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设备的配设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96307发布日期:2019-04-23 21:26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车辆设备的配设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说明书公开一种设置于车辆前部的动力单元室内的车辆设备的配设构造。



背景技术:

如周知那样,在车辆的前部设置有动力单元室(所谓的发动机室)。在该动力单元室中,除了发动机、行驶用电动机等动力单元之外,还配置在与行驶用电动机之间授受电力的蓄电池、从向发动机供给的空气除去异物的空气滤清器等。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发动机室(动力单元室)的大致中央配置有发动机,在发动机的前方侧配置有空气滤清器,在发动机的侧方配置有蓄电池的配设构造。

在此,蓄电池及空气滤清器均需要根据需要从动力单元室取出而进行点检/修理/更换等的维护。关于该维护的频度,与蓄电池相比,空气滤清器的高,所以,希望将空气滤清器配置于与蓄电池相比容易取出的位置。并且,一般地,向动力单元室的接触从车辆的前侧进行,所以,考虑到维护性,希望将空气滤清器配置于比蓄电池靠前方处。另外,考虑到车辆的稳定性,希望将蓄电池这样的重量物配置于靠近车辆的中心的位置。因此,在使蓄电池与空气滤清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相邻的情况下,希望将蓄电池配置于比空气滤清器靠车辆后方处。另外,在使蓄电池与空气滤清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邻的情况下,希望将蓄电池配置于比空气滤清器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处。也就是说,为了兼顾车辆的稳定性和维护性,可以说希望以空气滤清器位于前侧或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蓄电池位于后侧或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方式,使空气滤清器与蓄电池相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39148号公报

另外,在动力单元室的上部设置有覆盖该动力单元室的一部分的发动机罩等覆盖体。并且,根据车辆,该覆盖体有时伸出到比空气滤清器的后端靠前方位置。在该车辆中,在以蓄电池位于空气滤清器的后方的方式使两者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相邻的情况下,有时无法合适地进行蓄电池的维护。即,在该情况下,为了将蓄电池从动力单元室取出,需要使该蓄电池通过空气滤清器与覆盖体的间隙。但是,以往,空气滤清器与覆盖体的间隙多数情况下与蓄电池的尺寸相比较小,有时难以将蓄电池向前方侧拉出。也就是说,在覆盖体伸出到比空气滤清器的后端靠前方位置的车辆中,难以将蓄电池配置于比空气滤清器靠后方处,车辆的稳定性或者维护性受损。在将蓄电池与空气滤清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邻配置的情况下,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于是,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一种车辆设备的配设构造,即使是覆盖体伸出到比空气滤清器的后端或宽度方向内侧端部靠前方位置或宽度方向外侧位置的车辆,也能够兼顾车辆的稳定性和空气滤清器及蓄电池的维护性。



技术实现要素: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车辆设备的配设构造,是车辆的动力单元室内的车辆设备的配设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空气滤清器,配置于所述动力单元室内;蓄电池,在所述空气滤清器的车辆后方相邻配置;及覆盖体,配置于所述蓄电池及所述空气滤清器的上方,所述覆盖体的前端位于比所述空气滤清器的后端靠车辆前方侧处,所述覆盖体与所述空气滤清器之间的间隙的最小尺寸比所述蓄电池的高度大。

在设为该结构的情况下,由于覆盖体与空气滤清器之间的间隙的最小尺寸比蓄电池的高度大,所以,即使将蓄电池配置于比空气滤清器靠后方处,也能够切实地取出蓄电池。作为结果,即使是覆盖体伸出到比空气滤清器的后端靠前方处的车辆,也能够兼顾车辆的稳定性和空气滤清器及蓄电池的维护性。

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所述空气滤清器的上表面以随着去向所述车辆前方侧而变高的方式倾斜。

通过设为该结构,能够充分地确保覆盖体与空气滤清器之间的间隙,同时能够防止空气滤清器的体积下降。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空气滤清器的上表面的倾斜角度为预先规定的所述蓄电池的容许倾斜角度以下。

通过设为该结构,在取出蓄电池的过程中,将该蓄电池载置于空气滤清器的上表面时的蓄电池的倾斜被抑制为倾斜角度以下。作为结果,能够防止蓄电池的液漏等。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空气滤清器具有滤清器罩,所述滤清器罩覆盖所述空气滤清器的上表面,且以随着去向所述车辆前方侧而变高的方式倾斜。

