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性双螺旋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495042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性双螺旋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配位聚合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性双螺旋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一种手性双螺旋配位聚合物,其特征在于:化学式为C14H20ClCuN6O4,所述手性双螺旋配位聚合物为六方晶系,P312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2.4657(8)?,b=12.466?,c=11.0157(7)?,α=β=90o,γ=120o,V=1482.44(13)?3。本发明的配位聚合物为手性化合物,可作为潜在的手性催化及手性分离材料。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配位聚合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性双螺旋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 法。 一种手性双螺旋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手性是生物环境、生物分子及其聚集态的基本特征。分子手性是由一对拥有对称 结构但不互相重叠的分子所引发的特殊性质,它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 色。近年来,手性金属有机配合物的设计和合成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这不仅是由于手性 金属有机配合物极其独特的结构和拓扑网络,而且在于他们在对映选择性分离以及多相催 化等诸多方面都有潜在应用。
[0003] 合成手性金属有机配合物最大的挑战是得到纯手性的目标产物,综合先前的研 究,主要有如下两种方法来合成纯手性的金属有机配合物:(1)利用手性物来进行对映选 择性合成,例如采用手性配体,手性反应物,手性溶剂或者其他手性物理环境;(2)采用不 含有任何手性源的非手性材料通过自我拆分来合成目标产物。到目前为止,第一种是最常 用的方法,但是由于合成条件中不能包含外消旋体而必须采用纯手性的组成,因而具有一 定的局限性。要从非手性源构建手性骨架结构,螺旋性将可能是传送手性信息的载体,而柔 性的多齿有机配体可能有效地提高螺旋性元素,从而有助于形成手性金属有机配合物。
[0004]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利用非手性源制备一种手性双螺旋配位聚合物。
[0006]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上述手性双螺旋配位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0007]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手性双螺旋配位聚合物,其特征在于:化学式为C14H2(iC1CuN60 4,所述手性双螺 旋配位聚合物为六方晶系,/^7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2. 4657(8) A,6=12. 466 A, c=ll. 0157(7) Α,σ 二,=90 °,r二120 °,V=1482. 44(13) A3。
[0008] 进一步的,铜原子采用四配位四面体构型,分别与两个联吡唑上的两个氮原子配 位,Cu-N的键长为2. 0198 (18) Α,与两个乙腈分子上的两个氮原子配位,Cu-N的键长为 2.017 (2) A〇
[0009] 所述手性双螺旋配位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Cu (C104) · 3CH3CN溶解于 乙腈当中,将有机配体联吡唑(Bpz)溶解于甲醇当中,然后将含有金属盐的溶液中缓慢滴加 至溶有配体的烧杯中,滴加完后静置,让其自然挥发,2~3天后长出所述手性双螺旋配位聚 合物。
[0010] 进一步的,所述Cu(C104) · 3CH3CN和联吡唑的摩尔比为0. 8?1. 2 :0. 8?1. 2。
[0011] 进一步的,所述Cu(C104) · 3CH3CN和联吡唑的摩尔比优选为1 :1。
[0012] 进一步的,所述乙腈与甲醇的体积比为0. 81. 2 :0. 81. 2。
[0013] 进一步的,所述乙腈与甲醇的体积比优选为1 :1。
[0014]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配位聚合物为手性化合物,可作为潜在的手性催化及手性分离材料。
[0015]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的手性双螺旋配位聚合物C14H2(iC1CuN60 4以金属中心Cu的配位环境 图。
[0017] 图2为本发明的手性双螺旋配位聚合物C14H2(iC1CuN 604的双螺旋链结构图。
[0018] 图3为本发明的手性双螺旋配位聚合物C14H2(iC1CuN 604的固体⑶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0] 本发明所用的Cu (C104) · 3CH3CN按照以下步骤制备: 将高氯酸铜Cu(C104)2与铜粉在乙腈做溶剂时,无水无氧下回流得到,冷却后析出无水 透明 Cu(C104) · 3CH3CN 晶体。
[0021] 实施例1 : 将制备的 Cu(C104) ?3CH3CN (0· 10 mmol)溶解于 5 mL 乙腈中,Bpz (0· 10 mmol)溶解 于5mL甲醇中,然后将金属盐溶液中慢慢滴加至加入到溶有配体的烧杯中,滴加完后静置, 让其自然挥发,3天后长出无色的六棱柱状的晶体。过滤并分别用水、甲醇洗涤,干燥后得到 无色晶体,产率约73. 9% (基于Cu)。
[0022] 然后将上述手性双螺旋配位聚合物进行结构表征 晶体X-射线衍射数据采用Burkcer Smart (XD单晶衍射仪测定。MoKa福射 (λ=0. 71073 A),石墨单色器,以ω扫描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Lp因子校正和经验吸收校 正。先用直接法确定金属原子及部分其他非氢原子的位置,然后用差值函数法和最小二乘 法求出其余全部非氢原子坐标,并用理论加氢法得到氢原子位置或从差值傅立叶图上找 至IJ,用全矩阵最小二乘法对结构进行修正。晶体学参数见表1,结构见图1,图2。
[0023] 表1.手性单螺旋配位聚合物的晶体学参数与结构解析

【权利要求】
1. 一种手性双螺旋配位聚合物,其特征在于:化学式为C12H14N 6S2Zn,所述手性单螺 旋配位聚合物为正交晶系,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6. 4738(15) A,6=15. 871 (4) A, c=16.808(4) Α,σ 二,二r二 90 °,V=1727.0(7) A3。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性双螺旋配位聚合物,其特征在于:铜原子采用四配 位四面体构型,分别与两个联吡唑上的两个氮原子配位,Cu-N的键长为2. 0198 (18) A,与 两个乙腈分子上的两个氮原子配位,Cu-N的键长为2. 017 (2) A。
3. 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性双螺旋配位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 Cu (C104) · 3CH3CN溶解于乙腈当中,将有机配体联吡唑溶解于甲醇当中,然后将含有金属盐 的溶液中缓慢滴加至溶有配体的烧杯中,滴加完后静置,让其自然挥发,2~3天后长出所述 手性双螺旋配位聚合物。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u(C104) *3CH3CN和联吡唑的摩 尔比为〇· 8?1. 2 :0· 8?1. 2。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u(C104) *3CH3CN和联吡唑的摩 尔比优选为1 :1。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腈与甲醇的体积比为 0. 8?1. 2 :0. 8?1. 2。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腈与甲醇的体积比优选为1 : 1〇
【文档编号】C07F3/06GK104109169SQ201410314774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4日
【发明者】段晶晶 申请人:段晶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