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噁唑啉衍生物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9331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异噁唑啉衍生物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感染相关的药物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类新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异噁唑啉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含有它们的药物组合物和作为抗菌药物的用途。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类抗生素和抗菌剂的耐药菌发展迅速,例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多重耐药性结核杆菌,尤其是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出现,给临床治疗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噁唑烷酮类抗菌药是一类新型化学全合成抗菌药,该类药物的代表是2000年美国FDA批准上市的利奈唑酮(linezolid),在治疗多重耐药革兰氏阳性菌和结核杆菌感染方面显示出较好的效果,然而,经过几年的临床使用,已有耐药菌产生的报道,因此,人们还会不断面对细菌的耐药问题,需要研制新的抗菌药物。
人们已经开始在异噁唑啉类化合物中寻找新的抗菌药物,主要的报道有WO9941244公开了用作抗菌剂的氨基苯基取代的异噁唑啉类衍生物;US70815838公开了取代的异噁唑啉类和它们作为抗微生物剂的用途;DE19909785A1公开了用作抗菌剂的3-(稠环取代的)苯基-5-羰(或硫代羰)酰氨甲基异噁唑啉衍生物;US3769295公开了用作抗微生物剂的5-硝基呋喃基取代的异噁唑啉衍生物;WO9514680公开了用作抗炎剂的3-芳基-2-异噁唑啉;WO03/008395公开了取代的异噁唑类和它们作为抗微生物剂的用途;WO96/13502公开了苯基噁唑烷酮类抗微生物剂;WO93/09103公开了用作抗微生物剂的取代芳基和杂芳基-苯基噁唑烷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为了克服细菌的耐药问题,研制新结构的抗菌药物,提供了具有通式I结构的新型异噁唑啉类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具有通式I结构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含有通式I结构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有效成分,以及含有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赋形剂或稀释剂的药用组合物,及其在抗菌方面的应用。
现结合本发明的目的对本发明内容进行具体描述。
本发明的通式I化合物具有下述结构式
其中 n=1,2,3; R1为氢;C1-C6烷基; R2为 ①

其中 R6为 氢; C1-C6烷基,C3-C6环烷基,芳基,含有硫、氧、氮杂原子的C3-C6杂环基; 被卤素、羟基、C1-C6烷氧基、C1-C6二烷基氨基、芳基、取代芳基等基团单或多取代C1-C6烷基,C3-C6环烷基,芳基,含有硫、氧、氮杂原子的C3-C6杂环基; R7为 C1-C6烷基,C3-C6环烷基,芳基,含有硫、氧、氮杂原子的C3-C6杂环基; 被卤素、羟基、C1-C6烷氧基、C1-C6二烷基氨基、芳基、取代芳基等基团单或多取代C1-C6烷基,C3-C6环烷基,芳基,含有硫、氧、氮杂原子的C3-C6杂环基; ②R8(N)-;其中,R8为 含有一个或多个氮杂原子的C5-C6杂环基; 被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4烷基、卤代C1-C4烷氧基、C3-C6环烷基、卤素、腈基、羰基、羧基、羟基、硝基、氨基、酰胺基、芳基、取代芳基、C3-C6杂环基等基团单或多取代的含有一个或多个氮杂原子的C5-C6杂环基。
R3为氢,单取代或多取代的C1-C6烷基。
R4为单取代或多取代的卤素。
R5为C1-C6烷基,被卤素单取代或多取代的C1-C6烷基。
优选以下通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 R1为 氢; 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 R6为 氢; 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 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 被氟、氯、溴、羟基、C1-C6烷氧基、C1-C6二烷基氨基、芳基、取代芳基等基团单或多取代的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 苯基、萘基、蒽基、咪唑、吡啶、噁唑、异噁唑、呋喃、噻唑、吡唑、噻吩、吡咯、哒嗪、嘧啶、吡嗪、哌啶、吗啉、哌嗪、四氢呋喃; 