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安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行人小腿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逐渐的发展,人们对于汽车对形成的保护性能也越来越重视,在人与车的碰撞过程中,前保险杠是对行人小腿部撞击最主要的部位,而欧盟在对行人小腿保护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鉴于此,对于汽车制造行业也设计出了许多小腿保护装置,来实现在事故当中对行人小腿部的保护。
针对上述存在的缺陷,人们研发出了各种汽车行人小腿保护装置:
如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120095087.7)公开了一种汽车行人小腿保护装置,包括保险杠下护板本体,在所述下护板本体上设置有两侧加强筋和中间加强筋,两侧加强筋的厚度大于中间加强筋的厚度,两侧加强筋和中间加强筋均为十字形结构,两侧加强筋和中间加强筋的材质为PP与EPDM的复合材料。
上述的汽车行人小腿保护装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的传统的前保险杠存在的各种缺陷,但仍存在以下缺陷:1、在下护板本体上设有加强筋,使得保险杠下护板本体的成型困难,2、加强筋的前后厚度一样,不利于加强筋的压溃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行人小腿保护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如何使得小腿保护装置中的加强筋能更好的压溃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行人小腿保护装置,汽车包括保险杠下本体,本小腿保护装置包括小腿保护梁,所述小腿保护梁固定在保险杠下本体上,所述小腿保护梁包括碰撞板、支撑板和若干条加强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设置在碰撞板和支撑板之间,且加强筋的宽度沿着从碰撞板到支撑板的方向逐渐增大。
在汽车受到撞击后,由于小腿保护梁包括碰撞板、支撑板和若干条加强筋,加强筋设置在碰撞和支撑板之间,使得在受到撞击时,能增加小腿保护梁在受到撞击时的受力面积,而加强筋的宽度沿着从碰撞板到支撑板的方向逐渐增大,加强筋的宽度是指加强筋上边沿到下边沿的距离,使得加强筋更容易压溃变形,使得撞击力能更好的传递到加强筋部分,上述结构使得本小腿保护装置在受到撞击后,能快速的压溃变形,且撞击力能更好的吸收,同时支撑板的设置能使得小腿保护装置在受到压溃变形后,支撑板和加强筋的支撑强度的增大,从而使得小腿保护装置中加强筋的吸能效果更好。
在上述的汽车行人小腿保护装置中,本小腿保护梁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在碰撞板和支撑板之间,在连接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均设置所述加强筋。
通过连接板的设置,使得加强筋能更方便的设置在碰撞板和支撑板之间,同时位于连接板两侧的加强筋均沿着从碰撞板到支撑板方向的宽度逐渐增大,此时,加强筋前段窄有利于吸能变形,加强筋后端宽有利于提供强度支撑,也增加了小腿保护装置中加强筋压溃变形的效果。
在上述的汽车行人小腿保护装置中,所述连接板上设有若干个减重孔,所述减重孔均匀的分布在连接板上。
通过减重孔的设置,不仅仅能实现对小腿保护梁的轻量化设计,也能帮助小腿保护梁的压溃吸能,从而能实现小腿保护梁的吸能效果更好。
在上述的汽车行人小腿保护装置中,若干条所述加强筋相互交错呈网格状。
将若干条加强筋相互交错设置呈网格状,能进一步的提升小腿保护装置的吸能效果。
在上述的汽车行人小腿保护装置中,所述小腿保护梁采用塑料制成。
小腿保护装置采用塑料制成,能更好的吸收汽车与行人的撞击能量。
在上述的汽车行人小腿保护装置中,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座,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两个固定座,两个固定座分别设置在小腿保护梁的两端。
两个固定座分别设置在小腿保护梁的两端,能使得小腿保护梁能更好的固定在保险杠下本体上,从而保证了小腿保护梁吸能的顺利进行。
在上述的汽车行人小腿保护装置中,所述固定座与保险杠下本体相抵靠,所述固定座上设有能使保险杠下本体上的凸起嵌入的让位槽,所述让位槽的槽壁上设有可供紧固件穿设的通孔。
固定座上让位槽的设置,使得固定座在能配合保险杠下本体形状的同时也能加强固定座和保险杠下本体之间连接的牢固程度,而让位槽上设有可供紧固件穿设的通孔,能将车身钣金通过紧固件穿设在通孔内,从而使得车身钣金固连在固定座上,进一步的保证了小腿保护装置能更好的安装在保险杠下本体,从而也能使小腿保护装置吸能的顺利进行。
在上述的汽车行人小腿保护装置中,所述固定座上设有若干个加强板,所述加强板沿通孔边沿周向均匀分布。
