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具有浇口结构的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
压铸是金属成型领域常用的技术,它是通过将液态金属以极高的速度填充模具型腔,在压力的作用下冷却凝固后获得铸件的方法。由于金属溶液以高速喷射的状态填充进型腔,型腔中原有的空气来不及排出,不可避免的滞留在工件内部,导致铸件存在气孔,影响了铸件的质量。
现阶段压铸过程中容易导致铸件出现气孔类缺陷,产品良品率低,对于浇口正对着多个型芯的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冲击型芯形成涡流卷气,造成芯孔拉伤严重。
此外,目前每个压铸模具的模具腔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的产品开设不同规格大小的模具,模具的适应性差,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了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具有浇口结构的压铸模具。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一种具有浇口结构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设有定模和动模,定模与动模相配合形成模具腔,模具腔设有进料口和排气通道,所述进料口上设有锥筒形流道,锥筒形流道上连接有中心环形浇口,所述排气通道的前端与模具腔相连通,排气通道的后段向外延伸出两个排气口,每个排气口上分别设有排气机构,排气机构包括排气管、气泵、电磁阀,还设有控制器分别与两个排气机构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模具腔中设有调节块,调节块经推进轴与模具腔外部的微调电动机相连接,调节块高度与模具腔高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中模具腔的左右两侧各设一个调节块,每个调节块分别经推进轴与微调电动机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动模与定模的接触面上设有相配合的密封机构,包括密封槽和与密封槽相配合的密封凸台以及密封胶圈,用于防止在工件浇铸过程中气体进入,导致工件质量不达标。
本实用新型在浇铸前,先通过微调电动机对模具腔内的调节块的位置进行调节,改变模具腔的大小,使其与所生产的铸件尺寸一致后,再通过排气机构对模具腔进行抽气处理,由于设有双端口排气通道,两套排气机构能够快速完成对模具腔的真空处理,控制器在排气处理完毕后,驱动电磁阀关闭,液压单元推动推进块封闭排气通道,此时再通过进料口压入液态金属,能够使浇铸工件中的滞留气体量显著降低,避免工件存在气泡,通过浇口以及锥筒形流道,能够有效避免形成涡流卷气,进一步提高工件的质量。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模具腔1、排气通道2、锥筒形流道3、排气口4、调节块5、推进轴6、微调电动机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具有浇口结构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设有定模和动模,定模与动模相配合形成模具腔1,模具腔1设有进料口和排气通道2,所述进料口上设有锥筒形流道3,锥筒形流道3上连接有中心环形浇口,所述排气通道2的前端与模具腔1相连通,排气通道1的后段向外延伸出两个排气口4,每个排气口4上分别设有排气机构,排气机构包括排气管、气泵、电磁阀,还设有控制器分别与两个排气机构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模具腔中设有调节块5,调节块5经推进轴6与模具腔1外部的微调电动机7相连接,调节块5高度与模具腔高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中模具腔1的左右两侧各设一个调节块,每个调节块分别经推进轴与微调电动机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动模与定模的接触面上设有相配合的密封机构,包括密封槽和与密封槽相配合的密封凸台以及密封胶圈,用于防止在工件浇铸过程中气体进入,导致工件质量不达标。
本实用新型在浇铸前,先通过微调电动机对模具腔内的调节块的位置进行调节,改变模具腔的大小,使其与所生产的铸件尺寸一致后, 再通过排气机构对模具腔进行抽气处理,由于设有双端口排气通道,两套排气机构能够快速完成对模具腔的真空处理,控制器在排气处理完毕后,驱动电磁阀关闭,液压单元推动推进块封闭排气通道,此时再通过进料口压入液态金属,能够使浇铸工件中的滞留气体量显著降低,避免工件存在气泡,通过浇口以及锥筒形流道,能够有效避免形成涡流卷气,进一步提高工件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