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淀粉微球晶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99127阅读:6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备淀粉微球晶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淀粉的改性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更好的制备微晶淀粉的方法。



背景技术:

微晶淀粉(microcrystallinestarch)是指具有较高结晶度的淀粉微晶束、片晶或其它晶形的聚集体。微晶淀粉都是以淀粉为原料通过一定的方法制备出来的,无论外观如何,其主要结构中都含有短链直链淀粉的微晶结构。因此,研究微晶淀粉的制备和结构有利于进一步研究淀粉的天然结构。除此之外,由于微晶淀粉独特的性能和功能,它还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轻化工、农业等各个领域中。微晶淀粉因其天然纯净、无毒无味,不影响食品的色、味、形,作为食品添加剂具有独特的优势。在食品工业中,它可以用作高温稳定剂、增稠剂、悬浮剂、保形剂和控制冰晶形成剂等;微晶淀粉都有一定的抗酶解功能,它在食品中的作用类似于抗消化淀粉和食用纤维素,其摄入可防止肠道疾病的发生,并且对降低血糖有明显的效果。酶解和酸解作为最基本的酶改性和化学改性淀粉的方法,在淀粉微球晶的制备方面已经有非常广泛的研究。异淀粉酶和普鲁兰酶的去分支结合重结晶可以用于制备淀粉微球晶,但该方法多适用于蜡质玉米淀粉作为原材料,使其工业化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极限酸解多用来制备淀粉纳米晶体或结合冷冻(-5℃)或冷藏(2℃或4℃)重结晶来制备微晶淀粉。但是由于其制备时间长,产率低或制备的微晶淀粉形貌差等原因大大限制了其应用。如何解决目前在制备淀粉微球晶方面存在的这些技术问题,从而来开发淀粉微球晶的新的制备方法是本发明的主要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提出一种时间更短、得率更高、更为均一性的制备淀粉微球晶的方法,以用于后续乳化性,包埋性以及吸附性等的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制备淀粉微球晶的方法,其方法步骤是:

(1)酶解条件为淀粉干基与ph5.0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按1:8(w/v)混合,于50℃的磁力搅拌水浴锅中活化10min;与酶量按1:0.02(w/w)的比例于50℃下反应12h,酶解完成后水洗至中性,无水乙醇洗三次,之后抽滤晾干,得到酶解淀粉;

选用α-淀粉酶和淀粉转葡萄糖苷酶并按不同比例进行酶解,从单纯α-淀粉酶到α-淀粉酶:淀粉转葡萄糖苷酶,总酶活大于12220u。无水乙醇灭酶的原理是:酶属于蛋白质,无水乙醇可以使蛋白质失活。无水乙醇按10:1(v/w)加到酶解完的淀粉中摇晃使淀粉悬浮离心即可灭酶。

选用α-淀粉酶和淀粉转葡萄糖苷酶,一是由于这两种酶属于常见的淀粉酶,便于大规模应用,使用复合酶作为酸解的前处理可以使直接用硫酸水解淀粉的时间由5d减少为2d,而且可以达到使deborahlecorre等人通过单一酶解作为酸解前处理的酸解产率由26%左右提高到33%左右的效果。二是复合酶水解淀粉作为前处理优于单纯酶作用,因为这两种酶之间存在协同效用,使得其作为前处理方式得到更均匀破坏的多孔淀粉,使后续的步骤更好进行。

(2)酸解:14.7g的酶解淀粉悬浮于100ml3.16m的硫酸溶液中,于40℃,100rpm的磁力搅拌水浴中水解两天,之后水洗至中性并冻干。

直接硫酸酸解淀粉来制备微晶淀粉所需要的时间为5天,采用步骤(1)的酶解前处理可以使制备时间缩短为不到两天,且产率会从原来的15%提高到33%。

(3)重结晶:酸解后的冻干淀粉研磨过200目的筛子,得到的酸解残余物以5%(即5g残余物溶于100ml的蒸馏水中)的浓度于沸水浴中加热30min,冷却至室温后于3000rpm离心15min,弃掉沉淀,上清液在-18~-20℃的冰箱中冷冻过夜,室温缓慢解冻,抽滤晾干,得到淀粉微球晶。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冷冻结晶作为制备微晶淀粉的一种方法,其更大程度上依赖于酸水解后残余物的均一性,双酶复合法常用于制备多孔淀粉,与单一酶相比其制备的多孔淀粉孔洞更加均匀,而酸水解随机水解淀粉颗粒,越均匀的孔越有利于硫酸的作用,而且这种方法可以大批量的生产,不会受实验条件的限制。通过三个过程的结合,不仅大大缩短了制备这种微晶淀粉的时间,使得其产率相比报道的方法有了至少10-15%左右的提高,而且这种方法得到的微晶淀粉均一性更好,更有利于后续的应用。

