接于料斗的排管10242。
[0032]在接下来的部分中,将以抛丸机的料丸具体为钢丸为例来进行介绍,请继续参考图1,在钢丸和粉尘通过吸尘管道1021进入分管道1022之后,由于钢丸具有一定的重量,会运动在分管道1022的中下段,而粉尘由于重量较轻,会运动在分管道1022的中上段,所以在钢丸运动到排丸装置1024料斗所在的位置时,会由于重力的作用落入料斗10241中,并进入排管10242,实现了钢丸的排出,并且能够进行回收利用,同时也减少了堆积在分管道1022上的钢丸数量,降低了钢丸进入主管道1023的可能性。
[0033]可以看出,由于采用了在分管道上设置一排丸装置的技术手段,被吸入分管道的料丸会由于重力作用落入料斗中,从而减少了堆积在分管道上的料丸数量,降低了料丸进入主管道的可能性,避免了分管道和主管道被料丸和粉尘堵塞而导致吸尘系统工作效率低下的缺陷,同时也避免了因支撑分管道和主管道的角钢架被压弯导致提升机箱体倾斜进而影响抛丸机的生产的问题,保证了抛丸机的正常运行,降低了抛丸机的维修成本,提供了生产效率。
[0034]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保证分管道1022和主管道1023内的气体流畅而不因排丸装置1024发生变化,避免因排管10242处被吸入气体对钢丸的掉落造成影响,并考虑钢丸对排管可能造成的碰撞、挤压等因素,排管10242具体可以是一无缝钢管,同时,排丸装置1024还包括一碟阀10243,如图1所示,在该无缝钢管上还设置有一碟阀10243,用以充分保证分管道1022和主管道1023内的气体流场不发生变化。
[0035]当然,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方便地回收排丸装置1024处的钢丸,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丸装置还包括排丸溜槽10244,从而能够方便地将钢丸转移到一容器中,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0036]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保证钢丸落入料斗10241中,吸尘系统102还包括挡丸板1025,请继续参考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挡丸板的设置示意图,如图3所示,挡丸板1025设置在料斗10241的第一侧,该第一侧具体为料斗10241上远离分管道1022的一侧。
[0037]如前述部分所介绍的,钢丸由于重力作用运动在分管道1022的中下段,而粉尘运动在分管道1022的中上段,所以在料斗10241的第一侧设置挡丸板1025之后,挡丸板1025会阻挡未因重力作用掉落到料斗10241中而继续向主管道1023运动的钢丸,并且让其落到料斗10241中,同时挡丸板1025不会阻碍粉尘进入主管道1023。
[0038]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保证挡丸板1025在阻挡钢丸的同时不阻碍粉尘进入主管道1023,挡丸板1025所在的平面与分管道1022的下表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例如可以为80°、76°或67°等等,该角度具体可以根据分管道1022内的气体流动速度、单个钢丸的重量等因素进行调整,以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0039]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进一步避免钢丸在主管道1023内堆积,吸尘系统102还包括吹风装置1026,请参考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吹风装置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吹风装置1026设置在主管道1023时,吹风装置1026的风流方向为从主管道1023到分管道1022。当然了,吹风装置1026可以包括鼓风机、连接管和喷嘴等等,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0040]在抛丸机停机后,开启吹风装置1026,即可以将堆积在主管道1023内的钢丸吹向料斗10241,从而避免钢丸在主管道1023内堆积。当然,在开启吹风装置1026时,可以通过吹风装置1026提供强风压力(0.6Mpa及以上压力),以及通过如图3所示的挡丸板后侧的斜板,来保证钢丸尽可能地进入料斗1021中,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0041]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0042]由于采用了在分管道上设置一排丸装置的技术手段,被吸入分管道的料丸会由于重力作用落入料斗中,从而减少了堆积在分管道上的料丸数量,降低了料丸进入主管道的可能性,避免了分管道和主管道被料丸和粉尘堵塞而导致吸尘系统工作效率低下的缺陷,同时也避免了因支撑分管道和主管道的角钢架被压弯导致提升机箱体倾斜进而影响抛丸机的生产的问题,保证了抛丸机的正常运行,降低了抛丸机的维修成本,提供了生产效率。
[0043]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抛丸机,所述抛丸机包括主体和与所述主体相连的吸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系统包括: 吸尘管道,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两侧面和顶部; 分管道,与所述吸尘管道相连; 主管道,与所述分管道相连; 排丸装置,与所述分管道相连,包括连接于所述分管道的料斗和连接于所述料斗的排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管具体为无缝钢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丸装置还包括一碟阀,所述碟阀设置于所述排管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系统还包括挡丸板,所述挡丸板设置所述料斗的第一侧,所述第一侧为所述料斗上远离所述分管道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丸板所在平面与所述分管道的下表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系统还包括吹风装置,所述吹风装置设置于所述主管道上,所述吹风装置的风流方向为从所述主管道到所述分管道。
【文档编号】B24C9/00GK204195536SQ201420524912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2日
【发明者】熊伟, 陈武林 申请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