通过具有该滤清器罩,能够将蓄电池稳定地载置于空气滤清器的上表面,能够使其滑动。另外,在空气滤清器的主体上部设置的空气流量计等突出构件不易与蓄电池碰撞,空气滤清器的劣化/损伤也得以防止。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滤清器罩形成有从其后端向其前端延伸的一个以上的凹凸。

通过设为该结构,滤清器罩与载置于该滤清器罩的蓄电池的接触面积下降,拖拽蓄电池时的阻力减轻。作为结果,能够以更小的力将蓄电池向前侧拉拽。

另外,也可以是,从所述蓄电池的载置面到所述空气滤清器的后端且上端的高度比所述蓄电池的作为车辆前后方向的尺寸的进深小。

通过设为该结构,能够以不完全抬起(不使其浮在空中)的方式,将蓄电池载置于空气滤清器的上表面。其结果,能够减少蓄电池的取出所需的力,能够减轻作业者的负担。

另外,也可以是,将所述蓄电池的前端载置于所述空气滤清器的上表面后端时的所述蓄电池的倾斜角度为预先规定的所述蓄电池的容许倾斜角度以下。

通过设为该结构,在使蓄电池载置于空气滤清器的上表面时,蓄电池倾斜成容许倾斜角度以上的情况得以防止。进而,能够有效地防止蓄电池的液漏等。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蓄电池的前端面的上端配置于比使所述空气滤清器的上表面向车辆后方延长而得到的延长面靠上侧的位置。

通过设为该结构,蓄电池的前端面的目视确认性提高,容易接触该前端面。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另一车辆设备的配设构造,是车辆的动力单元室内的车辆设备的配设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空气滤清器,配置于所述动力单元室内;蓄电池,在所述空气滤清器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相邻配置;及覆盖体,配置于所述蓄电池及所述空气滤清器的上方,所述覆盖体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位于比所述空气滤清器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端部靠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处,所述覆盖体与所述空气滤清器之间的间隙的最小尺寸比所述蓄电池的高度大。

在设为该结构的情况下,由于覆盖体与空气滤清器之间的间隙的最小尺寸比蓄电池的高度大,所以,即使将蓄电池配置于比空气滤清器靠宽度方向内侧处,也能够切实地取出蓄电池。作为结果,即使是覆盖体伸出到比空气滤清器的宽度方向内侧端部靠宽度方向外侧处的车辆,也能够兼顾车辆的稳定性和空气滤清器及蓄电池的维护性。

根据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车辆设备的配设构造,由于覆盖体与空气滤清器之间的间隙的最小尺寸比蓄电池的高度大,所以即使将蓄电池配置于比空气滤清器靠后方或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处,也能够切实地取出蓄电池。作为结果,即使是覆盖体伸出到比空气滤清器的后端或宽度方向内侧端部靠前方或宽度方向外侧处的车辆,也能够兼顾车辆的稳定性和空气滤清器及蓄电池的维护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车辆前部的概略图。

图2是图1中的a-a线处的剖视图。

图3是对各部分的尺寸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对各部分的尺寸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空气滤清器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另一配置构造的一例的图。

图7是示出另一配置构造的一例的图。

图8是示出另一配置构造的一例的图。

图9是示出另一配置构造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动力单元室10中的车辆设备的配设构造进行说明。图1是车辆前部的概略图。如周知那样,在车辆的前部设置有动力单元室10。动力单元室10是以往被称作发动机室或发动机舱的空间,由前面板12及前围横板14围成。在该动力单元室10搭载生成车辆的行驶动力的动力单元,例如发动机、行驶用电动机(均未图示)等。另外,在动力单元室10还配置有在与行驶用电动机之间授受电力的蓄电池18和从向发动机供给的空气除去异物的空气滤清器16。

电池18形成大致长方形状,相比较来说是大型的,另外重量大。蓄电池18是能够进行充放电的二次电池,在与行驶用电动机(也能够作为发电机发挥功能)之间输送接受电力。该蓄电池18根据需要而从动力单元室10取出,进行点检/修理/更换等维护。

