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4978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石墨烯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石墨烯制备装置,尤其涉及ー种石墨烯连续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石墨烯是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 K ·海姆(Andre K. Geim)等发现的ー种ニ维碳原子晶体,为单层或多层的极薄的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光电性质使其成为碳材料、纳米技术、凝聚态物理和功能材料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制备石墨烯的方法主要有石墨剥裂、化学氧化还原法、超声剥离法等。化学氧化还原法是目前最容易实现产业化的方法,该方法不仅需要使用大型的反应斧,而且耗时长,且石墨烯的清洗过滤困难,过滤后还极易产生团聚。另外,目前使用的石墨烯制备装置,不能良好控制反应物料的随时加入,不能实现连续性制备大批量石墨烯的生产要求。因此,ー种能高效快速连续制备出高质量石墨烯的装置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ー种用于制备石墨烯的装置,该装置可高效、快速制备出量大,尺寸均匀,无团聚的石墨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ー种用于制备石墨烯的装置,包括内设反应腔的反应容器,在该反应容器上分别设有进气口和排气ロ,且所述进气ロ、所述排气ロ及所述反应腔相贯通,在所述反应容器上还设有用于添加反应物料的入料部,该入料部与所述反应腔贯通。所述装置还包括封ロ盖,该封ロ盖与所述反应容器活动连接,且所述排气ロ设置在所述封ロ盖上。所述封ロ盖通过一转轴与所述反应容器连接,所述封ロ盖可绕转轴转动。所述封ロ盖通过一合页与所述反应容器连接,所述封ロ盖可绕所述合页转动。所述入料部包括相连通的盛料部和送料部,所述送料部与所述反应腔相连通。所述盛料部呈喇叭状。在所述盛料部和送料部之间设有孔径为50 400目的筛网。所述筛网为金属材质。在所述反应腔内设有用于收集石墨烯的收集器。所述收集器为镍箔、铝箔或铜箔。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入料部的设置可以随时方便地加入反应物料,实现石墨烯制备过程的连续性;(2)筛网的设置可防止大块的氧化石墨原料进入反应容器,可以使反应更充分,提高产物质量,另外还可一定程度控制石墨烯的尺寸;(3)制备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可以实现高效快速制备石墨烯,从而提高制备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石墨烯制备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參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ー种石墨烯制备装置,包括内设反应腔11的反应容器10,在该反应容器10上分别设有进气ロ 12和排气ロ 13,且所述进气ロ 12、所述排气ロ13及所述反应腔11相贯通,在反应容器10上还设有用于添加反应物料的入料部14,该入料部14与所述反应腔11贯通。其中,该石墨烯制备装置还包括封ロ盖20,该封ロ盖20与反应容器10活动连接,且排气ロ 13设置在所述封ロ盖20上。反应容器10为卧式的圆筒形,反应容器10具有水平方向的两端,进气ロ 12设置在一端,排气ロ 13设置在相对的另一端封ロ盖20上,在本实施例中,进气ロ 12和排气ロ 13为尺寸相同的圆孔,进气ロ 12和排气ロ 13均与导气管相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进气ロ I和排气ロ 6也可设置成不相同的尺寸。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入料部14包括相连通的盛料部141和送料部142,所述送料部142与所述反应腔11相贯通。盛料部141呈喇叭状,包括大端和小端,送料部142呈筒形,与所述反应腔11相贯通,其盛料部141小端的内径尺寸与送料部142筒形的内径尺寸相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反应容器10和入料部14也可设置成其他形状。入料部14的设置可以在反应过程中随时方便地加入反应物料,实现石墨烯制备过程的连续性。在所述盛料部141和送料部142之间设有孔径为50 400目的筛网143。筛网143设置在盛料部141和送料部142的连接处,筛网143的尺寸与盛料部141小端的内径尺寸相同。筛网143为金属材质,其孔径为300目。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需要选用孔径在50 400目范围内不同规格的筛网143。筛网143的作用是过滤反应原料,防止大块的氧化石墨反应原料进入反应容器10,并可以使反应原料经过筛网143下落时与还原性蒸气充分接触,从而使反应更充分完全,提高石墨烯产物质量,另外还可通过选用不同规格的筛网143 一定程度控制所制得的石墨烯的尺寸。在所述反应腔11内设有用于收集石墨烯的收集器(未图示),所述收集器为镍箔、铝箔或铜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封ロ盖20与反应容器10活动连接。具体地,所述封ロ盖通过一转轴与所述反应容器连接,所述封ロ盖可绕转轴转动,使所述封ロ盖与所述反应容器的端面相对水平移动,或者所述封ロ盖通过一合页与所述反应容器连接,所述封ロ盖可绕所述合页转动,使封ロ盖与所述反应容器的端面相对垂直移动。封ロ盖20的设置可实现产物的方便收集,在反应进行之前,将封ロ盖20打开,放入石墨烯的收集器用于收集产物石墨烯,然后再盖上封ロ盖20,反应进行,待反应完毕后,打开封ロ盖20取出石墨烯的收集器,收集产物石墨烯。在本实施例中,石墨烯的收集器为ー块镍箔,在其他实施例中石墨烯的收集器也可为铝箔或铜箔。