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酸菌饮料的添加菌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08576阅读:786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菌剂,具体涉及一种乳酸菌饮料的添加菌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乳酸菌饮料是以乳或乳制品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制得的乳液中加入水,以及白砂糖和(或)甜味剂、酸味剂、果汁、茶、咖啡、植物提取液等的一种或几种调制而成的饮料。根据其是否经过杀菌处理而区分为杀菌(非活菌)型和未杀菌(活菌)型。

活性乳酸菌饮料因口感优良、可以调节体内肠道菌群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活性乳酸菌饮料的功能性主要取决于其活菌数的多少。然而,在目前冷链不健全的条件下,当产品在非冷藏条件下放置较长时间后,其活菌数存活率常常很低,甚至检测不到活菌。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乳酸菌饮料中的基础菌株通常是嗜热链球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该菌株的耐酸性较差,而乳酸菌饮料的pH值通常很低(pH3.7-4.2),储存温度的升高导致乳酸菌活性提升从而加速乳酸菌的死亡。如何在货架期内保持其活菌数维持在较高水平一直是乳品工业中的关注重点。

通常所用的改善活菌数的方法如添加除氧剂、添加益生元、乳酸菌微胶囊等都收效甚微,而添加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等耐酸菌株虽然能提升活菌数,但该菌株的后产酸能力过强,产品脱冷后会造成后期口感偏酸及异味,也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45,保藏单位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为:2013年8月26日,保藏号为:CGMCC No.8072(此菌株在申请日2013年11月21日,申请号为201310587738.8,公开号为CN103642716A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已经有所记载)。植物乳杆菌Lp45具备良好的耐酸性及耐胆盐性,在胃肠道中生存率较高,并具备较强的胃肠道吸附能力,具备提高免疫力的功能,可有效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可显著降低胆固醇含量,在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或治疗中具备较大潜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乳酸菌饮料的添加菌剂及其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乳酸菌饮料的添加菌剂,所述添加菌剂是由按照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制备得到的:植物乳杆菌6份,麦芽糊精4份。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乳酸菌饮料的添加菌剂,所述植物乳杆菌为植物乳杆菌LP45,其拉丁文名称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保藏单位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为:2013年8月26日,保藏号为:CGMCC No.8072。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乳酸菌饮料的添加菌剂,所述添加菌剂的添加量为10g/t,添加方式为后添加。

该乳饮料添加菌剂中还可以包括本领域常用的辅料。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了上述一种乳酸菌饮料的添加菌剂在维持乳酸菌饮料常温下高活菌数中的应用。

进一步的,上述的应用,是指常温放置30天内,活菌数维持在1×106CFU/ml。

进一步的,上述的应用,所述室温温度为10℃-3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乳酸菌饮料的添加菌剂及其在维持乳酸菌饮料常温下高活菌数中的应用,该添加菌剂以植物乳杆菌LP45 CGMCC No.8072为主要活性物质;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乳饮料添加菌剂生产的乳饮料,可在常温放置30天内活菌数维持在1×106CFU/ml,且后酸增长不明显,不影响产品口感。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乳饮料添加菌在褐色乳饮料中的应用:

将本发明的乳饮料添加菌以10g/t的添加量、后添加的方式加入调配好的褐色乳饮料前液中,检测常温放置下其活菌数及后酸变化情况。

上述褐色乳饮料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顺序进行:

1)发酵乳基料的制备:

将120g脱脂乳粉加入50℃的830g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静置30min水合,加入50g葡萄糖搅拌至均匀,经脱气、均质、杀菌褐变(95℃,保温2h)、降温,添加常规乳饮料发酵剂,发酵6-8h,制得发酵乳基料a;

2)糖液的配制:

将65g白砂糖,0.3g阿斯巴甜,2.5g果胶溶于95℃的682g去离子水中进行杀菌,保温30min,冷却至20℃,制得糖液b;

3)活性褐色乳饮料前液的制备:

将250g发酵乳基料a与750g糖液b充分混合,加入乳酸调节pH至3.70,加入香精经均质后,制得活性褐色乳饮料前液;

4)活性褐色乳饮料的制备:

将本发明中主要活性成分为LP45的乳饮料添加菌剂以10g/t的添加量、后添加的方式加入调配好的褐色乳饮料前液中,进行灌装,灌装完毕后4℃后熟12h以上,最终制得活性褐色乳饮料。

检测常温放置下其活菌数及后酸变化情况,褐色乳饮料中乳酸菌活菌数及酸度变化情况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常温放置30天过程中,其活菌数始终保持在1×106CFU/ml,且酸度增长不明显。

表1

实施例2:

本发明的乳饮料添加菌在非褐色乳饮料中的应用:

将本发明的乳饮料添加菌以10g/t的添加量、后添加的方式加入调配好的非褐色乳饮料前液中,检测常温放置下其活菌数及后酸变化情况。

上述非褐色乳饮料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顺序进行:

1)发酵乳基料的制备:

将120g脱脂乳粉加入50℃的880g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静置30min水合,经脱气、均质、杀菌褐变(95℃,5min)、降温,添加常规乳饮料发酵剂,发酵6-8h,制得发酵乳基料a;

2)糖液的配制:

将65g白砂糖,0.35g阿斯巴甜,2.5g果胶溶于95℃的682g去离子水中进行杀菌,保温30min,冷却至20℃,制得糖液b;

3)活性非褐色乳饮料前液的制备:

将250g发酵乳基料a与750g糖液b充分混合,加入乳酸调节pH至3.70,加入香精经均质后,制得活性非褐色乳饮料前液;

4)活性非褐色乳饮料的制备:

将本发明中主要活性成分为LP45的乳饮料添加菌以10g/t的添加量、后添加的方式加入调配好的非褐色乳饮料前液中,进行灌装,灌装完毕后4℃后熟12h以上,最终制得活性非褐色乳饮料。

检测常温放置下其活菌数及后酸变化情况,非褐色乳饮料中乳酸菌活菌数及酸度变化情况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常温放置30天过程中,其活菌数始终保持在1×106CFU/ml,且酸度增长不明显。

表2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