空气滤清器16设置于向发动机输送空气的进气路径的中途,从自外部取入的空气除去异物,然后将该空气向发动机输送。在空气滤清器16的内部内置有用于从空气除去异物的过滤器,该过滤器需要定期地更换。因此,空气滤清器16也需要为了维护而从动力单元室10取出。一般地,该空气滤清器16的维护(从动力单元室10的取出)与蓄电池18的维护相比较频繁地进行。

在此,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在与其他设备的配置的关系上,蓄电池18及空气滤清器16在动力单元室10内,更具体地说,在动力单元室10的左侧区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相邻地配置。此时,如图1所示,空气滤清器16配置于比蓄电池18靠车辆前方处。进行这样的配置,是为了提高维护性并且提高车辆的稳定性,但关于这一点,在后面详细说明。

动力单元室10的上部的一部分由覆盖体20覆盖。覆盖体20是从前围横板14(客舱11与动力单元室10的隔壁)的上端附近向车辆前方侧延伸的构件,一般地,是被称作发动机罩的构件。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覆盖体20的前端位于比空气滤清器16的后端靠车辆前方处,在俯视下,空气滤清器16与覆盖体20一部分重叠。

这样,在空气滤清器16与覆盖体20在俯视下一部分重叠的情况下,为了兼顾维护性和车辆的稳定性,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配置构造中,将空气滤清器16与覆盖体20的距离设定成满足预定的条件。以下,对此进行说明。

如上述那样,在本例中,以空气滤清器16处于比蓄电池18靠车辆前侧处的方式,将两者16、18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相邻配置。进行这样的配置是基于如下的理由。空气滤清器16及蓄电池18均不得不为了其维护而根据需要从动力单元室10取出。不过,关于该取出(维护),空气滤清器16与蓄电池18相比较频繁地进行。在该情况下,为此,通过将频繁取出的空气滤清器16配置于比蓄电池18容易取出的位置,维护性提高。

在此,一般地,在取出空气滤清器16及蓄电池18时,作业者位于车辆的前侧,向动力单元室10内接近。以下,将该作业者的位置称作“接近位置pa”。并且,可以说靠近该接近位置pa的设备较容易取出。因而,在本例中,将频繁取出的空气滤清器16配置于比蓄电池18靠车辆前方侧(从接近位置pa来看是跟前侧)处,由此,空气滤清器16容易取出,提高了维护性。

另外,蓄电池18远比空气滤清器16重,是重量物。这样的重量物配置于车辆的中心附近的情况下,车辆的稳定性提高。在本例中,作为重量物的蓄电池18配置于比空气滤清器16靠车辆后方侧(从接近位置pa来看是里侧)处,所以车辆的稳定性提高。

也就是说,通过以空气滤清器16处于比蓄电池18靠车辆前侧处的方式将两者16、18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相邻配置,维护性提高,并且车辆的稳定性也提高。不过,如图1所示,在覆盖体20向车辆前方伸出到空气滤清器16的中途的结构的情况下,蓄电池18的维护性有时会被阻碍。

即,虽然与空气滤清器16相比频度低,但是蓄电池18也会需要根据需要而从动力单元室10取出。在覆盖体20位于空气滤清器16的上方的情况下,为了将蓄电池18从动力单元室10取出,需要使该蓄电池18通过该覆盖体20与空气滤清器16之间的间隙。若该覆盖体20与空气滤清器16之间的间隙的尺寸小,则蓄电池18无法通过,会产生无法将蓄电池18从动力单元室10取出的问题。

于是,为了使得该蓄电池18的通过成为可能,在本例中,将空气滤清器16与覆盖体20之间的间隙(以下称作“通过间隙50”)的最小尺寸设定为蓄电池18的高度以上。关于这一点,参照图2~图4进行说明。图2是图1的a-a线处的剖视图,图3、图4是对各部分的尺寸进行说明的图。

如反复描述那样,在本例中,以空气滤清器16处于比蓄电池18靠车辆前方侧(从接近位置pa来看是跟前侧)处的方式,将两者16、18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相邻配置。在将蓄电池18从动力单元室10取出的情况下,作业者将手伸入覆盖体20与空气滤清器16之间的间隙(通过间隙50),抓住蓄电池18的前端,将蓄电池18向前方侧拉拽。此时,在图2中,如双点划线所示,蓄电池18在通过间隙50中通过。为了使得该通过成为可能,在本例中,使空气滤清器16与覆盖体20之间的间隙即通过间隙50的最小尺寸l1比蓄电池18的高度h1大(l1>h1,参照图3)。通过设为该尺寸,即使将蓄电池18配置于比空气滤清器16靠车辆后方处,也能够切实地取出,能够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维护性。