增加固定座与车身钣金固定的牢固程度,从而能进一步的加强对保险杠下本体的固定,保证了小腿保护装置吸能的正常进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行人小腿保护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在碰撞板和支撑板之间设置加强筋,且加强筋的宽度沿着从碰撞板到支撑板的方向逐渐增大,从而能使得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加强筋能快速的压溃吸能。
2、固定座与保险杠下本体之间的固定,能进一步的将小腿保护梁安装在保险杠下本体上,从而使得汽车发生后,小腿保护梁不会发生偏移。
3、小腿保护梁采用塑料制成,使得汽车在碰撞的过程中,小腿保护梁能更有效、更快速的压溃吸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汽车行人小腿保护装置装配后的俯视图。
图2是本汽车行人小腿保护装置装配后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汽车行人小腿保护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本汽车行人小腿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沿A-A的剖视图。
图中,1、保险杠下本体;2、小腿保护梁;21、碰撞板;22、支撑板;23、加强筋;24、连接板;221、固定座;222、让位槽;223、通孔;224、加强板;241、减重孔;4、车身钣金;5、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汽车行人小腿保护装置,汽车包括保险杠下本体1和前横梁3,本小腿保护装置包括小腿保护梁2,小腿保护 梁2固定在保险杠下本体1上,小腿保护梁2包括碰撞板21、支撑板22、连接板24和若干条加强筋23。
具体的说,如图2-5所示,加强筋23设置在碰撞板21和支撑板22之间,且加强筋23的宽度沿着从碰撞板21到支撑板22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连接板24设置在碰撞板21和支撑板22之间,在连接板24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均设置所述加强筋23。
在汽车受到撞击后,由于小腿保护梁2包括碰撞板21、支撑板22和若干条加强筋23,加强筋23设置在碰撞和支撑板22之间,使得在受到撞击时,能增加小腿保护梁2在受到撞击时的受力面积,而加强筋23的宽度沿着从碰撞板21到支撑板22的方向逐渐增大,使得加强筋23更容易压溃变形,此时,通过连接板24的设置,使得加强筋23能更方便的设置在碰撞板21和支撑板22之间,同时位于连接板24两侧的加强筋23均沿着从碰撞板21到支撑板22方向的宽度逐渐增大,加强筋23前段窄有利于吸能变形,加强筋23后端宽有利于提供强度支撑,使得撞击力能更好的传递到加强筋23部分,上述结构使得本小腿保护装置在受到撞击后,能快速的压溃变形,且撞击力能更好的吸收,同时支撑板22的设置能使得小腿保护装置在受到压溃变形后,支撑板22和加强筋23的支撑强度的增大,从而使得小腿保护装置中加强筋23的吸能效果更好。
更进一步的说,如图2-5所示,支撑板22上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座221,作为优选,支撑板22上设有两个固定座221,两个固定座221分别设置在小腿保护梁2的两端,固定座221与保险杠下本体1相抵靠,固定座221上设有能使保险杠下本体1上的凸起嵌入的让位槽222,让位槽222的槽壁上设有可供紧固件5穿设的通孔223,固定座221上设有若干个加强板224,加强板224沿通孔223边沿周向均匀分布。
两个固定座221分别设置在小腿保护梁2的两端,能使得小 腿保护梁2能更好的固定在保险杠下本体1上,固定座221上让位槽222的设置,使得固定座221在能配合保险杠下本体1形状的同时也能加强固定座221和保险杠下本体1之间连接的牢固程度,而让位槽222上设有可供紧固件5穿设的通孔223,能将车身钣金4通过紧固件5穿设在通孔223内,加强板224的设置增加固定座221与车身钣金4固定的牢固程度,从而能使小腿保护装置吸能的顺利进行。
连接板24上设有若干个减重孔241,且减重孔241沿着连接板24均匀分布,若干条加强筋23相互交错呈网格状,小腿保护梁2采用塑料制成,通过减重孔241的设置,不仅仅能实现对小腿保护梁2的轻量化设计,也能帮助小腿保护梁2的压溃吸能,从而能实现小腿保护梁2的吸能效果更好,也在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时,都能很好的对撞击力进行吸能,从而保护行人小腿的安全,而将若干条加强筋23相互交错设置呈网格状,且小腿保护装置采用塑料制成,能进一步的提升小腿保护装置的吸能效果。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