被C1-C6烷基、C1-C6烷氧基、氟、氯、腈基、氨基、羟基、硝基等基团单或多取代的苯基、萘基、蒽基、咪唑、吡啶、噁唑、异噁唑、呋喃、噻唑、吡唑、噻吩、吡咯、哒嗪、嘧啶、吡嗪、哌啶、吗啉、哌嗪、四氢呋喃; R7为 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 被氟、氯、溴、羟基、C1-C6烷氧基、C1-C6二烷基氨基、芳基、取代芳基等基团单或多取代的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 苯基、萘基、蒽基、咪唑、吡啶、噁唑、异噁唑、呋喃、噻唑、吡唑、噻吩、吡咯、哒嗪、嘧啶、吡嗪、哌啶、吗啉、哌嗪、四氢呋喃; 被C1-C6烷基、C1-C6烷氧基、氟、氯、溴、腈基、氨基、羟基、硝基等基团单或多取代的苯基、萘基、蒽基、咪唑、吡啶、噁唑、异噁唑、呋喃、噻唑、吡唑、噻吩、吡咯、哒嗪、嘧啶、吡嗪、哌啶、吗啉、哌嗪、四氢呋喃; R8为 哌啶、吗啉、哌嗪、吡啶、三氮唑、吡唑; 被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4烷基、卤代C1-C4烷氧基、C3-C6环烷基、氟、氯、溴、腈基、羰基、羧基、羟基、硝基、氨基、酰胺基、芳基、取代芳基、C3-C6杂环基等基团单或多取代的哌啶、吗啉、哌嗪、吡啶、三氮唑、吡唑。
R3为氢,单或多取代的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
R4为单取代或多取代的氟、氯。
R5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或者被氟、氯单取代或多取代的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
更优选以下通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 I-1(±)-N-[[3-[3-氟-4-[4-(1-哌啶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盐。
I-2(±)-N-[[3-[3-氟-4-[4-(4-甲基哌嗪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3(±)-N-[[3-[3-氟-4-[4-[4-(2-甲氧基苯基)哌嗪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4(±)-N-[[3-[3-氟-4-[4-[4-(4-甲氧基苯基)哌嗪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5(±)-N-[[3-[3-氟-4-[4-(4-氨甲酰哌啶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6(±)-N-[[3-[3-氟-4-[4-(4-二苯甲基哌嗪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7(±)-N-[[3-[3-氟-4-[4-(4-肉桂基哌嗪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8(±)-N-[[3-[3-氟-4-[4-(3,5-二甲基哌啶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9(±)-N-[[3-[3-氟-4-[4-[4-(4-氟苯基)哌嗪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10(±)-N-[[3-[3-氟-4-[4-(4-环己基哌嗪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11(±)-N-[[3-[3-氟-4-[4-(4-苯甲基哌嗪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12(±)-N-[[3-[3-氟-4-[4-[4-(2-呋喃甲酰基)哌嗪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13(±)-N-[[3-[3-氟-4-[4-[4-(2-吡啶基)哌嗪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14(±)-N-[[3-[3-氟-4-[4-[4-(4-硝基苯基)哌嗪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15(±)-N-[[3-[3-氟-4-[4-[(1,2,4-三唑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16(±)-N-[[3-[3-氟-4-[4-[[N-苄基-1-甲基-2-(4-甲氧基苯基)]乙氨基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17(±)-N-[[3-[3-氟-4-[4-[N,N-二(2-羟乙基)氨基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18(±)-N-[[3-[3-氟-4-[4-[N,N-二(2-氯乙基)氨基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19(±)-N-[[3-[3-氟-4-[4-(3-羟基哌啶