此外,蓄电池18是重量物,所以在蓄电池18的取出时,作业者将蓄电池18完全抬起(使蓄电池18浮在空中)地进行拉拽对于作业者而言负担大。于是,通常,作业者将蓄电池18载置于空气滤清器16的上表面,向前侧拖拽。由此,能够大幅减轻蓄电池18的取出所需的力。

在此,为了增大通过间隙50的最小尺寸l1,使空气滤清器16为小型即可。但是,为了充分确保向发动机输送的空气的流量,空气滤清器16需要具有某种程度的体积,无法过度地小型化。于是,在本例中,为了能够抑制空气滤清器16的体积下降同时增大通过间隙50的最小尺寸l1,使空气滤清器16的上表面形成为随着去向车辆前方而变高的前抬高形状。关于这一点,参照图5进行说明。图5是空气滤清器16的立体图。

如图5所示,空气滤清器16具有主体部22和覆盖该主体部22的上表面的滤清器罩24。并且,主体部22具有大致长方形状的壳体26和覆盖该壳体26的上表面的盖28。壳体26与盖28气密地组装,在主体部22的内部形成供空气流动的空气流路。另外,在主体部22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从流入的空气除去异物的过滤器。

与空气流路连通的入口管30从壳体26的左端面突出。该入口管30与供外气流入的进气管道(未图示)连接。另外,出口管32从盖28的右端面突出。该入口管30及出口管32均位于车辆前方侧,入口管30和出口管32成为上下排列的状态。出口管32经由进气管(未图示)而与发动机连通。在该出口管32安装有对流动的空气量进行计测的空气流量计34。

在此,出口管32及入口管30是为了确保充分的流量而需要某种程度的高度的部位。在本例中,如图5所示,该出口管32及入口管30均靠近车辆的前方侧地配置。其结果,空气滤清器16的主体部22的上表面成为随着去向车辆前方而变高那样的前抬高形状。并且,通过将空气滤清器16的上表面形成为前抬高形状,能够充分地确保通过间隙50,同时维持为了确保流量所需的体格。

主体部22的上表面由滤清器罩24覆盖。滤清器罩24是由具有某种程度的保形性的材料、例如树脂、金属等构成的薄板状构件。该滤清器罩24通过各种固定手段(例如螺纹紧固连结等)固定于主体部22的上表面。在固定于主体部22的上表面时,滤清器罩24前抬高地倾斜。在将蓄电池18从动力单元室10取出时,如上述那样,在空气滤清器16之上载置蓄电池18并使其滑动。此时,通过利用滤清器罩24覆盖该空气滤清器16的上表面,能够使蓄电池18稳定地载置/滑动。另外,在空气滤清器16的主体部22的上表面,存在如空气流量计34等那样局部突出的构件,但是通过设置滤清器罩24,能够防止这样的突出构件与蓄电池18的碰撞,能够防止突出构件(空气流量计34)的劣化/损伤。

在滤清器罩24形成有从其后端朝向前端延伸的多个凹凸36。通过设置该凹凸36,能够减小该滤清器罩24与载置于该滤清器罩24的蓄电池18的接触面积,能够减小使蓄电池18从后侧向前侧滑动时的阻力。

一般地,作为二次电池的蓄电池18具有电解液,若使蓄电池18过度地倾斜,则有可能发生该电解液的泄漏(液漏)。于是,通常,对于蓄电池18,为了防止液漏而规定有能够容许的倾斜角度(以下称作“容许倾斜角度ω”)。例如,在某个蓄电池18的情况下,容许倾斜角度ω为35度,禁止该蓄电池18超过35度地倾斜。

在此,如上所述,蓄电池18在其取出时,被载置于空气滤清器16的上表面并被拖拽。此时,蓄电池18的倾斜角度与空气滤清器16的上表面的倾斜角度α(参照图3)相同。于是,为了防止蓄电池18的液漏,该空气滤清器16的上表面的倾斜角度α成为了蓄电池18的容许倾斜角度ω以下。例如,在蓄电池18的容许倾斜角度ω为35度的情况下,空气滤清器16的上表面的倾斜角度α被设定为35度以下。

