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碳罐通气管的车用加油管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1724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碳罐通气管的车用加油管总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碳罐通气管的车用加油管总成,包括加油管头部(1)、加油主管(2)、排气管(3)和碳罐呼吸管(4),所述加油管头部(1)包括卡接连接的加油管头部主体(101)和碳罐呼吸器(102)两部分,两者的内腔不相互连通,所述加油管头部(1)主体分别与加油主管(2)、排气管(3)连接,所述碳罐呼吸器(102)与碳罐呼吸管(4)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车用加油管总成采用尼龙材质,克服了传统金属材质加油管总成的缺陷,工艺简单、成本低,重量轻,耐腐蚀;由于加油管头部拐角的圆角半径R有120mm,且拐角夹角θ有133.5°,保证了油液顺利通过第一圆角,避免了加油经常出现的反喷、飞溅和提前跳枪的现象。
【专利说明】一种集成碳罐通气管的车用加油管总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加油管总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碳罐通气管的车用加油管总成。
【背景技术】
[0002]加油管是车辆供油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车辆空间布置限制及车辆外形美观性的考虑,乘用车的燃油加注过程,不能通过加油枪直接注入油箱,需要通过加油主管加入油箱中。
[0003]传统加油管总成主要由加油主管和排气管组成,加油主管为金属结构,通过一段胶管过渡与油箱进油口连接在一起。
[0004]但是,传统的加油管总成存在以下缺点:
[0005]1、加油主管为金属结构,金属制品密度大质量重,金属的密度是尼龙密度的6倍以上;
[0006]2、加油主管的金属管体受其本体物理性质限制,极易腐蚀,尤其是在南方沿海等湿度较大的地区;
[0007]3、加油主管的金属管体需要对其管体进行表面漆膜处理增加其耐腐蚀性,其同时需要满足耐油性要求,因此其表面处理工艺复杂成本高;
[0008]4、没有集成连接碳罐通气管路,碳罐通气口在车下,涉水行驶会造成碳罐进水,失去过滤通气的功能,造成大气污染。随着现代社会对车辆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成本考虑,现代乘用车的供油系设计,都将碳罐集成到油箱上。
实用新型内容
[0009]为了解决传统金属加油管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碳罐通气管的车用加油管总成。
[001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碳罐通气管的车用加油管总成,所述车用加油管总成包括加油管头部(I)、加油主管(2)、排气管(3)和碳罐呼吸管(4),所述加油管头部(I)包括卡接连接的加油管头部主体(101)和碳罐呼吸器(102)两部分,所述加油管头部主体(101)和碳罐呼吸器(102)的内腔不相互连通,所述加油管头部(I)主体分别与加油主管(2)、排气管(3)连接,所述碳罐呼吸器(102)与碳罐呼吸管(4)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卡接连接是所述碳罐呼吸器(102)有两个卡脚,加油管头部主体(101)左右两侧有两个通槽,卡脚与通槽卡接配合。
[0012]优选地,所述加油管头部(I)的直线段长度h为200_。
[0013]优选地,所述加油管头部(I)的拐角的圆角半径R为120mm,拐角夹角Θ为133.5。。
[0014]优选地,所述加油管头部(I)与加油主管(2)通过一个浇注环(6)卡紧,浇注环(6)上有一个凸头,大护板(5)上的定位孔卡在浇注环(6)的凸头上,下方与加油主管(2)贴合,用扎带捆绑牢靠。
[0015]优选地,所述车用加油管总成为尼龙材质。
[0016]进一步地,所述大护板(5)采用PA66+GF30材料,注塑成型。
[0017]进一步地,所述加油主管(2)采用PA12波纹管,内径035腿,壁厚1.3mm。
[0018]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3) A12波纹管,内径016mm,壁厚1mm。
[0019]进一步地,所述碳罐呼吸管(4)采用PAll尼龙管,规格01(km X Imm优选地,所述加油管头部(I)采用ΡΑ66,注塑成型。
[0020]本实用新型的车用加油管总成采用尼龙材质制成,克服了传统金属材质加油管总成的缺陷,工艺简单、成本低,重量轻,耐腐蚀;由于加油管头部拐角的圆角半径R有120_,且拐角夹角Θ有133.5°,保证了油液顺利通过第一圆角,避免了加油经常出现的反喷、飞溅和提前跳枪的现象。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轴测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油管头部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3为本实用 新型加油管头部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0024]图中序号:加油管头部1、加油主管2、排气管3、碳罐呼吸管4、大护板5、浇注环6、加油管头部主体101、碳罐呼吸器102。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6]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缩略语和关键术语定义:
[0027]加油管总成:发动机供油系统的一部分,用于向油箱加注燃油,本实用新型的加油管直线段长度为200mm ;
[0028]加油管头部:加油管头部是加油的加注口部分,同时还兼顾油箱排气及碳罐呼吸作用,本实用新型的加油管头部采用PA66注塑成型;
