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收纳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6581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收纳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电动方式将配设在前排座椅的后方的后排座椅收纳在形成于地板上的收纳凹部内、或使其复位的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收纳系统。
背景技术
有的车辆,在前排座椅的后方配备由第1后排座椅——前列后排座椅和第2后排座椅——最后部的后列后排座椅构成的多个后排座椅以便能坐下6~7人。例如,如在日本专利公报实开平5-40029号所公开的那样,折叠后列后排座椅,使车室内的空间扩大的车辆用座椅的收纳系统已为众人所知。依据图24和图25A~图25C对该收纳系统进行说明。
参照图24,车辆用座椅的收纳系统300,其结构如用实线所示,将第2后排座椅301配置在机动车的最后部(以下称为“乘坐位置”),使其能搭乘乘员302,在例如将大的行李放置在车室303内时,将第2后排座椅301收纳在形成于其后方的地板收纳凹部304中。
依据图25A~图25C对将上述第2后排座椅301收纳在地板收纳凹部304中的例子进行说明。
在图25A中,为了将车辆用座椅的收纳系统300的第2后排座椅301收纳在地板收纳凹部304中,首先使座椅靠背306如箭头所示向前方倾倒,使其与座垫307座垫叠合。
在图25B中,将头枕308从与座垫307叠合的座椅靠背306上卸下,收纳在车室303内所具备的头枕收纳部309(参照图25C)中。接着,使座垫307以支承轴310为中心,如箭头所示,与座椅靠背306一起向后方摆动。
在图25C中,将座垫307和座椅靠背306(第2后排座椅301)收纳在地板收纳凹部304中。
在此,第2后排座椅301是自身重量较重的物品,用手使第2后排座椅301向车体后方摆动以收纳在地板收纳凹部304中,需要有较大的操作力。另外,在将第2后排座椅301收纳在地板收纳凹部304中时,必须一边解除第2后排座椅301的锁定,一边用手使其摆动。
因此,在将第2后排座椅301收纳在地板收纳凹部304中时,比较费时,在这方面存在改良的余地。
作为改良该问题的手段,可以考虑用电动方式将第2后排座椅301收纳在地板收纳凹部304内的技术方案。
这样,为了用电动方式将第2后排座椅301收纳在地板收纳凹部304内,必须用电动方式使座椅靠背306向前倾倒。
作为用电动方式使后排座椅306向前倾倒的方法,可以考虑使用电动马达等执行元件,解除座椅靠背306的锁定状态,用弹簧的弹簧力使座椅靠背306向前倾倒到座垫307上的方法。
若采用用电动方式使座椅靠背306向前倾倒的结构,则在例如包含电动马达等的电路为非通电状态时,不能用电动方式使座椅靠背306向前倾倒。
但是,考虑到机动车的使用方便性,最好采用这样的结构,即,即使在例如包含电动马达等的电路为非通电状态时,也能根据机动车的用途适宜地改变座椅靠背306的姿势。
因此,人们期望有一种能用电动方式使座椅靠背306向前倾倒,除此之外,还能用手动方式使座椅靠背306向前倾倒的座椅收纳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收纳系统,其特征是,具备座垫;相对于该座垫能自如地立起、倾倒地安装的座椅靠背;用于将上述座椅靠背锁定在上述立起、倾倒位置的锁定机构;用于用电动方式解除该锁定机构的锁定的执行元件;用于用手动方式解除上述锁定的手动操纵部;用于解除上述锁定的操纵缆绳,将上述操纵缆绳分成两股,将两股中的一股缆绳连接在上述执行元件上,将另一股缆绳连接在上述手动操纵部上,从而用自动或手动方式解除上述锁定机构的锁定。
这样,在本发明中,将解除锁定机构的锁定的操纵缆绳分成两股,使其一股与执行元件连接,另一股与手动操纵部连接,从而用自动/手动方式任何一种方式都能解除锁定。因此,能通过用执行元件解除锁定机构的锁定,用电动方式使座椅靠背向前倾倒。另一方面,即使在例如包含执行元件的电路为非通电状态下,也能用手动操纵部使座椅靠背向前倾倒。因此,能根据机动车的用途适宜地改变座椅靠背的姿势,能提高使用方便性。
上述操纵缆绳的构成为,恰当地内藏在座椅靠背内,松弛成S字形或U字形。因此,即使是乘员倚靠在座椅靠背上、座椅靠背产生变形,也可以通过操纵缆绳的松弛吸收座椅靠背的变形,能防止超过规定值的外力施加在操纵缆绳上。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收纳系统的车辆的结构简图。
图2是具备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收纳系统的第2后排座椅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电动收纳系统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2后排座椅的后方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将弹簧安装在能使座垫自如旋转地将其支承的右支承轴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详细地表示图3所示的摆动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7是将图6所示的摆动驱动机构安装在地板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将高尔夫袋等收纳在形成于第2后排座椅的后方的收纳空间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A和图9B是表示在第2后排座椅上形成的收纳空间的比较例和实施例的图。
图10是表示设置在座垫上的座垫锁定机构和设置在地板上的锁环的关系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锁环以及座垫上推机构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座垫锁定机构、锁环和座垫上推机构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倾斜调整装置的锁定机构和锁定解除机构的结构简图。
图14是表示图13所示的操纵缆绳和连接部的关系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用自动锁定解除部解除图13中的倾斜调整装置的锁定机构的例子的图。
图16是表示用手动锁定解除部解除图13中的倾斜调整装置的锁定机构的例子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收纳系统的组装顺序的流程图。
图18A~图18L是具体地表示图17所示的组装顺序的图。
图19是表示将后排座椅收纳在地板收纳凹部内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0A~图20S是具体地表示图19所示的收纳动作的图。
图21是表示后排座椅的复位动作的流程图。
图22A~图22F是具体地表示图21所示的后排座椅的复位动作的图。
图23A~图23C是表示组装电动收纳系统的其它例子的图。
图24是表示现有的车辆用座椅的收纳系统的组成的构简图。
图25A~图25C是表示图24所示的第2后排座椅的收纳动作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所示的车辆10在构成车室11的地板12上具备包括驾驶员座椅和乘客座椅的前排座椅13,在前排座椅13的后方配备有第1后排座椅14,在第1后排座椅14的后方配备有能改变第2后排座椅(车辆用座椅)15的姿态的、收纳在地板收纳凹部16内的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收纳系统20。
第2后排座椅15的左右座椅靠背22、23是各自独立的。
