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货车铆接车架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1336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微型货车铆接车架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行驶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是ー种微型货车铆接车架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汽车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微型货车车架的横梁结构主要以槽型断面冲压结构为主,模具投入成本较大;车架总成功能単一;前拖钩和后拖钩均为锻件或铸件,生产成本高。市场上较多的货车车架结构布置不够理想,车架质量距理想状态还有比较大的距离,在轻量化、节约成本等提高性价比上还不够完善。随着 国际油价的不断攀升,汽车的轻量化也趋于必须解决的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単、紧凑,易制造,安装方便,轻量化、性价比合理的微型货车铆接车架总成。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型货车铆接车架总成,包括纵梁、横梁、加强板,在左纵梁2与右纵梁I之间依次设有第一管梁总成3、前横梁总成4、第二管梁总成5、第三管梁总成6、冷凝器横梁7、第四管梁总成8、第五管梁9、备胎梁总成10,左右纵梁内侧分别铆接有第一加强板26、第二加强板27、第三横梁加强板28、第四横梁加强板29、第五加强板总成31、第六横梁加强板33、水箱支架12、前板簧后支架总成23、后减震器支架总成18,在左纵梁上依次铆接感载比例阀支架16、后刹车软管支架17,在左右纵梁外侧分别铆接前减震器支架总成13、驾驶室支架14、货箱防动板19,在右纵梁下侧分别依次铆接有离合器软管支架15、后板簧前吊耳支架总成24、后板簧后吊耳支架总成25、前副簧支架总成30、后副簧支架总成32,其特征在于在左右纵梁前端分别设有左右接头总成11,接头总成11与纵梁铆接成一体,在接头总成11上铆接前吊耳支架总成22,在左纵梁接头总成11前端的下方焊有如拖钩20,在右纵梁后端设有后拖钩总成21 ;
左右后减震器上支架总成18分别位于纵梁的槽钢内,与两侧腹板垂直;
备胎梁总成10上有两个备胎支架;同时备胎梁可安装备胎升降器;
第二管梁总成(5)呈U型结构,发动机安装后悬置在U型结构上,防止由于意外导致直接发动机落地损坏,保障安全性。所述的第一管梁总成3、第二管梁总成5、第三管梁总成6、第四管梁总成8和第五管梁9均为圆柱管梁;
所述的第二加强板27、第五加强板总成31为槽钢状贴合铆固在纵梁内;
所述的第一加强板26、第三横梁加强板28、第四横梁加强板29、第六横梁加强板33为槽钢状与纵梁结合形成横截面为矩形的框架状;
所述的前拖钩、后拖钩分别采用直径12mm、10mm的圆钢弯曲成型。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车架总成轻量化,易制造、成本低,安装、维修方便,由于在左右纵梁内分别铆接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第三横梁加强板、第四横梁加强板、第五横加强板总成,第六横梁加强板满足结构的強度、刚度、抗扭能力;横梁采用第一管梁、第ニ管梁、第三管梁、第四管梁、第五管梁,其模具投入少,降低エ艺难度,減少生产成本;感载比例阀支架、后刹车软管支架、离合器软管支架等铆接在车架上,使车架集成化,減少生产装配步骤、降低运输成本;前拖钩、后拖钩采用圆钢弯曲成形,降低エ艺难度,減少了生产成本;后减震器支架总成、前板簧前吊耳支架、前拖钩在接头总成上的位置低,使整车的整体布局更合理;后减震器支架总成位于车架的槽钢内,使结构紧凑,提高了強度,车架轻量化,车架前部整体的结合体现了车架功能集成化。通过有限元分析以及道路试验验证,车架有足够的刚度、強度、抗扭能力,满足在不同路面、不同载荷下车架不发生扭转变型,在纵向平面内不弯曲断裂,车架的使用性能好,提高生产装配效率。


图I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I的右视图。图3为第三管梁总成视图。图4为图3的后视图。图5为第二管梁总成视图。图6为备胎梁总成视图。图7为图2的A-A剖视图。图8为图2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图2所示,一种微型货车铆接车架总成,包括纵梁、横梁、加强板,左纵梁2与右纵梁I之间依次有第一管梁总成3、前横梁总成4、第二管梁总成5、第三管梁总成6、冷凝器横梁7、第四管梁总成8、第五管梁9、备胎梁总成10,左右纵梁内侧分别铆接有第一加强板26、第二加强板27、第三横梁加强板28、第四横梁加强板29、第五加强板总成31、第六横梁加强板33、水箱支架12、前板簧后支架总成23、后减震器支架总成18,在左纵梁上还铆接感载比例阀支架16、后刹车软管支架17,左右纵梁外侧分别铆接前减震器支架总成13、驾驶室支架14、货箱防动板19,左右纵梁下侧分别铆接有离合器软管支架15、后板簧前吊耳支架总成24、后板簧后吊耳支架总成25、前副簧支架总成30、后副簧支架总成32,在第三管梁总成6上焊接有两个变速器连接支架。