[0029]加油主管:一端与加油管头部连接,一端直接与油箱加注口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加油主管采用PA12波纹管,内径035mm,壁厚1.3mm ;
[0030]碳罐呼吸管:一端与加油管头部的碳罐呼吸器连接,另一端与碳罐通大气连接管,本实用新型的碳罐呼吸管采用PAll尼龙管,规格01(tomx Imm;
[0031]排气管:一端与加油管头部连接,另一端与油箱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排气管采用PA12波纹管,内径016醒,壁厚1mm。
[0032]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碳罐通气管的加油管总成包括加油管头部1、加油主管2、排气管3、碳罐呼吸管4。加油管头部I有三个接口,分别与加油主管2、排气管3、碳罐呼吸管4连接。加油管头部I与排气管3、碳罐呼吸管4的配合均采用过盈配合,配合处采用卡箍紧固。加油管头部I与加油主管2连接通过一个浇注环6卡紧,浇注环6上有一个凸头,大护板5上的定位孔卡在浇注环6的凸头上,下方与加油主管2贴合,用扎带捆绑牢
O[0033]加油主管采用PA12波纹管,内径035mm,壁厚1.3mm。排气管采用PA12波纹管,内径016醒,壁厚1mm。碳罐呼吸管采用PAll尼龙管,规格01(km x I醒,一端与加油管头部的碳罐呼吸器连接,另一端与碳罐通大气连接管。大护板采用PA66+GF30材料,注塑成型,起到保护加油主管,同时规避加油主管走向作用。
[0034]参见图2,加油管头部I采用PA66注塑成型,分为加油管头部主体101和碳罐呼吸器102两部分,加油管头部主体101与碳罐呼吸器102采用卡接结构:碳罐呼吸器102有两个卡脚,加油管头部主体101左右两侧有两个通槽,卡脚与通槽卡接配合。加油管头部直线段长度h为200mm,头部拐角的圆角半径R为120mm,拐角夹角Θ为133.5°,避免出现反喷、飞溅或提前跳枪的现象。
[0035]参见图3,加油管头部I内腔中,加油管头部主体101内腔与碳罐呼吸管102内腔相互隔离不互相连通。
[0036]当加油作业开始,由于加油管头部I的直线段h长于加油管挂枪位置,油液可以顺畅注入,由于加油管头部拐角的圆角半径R有120mm,且拐角夹角Θ有133.5°,保证了油液顺利通过第一圆角,不会出现反喷和飞溅现象。
[003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集成碳罐通气管的车用加油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加油管总成包括加油管头部(I)、加油主管(2)、排气管(3)和碳罐呼吸管(4),所述加油管头部(I)包括卡接连接的加油管头部主体(101)和碳罐呼吸器(102)两部分,所述加油管头部主体(101)和碳罐呼吸器(102)的内腔不相互连通,所述加油管头部(I)主体分别与加油主管(2)、排气管(3)连接,所述碳罐呼吸器(102)与碳罐呼吸管(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加油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连接是所述碳罐呼吸器(102)有两个卡脚,加油管头部主体(101)左右两侧有两个通槽,卡脚与通槽卡接配口 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加油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油管头部(I)的直线段长度h为2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加油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油管头部(I)的拐角的圆角半径R为120_,拐角夹角Θ为133.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加油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油管头部(I)与加油主管(2)通过一个浇注环(6)卡紧,浇注环(6)上有一个凸头,大护板(5)上的定位孔卡在浇注环(6)的凸头上,下方与加油主管(2)贴合,用扎带捆绑牢靠。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车用加油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加油管总成为尼龙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加油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护板(5)采用PA66+GF30材料,注塑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用加油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油主管(2)采用PA12波纹管,内径035mm,壁厚1.3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用加油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3)A12波纹管,内径016隱,壁厚1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用加油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罐呼吸管(4)采用PAll尼龙管,规格01 Onim X Iuim优选地,所述加油管头部(I)采用PA66,注塑成型。
【文档编号】B60K15/01GK203713538SQ201420119922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7日
【发明者】陈强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