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20(±)-N-[[3-[3-氟-4-[4-(3-羧基哌啶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21(±)-N-[[3-[3-氟-4-[4-[4-(2-四氢呋喃甲酰基)哌嗪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22(±)-N-[[3-[3-氟-4-[4-[4-(4-羟基苯基)哌嗪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23(±)-N-[[3-[3-氟-4-[4-[4-(2-羟基乙基)哌嗪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24(±)-N-[[3-[3-氟-4-[4-[2-(4-氨甲酰哌啶基)-1-丁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25(±)-N-[[3-[3-氟-4-[4-[2-[4-(4-硝基苯基)哌嗪基]-1-丁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26(±)-N-[[3-[3-氟-4-[4-[2-[4-(2-吡啶基)哌嗪基]-1-丁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27(±)-N-[[3-[3-氟-4-[4-[2-(3-羧基哌啶基)-1-丁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28(±)-N-[[3-[3-氟-4-[4-(4-甲基哌嗪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盐酸盐。
I-29(±)-N-[[3-[3-氟-4-[4-(4-环己基哌嗪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柠檬酸盐。
I-30(±)-N-[[3-[3-氟-4-[4-(3-羧基哌啶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钾盐。
本发明所述的通式I化合物通过以下步骤合成
其中,X、Y同时或分别为氯、溴,R1、R2、R3、R4、R5的定义同上文所述。
参考WO99/41244提供的方法,以卤代苯基甲醛(1)为起始原料,制成相应的肟、肟基卤化物,而后加入适当的碱中如三乙胺,得到腈氧化物(2)。化合物2与烯丙基酰胺类化合物(3)环合生成化合物4。化合物4再与化合物5反应,制备得到化合物6。
将化合物6溶解在有机溶煤中,如无水乙醇、甲醇、异丙醇、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等溶媒中,并加入附酸剂三乙胺、碳酸钾等,与卤代烷基酰卤类化合物(7)于-15~80℃下,搅拌反应1~5h后,室温下适量水洗,再用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媒萃取、干燥、减压蒸馏,得到化合物8。化合物8再与氨基类化合物(9)反应生成粗品,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制得通式I化合物。
本发明所述式I化合物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系指本发明化合物与无机酸、有机酸成盐,特别优选的盐是盐酸盐、氢溴酸盐、氢碘酸盐、硫酸盐、硫酸氢盐、磷酸盐、乙酸盐、丙酸盐、丁酸盐、乳酸盐、甲磺酸盐、对甲苯磺酸盐、马来酸盐、苯甲酸盐、琥珀酸盐、酒石酸盐、枸橼酸盐、富马酸盐、牛磺酸盐等等。此外,本发明所述的盐,还可以是化合物与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形成的盐。本发明所述式I化合物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制备方法,是将式I化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中滴加无机酸、有机酸成盐;也可以与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形成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具体是将式I化合物溶于无水乙醇,冰水浴冷,滴加盐酸乙醇溶液制成盐酸盐或将式I化合物溶于无水乙醇,加入等摩尔柠檬酸,得其柠檬酸盐。也可将式I化合物溶于无水甲醇,滴加氢氧化钾水溶液,调PH11,制得其钾盐等等。
本发明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制备如下使用标准和常规的技术,使本发明化合物与制剂学上可接受的固体或液体载体结合,以及使之任意地与制剂学上可接受的辅助剂和赋形剂结合制备成微粒或微球。固体剂型包括片剂、分散颗粒、胶囊、缓释片、缓释微丸等等。固体载体可以是至少一种物质,其可以充当稀释剂、香味剂、增溶剂、润滑剂、悬浮剂、粘合剂、崩解剂以及包裹剂。惰性固体载体包括磷酸镁、硬脂酸镁、滑粉糖、乳糖、果胶、丙二醇、聚山梨酯80、糊精、淀粉、明胶、纤维素类物质例如甲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低熔点石蜡、聚乙二醇、甘露醇、可可脂等。液体剂型包括溶剂、悬浮液例如注射剂、粉剂等等。
