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节流转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4446阅读:1152来源:国知局
转向节流转小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车,特别是一种转向节流转小车。



背景技术:

转向节是汽车上的关键件,在生产过程中转向节的需求量很大,但生产线上转向节的流转没有专用的流转小车。每个工序之间的转向节流转都是利用叉车或液压拖车来流转简易的转向节存放架。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流转过程中产品磕碰也比较严重,在流转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转向节在流转过程中采用的是简易的存放架,存放时没有特别的方式存放,只是随意的放在存放架上。取放时很不方便,在拿取一个转向节时很可能要先把其它的转向节挪走才能取出所需要的转向节,非常浪费时间,并且转向节之间磕碰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在工序间流转时需借助液压叉车或拖车来搬运转向节的简易存放架,需要一个工作人员专门负责该工作,浪费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向节流转小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它能够有序存放转向节,便于转向节的取放,而且在流转时无需借助叉车和拖车,具有流转效率高和结构简单的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向节流转小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水平框架、竖向框架和倾斜框架,所述竖向框架的顶部与所述倾斜框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竖向框架的底部和所述倾斜框架的底部均固定在所述水平框架上;所述水平框架的底部设有前行走轮机构和后行走轮机构;所述倾斜框架上设有转向节卡接定位单元。

前述的转向节流转小车中,优选地,所述水平框架、所述竖向框架和所述倾斜框架均采用角钢焊接而成。

前述的转向节流转小车中,优选地,所述转向节卡接定位单元包括上部限位杆和下部限位杆,所述上部限位杆和所述下部限位杆平行设置在所述倾斜框架上。

前述的转向节流转小车中,优选地,所述上部限位杆采用圆钢,所述下部限位杆采用角钢。

前述的转向节流转小车中,优选地,所述前行走轮机构的数量为2个,对称安装在所述水平框架上,2个所述前行走轮机构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前轮、前轮轴承、压盖、前轴、前轮支架、衬套、转向轴、转向轮毂和防尘盖,所述前轮的轴孔内设有2个所述前轮轴承,所述衬套插接在2个所述前轮轴承内,2个所述前轮轴承与所述前轮支架之间均设有所述压盖,所述前轴穿过所述前轮支架和所述衬套,其两端设有前轮锁紧螺母;所述前轮支架的上部中间位置设有转向轴安装孔,所述转向轴插接在所述转向轴安装孔内,所述转向轮毂的安装孔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转动轴承,所述转向轮毂通过所述转动轴承与所述转向轴转动连接,所述转向轴的顶部设有螺母,所述防尘盖盖在所述螺母上,所述转向轮毂的外壁与所述水平框架焊接固定。

前述的转向节流转小车中,优选地,所述后行走轮机构包括支架、后轴、连接器、后轮压盖、后轮轴承和后轮,所述支架为2个,焊接固定在所述水平框架上,2个所述支架的底部分别设有1个所述连接器,所述后轴通过所述连接器固定在所述支架的底部,所述后轮为2个,分别安装在所述后轴的两端,每个所述后轮内均设有一组所述后轮轴承,所述后轮通过所述后轮轴承与所述后轴转动连接,2个所述后轮与所述支架之间分别设有1个所述后轮压盖,所述后轴的两端均设有后轮锁紧螺母。

前述的转向节流转小车中,优选地,还包括2条行走轨道,2条所述行走轨道平行布置;所述前轮的内侧设有前轮凸台,所述后轮的内侧设有后轮凸台,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均设于所述行走轨道上,所述前轮凸台和所述后轮凸台均与所述行走轨道的内侧臂相卡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水平框架、竖向框架和倾斜框架,所述竖向框架的顶部与所述倾斜框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竖向框架的底部和所述倾斜框架的底部均固定在所述水平框架上;所述水平框架的底部设有前行走轮机构和后行走轮机构;所述倾斜框架上设有转向节卡接定位单元。所述水平框架、所述竖向框架和所述倾斜框架三者固定连接构成了一个侧面形状为三角形的车架,该车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以承载较大的重量。由于在所述倾斜框架上设置了转向节卡接定位单元,因此可以将转向节卡接在所述转向节卡接定位单元上,使转向节能够有序地存放,且不会占用较大空间,使转向节便于取放。另外,由于所述倾斜框架与水平面之间存在一定的角度,因此可以提高在流转过程中转向节的稳定性。由于在所述水平框架的底部设置了前后行走轮机构,在不借助叉车和拖车的情况下可以自由行走,有效提高流转效率。且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进一步,所述水平框架、所述竖向框架和所述倾斜框架均采用角钢焊接而成,具有制造成本低和便于加工的优点。所述转向节卡接定位单元采用上部限位杆和下部限位杆的结构,所述上部限位杆采用圆钢,所述下部限位杆采用角钢。所述转向节卡接定位单元采用这样的结构设计,不但便于取放,而且具有较好的定位效果。

所述前行走轮机构和后行走轮机构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且前行走轮机构可以转动,使本发明可以实现灵活转向。通过行走轨道的设置,可以限制本发明的流转路径,且能提高本发明流转过程中的顺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的轴测图;

