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筷子的去毛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0382发布日期:2018-07-10 23:14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筷子的加工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筷子的去毛刺装置。



背景技术:

筷子加工过程中包括抛光这一步骤,其主要作用是对半成品筷子进行更细腻抛光处理,去除筷子表面的绒毛、细微的凸点,目前对于筷子壁面上的毛刺可以利用机械进行自动化的抛光处理,但是对于筷子夹持端的抛光,传统技术是手工进行抛光,抛光的效果不佳,而且无法统一成品的出品质量,抛光的均匀度无法保证,加工效率低,人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方位、自动化处理筷子外表面的毛刺、处理效果佳、加工效率高的用于筷子的去毛刺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筷子的去毛刺装置,包括机架、用于处理筷子侧面的第一去毛刺单元,还包括用于处理筷子端部的第二去毛刺单元,其包括下料通道、滚筒、至少设于滚筒一侧的磨削面、可与筷子一端相抵的阻挡面及用于驱动滚筒转动的传动组件,所述滚筒外壁均匀布设有多个与筷子适配的容纳槽,该容纳槽平行于滚筒的中轴线;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电机、带动滚筒转动的主轴及减速机构,于电机带动减速机构转动一个单元的距离时,所述滚筒自一容纳槽正对下料通道,转动至下一个容纳槽正对下料通道,使筷子连续分别落入相邻的多个容纳槽内。

本实用新型中位于滚筒上的多根筷子随着滚筒的逆时针转动,可以同时与磨削面摩擦作用,实现筷子夹持端的抛光处理,每根筷子与磨削面的接触时间相当,每根筷子的夹持端受到的摩擦力也相当,自动化处理后的成品一致度比较高;处理筷子侧面的第一去毛刺单元和处理筷子端部的第二去毛刺单元连续处理筷子的外壁和端部,自动化程度高,处理效率高。

进一步的,所述减速机构设于电机和主轴之间,其包括连接于主轴的棘齿和连杆、与棘齿配合的棘爪,该棘爪与连杆相连,所述一个单元的距离为棘齿转动一个齿的距离。减速机构的设置严格控制了滚筒的转动速度,保证筷子能准确落入容纳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去毛刺单元包括导料槽、位于导料槽同一水平线的第一送料通道和第二送料通道及设于第一送料通道和第二送料通道之间的刮刀组件;所述刮刀组件包括基座、可伸缩活动地连接于基座上的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上连接有第一刮刀,所述第二固定块上连接有第二刮刀,所述第一刮刀和第二刮刀正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块通过伸缩杆倾斜连接于基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水平面呈45°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刮刀为梯形台结构,其包括面积较小的上表面、带有弧形结构的侧壁及下表面,该上表面正对进料的方向设置。利用第一刮刀的侧壁来抛光处理筷子外壁,对筷子施加的压力比较缓和,避免过于锐利的刀体对筷子造成过度的切割,影响筷子外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送料通道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两列转轴,每个转轴上套设有导料滚轮,于转轴顺时针转动时,筷子自导料槽出发从上下导料滚轮之间穿过。

进一步的,所述下料通道上方设有限位板,下料通道的两侧设有限位条,两个限位条之间的距离与筷子的长度相当,使得限位板、限位条和下料通道之间形成供一根筷子通过的空间。严格控制筷子单根陆续落入容纳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下料通道与滚筒交界处设有将筷子卡入容纳槽的压料辊。

进一步的,还包括顶料机构,所述滚筒上设有沿周向设置的环形凹槽,所述顶料机构可伸入该环形凹槽内将筷子从滚筒上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全自动化的去毛刺处理,不仅处理筷子外壁的毛刺,还能处理筷子夹持端的毛刺,加工效率更高,处理效果更佳,对筷子的损伤少,成品率高,出品的一致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图1中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图3中的B处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刮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C处结构放大图。

图8为第一刮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8所示,一种用于筷子的去毛刺装置,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方的第一去毛刺单元及第二去毛刺单元,第二去毛刺单元包括设置在第一去毛刺单元尾部的下料通道2、位于下料通道2下部出料口的滚筒3、贴合于滚筒3侧壁设置的磨削面4、贴合于滚筒3另一侧壁设置的阻挡面5及用于驱动滚筒3转动的传动组件。

滚筒3为柱形结构,其外壁均匀设置有多个容纳槽31,容纳槽31的大小、形状与筷子适配,容纳槽31用于放置筷子手持端的一端大小约为7×7mm,用于放置筷子夹持端的另一端大小约为4.5×4.5mm,且容纳槽31平行于滚筒3的中轴线,从而一根筷子可以刚好卡设在一个容纳槽内,此时筷子的手持端与阻挡面5相抵,筷子的夹持端与磨削面4相抵,滚筒3转动时,筷子的夹持端与磨削面4产生摩擦,将夹持端的毛刺都磨削去除。