参照图2,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收纳系统20具备第2后排座椅15。第2后排座椅15在地板12上设有座垫21,在座垫21的后部设有能前倾、后倾的左右座椅靠背(座椅靠背)22、23,在左座椅靠背22的顶部设有能前倾、后倾的左头枕24,在右座椅靠背23的顶部设有能前倾或后倾的右头枕25。
在第2后排座椅15的后方且在远离第2后排座椅15的侧面的部位上配备有座椅操纵按钮26(另参照图7、图8)。
如图3所示,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收纳系统20,在构成座垫21(参照图2)的座垫架座垫架27的左右后端部上,分别安装有左右支承轴(支承轴)31、32,通过安装部件33将右支承轴32能自如旋转地安装在地板12上,而且,将左支承轴31安装在摆动驱动机构35上,将该摆动驱动机构35安装在地板12上。
另外,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收纳系统20在座垫架27的左右前端部,分别配备有左右座垫锁定机构(座垫锁定机构)36、37,在座垫架27的除了左右乘坐部位38、39(参照图2)之外的中央部位41配备有控制单元42。
具体地说,从控制单元42上延伸出3个腿部46,用螺栓43和螺母45等连接件,通过3个腿部46将控制单元42安装在座垫架27的大致中央。
用拱顶型的盖子——框架48覆盖、保护控制单元42。用螺栓43和螺母45将拱顶型的框架48与控制单元42一起拧紧。作为该控制单元42的一个例子,将外框制成矩形的箱体,如图2所示,内藏于座垫21的中央部位41。
虽然在图示的例子中举出了用螺栓43和螺母45安装控制单元42的例子,但也可以用其它方法安装控制单元42。再有,虽然对在本实施例中将控制单元42制成矩形的箱体的形式进行了说明,但控制单元42的形状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形状。
由于控制单元42内藏于座垫21的除了乘坐部位38、39之外的中央部位41(参照图2)上,所以,乘员能坐在座垫21中的离开控制单元42的部位(即乘坐部位38、39)上。因此,即使乘员坐在第2后排座椅15上,控制单元42也不会损坏乘员的乘座舒适度。
图2所示的左座椅靠背22的左靠背架51,通过能向车体前后方向自如摆动的左倾斜调整装置50安装在上述座垫架27的后端部左侧。右座椅靠背23(参照图2)的右靠背架54,通过能向车体前后方向自如摆动的右倾斜调整装置53安装在上述座垫架27的后端部右侧。
用于解除左倾斜调整装置50的左锁定机构(锁定机构)56的锁定的左锁定解除机构57,通过安装支架58设置在左靠背架51上。用于解除右倾斜调整装置53的右锁定机构(锁定机构)61的锁定的右锁定解除机构62,通过安装支架63设置在右靠背架54上。座椅操纵按钮26设置在左座椅靠背22(参照图2)的后方的室内装饰用的装饰物18(参照图7、图8)上。
摆动驱动机构35通过减速齿轮组66(参照图6)将座垫用驱动马达(执行元件)65的旋转传递到左支承轴31,借此,通过例如使座垫用驱动马达65反转,能使左支承轴31正转,或通过使座垫用驱动马达65正转,能使左支承轴31反转。
座垫用驱动马达65和减速齿轮组66,通过支架123安装在地板12上。座垫用驱动马达65通过第1线束68与控制单元42连接。
左座垫锁定机构36具备图12所示的座垫锁定执行元件70、锁定/释放检测开关71和锁钩开关72。
座垫锁定执行元件70、锁定/释放检测开关71和锁钩开关72通过第2线束73与控制单元42连接。
由于右座垫锁定机构37是与左座垫锁定机构36同样的结构,所以,在右座垫锁定机构37的构成部件上标有与左座垫锁定机构36相同的参照标号,且省略其说明。
左倾斜调整装置50的左锁定机构56具有图13所示的锁定闭合检测开关75、前倾检测开关76、以及锁定断开检测开关77。锁定闭合检测开关75、前倾检测开关76以及锁定断开检测开关77通过第3线束78与控制单元42连接。
由于右锁定机构61是与左锁定机构56相同的结构,所以,在右锁定机构61的构成部件上标有与左锁定机构56相同的参照标号,且省略其说明。
如图13所示,左锁定解除机构57具有驱动马达(执行元件)80、上霍尔传感器81和下霍尔传感器82。该驱动马达80、上霍尔传感器81和下霍尔传感器82通过第4线束83与控制单元42连接。
由于右锁定解除机构62是与左锁定解除机构57相同的结构,所以,在右锁定解除机构62的构成部件上标有与左锁定解除机构57相同的参照标号,且省略其说明。
座椅操纵按钮26的收纳开关26a和复位开关26b通过第5线束85与控制单元42连接。第5线束85从中途与第1线束68一起延伸到控制单元42。
如图4所示,左右后梁(后梁)91、92配置成沿车宽方向具有规定的间隔。地板12设置在这些后梁91、92之间。
摆动驱动机构35安装在地板12中的左后梁91的上方部位93上。左支承轴31从摆动驱动机构35向车体中心延伸。安装部件33安装在地板12中的右后梁92的上方部位94上。右支承轴32从安装部件33向车体中心延伸。左右支承轴31、32配置在同一轴线上。
左右支承轴31、32具有安装在其各端部的左右安装板96、97。左右安装板96、97分别由安装螺栓101如箭头所示安装在座垫21的左右底部98、99上。因此,座垫21能以左右支承轴31、32为轴向前后方向摆动。
由于座垫21以左右支承轴31、32为轴向前后方向摆动,所以,左右支承轴31、32承受比较大的力。因此,最好将左右支承轴31、32、即摆动驱动机构35和安装部件33安装在刚性好的部位上。
因此,在左后轮舱102中的摆动驱动机构35附近的部位上设置左加强板104,在右后轮舱103中的安装部件33附近的部位上设置右加强板105,由此提高了后轮舱102、103中的左右支承轴31、32附近部位的刚性。
顺便说一下,左右后梁91、92是刚性大的部件。
这样,由于提高了后轮舱102、103中的摆动驱动机构35的安装部件33附近部位的刚性,且将摆动驱动机构35和安装部件33安装在刚性大的左右后梁91、92上,所以,能适当地保持左右支承轴31、32的安装精度。因此,座垫21能在乘坐位置P1(图2所示的位置)和收纳位置P2(参照图20S)之间顺畅地摆动。
那么,为了使座垫21返回到乘坐位置P1并将其锁定在该乘坐位置P1,在座垫21上设置锁钩167、167(读者近前一侧的参照图12,里面一侧的未图示),而且,在地板12上设置左右锁环107、107(左锁环107参照图10、图12),必须将锁钩167、167固定在左右锁环107、107上。
但是,一般认为,与用手动操作使座垫21返回的场合相比,在用电动方式使座垫21返回到乘坐位置P1的场合,锁钩167用比较大的力与左右锁环107、107接触。
因此,在地板12中的、右后梁92的上方部位112,而且是在安装部件33的前方设置右锁环107,在地板12中的、左后梁91的上方部位111(参照图10、图12),而且是在摆动驱动机构35的前方安装左锁环107(参照图10、图12)。
再有,在左右锁环107、107的附近设有横梁115。该横梁115配置在地板12上。该横梁115的左右端部115a、115a(左端部115a参照图18A)分别与兼作左右后轮舱102、103的加强筋的左右角撑板116、116(左角撑板116参照图18A)连接。
由于将左右角撑板116、116制得较大,所以,能恰当地使左右角撑板116、116所承受的力分散开。再有,由于将较大的左右角撑板116、116安装在左右后轮舱102、103上,所以,能加强左右后轮舱102、103,提高左右后轮舱102、103的刚性。
由于左右后梁91、91是刚性好的部件,再有,在左右锁环107、107的附近、作为加强部件设有横梁115,所以,能提高左右锁环107、107周围的刚性。
再有,由于将横梁115的左右端部115a、115a分别连接在兼作左右后轮舱102、103的加强筋的左右角撑板116、116上,所以,能用左右角撑板116、116提高左右后轮舱102、103中的左右锁环107、107附近部位的刚性。
因此,即使在锁钩167、167(参照图12)以比较大的力与左右锁环107、107接触的场合,也能恰当地将左右锁环107、107保持在规定的位置。
在横梁115的中央形成有开口部115b,在该开口部115b上安装有后排座椅用空调(未图示)的导气管117(用假想线表示)。对导气管117的描述将在以后进行。
