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汽车用不易失效的发动机悬置总成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797152阅读:来源:国知局
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0040]本实用新型的前后左右等方位词仅代表图中的相对位置,不表示产品的绝对位置。
[0041]实施例1
[0042]如图1-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汽车用不易失效的发动机悬置总成由缸体、变速器、左悬置、右悬置和后悬置组成,发动机包括缸体、变速器等部件,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在缸体的左右侧分别安装有左悬置和右悬置,在变速器的尾部壳体上安装有后悬置,左悬置和右悬置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弹性体1、上限位块2、下限位块3和与缸体通过螺栓连接的悬置支架9。发动机左右悬置由弹性体1、上限位块2、下限位块3、限位部4、橡胶减震块5、定位销6、连接螺栓7和悬置支架9等部件组成。
[0043]弹性体I优选为橡胶主簧。上限位块2和下限位块3均为由底板和左右两侧板组成的U形块,上限位块2的口径小于下限位块3的口径(左右侧板之间的距离),上限位块2的底板的中部设有定位销6,上限位块2的底板上还设有连接螺栓7,定位销6和连接螺栓7均伸到底板上方。下限位块3的前后侧分别设有安装支耳8,其中一个安装支耳8靠近左侦U,另一个安装支耳8靠近右侧,安装支耳8上设有安装孔,下限位块3通过该安装支耳8安装在整车副车架上。下限位块3的底板的中部设有向上的圆形凸起3a,下限位块3底板的下表面圆形凸起的周围分布有加强筋3b。增加强度的同时,提高左右悬置的模态。弹性体I上、下端分别安装在上限位块2和下限位块3底板内表面的中部,相当于上限位块2倒扣在弹性体I上。上限位块2的侧板伸到下限位块3内,并与下限位块3的底板之间有距离,所述下限位块3远离缸体的一侧的侧板向上延伸,下限位块3的延伸部的上部向内侧弯折形成限位部4,该限位部4位于上限位块2的上方,限位部4外套装有橡胶减震套4a。上限位块2的左右侧板的下部连接有橡胶减震块5。
[0044]悬置支架由竖向连接块9、水平安装块10、定位销安装孔11、连接螺栓孔12、发动机安装孔13、上加强板14、下加强板15等部件组成。
[0045]竖向连接块9为由竖向板91和两侧加强板92组成的倒U形结构,竖向板91从上到下依次由上竖直部分和下弧形部分连接而成,下弧形部分从上到下逐渐向远离缸体的一侧倾斜。上竖直部分的内侧焊接有上加强板14,为了方便焊接,上加强板14的两侧分别设有半圆形的焊接缺口 141。竖向板91的上竖直部分分布有多个轴线前后延伸的发动机安装孔13,发动机安装孔13穿过竖向板91和上加强板14。发动机安装孔13用于与发动机缸体的左右侧壁连接。竖向连接块9的两侧加强板92的中部之间连接有下加强板15。
[0046]竖向连接块9的两侧加强板92的下端向下延伸,该延伸部也为从上到下逐渐向远离缸体的一侧倾斜,竖向连接块9的两侧加强板92的延伸部的下部之间连接有水平安装块10,水平安装块10为开口向上的U形块,两侧加强板92的内侧分别焊接在水平安装块10的两侧壁上,水平安装块10的底板上设有定位销安装孔11和连接螺栓孔12。
[0047]上限位块2的底板上的定位销6和连接螺栓7分别穿过水平安装块10上的定位销安装孔11和连接螺栓孔12,并固定在水平安装块10上,安装好后,竖向连接块9的两侧加强板92位于前后侧。
[0048]本实用新型的后悬置由后悬置软垫总成17、两个后悬置支架16组成。两个后悬置支架16左右对称布置在后悬置软垫总成17的上方,并与后悬置软垫总成17紧固在一起。
[0049]后悬置软垫总成17主要由悬置上板17-1、悬置下板17-2、橡胶减振垫17_3、橡胶减振块17-4、水平板17-5、凸焊螺栓17-6等组成,整体为左右对称结构。
[0050]悬置上板17-1用于与后悬置支架16相连,悬置下板17-2用于与车架相连,悬置上板17-1、悬置下板17-2为冲压成型的钣金件。橡胶减振垫17-3硫化固定在悬置上板17-1与悬置下板17-2之间。悬置上板17-1、悬置下板17-2的中部分别朝下凹陷形成中部凹陷区,悬置上板17-1的左右两端朝下垂直延伸,越过悬置下板17-2的端头后再朝内侧水平延伸,从而防止悬置上板17-1相对悬置下板17-2左右运动量过大。
[0051]在悬置下板17-2的凹陷区下方设置有水平板17-5,水平板17_5的前后两端分别向上延伸形成限位挡板17-5a,且限位挡板17-5a高于悬置上板17_1对应位置处的高度。每个限位挡板17-5a上硫化固定有橡胶减振块17-4,橡胶减振块17_4与悬置上板17_1之间留有间隙,使悬置上板17-1相对悬置下板17-2可在间隙范围内向前后移动。悬置上板17-1的左、右部分别与对应的后悬置支架16紧固在一起。
[0052]最好是,后悬置支架16为簸箕形的冲压件,由底板、立板、前侧板和后侧板围成。悬置上板17-1的左、右部分别通过两颗凸焊螺栓17-6并结合螺母与对应的后悬置支架16的底板紧固在一起,悬置下板17-2上设置有两个左右间隔分布的凸焊螺栓17-6用于与车架相连,水平板17-5上设置有螺栓过孔供悬置下板17-2上凸焊螺栓17-6通过,后悬置支架16的立板上设置有变速器安装孔用于与变速器尾部壳体的左右侧相连。当悬置下板17-2与车架安装固定时,水平板17-5夹紧在悬置下板17-2与车架之间。