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进气ロ 12和排气ロ 13的尺寸dl和d2均为20mm;反应容器10的长度LI、内径d3、壁厚Tl分别为800mm、300mm、IOOmm ;盛料部141的高度Hl为100mm,盛料部141大端的直径d4尺寸为300臟,小端的直径d5尺寸为50mm ;送料部142筒形高度H2为100mm,筒形内径与筛网143的尺寸均为50mm ;封ロ盖20的厚度与反应容器10的容器壁厚度均为100mm。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装置的各个部件的尺寸可根据使用情况而设置下述不同规格。所述进气ロ 12和排气ロ 13的尺寸dl和d2可为10 100mm,二者取值可相同或不同;反应容器10的长度LI、内径d3、壁厚Tl分别可为500 3000mm、100 1000mm、100 ·300mm ;盛料部141的高度Hl为50 200mm,盛料部141大端的直径d4尺寸为100 500mm,小端的直径d5尺寸为20 200mm ;送料部142筒形高度H2为50 100mm,筒形内径与筛网143的尺寸均可为20 200mm ;封ロ盖20的厚度与反应容器10的容器壁厚度均可为50 IOOmm0对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石墨烯制备装置,具体操作过程如下I、将封ロ盖20打开,向反应容器10中放入一块清洗并烘干后的镍箔,然后盖好封ロ盖20,并将导气管连接好进气ロ 12和排气ロ 13 ;2、往反应容器10通入气流量为500sccm的氩气,30分钟后,加热反应容器10至1000°C,然后开始向反应容器10通入气流量为lOOsccm的水合肼蒸气;3、5分钟后,往入料部14加入氧化石墨,使氧化石墨经过筛网143进入反应容器10内,加料速度为5g/min ;4、反应60分钟后,停止通入肼蒸气,在氩气保护下冷却至室温;5、打开封ロ盖20,取出镍箔,将镍箔上的石墨烯刮下,得到石墨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石墨烯制备装置,可以实现高效、快速、短时间连续制备高质量的石墨烯,提高了石墨烯制备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权利要求1.一种石墨烯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设反应腔的反应容器,在所述反应容器上分别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且所述进气口、所述排气口及所述反应腔相贯通,在所述反应容器上还设有用于添加反应物料的入料部,所述入料部与所述反应腔贯通。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石墨烯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封口盖,所述封口盖与所述反应容器活动连接,且所述排气口设置在所述封口盖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墨烯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盖通过一转轴与所述反应容器连接,所述封口盖可绕所述转轴转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墨烯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盖通过一合页与所述反应容器连接,所述封口盖可绕所述合页转动。
5.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石墨烯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部包括相连通的盛料部和送料部,所述送料部与所述反应腔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石墨烯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料部呈喇叭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石墨烯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盛料部和送料部之间设有孔径为50 400目的筛网。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石墨烯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网为金属材质。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石墨烯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应腔内设有用于收集石墨稀的收集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石墨烯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器为镍箔、铝箔或铜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制备装置,包括内设反应腔的反应容器,在该反应容器上分别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且进气口、排气口及反应腔相贯通,在反应容器上还设有用于添加反应物料的入料部,该入料部与所述反应腔贯通。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石墨烯制备装置,可高效、快速制备出量大、尺寸均匀且无团聚的石墨烯。
文档编号C01B31/04GK202625858SQ20112054164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1日
发明者周明杰, 袁新生, 王要兵 申请人:海洋王(东莞)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