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制品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2840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璃制品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制品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制品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玻璃压制产品均为厚型产品,要做上下贯通制品,均采用二次加工,以机械切割方式完成。贯通产品在厨房小家电产品中运用广泛,使用中要求耐高温,耐热冲击,易清洗,并能承受一定的机械冲击。比如果汁机、豆浆机、搅拌器所用的带上下开口的玻璃杯,这种玻璃杯生产时,是先将熔融的玻璃液浇入带上开口的成型模具内,将冲头压入成型模具内,在成型模具内冲压成型出带上开口的半成品杯体,待半成品冷却后,再对杯体的底部采用切底技术,在底部形成一个贯通的下开口,最终获得上下开口的成品杯体。

采用这样的切底技术生产的杯体,由于生产工序多,生产周期长,不仅影响生产效率,所耗费的人工也较多。特别是切底后的玻璃制品底部都会留下加工痕迹,破坏了玻璃光洁的原始表面,不仅不美观,而且无论再经后续怎样的精细加工,也会留下细小裂纹,易滋生细菌,从而影响使用效果。顾客在购买后使用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需加热的情况下,增加了破裂损坏的可能,存在着不安全的隐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 2010206276243提供了一种带上下开口的玻璃制品一次成型模具,采用上述成型模具,当把玻璃液浇入模具内,模具体的空腔和余料仓内充满玻璃液。冲头从上部压入,冲头下端面下行至其与环形刃口密闭相接,此时由于刃口的切分作用,将成型区的玻璃液与余料仓的玻璃液切断。待产品冷却定型,取出产品,略对切口火焰抛光,即可一次成型完成带上下开口的玻璃制品,所制成的玻璃制品不用切底,底部光滑平整。但由于需要配置专门的模具,增加了模具制造成本,而且一次成型模具在成型过程中,刀具刃口切分时也会产生玻璃碎屑,并附着在切口处,造成表面粗糙、不光滑、不平整,不仅影响产品外观,产品在使用中,由于不易清洗干净,增加了滋生细菌的可能性。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技术问题,中国发明专利2014100540279提出了一种压制玻璃制品切底工艺。即将加热装置伸入到带上开口的玻璃制品内壁的底部;加热装置对玻璃制品待切割部位进行熔融切割;杯体底部被切除,获得下底开口的成品杯体。采用该发明方法,通过加热装置对玻璃制品的内壁进行持续高温烧熔,达到玻璃熔融温度,被切割部位即在重力作用下迅速与杯体底部分离,在杯体底部获得相应的下底开口。采用火焰切割二次加工法去除杯体的下底,切口部位系玻璃在熔融状态下自然形成的,所获得的玻璃制品的切口处光洁度可以达到小于0.3。因此具有非常光滑的表面。但现有的带上开口的玻璃制品底壁都较厚,通常可以达到7、8mm,甚至更厚。加热切割法去除下底时,加工时间长,效率低,且切割火枪设备工作环境恶劣,火枪损耗大。获得杯体下部厚度更薄的玻璃制品,将有助于火焰切割法去下底工艺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玻璃制品成型模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玻璃制品成型模具,包括上下贯通的模身和冲头,所述模身下开口内设置有中空的模圈,所述模身下部设置有让位装置,所述让位装置上部的活动端头与模圈内壁相接。

采用上述模具生产压制玻璃制品时,让位装置的初始与模圈上端面齐平,活动端头、模圈、模身内腔的工作面构成了压制模腔。将熔融的玻璃液浇入模腔内,冲头冲压成型出带上开口的半成品杯体。然后冲头继续下压,活动端头沿着模圈的内壁也随之下移,压制模腔体积增大,半成品杯体下部玻璃液由于尚存流动性,在冲头的冲压下,向增大的模腔下部流动,壁厚变薄,半成品冷却后,可以获得下部局部壁厚很薄的压制玻璃制品。

作为优选,所述模身上端固连封板,所述封板设有与冲头相匹配的孔。模身中的液态玻璃受到冲头作用,向上流动,封板能够防止液态玻璃受到冲头的压力从模具上方溢出。

作为优选,所述让位装置的活动端头与模圈内壁间隙配合。间隙的宽度设为0.15-0.2mm,0.15-0.2mm的间隙既能让活动端头在模圈内壁内运动方便,同时防止液态玻璃流出。

进一步优选,所述让位装置下部为与活动端头固连的汽缸、油缸或电机驱动部件。汽缸、油缸通过机械驱动,使让位装置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电机驱动部件通过电磁驱动,使让位装置能够快速响应。

进一步优选,所述模圈采用耐磨材料制成。模圈在工作中会反复受到冲头的冲击,采用耐磨材料制成能提高模圈的寿命。

进一步优选,所述模身下开口与模圈固连,从而提高模圈与模身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生产出的玻璃制品下部,会留下一层厚度为1.2-3mm的切割平面,大大减少下道工序火焰切割的加工余量,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成型模具(不含冲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工作时让位装置位于上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工作时让位装置位于下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模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生产的玻璃制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模身,2冲头,3封板,4模圈,5让位装置,6切割平面,11下开口,51活动端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玻璃制品成型模具,包括上下贯通的模身1和冲头2,所述模身下开口11内设置有中空的模圈4,所述模身下部设置有让位装置5,所述让位装置5上部的活动端头与模圈4内壁相接。

工作过程:模身1在进料前,让位装置5的活动端头升至上限,如图2所示,活动端头的端面与模圈4的上端面平行,液态玻璃进入模身1,冲头2下行将玻璃压制成型,压制完成的同时,让位装置5降至下限,冲头继续下行,如图3所示,尚存流动性的底部玻璃液体,随活动端头下降,直至液态玻璃因变薄,失去流动性止。本实用新型生产出的玻璃制品如图5所示,会留下一层厚度为1.2-3mm的切割平面6,大大减少下道工序火焰切割的加工余量,即减小二次加工对玻璃制品损害,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实施例2:如图1所示的一种玻璃制品成型模具,包括上下贯通的模身1和冲头2,所述模身下开口11内固连中空的模圈4,所述模身1下部设置有让位装置5,所述让位装置5上部的活动端头与模圈4内壁相接。为了让活动端头在模圈内壁内运动方便,同时防止液态玻璃流出,所述让位装置的活动端头与模圈4内壁间隙配合,间隙的宽度为0.15mm;为了防止液态玻璃从模具上方溢出,所述模身1上端固连封板3,所述封板3设有与冲头2相匹配的孔。所述让位装置下部为与活动端头固连的汽缸。

实施例3:如图1所示的一种玻璃制品成型模具,包括上下贯通的模身1和冲头2,所述模身下开口11内固连中空的模圈4,所述模身1下部设置有让位装置5,所述让位装置5上部的活动端头与模圈4内壁相接。为了让活动端头在模圈内壁内运动方便,同时防止液态玻璃流出,所述让位装置的活动端头与模圈4内壁间隙配合,间隙的宽度为0.2mm;为了防止液态玻璃从模具上方溢出,所述模身1上端固连封板3,所述封板3设有与冲头2相匹配的孔。所述让位装置下部为与活动端头固连的油缸。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