药物组合物以及单元剂型中含有的活性成份(本发明化合物)的量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医生诊断的情况特定的加以应用,所用的化合物的量或浓度在一个较宽的范围内调节,通常,活性化合物的量范围为组合物的0.5%~90%(重量)。另一优选的范围为0.5%-70%。
下面通过抑菌实验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化合物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培养基微生物鉴定培养基PH 7.9±0.1北京三药科技开发公司产品;菌种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26003,标准藤黄八叠球菌CMCC28001,标准绿脓假单胞菌CMCC10211,标准肺炎克雷伯杆菌CMCC46117,以上菌种均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抑菌效果的测定(抑菌圈测定) 样品配制分别称取约2mg上述各样品,于50ml容量瓶中,用少量的DMF溶解后,用蒸馏水加至刻度,浓度为10μmol/L,过滤除菌,用2ml的离心管分装。
培养平皿的制备一定量灭菌后的微生物鉴定培养基I(使培养基厚度为3mm),冷至48-50℃,分别加入适量的菌液(菌浓度为0.1%),倒入调好水平的培养平皿中,小心赶走气泡,培养基凝固后,在需要放牛津杯的位置做好标记,备用。
样品的测定在培养平皿上间隔2.5-3cm放置牛津杯,注意与标记位置对应,用微量加样器取各样品50μl加样,做2-3个复管,做好加样记录,放置在37℃CO2培养箱中培养16-18h后,用游标卡尺测量抑菌圈直径。
(2)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采用二倍稀释法。先在已经消毒的96孔板的1孔、12孔中分别加入菌液和肉汤培养基对照,而后在2-11孔中,用微量可调移液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加入用培养基倍比稀释的上述样品溶液0.25μg·mL-1--128μg·mL-1,每孔100μl,然后在每孔中加入稀释菌液100μl,使得各孔中样品浓度分别为0.125、0.25、0.5、1、2、4、8、16、32、64μg·mL-1。置于振荡器上振荡1min,使孔内溶液充分混匀后,微孔板加盖并用胶纸密封以减少孵育过程中的蒸发,于37℃温箱中孵育18h,肉眼观测无细菌生长孔所含最低药物浓度即为最小抑菌浓度。实验重复3次,求其平均值。
说明书附图

图1为异噁唑啉衍生物(I)结构式。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仅为解释性的,决不意味着它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发明的化合物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薄层色谱(TLC),熔点(m.p.)进行检测,随后还可以采用核磁共振(1HNMR/13CNMR)确证其结构。
参考实施例1(化合物6的制备)
以3,4-二氟苯甲醛为起始原料,在强碱性条件下与盐酸羟胺反应生成3,4-二氟苯肟,再与N-氯代丁二酰亚胺反应生成3,4-二氟苯肟的氯化物,然后与烯丙基乙酰胺环合生成(±)-N-5-(乙酰胺甲基)-3-(3,4-二氟苯基)异噁唑啉,后与无水哌嗪反应生成(±)-N-[[3-[3-氟-4-(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化合物6)。m.p.160.2-161.3℃,HPLC99.7%,1H-NMR(DMSO-d6,400MHz)δ8.11-8.08(1H,t,NH),7.377-7.337(2H,m,ArH),7.057-7.013(1H,t,ArH),4.722-4.650(1H,m,CH),3.458-3.349(1H,m),3.239-3.210(2H,t),3.089-3.029(1H,m),2.982-2.959(4H,t),2.833-2.822(4H,d),2.494-2.458(1H,t),1.085(3H,s)。
实施例1 (±)-N-[[3-[3-氟-4-(4-(2-氯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化合物8-1)
在100ml的三口圆底烧瓶中,加入3.2g(±)-N-[[3-[3-氟-4-(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40ml三氯甲烷、2.5ml三乙胺,冰浴冷却至-5℃,搅拌下分次缓缓滴加1.2g氯乙酰氯,滴加过程中保持温度在10℃以下。滴加完毕后,升至室温,反应约3h,经TLC监测反应结束。加入60ml水洗,分出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馏,得浅米色固体(8-1)3.4g,收率85.8%,Rf=0.75(展开剂无水乙醇),HPLC99.3%。1H-NMR(DMSO-d6,400MHz)δ8.110-8.081(1H,t,NH),7.424-7.355(2H,m,ArH),7.104-7.061(1H,t,ArH),4.735-4.663(1H,m,CH),4.419(1H,s,CH),3.619(4H,s),3.428-3.359(1H,m),3.304-3.216(2H,m),3.112-3.038(5H,m),1.806(3H,s)。