(2)本发明制得的淀粉微球晶作为乳化剂有良好的效果,还可以用于包埋以及吸附性等的研究。

附图说明

图1为原淀粉的电镜图,

图2单纯α-淀粉酶酶前处理得到的微晶淀粉电镜图,

图3-图13为α-淀粉酶:淀粉转葡萄糖苷酶(总酶活12220u,按酶活比)=1:1、1:2、1:3、1:4、1:5、1:6、2:1、3:1、4:1、5:1、6:1酶前处理得到的微晶淀粉电镜图,

图14单纯淀粉转葡萄糖苷酶酶前处理得到的微晶淀粉电镜图,

图15–图21分别为0h,0.5h,1d,5d,10d,50d,120d的原淀粉与微晶淀粉的乳化稳定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酶解过程

①称35g(干基)淀粉,溶于280ml0.02mph5.0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中,于50℃的磁力搅拌水浴锅中活化10min。

②控制总酶活为大于12220u,不同配比的酶加入量为

表1不同配比加酶量

注:实验室所用酶酶活α-淀粉酶:16u/mg固体

淀粉转葡萄糖苷酶:3260u/ml

③按上述酶量加入淀粉中,上述条件下反应12h。

④反应结束后,用水洗至中性,然后用乙醇灭酶,抽滤后晾干,得到酶解淀粉。

二、酸解过程

①称取14.7g酶解淀粉,加入100ml3.16m的h2so4溶液中,于40℃,100rpm反应两天。

②反应结束后用蒸馏水反复洗至中性,然后用11000rpm的高速均质机均质3min,之后离心弃上清液,沉淀冻干即为酸解样品。

三、重结晶过程

称取一定量的酸解样品,配成5—25%的悬浮液,超声15min,然后沸水浴溶解30min,趁热于3000rpm离心15min,弃掉沉淀,上清液于-20℃及小于-20℃的冰箱中冷冻过夜,拿出后于室温下缓慢解冻,解冻完成时用蒸馏水洗涤抽滤晾干及得重结晶样品。

图1-图14所有的电镜图均在相同的放大倍数下拍摄,放大3000倍,这样就可以直接比较其粒度大小。玉米淀粉属于谷物淀粉,形状不规则,粒度在5-30μm之间,由于其粒径偏大,基本上不具有乳化性能。从图上看改性之后的微晶淀粉粒度比较均匀,多集中在2μm左右,粒度有了很大的降低,而降级正是本方法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从文献中可知,淀粉粒度越小,其越适合做乳化剂的制备材料。

图15-图21选择α-淀粉酶:淀粉转葡萄糖苷酶=1:1与原淀粉做乳化稳定性比较,选择1:1是因为其粒度较小,颗粒成型好。根据文献其可能有较好的乳化稳定性。图15-图21分别列举了0h,0.5h,1d,5d,10d,50d,120d的原淀粉与微晶淀粉的乳化稳定性图。两个一组,第一个为原玉米淀粉的乳化稳定性图,第二个为微晶淀粉的乳化稳定性图。乳化剂制备方法:淀粉:水:油=1:15:7.5(w/v/v),将按上述量取得的这三种物质放置于一个烧杯中用12000rpm的均质速度均质两分钟,中间间隔一分钟。图中管里白色均一溶液即为乳化剂,其越多,保持这种状态时间越长,表明其乳化稳定性越好。从图中可以看出原淀粉基本上不具有乳化能力,大约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出现破乳现象,失去乳化能力。而微晶淀粉制备的乳化剂可以保持四个月不出现破乳现象,表明这段时间具备乳化性能,只是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水越来越多的析出,导致上面乳化剂的量在减少,但是并没有出现破乳现象,显示了良好的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通过两者的比较,可以看出本方法处理得到的微晶淀粉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表明本发明方法的可行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的部分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造,凡在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