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上线束的固定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7032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上线束的固定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上线束的固定组件,属于紧固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线束固定结构需要的装配空间较大、容易与汽车上其他部件形成干涉等技术问题。本汽车上的固定组件包括缚板,缚板上具有用于连接车体的固定部一和用于连接线束的固定部二,固定部一上具有用于将固定部一固定在车体上的粘接层。本实用新型具有装配所需空间较小等优点。
【专利说明】—种汽车上线束的固定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紧固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上线束的固定组件。
【背景技术】
[0002]随着近年来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了提高汽车的可靠性、降低油耗和空气污染等,车用电子控制系统、传感器和执行机构数量、电线数量不断上升,同时音电子控制系统功能的加强、控制要求的精确化,多采用集成电路,其复杂性增加、数据传输速率也不断上升,所需的汽车线束也就更多、更错综复杂。
[0003]目前汽车线束紧固件固定方式主要有卡扣、插槽、插板、扎带四种固定方式。常规固定件带有卡扣或者凸台,对周边插拔环境有5到12毫米的空间要求。
[0004]在专利(CN102103897A)中公开了一种汽车线束,线束本体上套设有波纹管,波纹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的轴向上设置有用于将其套在线束上的开缝外管套在内管上,夕卜管的轴向上设置有用于将其套在内管上的开口,由于外端设置有波纹管,使线束整体结构紧凑,干净整洁,而且波纹管可以防水、防腐蚀等,但是,线束外端的波纹管,以及用于固定波纹管的扎带、固定架和卡钉等,占用布线区域较大空间,对于安装空间的要求太高,不利于车辆电子系统中多而杂的线束布置。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上线束的固定组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缩小线束固定所需的装配空间。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种汽车上线束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本固定组件包括缚板,所述缚板上具有用于连接车体的固定部一和用于连接线束的固定部二,所述固定部一上具有用于将固定部一固定在车体上的粘接层。
[0008]本汽车上线束的固定组件无须在车身钣金件上开孔,利用固定部二将线束固定后,利用固定部一处的粘结层将缚板固定在车身上,即可进行固定,不影响汽车本身的防水、防噪音、防震、防摩擦等性能;比如,在行李舱后地板和地毯之间布置线束时,底板和地毯间隙9毫米,线束直径6毫米。若采用常规的紧固件,会造成严重的干涉问题,本线束固定组件可规避干涉,且直接固定于地板上,无须底板开孔。
[0009]在上述的汽车上线束的固定组件中,所述的缚板包括本体和位于该本体侧部且向外凸起的侧板,所述的侧板形成所述的固定部一,所述的本体形成所述的固定部二。侧板位于本体的一侧,侧板卷起,将线束固定在侧板上。
[0010]在上述的汽车上线束的固定组件中,所述缚板的厚度为lmm-2mm,所述的粘接层的厚度为lmm-2mm。传统线束端子或线束固定卡扣,其高度都在IOmm以上,对于车内布置空间越来越紧凑的汽车来讲,尤其是在安装空间较小时,本线束固定组件能够发挥良好的效果。
[0011]在上述的汽车上线束的固定组件中,本固定组件还包括若干用于将线束固定在固定部二上的连接带。侧板将线束卷起,并包裹后,利用连接带将线束固定在侧板上。
[0012]在上述的汽车上线束的固定组件中,所述的连接带为胶带或绳索或橡皮筋。在本实施方案中,连接带优选为PVC胶带。
[0013]在上述的汽车上线束的固定组件中,所述的侧板位于本体的一端,两者呈L形。侧板位于本体的一端,该种方式一般适用于线束的端部,或用于粘贴侧板的平面空间不足时线束的固定。
[0014]在上述的汽车上线束的固定组件中,所述的侧板位于本体的中部,两者呈T形。本方式一般用于线束中段的固定。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16]1、本线束固定组件采用缚板和粘接层的方式将线束固定在车体上,大大降低了线束固定所需要的空间。
[0017]2、本侧板和本体可以呈L形或T形,从而适应线束不同位置的固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实施例一中本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实施例一中本固定组件与线束的装配图。
[0020]图3是实施例二中本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缚板;2、车体;3、固定部一;4、固定部二 ;5、粘接层;6、侧板;7、连接带;
8、线束;9、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3]实施例一: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汽车上线束的固定组件,本固定组件包括缚板1,缚板I上具有用于连接车体2的固定部一 3和用于连接线束8的固定部二 4,固定部一 3上具有用于将固定部一 3固定在车体2上的粘接层5,缚板I包括本体9和位于该本体9侧部且向外凸起的侧板6,侧板6形成固定部一 3,本体9形成固定部二 4,侧板6位于本体9的一侧,侧板6卷起,将线束8固定在侧板6上,缚板I的厚度为lmm-2mm,粘接层5的厚度为lmm-2mm,传统线束端子或线束固定卡扣,其高度都在IOmm以上,对于车内布置空间越来越紧凑的汽车来讲,尤其是在安装空间较小时,本线束固定组件能够发挥良好的效果,本固定组件还包括若干用于将线束8固定在固定部二 4上的连接带7,侧板6将线束8卷起,并包裹后,利用连接带7将线束8固定在侧板6上,连接带7为胶带或绳索或橡皮筋,在本实施方案中,连接带7优选为PVC胶带,侧板6位于本体9的一端,两者呈L形,侧板6位于本体的一端,该种方式一般适用于线束8的端部,或用于粘贴侧板6的平面空间不足时线束8的固定。
[0025]本汽车上的线束固定组件无须在车身钣金件上开孔,利用固定部二 4将线束8固定后,利用固定部一 3处的粘结层将缚板I固定在车体2上,即可进行固定,不影响汽车本身的防水、防噪音、防震、防摩擦等性能;比如,在行李舱后地板和地毯之间布置线束8时,底板和地毯间隙9毫米,线束8直径6毫米。若采用常规的紧固件,会造成严重的干涉问题,本线束固定组件可规避干涉,且直接固定于地板上,无须底板开孔。
[0026]实施例二:
[0027]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内容与实施例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侧板6位于本体9的中部,两者呈T形,本方式一般用于线束8中段的固定。
[0028]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上线束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本固定组件包括缚板(1),所述缚板(I)上具有用于连接车体(2)的固定部一(3)和用于连接线束(8)的固定部二(4),所述固定部一(3 )上具有用于将固定部一(3 )固定在车体(2 )上的粘接层(5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上线束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缚板(I)包括本体(9)和位于该本体(9)侧部且向外凸起的侧板(6),所述的侧板(6)形成所述的固定部一(3),所述的本体(9)形成所述的固定部二(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上线束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缚板(I)的厚度为
所述的粘接层(5)的厚度为lmm-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上线束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本固定组件还包括若干用于将线束(8)固定在固定部二(4)上的连接带(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上线束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带(7)为胶带或绳索或橡皮筋。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车上线束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板(6)位于本体(9)的一端,两者呈L形。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车上线束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板(6)位于本体(9)的中部,两者呈T形。
【文档编号】B60R16/02GK203713755SQ201320735755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9日
【发明者】方涛, 吴刚, 陈文强, 韦兴民, 吴成明, 冯擎峰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