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表面常温脱脂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29910阅读:5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金属表面脱脂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表面常温脱脂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铝、铜及其合金等金属在进行表面处理前,必须经过脱脂处理,但目前常规浸泡处理方法使用的温度在40-70度之间,对能源浪费比较严重;或者虽然有用常温浸泡但浸泡时间长达3分钟以上,不适用于快速脱脂处理要求(脱脂时间在60秒以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金属表面常温脱脂剂及其制备方法,能解决铝、铜及其合金等金属常温快速脱脂问题,提高生产效率,避免能源浪费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金属表面常温脱脂剂,1升所述的金属表面常温脱脂剂中包括下列原料:

无机酸3-30克/升

氧化剂1-5克/升

高价金属离子0.5-3克/升

表面活性剂0.1-6克/升

增溶剂0.5-2克/升

络合剂1-5克/升

消泡剂1-3克/升

渗透剂0.1-5克/升

缓蚀剂1-3克/升

水余量至1升。

上述的金属表面常温脱脂剂,其中,所述的无机酸为硫酸、磷酸、氢氟酸、硼酸、硝酸、盐酸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的金属表面常温脱脂剂,其中,所述的氧化剂为双氧水、过硫酸钠、过硫酸钾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的金属表面常温脱脂剂,其中,所述的高价金属离子为含铁离子的硫酸铁、硝酸铁、氯化铁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的金属表面常温脱脂剂,其中,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聚乙二醇、十二烷基磺酸钠、二乙二醇单丁醚、聚氧乙烯醚类、聚氧乙烯单硬脂酸类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的金属表面常温脱脂剂,其中,所述的增溶剂是二丙二醇。

上述的金属表面常温脱脂剂,其中,所述的络合剂为柠檬酸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一种或两种。

上述的金属表面常温脱脂剂,其中,所述的渗透剂为jfc、三乙醇胺、oep、aep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的金属表面常温脱脂剂,其中,所述的缓蚀剂为苯并三氮唑、甲基苯并三氮唑、疏基苯并噻唑的一种或多种。

一种金属表面常温脱脂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烧杯中加入约500克水。

步骤2:依次加入配比量的无机酸、氧化剂、高价金属离子、表面活性剂、增溶剂、络合剂、消泡剂、渗透剂和缓蚀剂,搅拌至完全溶解。

步骤3:加水至1升,并搅拌均匀。

本发明在室温(10-30度)条件下,清洗金属表面15-60秒,即可获得良好的脱脂效果,且溶液稳定可长期使用,节省了能源和物料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金属表面常温脱脂剂,1升所述的金属表面常温脱脂剂中包括下列原料:

无机酸3-30克/升

氧化剂1-5克/升

高价金属离子0.5-3克/升

表面活性剂0.1-6克/升

增溶剂0.5-2克/升

络合剂1-5克/升

消泡剂1-3克/升

渗透剂0.1-5克/升

缓蚀剂1-3克/升

水余量至1升。

所述的无机酸选自硫酸、磷酸、氢氟酸、硼酸、硝酸、盐酸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氧化剂选自双氧水、过硫酸钠、过硫酸钾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高价金属离子选自含铁离子的硫酸铁、硝酸铁、氯化铁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表面活性剂选自聚乙二醇、十二烷基磺酸钠、二乙二醇单丁醚、聚氧乙烯醚类、聚氧乙烯单硬脂酸类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增溶剂是二丙二醇。

所述的络合剂选自柠檬酸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的消泡剂使用水溶性的市售消泡剂。

所述的渗透剂选自jfc、三乙醇胺、oep、aep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缓蚀剂选自苯并三氮唑、甲基苯并三氮唑、疏基苯并噻唑的一种或多种。

一种金属表面常温脱脂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烧杯中加入约500克水。

步骤2:依次加入配比量的无机酸、氧化剂、高价金属离子、表面活性剂、增溶剂、络合剂、消泡剂、渗透剂和缓蚀剂,搅拌至完全溶解。

步骤3:加水至1升,并搅拌均匀。

实施例1:

一种金属表面常温脱脂剂,以1升脱脂剂计,质量百分比如下:

硫酸3克/升

过硫酸钠1克/升

硫酸铁0.5克/升

聚乙二醇0.1克/升

二乙二醇单丁醚0.1克/升

二丙二醇0.5克/升

柠檬酸钠1克/升

消泡剂1克/升

jfc0.1克/升

苯并三氮唑1克/升

水余量至1升。

一种金属表面脱脂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烧杯中加入约500克水。

步骤2:依次加入配比量的硫酸、过硫酸钠、硫酸铁、聚乙二醇、二乙二醇单丁醚、二丙二醇、柠檬酸钠、消泡剂、jfc和苯并三氮唑,搅拌至完全溶解。

步骤3:加水至1升,并搅拌均匀。

实施例2:

一种金属表面常温脱脂剂,以1升脱脂剂计,质量百分比如下:

硫酸30克/升

过硫酸钠5克/升

硝酸铁3克/升

聚乙二醇3克/升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3克/升

二丙二醇2克/升

柠檬酸钠5克/升

消泡剂3克/升

jfc5克/升

苯并三氮唑3克/升

水余量至1升。

一种金属表面脱脂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烧杯中加入约500克水。

步骤2:依次加入配比量的硫酸、过硫酸钠、硝酸铁、聚乙二醇、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二丙二醇、柠檬酸钠、消泡剂、jfc和苯并三氮唑,搅拌至完全溶解:。

步骤3:加水至1升,并搅拌均匀。

经本发明金属表面常温脱脂剂处理后的铝、铜及其合金等金属表面呈现金属本色,平整光亮无明显腐蚀,油污和氧化膜全部去除干净,经倾斜45度的水破测试时间大于30秒以上。

本发明金属表面常温脱脂剂具有如下优点:

1、常温使用,减少设备投资,节约能源和成本。

2、酸性脱脂工艺将脱脂和去除氧化膜一步完成,与分槽处理工艺相比,简化工序,减少占地面积,节约化工原料。

3、清除油污和去除氧化膜能力强,经本金属表面常温脱脂剂处理后,金属表面呈现金属本色,平整光亮无明显腐蚀,油污和氧化膜全部去除干净。

4、浸泡时间缩短到60秒以内,提高生产效率,且溶液稳定,可连续添加使用3个月以上,减少废水排放。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室温(10-30度)条件下,清洗金属表面15-60秒,即可获得良好的脱脂效果,且溶液稳定可长期使用,节省了能源和物料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附属在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