图2是车架和转向节卡接定位单元的轴测图;

图3是前行走轮机构的爆炸图;

图4是后行走轮机构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1-车架,11-水平框架,12-竖向框架,13-倾斜框架,2-前行走轮机构,201-转动轴承,202-螺母,203-前轮凸台,204-前轮锁紧螺母,21-前轮,22-前轮轴承,23-压盖,24-前轴,25-前轮支架,26-衬套,27-转向轴,28-转向轮毂,29-防尘盖,3-后行走轮机构,31-包括支架,32-后轴,33-连接器,34-后轮压盖,35-后轮轴承,36-后轮,37-后轮锁紧螺母,38-后轮凸台,4-转向节卡接定位单元,41-上部限位杆,42-下部限位杆,5-行走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一种转向节流转小车,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包括水平框架11、竖向框架12和倾斜框架13,所述竖向框架12的顶部与所述倾斜框架13的顶部焊接固定,所述竖向框架12的底部和所述倾斜框架13的底部均焊接固定在所述水平框架11上,三者构成焊接后所构成的车架1的侧面形状为三角形;所述水平框架11的底部设有前行走轮机构2和后行走轮机构3;所述倾斜框架13上设有转向节卡接定位单元4。

具体地,侧面形状为三角形的所述车架1具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使其承载能力更强,即使存放大量转向节也不会损坏;通过所述前行走轮机构2和所述后行走轮机构3的设置,可以使所述车架1自行行走,无需借助叉车或拖车,降低转向节流转的成本。通过所述卡接定位单元4的设置,可以使转向节能够有序地存放,且不会占用较大空间,使转向节便于取放。

进一步,如图2所示,所述水平框架11、所述竖向框架12和所述倾斜框架13均采用角钢焊接而成。所述转向节卡接定位单元4包括上部限位杆41和下部限位杆42,所述上部限位杆41和所述下部限位杆42平行设置在所述倾斜框架13上,所述转向节卡接定位单元4具体的设置数量可根据所述倾斜框架13的面积大小进行调整。所述上部限位杆41采用圆钢,所述下部限位杆42采用角钢。

具体地,所述竖向框架12和所述倾斜框架13均采用角钢焊接制作,一方面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其工作强度。所述上部限位杆41采用圆钢可以保证转向节在取放时的顺畅度,防止发生卡滞现象,所述下部限位杆42采用角钢,可以提高所述下部限位杆42与转向节安装臂的卡接效果。

所述下部限位杆42除焊接固定在所述倾斜框架13上外,还可采用卡接或者通过螺栓与所述倾斜框架13活动连接,使其可以自由调整位置,以使转向节卡接定位单元4可以卡住除转向节以外的零件,使本发明的使用范围更广。

此外,所述转向节卡接定位单元4除上述结构外,还可以采用挂钩式定位结构、或者凹槽式定位结构等。

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前行走轮机构2的数量为2个,对称安装在所述水平框架11上,2个所述前行走轮机构2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前轮21、前轮轴承22、压盖23、前轴24、前轮支架25、衬套26、转向轴27、转向轮毂28和防尘盖29,所述前轮21的轴孔内设有2个所述前轮轴承22,所述衬套26插接在2个所述前轮轴承22内,2个所述前轮轴承22与所述前轮支架25之间均设有所述压盖23,所述前轴24穿过所述前轮支架25和所述衬套26,其两端设有前轮锁紧螺母204;所述前轮支架25的上部中间位置设有转向轴安装孔,所述转向轴27插接在所述转向轴安装孔内,所述转向轮毂28的安装孔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转动轴承201,所述转向轮毂28通过所述转动轴承201与所述转向轴27转动连接,所述转向轴27的顶部设有螺母202,所述防尘盖29盖在所述螺母202上,所述转向轮毂28的外壁与所述水平框架11焊接固定。所述前行走轮机构2采用上述结构使其具有较好的转向灵活性,且行走时前轮24转动更顺畅。

如图4所示,所述后行走轮机构3包括支架31、后轴32、连接器33、后轮压盖34、后轮轴承35和后轮36,所述支架31为2个,焊接固定在所述水平框架11上,2个所述支架31的底部分别设有1个所述连接器33,所述后轴32通过所述连接器33固定在所述支架31的底部,所述后轮36为2个,分别安装在所述后轴32的两端,每个所述后轮36内均设有一组所述后轮轴承35,所述后轮36通过所述后轮轴承35与所述后轴32转动连接,2个所述后轮36与所述支架31之间分别设有1个所述后轮压盖34,所述后轴32的两端均设有后轮锁紧螺母37。所述后行走轮机构3采用上述结构使其具行走时后轮36转动更顺畅。

为了使本发明流转时行走更顺畅,更便于操作,优选地,还包括2条行走轨道5,2条所述行走轨道平行布置;所述前轮21的内侧设有前轮凸台203,所述后轮36的内侧设有后轮凸台38,所述前轮21和所述后轮36均设于所述行走轨道5上,所述前轮凸台203和所述后轮凸台38均与所述行走轨道5的内侧臂相卡接。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