实施例2 (±)-N-[[3-[3-氟-4-(4-(2-溴丁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化合物8-2)
操作步骤同实施例1,得浅米色固体4.1g,收率87.4%。HPLC99.1%。1H-NMR(DMSO-d6,400MHz)δ8.113-8.084(1H,t,NH),7.423-7.351(2H,m,ArH),7.100-7.066(1H,t,ArH),4.934-4.899(1H,t,CH),4.735-4.664(1H,m,CH),3.733-3.644(4H,m),3.427-3.358(1H,m),3.309-3.218(2H,m),3.154-3.040(5H,m),2.051-1.858(2H,m),1.807(3H,s),0.950-0.914(3H,t)。
实施例3 (±)-N-[[3-[3-氟-4-[4-(1-哌啶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I-1)
将0.32g哌啶溶于70ml氯仿中,加入约2ml三乙胺,搅拌,室温下分次加入1.6g化合物8-1,约30分钟加完。而后回流反应约3h,经TLC监测反应结束。加入50ml水洗,分出氯仿层,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馏,得粗品。经硅胶柱层析分离(洗脱剂6%甲醇/二氯甲烷),干燥,得乳白色固体(I-1)0.3g,m.p.144.6-146.1℃,Rf=0.63(展开剂二氯甲烷/无水甲醇(v∶v)=11∶1),HPLC98.5%。
实施例4-25 参照实施例3的操作,区别在于选用了不同结构的氨基化合物替代实施例3中的哌啶,与化合物8-1反应得到下述式I化合物。
所制得的通式I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如下 I-2乳白色固体,收率78.8%。m.p.128.1-129.2℃,Rf=0.28(展开剂二氯甲烷/无水甲醇(v∶v)=11∶1),HPLC98.2%。
I-3浅黄色固体,收率77.2%。m.p.138.1-140.0℃,Rf=0.60(展开剂二氯甲烷/无水甲醇(v∶v)=11∶1),HPLC99.3%。
I-4浅灰色固体,收率72.6%。m.p.142.2-143.9℃,Rf=0.59(展开剂二氯甲烷/无水甲醇(v∶v)=10∶1),HPLC99.1%。
I-5白色固体,收率70.1%。m.p.182.2-184.1℃,Rf=0.36(展开剂二氯甲烷/无水甲醇(v∶v)=11∶1),HPLC98.2%。
I-6白色固体,收率77.3%。m.p.146.1-148.0℃,Rf=0.55(展开剂二氯甲烷/无水甲醇(v∶v)=11∶1),HPLC99.0%。
I-7白色固体,收率71.1%。m.p.169.2-171.0℃,Rf=0.78(展开剂二氯甲烷/无水甲醇(v∶v)=10∶1),HPLC98.6%。
I-8乳白色固体,收率74.6%。m.p.178.2-180.1℃,Rf=0.57(展开剂二氯甲烷/无水甲醇(v∶v)=10∶1),HPLC98.9%。
I-9浅黄色固体,收率69.0%。m.p.190.1-192.0℃,Rf=0.59(展开剂二氯甲烷/无水甲醇(v∶v)=10∶1),HPLC99.3%。
I-10白色固体,收率61.5%。m.p.152.4-154.3℃,Rf=0.50(展开剂二氯甲烷/无水甲醇(v∶v)=10∶1),HPLC98.3%。
I-11白色固体,收率73.0%。m.p.189.4-191.3℃,Rf=0.331(展开剂二氯甲烷/无水甲醇(v∶v)=10∶1),HPLC99.5%。
I-12浅米黄色固体,收率75.3%。m.p.160.4-161.9℃,Rf=0.68(展开剂二氯甲烷/无水甲醇(v∶v)=10∶1),HPLC99.5%。
I-13土黄色固体,收率65.6%。m.p.180.1-181.6℃,Rf=0.75(展开剂二氯甲烷/无水甲醇(v∶v)=10∶1),HPLC98.9%。
I-14黄色固体,收率75.3%。m.p.168.1-170.0℃,Rf=0.62(展开剂二氯甲烷/无水甲醇(v∶v)=10∶1),HPLC98.8%。
I-15白色固体,收率80.1%。m.p.181.5-182.7℃,Rf=0.72(展开剂二氯甲烷/无水甲醇(v∶v)=10∶1),HPLC99.9%。
I-16黄色固体,收率73.3%。m.p.149.2-151.2℃,Rf=0.63(展开剂二氯甲烷/无水甲醇(v∶v)=10∶1),HPLC99.5%。
I-17米黄色固体,收率76.9%。m.p.192.1-194.0℃,Rf=0.31(展开剂二氯甲烷/无水甲醇(v∶v)=10∶1),HPLC99.9%。
I-18乳白色固体,收率73.9%。m.p.194.9-197.0℃,Rf=0.69(展开剂二氯甲烷/无水甲醇(v∶v)=10∶1),HPLC98.6%。
I-19白色固体,收率76.9%。m.p.155.4-157.2℃,Rf=0.38(展开剂二氯甲烷/无水甲醇(v∶v)=10∶1),HPLC99.9%。
I-20黄色固体,收率55.1%。m.p.108.6-110.5℃,Rf=0.20(展开剂二氯甲烷/无水甲醇(v∶v)=10∶1),HPLC98.7%。
I-21黄色固体,收率62.7%。m.p.139.9-141.6℃,Rf=0.63(展开剂二氯甲烷/无水甲醇(v∶v)=10∶1),HPLC98.5%。
