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冲式汽车应急刹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4977阅读:9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反冲式汽车应急刹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刹车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各类轻型车辆并与原车的刹车装置配合使用的反冲式汽车应急刹车装置。
众所周知,汽车的制动装置无论是油刹还是汽刹其作用是有效的将汽车轮刹住。在此问题上许多人的研制工作为汽车制动系统注入了许多改进的方案和实施的办法。比较典型的是增加轮胎的宽度使其与路面相对摩擦系数增加,这种现象在诸如沙漠车、越野车及近几年流行的新款式轻型车上极为普遍。但是,由于要保证汽车行进时的综合效应不可能一味的强调提高轮胎的宽度,这样一来势必产生如下的问题1、汽车高速行驶时突然刹车如何做到短距离制动而汽车不跑偏;2、短距离制动时如何快速释放车的行进惯性;3、快速释放车的行进惯性时如何解决胎面与地面的相对摩擦冲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合原车刹车装置的反冲式汽车应急刹车装置,它在不改变原车本体结构、制动系统的前提下,及时有效的制动因高速行进突然刹车而仍然前滑、跑偏的汽车,使其在极短的距离内完全制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反冲式汽车应急刹车装置,它包括车大梁1、后轮2、前轮3、前轮轴4、摩擦面支架5、支架端子6、电磁控制定拉插锁7、主撑杆8、后定位推杆9、控制面板10、回位电机11、钢丝绳12、回位钩13、电磁开关14、其特征是设置在汽车前端的摩擦面支架5通过其上端的锁孔15与设置在汽车前端的电磁控制定位插锁7锁接;焊接在摩擦面支架5且与锁孔15同一侧面的支架端子6通过销轴16、17分别与主撑杆8、后定位推杆9的一端销轴连接,主撑杆8的另一端与前轮轴4的销轴18连接,后定位推杆9的另一端与车大梁1距车前端五分之二处固定连接。所述的摩擦面支架5由摩擦层19、连接层20和支架板21构成,摩擦层19通过连接层20与支架板21固定连接。所述的摩擦面支架5的支架板21上端设有一锁孔15,沿其上端焊接一回位钩13。所述的摩擦面支架5上的回位钩13其上套一根钢丝绳12,钢丝绳12的另一端与固定安装在车前仓内的回位电机11的轴轮22相连。所述的主撑杆8可以是二根同样的外套弹簧式撑杆,其杆底内装一块高弹耐压橡胶23。所述的主撑杆8可以是二根同样的内装弹簧式撑杆。所述的主撑杆8可以是二根同样的液压式活塞式撑杆。所述的后定位推杆9可以是二根同样的内装弹簧式推杆;当需要本装置工作时,驾驶员按动驾驶仓内的控制面板按钮使电磁控制定位插锁脱离摩擦面支架,摩擦面支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弧线下落于车的前端,摩擦面支架的摩擦层接触地面,摩擦面支架的支架板正好被依刹车惯性仍在前滑的前轮压住,车前部略起,此时主撑杆、后定位推杆先后被车的前冲惯力所迫而工作,车身近一步抬高形成了一由车体惯性通过前轮作用于摩擦层上,二由车体惯性通过前轮轴、主撑杆,摩擦层、后定位推杆的惯性力释放途径推动摩擦层滑动前进直至汽车停止滑行达到应急刹车的目的。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产生的积极效果如下1、在不改变车体结构和车的刹车系统的前提下增加了有效的刹车摩擦面的面积;2、短距离内可快速释放原汽车高速行进刹车时产生的巨大前冲惯力;3、有效避免应急刹车时车内乘员的前冲撞危险。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控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装弹簧式主撑杆结构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回位电机与钢丝绳连接示意图。
图中1、车大梁;2、后轮;3、前轮;4、前轮轴;5、摩擦面支架;6、支架端子;7、电磁控制插锁;8、主撑杆;9、后定位推杆;10、控制面板;11、回位电机;12、钢丝绳;13、回位钩;14、电磁开关;15、锁孔;16、销轴;17、销轴;18、销轴;19、摩擦层;20、连接层;21、支架板;22、轴轮;23、高弹耐压橡胶块;24、主撑杆外套弹簧;25、开关;26、开关。

图1、2、3、4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反冲式汽车应急刹车装置,它包括车大梁1、后轮2、前轮3、前轮轴4、摩擦面支架5、支架端子6、电磁控制定位插锁7、主撑杆8、后定位推杆9、控制面板10、回位电机11、钢丝绳12、回位钩13、电磁开关14,其特征是设置在汽车前端的摩擦面支架5通过其上端的锁孔15与设置在汽车前端的电磁控制定位插锁7锁接;焊接在摩擦面支架5且与锁孔15同一侧面的支架端子6通过锁轴16、17分别与主撑杆8、后定位推杆9的一端销轴连接,主撑杆8的另一端与前轮轴4的销轴18连接,后定位推杆9的另一端与车大梁1距车前端五分之二处固定连接。所述的摩擦面支架5由摩擦层19、连接层20和支架板21构成,摩擦层19通过连接层20与支架板21固定连接。所述的摩擦面支架5的支架板21上端设有一锁孔15,沿其上端焊接一回位钩13。所述的摩擦面支架5上的回位钩13其上套一根钢丝绳12,钢丝绳12的另一端与固定安装在车前仓内的回位电机11的轴轮22相连。所述的主撑杆8可以是二根同样的外套弹簧式撑杆,其杆底内装一块高弹耐压橡胶23。所述的主撑杆8可以是二根同样的内装弹簧式撑杆。所述的主撑杆8可以是二根同样的液压式活塞式撑杆。所述的后定位推杆9可以是二根同样的内装弹簧式推杆;当本装置未工作时如