图5所示是在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收纳系统的右支承轴32上安装有弹簧121的状态。
用安装螺栓118、118将安装部件33安装在图4所示的地板12中的右后梁92的上方部位94上。使右支承轴32能自如旋转地将其安装在安装部件33上。右支承轴32的前端部固定在右安装板97上。螺旋状的弹簧121安装在从安装部件33突出来的支承轴32上。弹簧12的一端121a插入在安装部件33的插入孔33a中。弹簧121的另一端121b插入在右安装板97的插入孔97a中。
右安装板97用多个安装螺栓101安装在座垫21的右侧底部99(另参照图4)上。座垫21能以右支承轴32为轴、在能乘坐的乘坐位置P1(参照图20A)和收纳位置P2(参照图20S)之间摆动。
这样,由于在右支承轴32上附设有弹簧121,所以,随着座垫21从乘坐位置P1向收纳位置P2转动,弹簧121的回弹力如箭头Fo1所示逐渐增加。即,在将座垫21配置在乘坐位置P1的状态(图示的位置)下,如箭头Fo1所示,弹簧121的回弹力为最小。
另一方面,若使座垫21摆动到后方的收纳位置P2,则如箭头Fo1所示,弹簧121的回弹力为最大。
用图20P~图20R详细地对将弹簧121附设在右支承轴32上的理由进行说明。
调整弹簧121的回弹力并不限于上述例子。例如,除了弹簧121之外,也可以通过设置具有与弹簧121的回弹力方向相反的回弹力的弹簧,调整成在使座垫21从乘坐位置P1向后方摆动到中间位置的状态下,回弹力大致为零,在从中间位置摆动到收纳位置P2时,如箭头Fo1所示回弹力为最大。
以下依据图6对图3所示的摆动驱动机构35进行说明。
摆动驱动机构35具有在支架123上排列的减速齿轮组66。在减速齿轮组66的相反一侧的支架123上纵向设置有驱动该减速齿轮组66的座垫用驱动马达65(执行元件)。该摆动驱动机构35通过减速齿轮组66将座垫用驱动马达65的旋转传递到左支承轴31。
该减速齿轮组66由以下部分构成安装在座垫用驱动马达65的驱动轴126上的小齿轮127;与该小齿轮127啮合的第1中间齿轮128;设置在与该第1中间齿轮128相同的轴上的第2中间齿轮129;与该第2中间齿轮129啮合的第3中间齿轮131;与该第3中间齿轮131啮合的第4中间齿轮132。第4中间齿轮132安装在左支承轴31上。
在左支承轴31的端部安装有左安装板96。该左安装板96安装在座垫21的左侧底部98(参照图4)上。因此,座垫21(参照图2、图4)能以左支承轴31为轴在乘坐位置P1(参照图20A)和收纳位置P2(参照图20S)之间摆动。
根据上述摆动驱动机构35,若使座垫用驱动马达65反向旋转,则小齿轮127如箭头a所示旋转,第1中间齿轮128如箭头b所示旋转。由于第1中间齿轮128的旋转,第2中间齿轮129也如箭头b所示旋转,第3中间齿轮131如箭头c所示旋转。由于第3中间齿轮131的旋转,第4中间齿轮132如箭头d所示旋转,左支承轴31与第4中间齿轮132一起如箭头d所示旋转。因此,座垫21(参照图2、图4)以左支承轴31为轴向后方摆动。
另一方面,若使座垫用驱动马达65正转,则座垫21(参照图2、图4)以左支承轴31为轴向前方摆动。
用盖子134(参照图7)覆盖小齿轮127、第1中间齿轮128、第2中间齿轮129、第3中间齿轮131和第4中间齿轮132。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说明的例子是在支架123上组装盖子134,用盖子134覆盖小齿轮127、第1中间齿轮128、第2中间齿轮129、第3中间齿轮131和第4中间齿轮132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支架123和盖子134一体化,制成齿轮箱。
图7所示是将图6所示的摆动驱动机构35安装在地板12上的状态。
摆动驱动机构35配置在地板12中的左后轮舱102的后方,而且是在左后梁91(参照图4)的上方部位93上。该摆动驱动机构35的安装结构为将安装板96安装在从该摆动驱动机构35向车体中心延伸的左支承轴31的前端部上,用多个安装螺栓101将该左安装板96安装在座垫21的左侧底部98上。
由于左后轮舱102的宽度W1比较大,所以,能确保在左后轮舱102的后方有比较大的空间135。
因此,在支架123的朝向车体外侧的外侧面(侧面)123a(参照图4),而且是在减速齿轮组66的上方,以纵向的状态配置座垫用驱动马达65,使其收容在上述空间135中。
这样,由于将座垫用驱动马达65配置在减速齿轮组66的外侧,所以,能有效地利用比较大的空间135配置座垫用驱动马达65。
由于将摆动驱动机构35的座垫用驱动马达65安装在支架123的外侧123a,而且是在减速齿轮组66的上方,所以,能将摆动驱动机构35的前后方向的宽度W2控制得较小。
由于纵向配置座垫用驱动马达65,所以,能不使驱动马达35向后方突出地将其安装。
因此,在用装饰物18的盖部18a覆盖左后轮舱102和摆动驱动机构35时,能靠近左后轮舱102一侧配置盖部18a的后壁面18b,能确保位于摆动驱动机构35的后方的收纳空间138的宽度W3较大。
上述收纳空间138是构成设置在第2后排座椅15的后方的行李放置空间140的左侧部的空间。因此,通过使收纳空间138的宽度W3较大,能确保行李放置空间140较大。
这样,由于确保位于摆动驱动机构35的后方的收纳空间135的前后方向的宽度W3较大,所以,如图8所示,能将高尔夫袋141等长尺寸物品横向配置在行李放置空间140中。因此,容易放入取出行李,容易使用上述空间140。
再有,由于能确保放行李空间140较大,所以,能根据多种用途有效地使用行李放置空间140。
图9A和图9B所示是与摆动驱动机构的配置相关的比较例和实施例。
在图9A所示的比较例中,为了使机动车的车室空间较宽,可以考虑使例如室内装饰用的装饰物的盖部350和后侧壁板(未图示)之间的空间351中的、车宽方向的空间变窄。为了将摆动驱动机构352安装在该宽度窄的空间中,摆动驱动机构352,通常将驱动马达353配置在减速齿轮组354的后方。
若将驱动马达353配置在减速齿轮组354的后方,需要使盖部350的后壁面350a离开左后轮舱356。因此,盖部350的后壁面350a后方的行李放置空间355的前后方向的宽度W4变小了,难以将高尔夫袋等长尺寸物品横向堆放在行李放置空间355中,从使用方便性的观点来看还留有改良的余地。
在图9B所示的本实施例中,注意了在左后轮舱102的后方能确保有比较大的空间135,使摆动驱动机构35的座垫用驱动马达65在支架123的外侧面123a,且将座垫用驱动马达65纵向配置在减速齿轮组66(参照图6、图7)的上方。因此,能不使其向后方突出地安装座垫用驱动马达65,能使盖部18a的后壁面18b靠近左后轮舱102一侧。
因此,能确保盖部18a的后壁面18b后方的行李放置空间140的前后方向的宽度W3较大,能将高尔夫袋141等长尺寸物品横向堆方在行李放置空间140中,容易放入取出行李。
如图10所示,座垫21的后部能自如摆动地由左右支承轴31、32(右支承轴32参照图4)安装。
通过将左右座垫锁定机构36、37(右座垫锁定机构37参照图3)分别卡合在左右锁环107、107(右锁环107参照图4)上,所以,座垫21被锁定在乘坐位置P1上。
在左右锁环107、107的附近、具体地说,是在地板12(参照图4)中的、左右后梁91、92的上方部位111、112上,设有用于向上推座垫21的左右座垫上推机构145、145(右座垫上推机构145未图示)。
在将座垫21配置在乘坐位置P1上时,左右座垫上推机构145、145的金属制的上升用弹簧146(参照图11)的弹簧力向上推座垫21,使其离开地板。
由于左右座垫上推机构145、145是相同的部件,所以,以下对左座垫上推机构145进行说明,对右座垫上推机构145省略其说明。
由于将左座垫上推机构145配置在座垫21和地板12之间的座垫下空间151中,所以,必须将座垫下空间151设定得较大。因此,能确保座垫21的前端部21a和地板12之间的空间152较大。因此,能利用该空间152安装横梁115。该横梁115是配置在地板12上的加强部件。
再有,由于使座垫下空间151较大,所以,能利用该空间151安装后排座椅用空调(未图示)的导气管153。导气管153的吹风口154穿过横梁115的开口部115b(参照图4)向车体的前方延伸。