整个车架的零件结合均采用铆接,结构性能好,整车的强度高,轻量化,易制造,成本低。通过有限元分析以及道路试验验证,车架的刚度、強度、抗扭能力高,能在不同路面、不同载荷下车架子不发生扭转,在纵向平面不断裂,车架的使用性能好。安装方向机的接头总成11安装在左纵梁前端与纵梁铆接成一体,结构紧凑,方便方向机的布置;前板簧前吊耳支架总成22安装铆接在接头总成11下面,将原在纵梁上的吊耳转移到纵梁前接头总成上,一方面使接头总成布置合理,另ー方面增大纵梁布置的空间。为其它零件的安装提供了空间。在右纵梁2接头总成11上焊有前拖钩20,在右纵梁I后端焊有后拖钩总成21,前拖钩20、后拖钩21分别采用直径为12mm、IOmm的圆钢弯曲成型,降低エ艺难度,减少生产成本,前拖钩布置在纵梁前端接头总成上,其位置较低,方便整车其它部件的安装。第一管梁总成3半径17mm,第二管梁总成5半径15mm,第三管梁总成6、第四管梁总成8和第五管梁9半径为25mm,管壁厚均为3mm,均为圆柱管梁,エ艺简单,加工方便,生产成本低。车架上的感载比例阀支架16、后刹车软管支架17、离合器软管支架15、驾驶室支架14、货箱防动板19等零件使车架具有集成化,结构合理,整车安装方便。左右后减震器上支架总成18分别位于纵梁的槽钢内,与两侧腹板垂直,其强度增强,节省空间,省去了后减震器支架总成的横梁,使车架轻量化,降低了生产成本。如图3、图4所示,第三管梁总成6下侧有两个变速器上支架,距管壁距离32. 5mm, 方便变速器整体安装。如图5所示,第二管梁总成5呈U型结构,发动机安装后悬置在U型结构上,防止由于意外导致发动机落地损坏,保障其安全性。如图6所示,备胎梁总成10有两个备胎梁支架,保障备胎安装的稳定性,同时此备胎梁总成可以安装备胎升降器,可用于备胎的升落。如图7所示,第二加强板27、第五加强板总成31为槽钢状贴合铆固在纵梁内,与纵梁成槽钢状。如图8所不,第一加强板26、第三横梁加强板28、第四横梁加强板29、第六横梁加强板33为槽钢状与纵梁结合形成横截面为矩形的框架状。加强板能提高车架结构的刚性和抗扭性,横梁与车架的结合性能提高,使加强板铆接零件的铆合强度増大,微型货车铆接车架总成的使用性能好。
权利要求
1.一种微型货车铆接车架总成,包括纵梁、横梁、加强板,在左纵梁(2)与右纵梁(I)之间设有第一管梁总成(3)、前横梁总成(4)、第二管梁总成(5)、第三管梁总成(6)、冷凝器横梁(7)、第四管梁总成(8)、第五管梁(9)、备胎梁总成(10),左右纵梁内侧分别铆接有第一加强板(26)、第二加强板(27)、第三横梁加强板(28)、第四横梁加强板(29)、第五加强板总成(31)、第六横梁加强板(33)、水箱支架(12)、前板簧后支架总成(23)、后减震器支架总成(18),在左纵梁上铆接感载比例阀支架(16)、后刹车软管支架(17),在左右纵梁外侧分别铆接前减震器支架总成(13)、驾驶室支架(14)、货箱防动板(19),在右纵梁下侧分别铆接有离合器软管支架(15)、后板簧前吊耳支架总成(24)、后板簧后吊耳支架总成(25)、前副簧支架总成(30)、后副簧支架总成(32),其特征在于在左右纵梁前端分别设有左右接头总成(11),接头总成(11)与纵梁铆接成一体,在接头总成(11)上铆接前吊耳支架总成(22),在左纵梁接头总成(11)前端的下方焊有前拖钩(20),在右纵梁后端设有后拖钩总成(21); 左右后减震器上支架总成(18)分别位于纵梁的槽钢内,与两侧腹板垂直; 备胎梁总成(10)上有两个备胎支架,备胎梁可安装备胎升降器; 第二管梁总成(5)呈U型结构,发动机安装后悬置在U型结构上; 所述的第一管梁总成(3)、第二管梁总成(5)、第三管梁总成(6)、第四管梁总成(8)和第五管梁(9)均为圆柱管梁; 所述的第二加强板(27)、第五加强板总成(31)为槽钢状贴合铆固在纵梁内; 所述的第一加强板(26)、第三横梁加强板(28)、第四横梁加强板(29)、第六横梁加强板(33)为槽钢状与纵梁结合形成横截面为矩形的框架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微型货车铆接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拖钩(20)、后拖钩(21)分别采用直径12mm、10mm的圆钢弯曲成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型货车铆接车架总成,在左纵梁与右纵梁之间设有第一管梁总成、前横梁总成、第二管梁总成、第三管梁总成、冷凝器横梁、第四管梁总成、第五管梁、备胎梁总成,左右纵梁内侧分别铆接有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第三横梁加强板、第四横梁加强板、第五加强板总成、第六横梁加强板、水箱支架、前板簧后支架总成、后减震器支架总成,在左右纵梁前端分别设有左右接头总成,接头总成与纵梁铆接成一体,在接头总成上铆接前吊耳支架总成,在左纵梁接头总成前端的下方焊有前拖钩,在右纵梁后端设有后拖钩总成。
文档编号B62D21/02GK102837740SQ20121034866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9日
发明者于晓军, 王培强, 于刚, 秦宪涛 申请人:中航黑豹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