图1实线所示,当需要本装置工作时,车内人员按动控制面板10的开关25使电磁控制插锁7脱离摩擦面支架5的锁孔15,摩擦面支架5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弧线下落于车的前端,摩擦面支架5的摩擦层19接触地面,摩擦面支架5的支架板21正好被依刹车惯性仍在前滑的前轮3压下,由于此时整个车身仍在前进因此车前端有一定高度的提升而车的整体向前冲力继续作用在摩擦面支架5上,这样就造成摩擦层19迅速受力并与地面摩擦力迅速增加几乎不再前滑而车前端近一步提高。当车前端上升一定高度时一端与摩擦面支架5相连,另一端与车前轮轴4相连的两根主撑杆8其外套弹簧24开始受摩擦面支架给予的反冲力,力受到一定程度时其杆内底端高弹耐压橡胶块23也开始受力,此时车前端继续上升直至前轮3悬空,摩擦面支架5处于车前轮3之下,主撑杆8与前轮轴4相对地面形成一角角度,此时一端装在摩擦面支架5的支架端子6上另一端装在车大梁1距车前端五分之二处的后定位推杆9受摩擦面支架5给予的反冲力,其杆内弹簧被压缩直至压缩至底,由于后定位推杆9的这一动作使摩擦面支架5与车行成一个固定的架势,至此,汽车高速行进突然刹车并同时使用本装置时,车的前冲惯性一由前轮3作用摩擦层19上的释放,二由前轮轴、主撑杆、摩擦层、后定位推杆的反冲方向释放使刹车时汽车前冲滑行时应急制动达到即速停车的目的。本装置工作完毕人驾驶倒车,悬空前轮3先接触摩擦面支架5再退回地面,此时主撑杆外套弹簧24,后定位推杆内装弹簧同时复位并牵拉摩擦面支架5至一定距离,此时乘员可按动控制面板10上的开关26启动回位电机11由其上的轴轮22回收钢丝绳12使摩擦面支架5回到原来的位置并由电磁控制插锁7锁住。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摩擦面支架可以设置在车前端的保险杆位置,也可以设置在车前端的下部位置,也可以设置在车底盘下前轮与后轮之间的位置;摩擦层与地面接触的有效面积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摩擦层的长、宽度也可事先调整。
本实用新型使用现有技术如控制面板也可以是车内原控制面板及控制电源、电路。
回位电机也可以是车内原有电机或市售车用电机;电磁开关也可以是市售车用电磁开关;等。
权利要求1.一种反冲式汽车应急刹车装置,它包括车大梁(1)、后轮(2)、前轮(3)、前轮轴(4)、摩擦面支架(5)、支架端子(6)、电磁控制定拉插锁(7)、主撑杆(8)、后定位推杆(9)、控制面板(10)、回位电机(11)、钢丝绳(12)、回位钩(13)、电磁开关(14)、其特征是设置在汽车前端的摩擦面支架(5)通过其上端的锁孔(15)与设置在汽车前端的电磁控制定位插锁(7)锁接;焊接在摩擦面支架(5)且与锁孔(15)同一侧面的支架端子(6)通过销轴(16、17)分别与主撑杆(8)、后定位推杆(9)的一端销轴连接,主撑杆(8)的另一端与前轮轴(4)的销轴(18)连接,后定位推杆(9)的另一端与车大梁(1)距车前端五分之二处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冲式汽车应急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擦面支架(5)由摩擦层(19)、连接层(20)和支架板(21)构成,摩擦层(19)通过连接层(20)与支架板(2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反冲式汽车应急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擦面支架(5)的支架板(21)上端设有一锁孔(15),沿其上端焊接一回位钩(13)。
4.根据权利要求1、2和3所述的反冲式汽车应急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擦面支架(5)上的回位钩(13)其上套一根钢丝绳(12),钢丝绳(12)的另一端与固定安装在车前仓内的回位电机(11)的轴轮(22)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冲式汽车应急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撑杆(8)可以是二根同样的外套弹簧式撑杆,其杆底内装一块高弹耐压橡胶(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冲式汽车应急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撑杆(8)可以是二根同样的内装弹簧式撑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冲式汽车应急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撑杆(8)可以是二根同样的液压式活塞式撑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冲式汽车应急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定位推杆(9)可以是二根同样的内装弹簧式推杆。
专利摘要一种反冲式汽车应急刹车装置,是在原车已有刹车系统的基础上于车的前端设置一摩擦面支架,该支架与设置在车前端的电磁控制定位插锁锁接,焊接在摩擦面支架上的支架端子分别销轴连接主撑杆、后定位推杆,主撑杆的另一端与前轮轴销轴连接、后定位推杆的另一端与车大梁固定连接。当汽车急刹而又需要本装置工作时摩擦面支架弧线落下与地面接触形成几倍于轮胎面的摩撑面有效释放刹车时汽车的滑动惯性,短距内使汽车完全制动。
文档编号B60T1/14GK2190587SQ9421682
公开日1995年3月1日 申请日期1994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1994年7月14日
发明者智润洪 申请人:智润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