这样,由于使用金属制的弹簧作为左座垫上推机构145的上升用弹簧146,所以,即使座垫下空间151较大,也能通过在空间152中安装横梁115,或在座垫下空间151中安装导气管153,有效地利用座垫下空间151和空间152。
在图中,参照标号155是构成车室的地板面的地板片材。
图11所示是图10所示的左座垫上推机构145。
参照图11,左锁环107形成为U字形。左锁环107的两腿部的下端部107a、107a安装在底座157上。作为一个例子,左座垫上推机构145用安装螺栓158、158安装在该底座157上。
作为一个例子,底座157用一对螺栓安装在地板12中的、左后梁91(参照图10)的上方部位111上。
左座垫上推机构145具备能以设置于安装在底座157上的支承部件159上的支承销161为中心自如摆动地安装在支承销161上的上推部件162;安装在支承销161上的螺旋状的金属制的上升用弹簧146。上升用弹簧146的一个端部146a卡合在支承部件159上,另一个端部146b安装在上推部件162上。
由上述上升用弹簧146的弹簧力,使上推部件162以支承销161为中心向箭头方向摆动,将上推部件162的前端部163向上方抬起。
若上推部件162向箭头方向摆动规定的角度,则上推部件162的基端部164抵在支承部件159的抵接部159a上。由此,将上推部件162前端部163的上升量控制在规定的位置。
上升用弹簧146的材料,作为一个例子,可以举出弹簧钢、钢琴钢丝或不锈钢。
虽然对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使用螺旋状的弹簧作为上升用弹簧146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弹簧的种类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板簧或盘簧等其它弹簧。
如以上所述,由于左座垫上推机构145由支承部件159、支承销161、上推部件162和上升用弹簧146等紧凑的部件构成,所以可以将其制得简洁、紧凑。因此,左座垫上推机构145能配置在较小的空间中。
图12表示左座垫锁定机构36和左座垫上推机构145的关系。
左座垫锁定机构36包含安装在构成座垫21的座垫架27上的支架166;通过锁钩轴168能自如旋转地安装在该支架166上的锁钩167;与该锁钩167对峙,通过棘爪轴171能自如旋转地安装在上述支架166上的棘爪169。
再有,左座垫锁定机构36包含具有连接到设置在棘爪169上的连接销165的前端部的操纵杆172。操纵杆172的后端部通过滑动销172a与驱动杆173连接,使其能相对在该驱动杆173上形成的长孔173a自如滑动。棘爪169通过操纵杆172和驱动杆173与座垫锁定执行元件70连接。
后面将对操纵杆172的后端部通过滑动销172a和长孔173a能自如滑动地与驱动杆173连接的理由进行描述。
再有,上述左座垫锁定机构36具备检测棘爪169的动作的锁定/释放检测开关71;检测锁钩167的动作的锁钩开关72。
根据左座垫锁定机构36,通过用座垫锁定执行元件70拉操纵杆172,使棘爪169以棘爪轴171为中心如箭头e所示摆动,解除锁钩167的锁定(脱开状态),使座垫21离开地板12。
若支架166与座垫21一起向上方抬起,则在锁钩167上形成的形成卡合槽167a一方的棱边挂住左锁环107,锁钩167以棘爪轴168为中心向箭头f的方向旋转。从而锁钩167的卡合槽167a脱离左锁环107。
相反,若使座垫21返回到乘坐位置P1(参照图10),则锁钩167卡合在左锁环107上,变成锁定状态。因此,座垫21通过左锁环107保持在地板12上。
在该状态下,构成左座垫上推机构145的上推部件162的前端部163抵在左座垫锁定机构36的支架166的下部166a上。
上升用弹簧146的弹簧力Fo2如箭头所示,向上方作用在上推部件162上,用该弹簧力Fo2向上推座垫21,使其离开地板12。
左座垫上推机构145采用金属制的弹簧作为上升用弹簧146,用该上升用弹簧146向上推座垫21,使其离开地板12。由于使用金属制的上升用弹簧146,所以,上升用弹簧146即使在低温区域也不会像弹性橡胶那样丧失弹力。
因此,即使在乘员未坐在座垫21上的场合,锁钩167和锁环107能可靠地卡合,锁钩167和左锁环107之间的摇动消失。因此,由于能保持将座垫21稳定在乘坐位置P1(参照图10)的状态,所以,在机动车行驶时,锁钩167和左锁环107不会发生干涉而产生振动声。
在使座垫21返回到乘坐位置P1时,座垫21与左座垫上推机构145接触,在左座垫上推机构145上产生接触力。但是,由于左座垫上推机构145具备上升用弹簧146,所以,能由上升用弹簧146吸收加在左座垫上推机构145上的接触力,能防止对地板12施加比较大的力。
由于使左座垫锁定机构36的操纵杆172的后端部通过滑动销172a能自如滑动地与驱动杆173的长孔173a连接,所以,即使不驱动座垫锁定执行元件70,也能用手动方式向后方拉操纵杆172。这样,通过用手动方式向后方拉操纵杆172,与驱动座垫锁定执行元件70的场合一样,能使棘爪169以棘爪轴171为中心如箭头e所示摆动,解除与锁钩167的锁定。
虽然对在本实施例中将左右座垫上推机构145安装在地板12一侧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左右座垫上推机构145设置在座垫21一侧,在种场合,也能获得与本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若将横梁115安装在左座垫上推机构145前方的地板12上,而去掉地板12的下面的横梁,则在地板12的下面,能确保用于配置油箱(未图示)等的安装空间较大,能提高安装燃油箱等时的布置自由度。
在横梁115的后方,安装有后排座椅用空调(未图示)的导气管153。
以下依据图13对倾斜调整装置的锁定机构和锁定解除机构进行说明。
参照图13,左倾斜调整装置50的左锁定机构56包含用多个安装螺栓175安装在座垫架27上的基座174。板177通过旋转轴部176能自如地向车体前后方向摆动地安装在基座174上。在基座174的上端部形成有锁定用的第1和第2齿轮178、179。
下摆动杆具有形成为能与上述第1和第2齿轮178、179啮合的锁定齿轮181。该下摆动杆182通过下销183能自如摆动地安装在板177上。推压下摆动杆182的前端的中间摆动杆184通过中间销185能自如摆动地安装在板177上。将中间摆动杆184的操纵销186嵌入嵌合孔187中的上摆动杆188,通过上销189能自如摆动地安装在板177上。在下摆动杆182和上摆动杆188之间设有拉伸弹簧191。
由于如箭头h所示靠拉伸弹簧191的弹簧力,对上摆动杆188以上销189为中心加载,所以如箭头i所示靠上摆动杆188推压嵌合孔187内的操纵销186。因此,中间摆动杆184的前端向下方推压下摆动杆182的前端部,借此,使下摆动杆182的锁定齿轮181与第1齿轮178啮合。从而板177保持在规定位置。
左锁定机构56具有检测上摆动杆188的动作的锁定断开检测开关77;用设置在板177上的凸轮192使其动作的前倾检测开关76;检测中间摆动杆184的动作的锁定闭合检测开关75。该左锁定机构56的上摆动杆188通过操纵缆绳195与左锁定解除机构57连接。
操纵左锁定机构56的上摆动杆188解除锁定的操纵缆绳195,由第1缆绳198、在连接部200分成两股的第2缆绳201、第3缆绳202构成。第2缆绳201与左锁定解除机构57的左自动锁定解除部196连接。第3缆绳202与左手动锁定解除部197连接。因此,解除左锁定机构56的锁定,可以用自动/手动方式的任何一种方式进行。
上述操纵缆绳195通过连接销199将构成第1缆绳198的第1内缆绳194的前端部194a连接在上摆动杆188上。第1内缆绳194通过连接部200与第2缆绳201的第2内缆绳208和第3缆绳202的第3内缆绳209叉状连接。
上述操纵缆绳195的结构为将第2缆绳201的第2内缆绳208连接在左自动锁定解除部196上,同时,将第3缆绳202的第3内缆绳209连接在左手动锁定解除部197上。
左自动锁定解除部196包含安装在左靠背架51(参照图3)上的安装支架58。在安装支架58上设有驱动马达80。使升降轴203从该驱动马达80突出来,在该升降轴203上安装有磁铁204。该磁铁204的伸出部205插入在导向部206内。上述安装支架58具有在与升降轴203的上、下端侧对应的部位上设置的上、下霍尔传感器81、82。