靠近滚筒3的位置设置有压料机构33,该压料机构33与磨削面4平行设置,其具有与滚筒3的外壁适配的弧形缺口,该弧形缺口将滚筒3包覆在内,避免在与磨削面4配合去除端部毛刺时,筷子自容纳槽31内脱出。

滚筒3的外壁除了容纳槽外还有与容纳槽相切的环形凹槽32,即环形凹槽32沿着滚筒3的周向一圈开设。在滚筒3外侧还与磨削面4平行设置的顶料机构,顶料机构上设有可以伸入环形凹槽32内将筷子从容纳槽内挤出的拨料杆,便于筷子与滚筒3的分离。

如图2所示,传动组件包括电机61、设于滚筒3中心带动其转动的主轴62及设于电机61和主轴62之间的减速机构,减速机构包括与可随着电机61一起转动的活动杆74、与活动杆74相连的连杆71、与连杆71另一端活动相连的棘爪72及连接于主轴62上的棘齿73,连杆71中间部位连接在主轴62上,活动杆74带动连杆71以主轴62为支点上下翻转运动,一端与棘齿73啮合的棘爪72推动棘齿73逆时针转动。运行时,活动杆74转动一圈,带动连杆71上下翻转一次,棘爪72推动棘齿73逆时针转动一个齿的距离,相应的,滚筒3转动的距离为相邻两个容纳槽之间的距离,滚筒3有节奏地转动,中间带有间歇停顿,给筷子落入容纳槽一个时间差,从而实现了精准定位,每个容纳槽内都可以卡入一根筷子。

第一去毛刺单元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安装座86、架设在安装座86内的两列转轴91、固定连接在安装座86上的刮刀组件及用于驱动转轴91转动的动力源,转轴分别位于刮刀组件的两侧,每个转轴91上都套设有导料滚轮92,相邻的转轴端部可以通过皮带连接,实现同步转动。位于刮刀组件一侧的上下平行设置的两列导料滚轮形成第一送料通道,位于刮刀组件另一侧的上下平行设置的两列导料滚轮形成第二送料通道,第一送料通道的起始端与其处于水平线的位置设置有导料槽81,导料槽81的形状与筷子的外形适配。

如图6所示,刮刀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座86上的基座82,基座82上形成贯穿的方形通槽,该方形通槽的中轴线与基座82的对角线平行或重叠设置,方形通槽上正对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可收缩进基座82内的两组伸缩杆85,两组伸缩杆的端部分别连接有第一固定块83和第二固定块84,即第一固定块83与基座82的另一对角线平行设置,第一固定块83与水平面呈45°倾斜角设置,第一固定块83和第二固定块84可以通过一弹性件相连。第一固定块83上安装有第一刮刀831,第二固定块84上安装有第二刮刀841,第一刮刀831和第二刮刀841正对设置。

如图8所示,第一刮刀831为梯形台结构,其包括面积较小的上表面832、面积较大的下表面及侧壁833,侧壁833带有弧形结构。第一刮刀831也可以是与梯形台结构相似的异形结构,即上表面832呈平行四边形结构。第一刮刀831安装时,将上表面832正对进料的方向设置,即上表面832朝向第一送料通道方向,下表面朝向第二送料通道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将筷子沿着导料槽送入第一送料通道,且放置时,筷子带有毛刺的两侧分别靠近导料槽的两个侧壁,筷子的夹持端位于前方,筷子在第一送料通道上的上下两列导料滚轮的带动下向刮刀组件方向移动,第一刮刀和第二刮刀被筷子推开,随着伸缩杆往复运动,当筷子从两个刮刀之间穿过时,筷子侧壁上的毛刺被抛光剔除,经过第二送料通道后将筷子运送到下料通道,下料通道为倾斜向下的斜坡,下料通道的上方还设置有限位板21、下料通道的两侧设有两者间距与筷子的长度相当的限位条22,限位板21、限位条22和下料通道之间形成的空间只能容许一根筷子通过,保证了筷子有序落入滚筒上,为了帮助筷子快速、有效地落入容纳槽内,可以在下料通道和滚筒的交界处放置有一个压料辊(图中未示出),压料辊为一根重量较大的柱形辊,压料辊将下料通道上的筷子一根一根有序地压入滚筒上的容纳槽内,滚筒逆时针转动时,筷子夹持端与磨削面配合,筷子手持端与阻挡面相抵,夹持端上面的毛刺被抛光剔除;随着滚筒的转动,完成抛光的筷子由于重力作用自动从滚筒上分离。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