I-22浅土黄色固体,收率58.9%。m.p.99.7-101.5℃,Rf=0.29(展开剂二氯甲烷/无水甲醇(v∶v)=10∶1),HPLC98.9%。
I-23浅米黄色固体,收率69.7%。m.p.102.6-104.3℃,Rf=0.28(展开剂二氯甲烷/无水甲醇(v∶v)=10∶1),HPLC99.1%。
实施例26-29 参照实施例3的操作,区别在于选用了不同结构的氨基化合物替代实施例3中的哌啶,与化合物8-2反应得到下述式I化合物。
I-24黄色固体,收率33.4%。m.p.139.8-141.6℃,Rf=0.24(展开剂二氯甲烷/无水甲醇(v∶v)=10∶1),HPLC98.6%。
I-25浅黄色固体,收率30.8%。m.p.95.5-97.2℃,Rf=0.63(展开剂二氯甲烷/无水甲醇(v∶v)=10∶1),HPLC98.5%。
I-26浅黄色固体,收率30.1%。m.p.128.6-129.9℃,Rf=0.69(展开剂二氯甲烷/无水甲醇(v∶v)=10∶1),HPLC99.1%。
I-27浅黄色固体,收率28.1%。m.p.150.2-152.0℃,Rf=0.40(展开剂二氯甲烷/无水甲醇(v∶v)=10∶1),HPLC98.9%。
实施例30 化合物I-2成盐酸盐取上述I-2产物1.0g,溶于20ml无水乙醇,冰水浴冷却至5℃左右,滴加23.3%(8.3mol·mL-1)盐酸乙醇溶液,调至PH=2-3,然后继续搅拌30min。过滤,得白色固体,干燥,得其盐酸盐(I-28),m.p.>220℃。
实施例31 化合物I-10成柠檬酸盐取上述I-10产物1.0g,溶于30ml无水乙醇,加热至回流,加入等摩尔柠檬酸,保温反应45min。降至室温,静置12小时。析出白色固体,过滤,干燥,即得其柠檬酸盐(I-29),m.p.>220℃。
实施例32 化合物I-20成钾盐取上述I-20产物1g,溶于约80ml无水甲醇中,冰浴冷却至10℃,搅拌下滴加25%的氢氧化钾水溶液,调至PH11。减压蒸尽溶剂,加入30ml无水乙醇/水(6/4,V/V)混合溶液,加热至回流,保温反应10min,趁热过滤,滤液室温静置,析出白色固体,过滤,干燥,即得其钾盐(I-30),m.p.>220℃。
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发明的实施,提供下述制剂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仅仅是解释、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制剂可以采用本发明中的任意一个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
实施例33 每片含100mg活性成分的片剂制备 mg/片 I-7 100mg 乳糖 80mg 微晶纤维素20mg 淀粉 50mg 羟丙甲纤维素 10mg 羧甲淀粉钠内加5mg外加5mg 硬脂酸镁 qs 工艺将活性成分,乳糖、淀粉、微晶纤维素分别过100目筛,按处方量称取并充分混匀,将2%羟甲纤维素水溶液加入到上述混合物中制粒,过20目筛制软材,制得湿颗粒于45-55℃干燥约2-3小时,将剩余羧甲淀粉钠、硬脂酸镁加入到上述的干燥颗粒中压片。
实施例34 胶囊的制备如下 处方用量/囊 I-7 100mg 微晶纤维素 20mg 乳糖60mg 羧甲基淀粉钠6mg 羟丙甲纤维素5mg 微粉硅胶5mg 硬脂酸镁qs 滑石粉 qs 总计200mg 工艺将活性成分辅料分别过100目筛,称取处方量的主药和辅料充分混合,加入羟丙甲纤维素溶液适量制软材,过24目筛,制得湿颗粒于50-60℃烘箱中干燥约2-3小时,将硬脂酸镁和滑石粉与颗粒混合均匀,整粒,测定中间体含量,用2号胶囊灌装。
实施例35 注射液的制备 I-7 50mg 磷酸二氢钠 10mg 柠檬酸 20mg 氯化钠 90mg 注射用水50ml 工艺取注射用水50ml,称取处方量的柠檬酸、磷酸二氢钠、氯化钠搅拌使溶解,加入样品搅拌溶解,用0.1mol/L的盐酸或氢氧化钠调pH值为4.0-7.0,加入0.1%的活性炭吸附20分钟。先用045μm滤膜滤过,再用022μm精滤。按每安剖2毫升灌装,105℃高温灭菌30分钟即得注射液。
实施例36 通式I化合物对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MIC≤32μg·mL-1;-MIC>32μg·mL-1 结果表明上述具有通式I结构的化合物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藤黄八叠球菌等有抑菌作用;对标准肺炎克雷伯杆菌和标准绿脓假单胞菌无抑菌作用。提示本类结构的化合物具有抗G+菌的作用。
权利要求
1.具有通式I结构的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其中
n=1,2,3;
R1为氢;C1-C6烷基;
R2为

其中
R6为
氢;
C1-C6烷基,C3-C6环烷基,芳基,含有硫、氧、氮杂原子的C3-C6杂环基;
被卤素、羟基、C1-C6烷氧基、C1-C6二烷基氨基、芳基、取代芳基等基团单或多取代C1-C6烷基,C3-C6环烷基,芳基,含有硫、氧、氮杂原子的C3-C6杂环基;
R7为
C1-C6烷基,C3-C6环烷基,芳基,含有硫、氧、氮杂原子的C3-C6杂环基;
被卤素、羟基、C1-C6烷氧基、C1-C6二烷基氨基、芳基、取代芳基等基团单或多取代C1-C6烷基,C3-C6环烷基,芳基,含有硫、氧、氮杂原子的C3-C6杂环基;
②R8(N)-;其中,R8为
含有一个或多个氮杂原子的C5-C6杂环基;