再有,左自动锁定解除部196具有安装在升降轴203的前端的连接片207。第2内缆绳208的基端部208b连接在该连接片207上。
左手动锁定解除部197具备手动操纵杆(手动操纵部)211,该手动操纵杆211配置在于左座椅靠背22的背面22a上形成的凹部22b(另参照图4)内。该手动操纵杆211在其下端部处通过销212能自如摆动地安装。臂213从手动操纵杆211的下端部延伸出来。第3内缆绳209的基端部209b连接在该臂213的前端部上。在销212上安装有螺旋弹簧215,手动操纵杆211由该螺旋弹簧215的弹簧力向箭头j的方向加载。
虽然对在本实施例中将左手动锁定解除部197的手动操纵杆211设置在左座椅靠背22的背面22a上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手动操纵杆211并不限于设置在左座椅靠背22的背面22a上,也可以适当地设置在其它部位。
图13所示的连接部200以剖视图的形式在图14中示出了其详细结构。
参照图14,连接部200具有筒状的外壳217。滑块218设置在该外壳217内,其能如箭头所示沿外壳217的长度方向滑动。第1缆绳194的基端部194b用第1挡块225与滑块218的中央部连接。第2内缆绳208的前端部208a用第2挡块226与滑块218的右端部连接。第3内缆绳209的前端部209a用第3挡块227与滑块218的左端部连接。第2和第3内缆绳208、209相对第1内缆绳194连接成叉状。
第2和第3挡块226、227安装成能自如地从滑块218的安装孔中脱出。
第1外缆绳219的基端部219a安装在外壳217的一端部(下端部)217a上。帽221覆盖在该外壳217的另一端部(上端部)217b上。第2外缆绳222的前端部222a和第3外缆绳223的前端部223a安装在上述帽221上。
第1缆绳198由第1外缆绳219和第1内缆绳194构成。第2缆绳201由第2外缆绳222和第2内缆绳208构成。第3缆绳202由第3外缆绳223和第3内缆绳209构成。
再次参照图13,根据左锁定解除机构57,第2和第3缆绳210、202通过连接部200与第1缆绳198叉状连接。左自动锁定解除部196与第2缆绳201连接,左手动锁定解除部197与第3缆绳202连接。
虽然对在图13中通过操纵缆绳195将左锁定解除机构57的左自动锁定解除部196和左手动锁定解除部197连接在左锁定机构56上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图3所示的右锁定解除机构62也与左锁定解除机构57同样,通过操纵缆绳195将右自动锁定解除部196和右手动锁定解除部197(参照图4)连接在右锁定机构61上。
由于右锁定解除机构62结构与左锁定解除机构57相同,所以,在同一部件上标与锁定解除机构57相同的标号,且省略其说明。
在图3中,为了便于理解,作为左右锁定解除机构57、62仅示出了左右自动锁定解除部196、196,而省略了左右手动锁定解除部197、197。
图15所示是用左自动锁定解除部196解除左倾斜调整装置的左锁定机构56的锁定的例子。
根据左自动锁定解除部196,通过驱动驱动马达80使升降轴203下降,用第2内缆绳208将连接部200的滑块218拉向上方。此时,第3滑块227从滑块218的安装孔中脱出,第3内缆绳209保持静止状态。
由于将滑块218拉向上方,第1缆绳194被向上拉,第1缆绳194使上摆动杆188克服拉伸弹簧191的弹簧力向顺时针方向(箭头方向)旋转。借此,使下摆动杆182的锁定齿轮181离开第1齿轮178,使板177以旋转轴部176为中心向车体前后方向倾倒。
图16所示是用左手动锁定解除部197解除左倾斜调整装置的左锁定机构56的锁定的例子。
根据左手动锁定解除部197,通过使手动操纵杆211克服螺旋弹簧215的弹簧力向箭头方向摆动,使臂213向箭头方向上升,连接部200的滑块218被第3内缆绳209拉向上方。此时,第2挡块226从滑块218的安装孔中抽出,第2内缆绳208保持静止状态。
由于将滑块218拉向上方,第1缆绳194被向上拉,使上摆动杆188反抗拉伸弹簧191的弹簧力向顺时针方向(箭头方向)旋转。借此,下摆动杆182的锁定齿轮181离开第1齿轮178,板177以旋转轴部176为中心向车体前后方向倾倒。
参照图13,根据左锁定解除机构57,通过连接部200将第2和第3缆绳201、202与第1缆绳198叉状连接,且将左自动锁定解除部196连接在第2缆绳201上,将左手动锁定解除部197连接在第3缆绳202上,用自动/手动方式的任何一种方式都可以解除左倾斜调整装置50的左锁定机构56的锁定。
借此,通常能使用左自动锁定解除部196解除左锁定机构56的锁定,使左座椅靠背22倾倒。
另一方面,例如,也考虑到了在机动车的主开关断开的状态下,即在左自动锁定解除部196的驱动马达80不驱动的状态下,想要使左座椅靠背22倾倒的场合。在这种场合,通过使用左手动锁定解除部197,解除左锁定机构56的锁定,能用手动方式使左座椅靠背22向前后倾倒。
将左锁定解除机构57的操纵缆绳195内藏在左座椅靠背22(参照图2)内,而且,使其松弛成大致S字形。这样,由于以松弛成大致S字形的状态将操纵缆绳195内藏在左座椅靠背22内,所以,在乘员倚靠在左座椅靠背22上左座椅靠背22变形时,由操纵缆绳195的松弛吸收左座椅靠背22的变形,能防止该操纵缆绳195被外力拉伸。
虽然对在图3中使操纵缆绳195松弛成大致S字形以防止被外力拉伸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操纵缆绳195并不限于大致S字形,即使是使其松弛成如大致U字形的其它形状,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再有,虽然在图3中对左锁定解除机构57的操纵缆绳195进行了说明,但右锁定解除机构62的操纵缆绳195也与左锁定解除机构57的操纵缆绳195一样,通过松弛成大致S字形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以下,依据图17所示的流程图和图18A~图18L对组装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收纳系统20的顺序进行说明。
在图17中,步骤(以下简称为ST)01将横梁安装在地板上,同时,将左右加强板安装在左右后轮舱上。
ST02将右支承轴安装在地板上,同时,将设置在右支承轴上的右安装板配置成使其倾斜规定角度的状态,通过摆动驱动机构将左支承轴安装在地板上,同时,将设置在左支承轴上的左安装板配置成使其倾斜规定角度的状态。
ST03在相对于左右支承轴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上,分别安装左右锁环。
ST04在使座椅靠背倒向座垫一侧的状态下,使座垫倾斜,并使其与左右安装板的倾斜角度相吻合。在该状态下,使座垫向左右安装板移动。
ST05将设置在座垫的左侧底部上的左固定支架卡在左安装板上,同时,将设置在右侧底部上的右固定支架卡在右安装板上。由此将左右安装板暂时固定在座垫的底部上。
ST06在将左右安装板暂时固定在座垫的底部上的状态下,用左右支承轴支承着座椅靠背和座垫而使其摆动到地板收纳凹部中。
ST07用安装螺栓将左右安装板安装在座垫的左右侧的底部上。
以下详细地对图17所示的ST01~ST07的内容进行说明。
图18A与图17所示的ST01相对应,图18B与ST02相对应,图18C与ST03相对应,图18D与ST04相对应,图18E~图18I与ST05相对应,图18J与ST06相对应,图18K与ST07相对应。
在图18A中,将横梁115配置在地板12上,通过左右角撑板116、116将该横梁115安装在左右后轮舱102、103上。另外,将左右加强板104、105安装在左右后轮舱102、103上。
在图18B中,将摆动驱动机构35安装在地板12中的左后梁91的上方部位93上,将左支承轴31设置在摆动驱动机构35上。在左支承轴31的端部安装有左安装板96。
再将安装部件33安装在地板12中的右后梁92的上方部位94上,将右支承轴32设置在安装部件33上。在右支承轴32的端部安装有右安装板97。