另外,在将蓄电池18载置于空气滤清器16的上表面时,首先,如图4所示,将蓄电池18的前端载置于空气滤清器16的后端的上部。以此时的蓄电池18的倾斜角度β也不超过容许倾斜角度ω的方式,设定了各部分的尺寸。具体地说,在将从蓄电池18的载置面40到空气滤清器16的后端的上端的高度设为“滤清器后端高度h2”,将蓄电池18的前后方向尺寸设为“蓄电池进深l2”的情况下,倾斜角度β为β=arcsin(h2/l2),所以,以成为arcsin(h2/l2)<ω的方式,设定滤清器后端高度h2及蓄电池进深l2。

另外,蓄电池18是重量物,所以,作业者将该蓄电池18完全抬起对于作业者而言负担大。因此,在取出蓄电池18时,希望为如下形式:在蓄电池18底面的至少一部分与载置面40或空气滤清器16的上表面相接的状态下,拖拽蓄电池18。

在此,如图7所示,在滤清器后端高度h2比蓄电池进深l2大的情况下,作业者若不将蓄电池18完全抬起(若不使蓄电池18浮在空中),则无法取出蓄电池18,作业者的负担大。于是,将滤清器后端高度h2及蓄电池进深l2设定为成为h2<l2。此外,考虑到作业者的负担,希望设为h2<l2,但是只要至少满足h1<l1的条件即可,也可以是h2<l2,并不否定图7的形态。

另外,为了容易地取出蓄电池18,希望能够容易地目视确认蓄电池18的前端面,另外,能够容易地接触蓄电池18的前端面。换言之,如图8所示,在蓄电池18的前端面的上端44位于比使空气滤清器16的上端面向车辆后方延长而得到的延长面42靠下侧处的情况下,难以目视确认蓄电池18的前端面,另外,难以接触(把持等)前端面。于是,关于蓄电池18,希望如图3所示,设定为其前端面的上端44位于比使空气滤清器16的上端面向车辆后方延长而得到的延长面42靠上侧处那样的配置及尺寸。此外,为了使作业变得容易,希望蓄电池的前端面的上端44位于比延长面42靠上侧处,但是,只要满足h1<l1的条件即可,上端44也可以位于比延长面42靠下侧处,并不否定图8的形态。

以上,如所说明那样,以蓄电池18的通过处于比空气滤清器16靠后侧处的方式,将两者16、18相邻配置,并且,使通过间隙50的最小尺寸l1比蓄电池18的高度h1大,由此能够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同时提高蓄电池18及空气滤清器16的维护性。另外,通过使空气滤清器16的上表面以随着去向前侧而变高的方式倾斜,能够防止空气滤清器16的体积下降,同时充分地确保通过间隙50。

此外,至此为止进行说明的结构是一例,只要至少空气滤清器16与覆盖体20之间的间隙(通过间隙50)的最小尺寸l1比蓄电池18的高度h1大即可,其他结构也可以适当变更。例如,在至此为止的说明中,在空气滤清器16的上表面设置有滤清器罩24,但是,只要能够使蓄电池18稳定地载置/滑动即可,也可以没有滤清器罩24。另外,在至此为止的说明中,使空气滤清器16的上表面前抬高地倾斜,但是,只要通过间隙50的最小尺寸l1比蓄电池18的高度h1大即可,也可以如图6所示,空气滤清器16的上表面为水平的。

另外,在至此为止的说明中,将从车辆的前侧接近的情况作为例子举出,但是,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结构,也可以适用于从其他位置接近的车辆。例如,假设存在如图9所示,空气滤清器16与蓄电池18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相邻配置,鉴于与覆盖体20及其他构件的关系,仅能够从动力单元室10的左侧接近的车辆。在该情况下,以维护频度高的空气滤清器16处于比蓄电池18靠车辆左侧(车辆外侧、从接近位置pa来看是跟前侧)处,蓄电池18处于比空气滤清器16靠车辆右侧(车辆内侧)处的方式,将空气滤清器16及蓄电池18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邻配置。并且,此时,以空气滤清器16与覆盖体20之间的间隙即通过间隙50的最小尺寸比蓄电池18的高度大的方式,设定各部分的尺寸。通过设为该结构,能够容易地取出蓄电池18及空气滤清器16双方,能够提高维护性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