被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4烷基、卤代C1-C4烷氧基、C3-C6环烷基、卤素、腈基、羰基、羧基、羟基、硝基、氨基、酰胺基、芳基、取代芳基、C3-C6杂环基等基团单或多取代的含有一个或多个氮杂原子的C5-C6杂环基。
R3为氢,单取代或多取代的C1-C6烷基。
R4为单取代或多取代的卤素。
R5为C1-C6烷基,被卤素单取代或多取代的C1-C6烷基。
2.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式I化合物,优选以下化合物
其中
R1为
氢;
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
R6为
氢;
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
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
被氟、氯、溴、羟基、C1-C6烷氧基、C1-C6二烷基氨基、芳基、取代芳基等基团单或多取代的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
苯基、萘基、蒽基、咪唑、吡啶、噁唑、异噁唑、呋喃、噻唑、吡唑、噻吩、吡咯、哒嗪、嘧啶、吡嗪、哌啶、吗啉、哌嗪、四氢呋喃;
被C1-C6烷基、C1-C6烷氧基、氟、氯、腈基、氨基、羟基、硝基等基团单或多取代的苯基、萘基、蒽基、咪唑、吡啶、噁唑、异噁唑、呋喃、噻唑、吡唑、噻吩、吡咯、哒嗪、嘧啶、吡嗪、哌啶、吗啉、哌嗪、四氢呋喃;
R7为
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
被氟、氯、溴、羟基、C1-C6烷氧基、C1-C6二烷基氨基、芳基、取代芳基等基团单或多取代的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
苯基、萘基、蒽基、咪唑、吡啶、噁唑、异噁唑、呋喃、噻唑、吡唑、噻吩、吡咯、哒嗪、嘧啶、吡嗪、哌啶、吗啉、哌嗪、四氢呋喃;
被C1-C6烷基、C1C6烷氧基、氟、氯、溴、腈基、氨基、羟基、硝基等基团单或多取代的苯基、萘基、蒽基、咪唑、吡啶、噁唑、异噁唑、呋喃、噻唑、吡唑、噻吩、吡咯、哒嗪、嘧啶、吡嗪、哌啶、吗啉、哌嗪、四氢呋喃;
R8为
哌啶、吗啉、哌嗪、吡啶、三氮唑、吡唑;
被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4烷基、卤代C1-C4烷氧基、C3-C6环烷基、氟、氯、溴、腈基、羰基、羧基、羟基、硝基、氨基、酰胺基、芳基、取代芳基、C3-C6杂环基等基团单或多取代的哌啶、吗啉、哌嗪、吡啶、三氮唑、吡唑。
R3为氢,单或多取代的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
R4为单取代或多取代的氟、氯。
R5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或者被氟、氯单取代或多取代的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
3.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式I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更优选以下化合物
I-1(±)-N-[[3-[3-氟-4-[4-(1-哌啶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盐。
I-2(±)-N-[[3-[3-氟-4-[4-(4-甲基哌嗪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3(±)-N-[[3-[3-氟-4-[4-[4-(2-甲氧基苯基)哌嗪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4(±)-N-[[3-[3-氟-4-[4-[4-(4-甲氧基苯基)哌嗪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5(±)-N-[[3-[3-氟-4-[4-(4-氨甲酰哌啶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6(±)-N-[[3-[3-氟-4-[4-(4-二苯甲基哌嗪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7(±)-N-[[3-[3氟4-[4-(4-肉桂基哌嗪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8(±)-N-[[3-[3-氟-4-[4-(3,5-二甲基哌啶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9(±)-N-[[3-[3-氟-4-[4-[4-(4-氟苯基)哌嗪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10(±)-N-[[3-[3-氟-4-[4-(4-环己基哌嗪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11(±)-N-[[3-[3-氟-4-[4-(4-苯甲基哌嗪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12(±)-N-[[3-[3-氟-4-[4-[4-(2