保持使左右安装板96、97分别倾斜规定角度的状态。也就是说,使左右安装板96、97静止在使座垫21摆动到中间位置的位置上。
作为保持使左右安装板96、97分别倾斜规定角度的状态的方法,可以考虑采用例如调整螺旋弹簧121的弹簧力的方法。具体地说,虽然可以考虑采用例如安装具备与弹簧121的弹簧力方向相反的弹簧力的弹簧的方法,但调整弹簧力的方法并不限于此。
而且,也可以使用夹具使左右安装板96、97分别保持使其倾斜了规定角度的状态。
在图18C中,使用定位夹具230安装左右锁环107、107。该定位夹具230在后端部230a形成有后端凹部231,在前端部230b形成有前端凹部232,将后端凹部231和前端凹部232之间的间隔设定为规定的间隔L。
具体地说,将左锁环107安装在地板12中的左后梁91(参照图18B)的上方部位111,而且是在摆动驱动机构35的前方。由于锁环107的一对下端部107a、107a(参照图11)安装在基座157上,所以,若将基座157设置在上方部位111上,则能将锁环107配置成立在上方部位111上的状态。
接着,将定位夹具230的后端凹部231嵌入左支承轴31,同时,使定位夹具230的前端凹部232嵌入左锁环107。由此将左锁环107定位在距左支承轴31规定间隔L的位置上。在该状态下,通过用安装螺栓158(另参照图11)将基座157安装在上方部位111上,固定左锁环107。
与左锁环107同样,将右锁环107固定在地板12中的右后梁92的上方部位112(参照图4)上,而且是在安装部件33的前方。
如图18D所示,在使左右座椅靠背22、23(参照图2)倒向座垫21的状态下,使座垫21倾斜,并使其与左右安装板96、97的倾斜角度相吻合。在该状态下,使座垫21如箭头k所示,沿水平方向朝左右安装板96、97移动,使座垫21的左右底部98、99分别抵在左右安装板96、97上。
在该状态下,使座垫21如箭头i所示向下降。
该座垫21在左右底部98、99上配备有左右固定支架235、236。
如图18E所示,使座垫21的左固定支架235如箭头I所示向左安装板96的卡合部96a移动。
左固定支架235仅从座垫21的左侧底部98浮起高度H。因此,能将左安装板96的卡合部96a插入到左侧底部98和左固定支架235之间的间隙中。
在图18F中,使座垫21的右固定支架236如箭头I所示向右安装板97的卡合部97a移动。
右固定支架236仅从座垫21的右侧底部99浮起高度H。因此,能将右安装板97的卡合部97a插入到右侧底部99和右固定支架236之间的间隙中。
在图18G中,通过将左安装板96的卡合部96a插入到座垫21的左侧底部98和左固定支架235之间的间隙中,将左固定支架235卡合在左安装板96的卡合部96a中。借此,能将左安装板96暂时固定在座垫21的左侧底部98上。此时,使左固定支架235的开口部235a对准左安装板96的多个安装孔96b中的1个。
如图18H所示,通过将右安装板97的卡合部97a插入到座垫21的右侧底部99和右固定支架236之间的间隙中,将右固定支架236卡合在右安装板97的卡合部97a中。借此,能将右安装板97暂时固定在座垫21的右侧底部99上。此时,使右固定支架236的开口部236a对准右安装板97的多个安装孔97b中的1个。
在图18I中,座垫21的左右底部98、99通过左右安装板96、97(右安装板97参照图18H)支承在左右支承轴31、32(右支承轴32参照图18H)上。
在图18J中,一边用左右支承轴31、32支承左右座椅靠背22、23和座垫21,一边使座垫21如箭头m所示摆动到地板收纳凹部16中。由此将左右座椅靠背22、23和座垫21收纳在地板收纳凹部16内。
此时,保持将左安装板96的卡合部96a(参照图18G)卡合在左固定支架235上的状态,同时,保持将右安装板97的卡合部97a(参照图18H)卡合在右固定支架236上的状态。因此,能保持将左右安装板96、97暂时固定在座垫21的左右侧的底部98、99上的状态。
如图18K所示,通过将安装螺栓101分别插入到左安装板96的多个安装孔96b中,并拧入座垫21的左侧底部98,而用多个安装螺栓101将左安装板96安装在座垫21的左侧底部98上。
在此,由于将座垫21收纳在地板收纳凹部16(参照图18J)中,使座垫21的左侧底部98朝向上方,所以,在固定左安装板96时,座垫21不会妨碍作业。
如图18L所示,通过将安装螺栓101分别插入到右安装板97的多个安装孔97b中,并拧入座垫21的右侧底部99,而用多个安装螺栓101将右安装板97安装在座垫21的右侧底部99上。
在此,由于将座垫21收纳在地板收纳凹部16(参照图18J)中,使座垫21的右侧底部99朝向上方,所以,在固定右安装板97时,座垫21不会妨碍作业。
由以上各步骤完成组装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收纳系统20的工序。
这样,根据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收纳系统20的组装方法,在座垫21的左右底部98、99上设置左右固定支架235、236,组装成能使左右固定支架235、236卡合在左右安装板96、97上。
由于使左右固定支架235、236卡合在左右安装板96、97上,所以,能简单地将左右安装板96、97暂时固定在座垫21的左右底部98、99上。
再有,使座垫21以左右支承轴31、32为中心向后方摆动,收纳在地板收纳凹部16中。借此,能在将左右安装板96、97暂时固定在座垫21的左右底部98、99上的状态下,简单地将座垫21定位在收纳位置P2(参照图20S)。
再有,由于将座垫21收纳在地板收纳凹部16中,使座垫21的左右底部98、99朝向上方,所以,在固定左右安装板96、97时,座垫21不会妨碍作业。因此,不用花费时间就能简单地完成座垫21的组装作业。
上述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收纳系统20在地板12上配备有左右锁环107、107,以便将座垫21锁定在乘坐位置P1(参照图10)。为了使座垫21卡合在这些锁环107、107上,必须将左右锁环107、107安装在分别相对于左右支承轴31、32离开规定距离L(参照图18C)的位置上。
但是,在左右锁环107、107和左右支承轴31、32的附近,设有例如左右后轮舱102、103,一般认为这些部件102、103在安装左右锁环107、107时会妨碍作业。因此,安装左右锁环107、107的作业要花费时间,另外,或许会给操作者造成较大的负担。
因此,通过使用定位夹具230将左右锁环107、107定位,能不费时间简单地安装左右锁环107、107,还能减轻操作者的安装负担。
以下依据图19的流程图以及图20A~图20S对第2后排座椅15的收纳动作进行说明。另外,虽然在使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收纳系统20进行动作时,左右座椅靠背22、23和左右头枕24、25同样动作,但在此为了便于理解,仅对左座椅靠背22和左头枕24进行说明,省略对右座椅靠背23和右头枕25的说明。
首先,依据图19所示的流程图对第2后排座椅15的收纳动作进行说明。
ST10打开尾部车门,按下座椅操纵按钮,接通收纳开关。
ST11解除锁定机构的锁定,靠弹簧力使用座椅靠背向前倾倒。
ST12在将座椅靠背锁定在前倾位置之后,解除座垫的锁定。
ST13使座垫向车体后方摆动。
ST14将第2后排座椅(座垫和左座椅靠背)收纳在地板收纳凹部内。
以下,依据图20A~20S具体地对上述流程图所示的动作进行说明。图20A与图19的ST10相对应,图20B~图20I与ST11相对应,图20J~图20M与ST12相对应,图20N~图20R与ST13相对应,图20S与ST14相对应。
如图20A所示,使用者240首先向上方打开车体19后部所具备的尾部车门241。通过打开尾部车门241,接通尾部车门打开开关(未图示)。接着,用手指242按下设置在第2后排座椅15的后方的座椅操纵按钮26的收纳开关26a,使其接通。
在图20B中,图20A所示的控制单元42依据来自收纳开关26a的接通信号进行控制,驱动左自动锁定解除部196的驱动马达80。由于驱动马达80的驱动,升降轴203如箭头A所示向下方移动。
由于升降轴203向下方移动,靠连接片207如箭头B所示拉第2缆绳201的第2内缆绳208。
