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性共聚物、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3747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双极性共聚物、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有机半导体材料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双极性共聚物、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材料具有如下结构式:式中,R为C1~C20的烷基,n为10-50的整数。本发明提供的双极性共聚物,其同时具有空穴传输性质和电子传输性质,使在发光层中空穴和电子的传输平衡,大大提高了器件的发光效率。
【专利说明】双极性共聚物、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有机半导体材料,尤其涉及一种双极性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使用该双极性共聚物作为发光层主体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0002]自1987年柯达公司C.W.Tang等人首次报道通过蒸镀方法制备出以Alq3为发光材料的双层器件结构以来,有机电致发光就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有机电致发光可分为荧光和磷光电致发光。根据自旋量子统计理论,单重态激子和三重态激子的形成概率比例是1:3,即单重态激子仅占“电子-空穴对”的25%。因此,来自于单重态激子的辐射跃迁的荧光就只占到总输入能量的25%,而磷光材料的电致发光就可以利用全部激子的能量,因而具有更大的优越性。现在的磷光电致发光器件中大多采用主客体结构,即将磷光发射物质以一定的浓度掺杂在主体物质中,以避免三重态-三重态的湮灭,提高磷光发射效率。目前,电致发光器件中的主体材料主要有小分子主体材料和共聚物主体材料两类。
[0003]利用小分子主体材料掺杂磷光配合物做为发光层已经制备了许多高效的电致发光器件。然而制备小分子电致发光器件需要采用真空蒸镀等复杂工艺,大大提高了制备成本。同时,小分子本身易于结晶等性质也极大地限制了器件的稳定性。近年来,利用共聚物主体材料掺杂各种磷光配合物客体作为发光层制备电致发光器件受到了较多的关注。

【发明内容】

[0004]基于上述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效率的双极性共聚物。
[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具有如下结构式的双极性共聚物:
[0007]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如下结构式的双极性共聚物:
2.一种双极性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分别提供如下结构式表示的化合物A和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极性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Heck耦合反应停止后,还包括对所述双极性共聚物的纯化处理: Heck耦合反应停止后,将反应液冷却到室温,然后向反应液中加入甲醇进行沉析处理,接着通过索氏提取器过滤,之后依次用甲醇和正己烷抽提;然后以氯仿为溶剂抽提至无色,收集氯仿溶液并旋干得到固体粉末,收集后在真空下50° C干燥24h,得到纯化的所述双极性共聚物。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极性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或四三苯基膦钯;所述催化剂与所述化合物A的摩尔比为1:20-?:10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极性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摩尔比为1:41的醋酸钯与三邻甲苯基膦的混合物或者摩尔比为1:41的三二氩苄基丙酮二钯与2-双环己基膦-2’,6’ -二甲氧基联苯的混合物;所述催化剂与所述化合物A的摩尔比为 1:20~1:10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极性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甲苯、N,N- 二甲基甲酰胺及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极性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Heck耦合反应时,反应温度为90~120°C,反应时间为36~72小时。
8.—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该器件发光层的材质为双(4,6-二氟苯基批啶-N,C2)吡啶甲酰合铱按照8%质量比掺杂到如下结构式的双极性共聚物中组成的掺杂混
【文档编号】C08G61/12GK103804639SQ201210444175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8日
【发明者】周明杰, 王平, 张振华, 张娟娟 申请人: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