-呋喃甲酰基)哌嗪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13(±)-N-[[3-[3-氟-4-[4-[4-(2-吡啶基)哌嗪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14(±)-N-[[3-[3-氟-4-[4-[4-(4-硝基苯基)哌嗪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15(±)-N-[[3-[3-氟-4-[4-[(1,2,4-三唑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16(±)-N-[[3-[3-氟-4-[4-[[N-苄基-1-甲基-2-(4-甲氧基苯基)]乙氨基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17(±)-N-[[3-[3-氟-4-[4-[N,N-二(2-羟乙基)氨基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18(±)-N-[[3-[3-氟-4-[4-[N,N-二(2-氯乙基)氨基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19(±)-N-[[3-[3-氟-4-[4-(3-羟基哌啶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20(±)-N-[[3-[3-氟-4-[4-(3-羧基哌啶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21(±)-N-[[3-[3-氟-4-[4-[4-(2-四氢呋喃甲酰基)哌嗪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22(±)-N-[[3-[3-氟-4-[4-[4-(4-羟基苯基)哌嗪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23(±)-N-[[3-[3-氟-4-[4-[4-(2-羟基乙基)哌嗪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24(±)-N-[[3-[3-氟-4-[4-[2-(4-氨甲酰哌啶基)-1-丁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25(±)-N-[[3-[3-氟-4-[4-[2-[4-(4-硝基苯基)哌嗪基]-1-丁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26(±)-N-[[3-[3-氟-4-[4-[2-[4-(2-吡啶基)哌嗪基]-1-丁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27(±)-N-[[3-[3-氟-4-[4-[2-(3-羧基哌啶基)-1-丁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
I-28(±)-N-[[3-[3-氟-4-[4-(4-甲基哌嗪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盐酸盐。
I-29(±)-N-[[3-[3-氟-4-[4-(4-环己基哌嗪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柠檬酸盐。
I-30(±)-N-[[3-[3-氟-4-[4-(3-羧基哌啶基-1-乙酰基)-1-哌嗪基]苯基]-4,5-二氢-5-异噁唑基]甲基]乙酰胺钾盐。
4.权利要求1-3所定义的通式I化合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是指与无机酸和有机酸成盐或与碱金属的氢氧化物成盐。
5.一种治疗敏感细菌感染病人的药物组合物。
它含有权利要求1-3所定义的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有效成分,以及含有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赋形剂或稀释剂。
6.权利要求1-3所定义的式I化合物在抗菌方面的用途。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感染相关的药物领域,提供具有通式(I)结构的异噁唑啉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式中R1=氢;C1-C6烷基。见右式1,R3=氢;单取代或多取代的C1-C6烷基。R4=单取代或多取代的卤素。R5=C1-C6烷基;被卤素单取代或多取代的C1-C6烷基。其中R6,R7,R8的定义同说明书中所述。本发明还提供了此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药物,特别是作为抗菌药物的用途。
文档编号C07D413/14GK101070308SQ20071005766
公开日2007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9日
发明者刘默, 刘登科, 徐为人, 刘颖, 张士俊, 张存彦, 刘威, 刘鹏, 汤立达 申请人:天津药物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