在图20C中,通过拉第2缆绳201的第2内缆绳208(参照图20B),经由图15所示的连接部200,如箭头B所示向上拉第1内缆绳194。
由于如箭头B所示向上拉第1内缆绳194,上摆动杆188如箭头C所示,以上销189为中心旋转。借此,中间摆动杆184通过嵌合孔187内的操纵销186,如箭头D所示,以中间销185为中心旋转。
在图20D中,中间摆动杆184的前端部184a离开下摆动杆182的前端部182a,用中间摆动杆184的中间凸轮面184b推压下摆动杆182的突片182b。
通过推压下摆动杆182的突片182b,下摆动杆182如箭头E所示以下销183为中心旋转,下摆动杆182的锁定齿轮181向上方抬起。借此,锁定齿轮181和第1齿轮178的相互啮合被解除,从而解除左锁定机构56的锁定状态。
由于解除了左锁定机构56的锁定状态,板177靠设置在左倾斜调整装置50上的盘簧(蜷簧)243的弹簧力以旋转轴部176为中心如箭头F所示向车体前方倾倒。此时,靠上摆动杆188,锁定断开检测开关77变为接通状态。
上述盘簧243是与通常的为了使座椅靠背向前倾倒而使用的弹簧相同的弹簧,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图20E中,若图20D所示的锁定断开检测开关77成为接通状态,则控制单元42(参照图3)依据该接通信号进行控制,使左自动锁定解除部196的驱动马达80停止旋转。借此,保持向下拉第2缆绳201的第2内缆绳208的状态。
另外,即使锁定断开检测开关77出现故障,若磁铁204到达下霍尔传感器82,则下霍尔传感器82检测出磁铁204,控制单元42依据下霍尔传感器82的检测信号进行控制,使驱动马达80旋转。借此,防止升降轴203过度下降,能保护驱动马达80。
如图20F所示,若板177向前倾倒,则靠凸轮192推压前倾检测开关76,使其成为接通状态。
在图20G中,控制单元42(参照图3)依据上述前倾检测开关76的接通信号控制左自动锁定解除部196的驱动马达80,使其进行驱动,升降轴203如箭头G所示向上移动。
若升降轴203上升到规定位置,磁铁204到达上霍尔传感器81,则上霍尔传感器81检测出磁铁204。上述控制单元42依据上霍尔传感器81的检测信号,使驱动马达80停止旋转。借此,解除第2缆绳201的第2内缆绳208的向下的拉伸力。
在图20H中,由于解除了图20G所示的第2缆绳201的第2内缆绳208的向下的拉伸力,所以,上摆动杆188靠拉伸弹簧191的弹簧力,如箭头H所示以上销189为中心旋转。借此,靠上摆动杆188如箭头I所示推压嵌合孔187内的操纵销186。中间摆动杆184如箭头J所示以中间销185为中心旋转,靠中间摆动杆184的前端部184a向下推压下摆动杆182的前端部182a。
由于向下推压下摆动杆182的前端部182a,下摆动杆182的锁定齿轮181与第2齿轮179啮合。因此,左锁定机构56变成锁定状态,板177保持在向前倾倒的位置。
如图20I所示,左座椅靠背22与板177一起倾倒到前倾位置P3。由于使左锁定机构56(参照图20H)成为锁定状态,所以,左座椅靠背22成为锁定在前倾位置P3的状态。
如图20H所示,由于中间摆动杆184如箭头J所示以中间销185为中心旋转,所以,锁定闭合检测开关75变为接通状态。
在图20J中,若锁定闭合检测开关75(参照图20H)成为接通状态,则控制单元42(参照图3)依据该接通信号使座垫锁定执行元件70动作,如箭头所示牵引操纵杆172。借此,棘爪169如箭头K所示以棘爪轴171为中心摆动。
如图20K所示,棘爪169的锁定片169a离开锁钩167的锁定爪167b,锁钩167的锁定状态被解除。同时,靠销165,锁定/释放检测开关71经由销165变成接通状态。
在图20L中,若锁定/释放检测开关71(参照图20K)成为接通状态,则控制单元42使座垫锁定执行元件70(参照图20J)停止,同时,控制摆动驱动机构35的座垫用驱动马达65,使其进行驱动。
若驱动座垫用驱动马达65驱动,则左支承轴31正转,在左座椅靠背22锁定在前倾位置的状态下,座垫21如箭头M所示,从乘坐位置P1向车体后方摆动。
在图20M中,左座垫锁定机构36的支架166如箭头M所示与座垫21(参照图20L)一起上升,设置在支架166上的锁钩167也上升。
由于锁钩167上升,该锁钩167的形成卡合槽167a的下边167c与锁环107干涉,锁钩167如箭头N所示以锁钩轴168为中心旋转。
如图20N所示,锁钩开关72变成接通状态,同时,锁钩167和锁环107的卡合脱开,左座垫锁定机构36的锁定被解除。
控制单元42(参照图3)依据锁钩开关72的接通信号进行控制,使座垫锁定执行元件70动作,如箭头P所示推出操纵杆172。
棘爪169如箭头Q所示,以棘爪轴171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摆动,棘爪169的凸轮面169b被压靠在锁钩167的凸轮面167d上。借此,能将锁钩167保持在锁环107从卡合槽167a中脱出的位置上。
如图20P所示,由于解除了左座垫锁定机构36的锁定,座垫21以左右支承轴31、32为中心、继续如箭头M所示向车体后方摆动。此时,控制单元42检测出座垫用驱动马达65的马达电流,判断检测值是否超过了阈值。在例如座垫21与障碍物(未图示)干涉、马达电流值超过阈值时,使座垫用驱动马达65停止旋转。
在座垫21未与障碍物干涉时,由于马达电流值比阈值小,所以,能使座垫21继续如箭头M所示向车体后方摆动。
在此,如图5所示,由于在右支承轴32上附设有弹簧121,所以,随着座垫21从乘坐位置P1向收纳位置P2移动,弹簧121的回弹力如箭头Fo1所示逐渐增加。因此,如图20P所示,在座垫21从乘坐位置P1附近到铅垂位置P4的范围内,弹簧121的回弹力Fo1较小。借此,靠座垫用驱动马达65能使座垫21如箭头M所示顺畅地从乘坐位置P1向车体后方摆动。
在图20Q中,使座垫21摆动到铅垂位置P4,使座垫21从铅垂位置P4继续如箭头M所示向车体后方摆动。
在座垫21位于从铅垂位置P4到收纳位置P2的范围内时,座垫21和左座椅靠背22的自重朝着使座垫21摆动的方向作用。
另一方面,通过在右支承轴32上附设有随着座垫21向收纳位置P2摆动,回弹力Fo1逐渐增加的弹簧121(参照图5),确保在座垫21越过铅垂位置P4摆动到收纳位置P2时的弹簧121的回弹力Fo1比较大。因此,能用弹簧121的弹力Fo1抵消座垫21和左座椅靠背22的自重。因此,能使座垫21如箭头M所示顺畅地从铅垂位置P4摆动到收纳位置P2。
如图20R所示,座垫21顺畅地摆动到车体后方,收纳在地板收纳凹部16中。此时,左头枕24的后表面抵在构成地板收纳凹部16的后壁16a的上端16b上。借此,如箭头所示,负荷Fo3施加在左头枕24的后表面,克服支承左头枕24的弹簧(未图示),如箭头R所示折叠左头枕24。在该状态下,座垫21如箭头M所示继续向车体后方摆动。
如图20S所示,左座椅靠背22抵在地板收纳凹部16的底面16c上。此时,由于座垫用驱动马达65的马达电流值超过阈值,所以,座垫用驱动马达65停止旋转。
通过以上工序,将座垫21和左座椅靠背22(第2后排座椅15)收纳在地板收纳凹部16内的工序结束。
以下,依据图21所示的流程图和图22A~图22F对收纳在地板收纳凹部16内的第2后排座椅15(参照图1)的复位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依据图21所示的流程图简要地对上述第2后排座椅15的复位动作进行说明。
ST20打开尾部车门,按下座椅操纵按钮,接通复位开关。借此,使座垫向车体前方摆动。
ST21在使座垫向车体前方摆动了规定角度时,使左座椅靠背离开座垫。
ST22将座垫锁定在复位位置。
以下,依据图22A~图22F具体地对上述流程图所示的复位动作进行说明。图22A与图21的ST20相对应,图22B与ST21相对应,图22C~图22F与ST22相对应。
在图22A中,首先,使用者240向上方打开车体19后部所具备的尾部车门241。由于打开了尾部车门241,尾部车门打开开关(未图示)变成接通状态。
接着,用手指242按下设置在第2后排座椅15的后方的座椅操纵按钮26的复位开关26b,将其接通。
控制单元42依据复位开关26b的接通信号,驱动摆动驱动机构35的座垫用驱动马达65(另参照图2、图3)。借此,使座垫21如箭头S所示,以左右支承轴31、32为中心,与左座椅靠背22一起向车体前方摆动,从地板收纳凹部16内取出。
