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浇注型聚氨酯免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3477发布日期:2019-02-01 20:26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浇注型聚氨酯免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胎,属于轮胎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浇注型聚氨酯免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现有聚氨酯(PU)发泡空心免充气轮胎,具有彻底防刺穿、免充气、高强度、轻质耐用、弹性适中、免于维修等优点。PU发泡空心免充气轮胎是一种不必充气的轮胎,采用微闭孔发泡技术将高分子聚合材料形成互不相通而又致密的微小气室,内部充满高弹性海绵体状的轮胎。这种高分子材料发泡海绵体一方面利用三维网状结构和永久可恢复性,受挤压、拉伸后仍可恢复原有形状,使得轮胎可以保持形状不变,另一方面利用无数相互连接又互相独立的微闭孔使得轮胎拥有优异的弹性和缓冲力,并能充分承受轮胎的压力变化,让轮胎任何时候都保持足够的坚挺。因此,PU发泡空心免充气轮胎因其独特的优点,现已逐渐成为轮胎市场的主力,其市场前景非常可观。

但是,虽然现有的PU发泡空心免充气轮胎具有多个优点,但是,也存在下述的缺陷:现有空心免充气轮胎一般为单材质产品,为单体结构,吸震效果差,不耐磨,刹车与地面干摩擦磨损明显,刹车与地面抓着力差,另一方面就是单材质单体结构,颜色单一,外观不够新颖美观,且夜晚没荧光效果,不够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与不足,提供一种浇注型聚氨酯免充气轮胎,该空心免充气轮胎采用两种不同的组织结构材质制成轮胎本体和胎冠层,两者再形成一整体复合结构,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吸震效果差和刹车效果差、不耐磨等问题,实用可靠安全,而且外形更为新颖美观,满足现代年轻人的个性化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浇注型聚氨酯免充气轮胎,包括有轮胎本体和浇注设置于轮胎本体外侧顶部周沿的胎冠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本体为实心的聚氨酯发泡弹性体结构,所述胎冠层为实心的聚氨酯非发泡弹性体结构,且胎冠层和轮胎本体交联合成一整体轮胎结构,胎冠层的截面面积为轮胎整体截面面积的1/4 至1/3。

进一步,所述轮胎本体的两侧壁位置设置有若干个间隔均匀布置的凹陷位,两侧壁凹陷位互不连通。

进一步,所述胎冠层表面具有突起的纹理结构。

进一步,所述轮胎本体沿其环形方向的内部位置设置有至少一尼龙线圈或金属线圈。

进一步,所述轮胎本体的两侧壁位置沿环形方向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的嵌装卡槽。

进一步,所述轮胎本体和/或胎冠层填充有彩色荧光材质,或所述轮胎本体和胎冠层采用不同颜色材质两次浇注形成一整体。

进一步,所述轮胎本体两侧壁位置镶嵌有反光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1、该轮胎滚动阻力很小,骑行省力,轻松。

2、吸震效果显著,具有双层减震效果,吸震效果接近传统的充气式轮胎;

3、刹车安全,与地面抓地力强,比现有单材质聚氨酯免充气轮胎刹车更为有效;

4、耐磨且不易生热,胎冠层由聚氨酯非发泡弹性体构成,轮胎本体由微孔发泡三维结构支撑,两种不同材质中,胎冠层硬度高,轮胎本体硬度相对低,两种材质两种结构,能有效承载压力冲击及伸缩,大大降低生热效应,从而达到更耐磨,与现有发泡免充气轮胎表皮的自结皮绝然不同;

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B向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浇注型聚氨酯免充气轮胎,包括有轮胎本体1和设置于轮胎本体外侧周沿的胎冠层2。

所述轮胎本体1为实心的聚氨酯发泡弹性体结构,所述胎冠层2为实心的聚氨酯非发泡弹性体结构,且胎冠层2和轮胎本体1交联合成一整体轮胎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以下对上述方案具体限定:

所述轮胎本体1的两侧壁位置设置有若干个间隔均匀布置的凹陷位11,两侧壁凹陷位互不连通,凹陷位11可以对称排列或非对称分布,既能增加设计感又能节省材料降低成本;所述轮胎本体1的两侧壁位置沿环形方向还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的嵌装卡槽12和镶嵌有反光条;及所述轮胎本体1沿其环形方向的内部位置设置有至少一尼龙线圈13(或者金属线圈,目的是保证轮胎牢牢套紧轮圈,防止脱胎)。

所述胎冠层2表面具有突起的纹理结构;及所述轮胎本体1和胎冠层2 采用不同颜色材质两次浇注形成一整体(或者,所述轮胎本体和/或胎冠层填充有彩色荧光材质)。

本实用新型空心免充气轮胎的生产工艺如下所述:

S1、首先在钢模具内安置加强尼龙线圈(或金属线圈),然后利用两组份低压发泡机(或高压泡发机)投料,将预制聚氨酯非发泡弹性体原料A组份 (另添加交联剂、催化剂、色彩剂等)、B组份原料加进机器对应A溶器及B 溶器,机器设定A、B成分比例,由A供料泵及B供料泵同时向出料口供料,在浇注出口处,安装有一高速搅拌器,将同时流经此出口的A料及B料迅速混合并快速搅拌均匀,快速浇注到高速旋转的钢模具入料口附近,模具产生离心力将原料抛进模具内腔,A、B混合料在设定时间内快速发生交联反应,生成非发泡弹性体,形成胎冠层的聚氨酯弹性体截面面积占据模具内腔整体截面面积的约1/4至1/3,此胎冠层的颜色可在生产前调为任何一种颜色;

S2、胎冠层的聚氨酯非发泡弹性体在2至3分钟交联熟化后,将第二种原料聚氨酯(PU)微孔发泡体通过不同机器渠道浇注入同一模具余下空隙的内腔,利用另外一组低压发泡机,将预制聚氨酯PU微孔发泡体原料A组份(加入交联剂、催化剂、发泡剂、匀泡剂、颜料、反光或荧光材料等)、B组份加进对应A溶器及B溶器,机器通过科学配比A/B成分比例,由A供料泵及B 供料泵同时向出料口供料,在生产设备灌注出口处,安装有一高速搅拌器,将流经此出口的A料及B料迅速混合均匀,注射到轮胎钢模具余下体积的内腔,A、B混合料在设定时间内发生交联反应,生成均匀密封微孔气室的发泡体,在轮胎钢模具余下空隙的内腔饱满发泡,熟化成型(约60秒),此时轮胎本体和胎冠层粘结形成一整体,打开模具取出轮胎,制造完工。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