[0053]另外,悬置上板17-1与悬置下板17-2、水平板17_5的厚度相等,限位挡板17_5a的根部设置有三角筋17_5b,以方便加工,并增加强度。
[0054]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新型汽车用不易失效的发动机悬置总成,包括缸体、变速器、左悬置、右悬置和后悬置,在缸体的左、右侧分别安装有左悬置和右悬置,在变速器的尾部壳体上安装有后悬置,所述左悬置和右悬置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弹性体(I)、上限位块(2)、下限位块(3)和与缸体通过螺栓连接的悬置支架(9),所述后悬置包括后悬置软垫总成(17)以及两个左右对称布置在后悬置软垫总成(17)上方的后悬置支架(16),两个后悬置支架(16)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变速器尾部壳体的左右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块(2)和下限位块(3)均为由底板和左右两侧板组成的U形块,所述上限位块⑵的口径小于下限位块(3)的口径,所述弹性体(I)上、下端分别安装在上限位块⑵和下限位块(3)底板内表面的中部,所述上限位块⑵的侧板伸到下限位块⑶内,并与下限位块⑶的底板之间有距离,所述下限位块(3)远离缸体的一侧的侧板向上延伸,所述下限位块(3)的延伸部的上部向内侧弯折形成限位部(4),该限位部(4)位于上限位块(2)的上方,所述限位部⑷外套装有橡胶减震套(4a); 所述上限位块(2)的底板上端与悬置支架(9)的下端相连,所述悬置支架(9)的上端与缸体侧壁相连; 所述下限位块⑶的底板的中部设有向上的圆形凸起(3a),所述下限位块(3)底板的下表面圆形凸起的周围分布有加强筋(3b); 所述后悬置软垫总成(17)包括悬置上板(17-1)、悬置下板(17-2)、以及硫化固定在悬置上板(17-1)与悬置下板(17-2)之间的橡胶减振垫(17-3),所述悬置上板(17_1)、悬置下板(17-2)的中部分别朝下凹陷形成中部凹陷区,悬置上板(17-1)的左右两端分别朝下垂直延伸,越过悬置下板(17-2)的端头后再朝内侧水平延伸,在所述悬置下板(17-2)的凹陷区下方设置有水平板(17-5),所述水平板(17-5)的前后两端分别向上延伸形成限位挡板(17-5a),且限位挡板(17-5a)高于悬置上板(17_1)对应位置处的高度,每个限位挡板(17-5a)上硫化固定有橡胶减振块(17-4),橡胶减振块(17_4)与悬置上板(17_1)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悬置上板(17-1)的左、右部分别与对应的后悬置支架(16)紧固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汽车用不易失效的发动机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块(2)的侧板的下部连接有橡胶减震块(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汽车用不易失效的发动机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I)为橡胶主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汽车用不易失效的发动机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置支架(16)为簸箕形的冲压件,悬置上板(17-1)的左、右部分别通过两颗凸焊螺栓(17-6)并结合螺母与对应的后悬置支架(16)的底板紧固在一起,悬置下板(17-2)上设置有两个左右间隔分布的凸焊螺栓(17-6)用于与车架相连,所述水平板(17-5)上设置有螺栓过孔供悬置下板(17-2)上凸焊螺栓(17-6)通过,所述后悬置支架(16)的立板上设置有变速器安装孔用于与变速器相连。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汽车用不易失效的发动机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上板(17-1)与悬置下板(17-2)、水平板(17-5)的厚度相等,限位挡板(17_5a)的根部设置有三角筋(17_5b)。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用不易失效的发动机悬置总成,在缸体的左、右侧分别安装有左悬置和右悬置,在变速器的尾部壳体上安装有后悬置,左悬置和右悬置均包括弹性体、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和悬置支架,后悬置包括后悬置软垫总成以及两个左右对称布置在后悬置软垫总成上方的后悬置支架,下限位块的侧板向上延伸,下限位块的延伸部的上部向内侧弯折形成限位部,限位部外设有橡胶减震套,后悬置软垫总成的悬置上板的左右两端分别朝下垂直延伸,越过悬置下板的端头后再朝内侧水平延伸,在悬置下板的凹陷区下方设置有水平板,水平板的前后两端分别向上延伸形成限位挡板,每个限位挡板上固定有橡胶减振块。本实用新型不易失效。
【IPC分类】B60K5-12
【公开号】CN204506496
【申请号】CN201520073192
【发明人】白天明, 延虎, 和艳萍, 张志义, 苏宏
【申请人】重庆凯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2月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