通过从地板收纳凹部16内将座垫21和左座椅靠背22一起取出,使左头枕24从地板收纳凹部16的后壁16a处释放。左头枕24如图22B所示复位到使用位置。
在图22B中,座垫21继续向车体前方摆动。
在此,如用图20Q所说明的那样,通过在右支承轴32上设有随着座垫21向收纳位置P2摆动,回弹力Fo1逐渐增加的弹簧121(参照图5),确保在座垫21越过铅垂位置P4摆动到收纳位置P2时的弹簧121的回弹力Fo1比较大。
因此,在座垫21从收纳位置P2摆动到铅垂位置P4时,能由弹簧121的回弹力Fo1抵消座垫21和左座椅靠背22的自重。借此,能使座垫21如箭头S所示顺畅地从收纳位置P2摆动到铅垂位置P4。
如图22C所示,由于座垫21如箭头S所示向车体前方摆动,所以,座垫21接近乘坐位置P1。
在图22D中,锁钩167的形成卡合槽167a的上边167e抵在锁环107上。在该状态下,左座垫锁定机构36的支架166和锁钩167与座垫21(另参照图22D)一起如箭头S所示下降。由于形成卡合槽167a的上边167e被锁环107向上推,所以,锁钩167如箭头U所示以锁钩轴168为中心旋转。
如图22E所示,若座垫21复位到乘坐位置P1(参照图22F),则锁钩167返回到锁定位置,锁钩开关72变为断开状态。若锁钩开关72变为断开状态,则图22A所示的控制单元42进行控制,使摆动驱动机构35的座垫用驱动马达65停止旋转。至此,第2后排座椅15的复位动作结束。
这样,根据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收纳系统20,能用电动方式将第2后排座椅15收纳在地板收纳凹部16内,并且,也能使其从地板收纳凹部16复位到使用位置。
在此,在使座垫21返回到乘坐位置P1时,座垫21、具体地说是支架166的下部166a抵在构成左座垫上推机构145的上推部件162的前端部163上。
但是,由于上推部件162的前端部163承受上升用弹簧146的弹簧力,所以,在座垫21抵在上推部件162的前端部163上时,施加在上推部件162的前端部163的力,通过上升用弹簧146的弹性变形而被吸收。借此,能防止在使座垫21返回到乘坐位置P1时,对地板12施加比较大的力。
另外,通过上推部件162的前端部163抵在支架166的下部166a上,上升用弹簧146的弹簧力Fo2朝向箭头的方向作用,该弹簧力Fo2向上推座垫21,使其离开地板12。因此,即使在乘员未坐在座垫21上时,锁钩167和左锁环107也能可靠地卡合,例如,能使锁钩167和左锁环107之间的摇动消失。
如图22F所示,由于座垫21保持在被稳定在乘坐位置P1的状态,所以,能消除在机动车行驶时,由于锁钩167(参照图22E)和左锁环107发生干涉而产生的振动声。
以下,依据图23A~图23C对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收纳系统的其它组装例子进行说明。
在图23A中,在座垫21的左右底部98、99上分别安装左右L形支架250、250。
在将左右座椅靠背22、23折叠在座垫21上、使座垫21倾斜规定角度的状态下,将左右座椅靠背22、23的下端部放置在地板收纳凹部16的底部上。在该状态下,使座垫21向箭头方向移动。在此,预先将左右安装板96、97(另参照图18E和图18F)设定成倾斜规定的角度的状态。
在图23B中,将左右安装板96、97抵在座垫21的上述左右底部98、99上。在该状态下,将左右L形的支架250、250的卡合爪251、251卡合在左右安装板96、97上,同时使座垫21的前端部如箭头所示向下方摆动。
在图23C中,将座垫21和左右座椅靠背22、23收纳到地板收纳凹部16中,座垫21的左右底部98、99朝上的状态。此时,左右安装板96、97被左右L形支架250、250的卡合爪251、251引导,抵在座垫21的左右底部98、99上,随座垫21运动。因此,保持将座垫21的左右底部98、99压靠在左右安装板96、97上的状态。
在将座垫21收纳在地板收纳凹部16内,使座垫21的左右底部98、99朝向上方之后,如箭头所示向车体后部方向拉座垫21,使左右L形支架250、250的卡合爪251、251可靠地卡合在左右安装板96、97上。而且,如图18G和图18H所示,相对于左右安装板96、97将座垫21定位,使座垫21的螺纹孔(未图示)对准在左右安装板96、97上形成的多个安装孔96b、97b。
在该状态下,通过多个安装孔96b、97b将多个安装螺栓101(参照图18K和图18L)拧入座垫21的螺纹孔中,借此将左右安装板96、97安装在座垫21的左右底部98、99上。
这样,能保持将座垫21的左右底部98、99压靠在左右安装板96、97上的状态,同时,能从上方拧入多个安装螺栓101。因此,即使采用这种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收纳系统20的组装方法,也与图18A~图18L所示的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收纳系统20的组装方法同样,能不费时间、简单地将左右安装板96、97安装在座垫21的左右底部98、99上。
虽然对在上述实施例中将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收纳系统20应用于能乘坐6~7人的车辆的第2后排座椅15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收纳系统20并不限于此,也能应用于能乘坐4~5人的车辆的后排座椅。
再有,虽然对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左右锁定解除机构57、62分别内藏在左右座椅靠背22、23中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左右锁定解除机构57、62内藏在座垫21内。
再有,虽然对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地板12的左侧设置摆动驱动机构35、在地板12的右侧设置安装部件33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地板12的右侧设置摆动驱动机构35、在地板12的左侧设置安装部件33。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收纳系统,其特征是,具备座垫(21);相对于该座垫能自如地立起、倾倒地安装的座椅靠背(22、23);用于将上述座椅靠背锁定在上述立起、倾倒位置的锁定机构(56、61);用于用电动方式解除该锁定机构的锁定的执行元件(80);用于用手动方式解除上述锁定的手动操纵部(211);用于解除上述锁定的操纵缆绳(195),将上述操纵缆绳分成两股,将两股中的一股缆绳(201)连接在上述执行元件上,将另一股缆绳(202)连接在上述手动操纵部上,从而用自动或手动方式解除上述锁定机构的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收纳系统,其特征是,上述操纵缆绳内藏在座椅靠背内,松弛成S字形或U字形。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收纳系统,具备将座椅靠背(22)锁定在立起、倾倒位置的锁定机构(56)和用于解除该锁定的操纵缆绳(195)。将上述操纵缆绳分成两股。两股中的一股缆绳(201)与用电动方式动作的执行元件(80)连接,另一股缆绳(202)与手动操纵部(211)连接。除了能由执行元件的动作自动地解除锁定机构的锁定之外,还能通过操纵手动操纵部用手动方式解除锁定。
文档编号B60N2/36GK1576092SQ200410050050
公开日2005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30日
发明者粥见哲也, 须田浩秀, 吉野良彦, 青木和之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东京座椅技术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