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车骨架的缓冲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1425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滑板车骨架的缓冲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一种滑板车骨架的缓冲结构有关,特别是指一种针对骨架在崎岖路面所必然承受的晃动现象,而特别设计的新颖缓冲结构。
众所周知,滑板车供使用者在一般路面上骑乘运动之用,正因为如此,故其在使用时必然会因路面的不平整或使用者本身的重心移转,随时会产生上、下的晃动现象,当然,现有的同类产品针对此等情形,其做法均是将缓冲结构设在前、后轮部位(即类同汽车或机车的缓冲手法);然而,该等设计对于使用者的脚部而言并无法直接受惠,仍会在踏板部位感受到强烈的晃动(即骨架与踏板成相对刚性,而有利于晃动力的直接传输)。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滑板车的骨架的缓冲结构,其技术方案是是由前支杆、前轮组件、连结骨架、踏板及后轮组件等构件所组成的滑板车中,该连结骨架可分为一主骨架及一副骨架,并利用一枢轴将之予以枢结,其特点是在主、副骨架的相接部位适当位置处,各向上延伸有一成对应位置的掣动片,再在该两掣动片之间固设有软质的缓冲用弹性件。因而该骨架能随受力而适时反应并立即产生缓冲效果,进而大幅减少踏板部位的直接受力,乃致增加使用舒适性。
为使进一步深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与结构特征,现配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详述于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首先请参阅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滑板车结构包括有如下的基本组件一前支杆10,为可折收设计,顶端具有一握柄12,再利用一穿轴14而与连结骨架30近前端32枢结定位,以供可扳转连结骨架30向左、右两侧偏转;一前轮组件20,是利用定位件22而与连结骨架30前端32枢结,再在下端枢设有前轮24及转向组件26;一连结骨架30,前端32与前轮组件20枢接,该前端32的底部向下延设有一拨杆34以供配合转向组件26达成预期的转向目的;一踏板40,跨置并枢设在连结骨架30的端面上,其后端42略为高起,并罩覆于后轮52的上方,并与后轮52保持一适当间距;一后轮组件50,枢设在连结骨架30末端,并具有后轮52;其中,该连结骨架30可分为一主骨架301及一副骨架302,并利用一枢轴303将之予以枢结,其特点是在主、副骨架301、302的相接部位适当位置处,各向上延伸有一成对应位置的掣动片304、305,再在该两掣动片304、305之间固设有软质的缓冲用弹性件306;因此,当滑板车在荷重并被使用时,可利用该缓冲体306的作用而适时提供适当的缓冲效能,以顺应崎岖路面所必然造成的上、下晃动现象,从而增加使用的舒适性。
前述的转向组件26是供与前支杆10及骨架30拨杆34相互配合以获得使前轮组件20遂行左、右转向的目的,但此机构早已由同发明人以另案申请专利,故不予赘述,谨请监察。
综观以上所言,本实用新型已具备新颖、进步的实用价值。依法提出专利申请,恳请审查批准。
权利要求1.一种滑板车骨架的缓冲结构,由前支杆、前轮组件、连结骨架、踏板及后轮组件所组成的滑板车中,该连结骨架可分为一主骨架及一副骨架,并利用一枢轴将之予以枢结,其特征在于在主、副骨架的相接部位适当位置处,各向上延伸有一成对应位置的掣动片,再在该两掣动片之间固设有软质的缓冲用弹性件。
专利摘要一种滑板车骨架的缓冲结构,由一前支杆、一前轮组件、一连结骨架、一踏板及一后轮组件所组成的滑板车中,该连结骨架分为一主骨架及一副骨架,并利用一枢轴将之予以枢结,其特点是:在主、副骨架的相接部位适当位置处,各向上延伸有一成对应位置的掣动片,再在该两掣动片之间固设有软质的缓冲用弹性件。当滑板车在荷重并被使用时,可利用该缓冲体适时提供的缓冲效能,以顺应崎岖路面所必然造成上、下晃动现象,从而增加使用舒适性。
文档编号B62K17/00GK2439995SQ0024936
公开日2001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22日
发明者王国梁, 吴凉舟 申请人:王国梁, 吴凉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