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卸车副车架局部限位纵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5962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卸车副车架局部限位纵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卸车副车架纵梁结构型式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限位纵梁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卸车副车架局部限位纵梁结构。
背景技术
自卸车是用于运输散装并可以散堆货物的专用车辆,副车架是使底盘大梁与上装货厢产生连接的刚性架体。现在传统的自卸车副车架中梁结构纵梁,制作工艺比较落后,如图I所示,纵梁通常是由一块垫梁2和内脱梁3拼接对焊而成。为阻止车辆行驶过程中上装货厢的扭动,其两纵梁外侧常会悬出一定高度的翼板用于对货厢大梁I进行限位,垫梁2和托梁3均需要经过剪板和折弯两道工序后通过焊缝A和焊缝B焊接成一个整体,且只能 一次制作一件,这样的工艺直接导致生产效益低。且由于纵梁通体长度很长,因此采用这种结构的折弯、焊接工作量很大,且造成材料大大浪费。同时焊接变形也致使架体精度和刚性较差,还会因人员操作及设备精度不一致,导致生产出来的副车架左右两边高度不一致,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卸车副车架局部限位纵梁结构,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提高生产效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自卸车副车架局部限位纵梁结构,包括纵梁及限位装置,所述纵梁采用型材构成,所述限位装置采用U形板置于纵梁通体长度范围内,用于对货厢大梁进行限位,U形板的数量与纵梁的通体长度相匹配,以使其能置于纵梁的通体长度范围内。采用本技术方案,能显著改善纵梁的机械性能,并且有效提高了产品的经济性。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在于所述纵梁采用矩形钢管制成,在矩形钢管一侧通长范围内焊接有U形板,用于对货厢大梁进行限位,U形板的数量与矩形钢管的通体长度相匹配,以使其能置于矩形钢管的通体长度范围内。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在于所述纵梁采用槽钢制成,在背离槽钢开口一侧通长范围内焊接有U形板,用于对货厢大梁进行限位,U形板的数量与槽钢的通体长度相匹配,以使其能置于槽钢的通体长度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由于直接采用矩形钢管或槽钢作为副车架纵梁,并在纵梁一侧焊接用于货厢大梁进行限位的U形板,该纵梁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强度好、耐用时间长,且减少了剪板、折弯等制作工序,大大降低了焊接工作量,提高了生产效益,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同时大大改善纵梁的机械性能,有效提高了产品的经济性。

[0011]图I为传统的纵梁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I一货箱大梁,2—垫梁,3—托梁,4一U型板,5—矩形钢管,6—槽钢。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卸车副车架局部限位纵梁结构,包括纵梁及限位装置,所述纵梁采用矩形钢管5制成,在矩形钢管5 —侧通长范围内焊接有U形板4,用于对货厢大梁I进行限位,U形板4的数量与矩形钢管5的通体长度相匹配,以使其能置于矩形钢管5的通体长度范围内。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卸车副车架局部限位纵梁结构,包括纵梁及限位装置,所述纵梁采用槽钢5制成,在背离槽钢6开口一侧通长范围内焊接有U形板4,用于对货厢大梁I进行限位,U形板4的数量与槽钢6的通体长度相匹配,以使其能置于槽钢6的通体长度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自卸车副车架局部限位纵梁结构,包括纵梁及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采用型材构成,所述限位装置采用U形板(4)置于纵梁通体长度范围内,用于对货厢大梁(I)进行限位,U形板(4)的数量与纵梁的通体长度相匹配,以使其能置于纵梁的通体长度范围内。
2.根据权利I所述的一种自卸车副车架局部限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采用矩形钢管(5)制成,在矩形钢管(5) —侧通长范围内焊接有U形板(4),用于对货厢大梁(I)进行限位,U形板(4)的数量与矩形钢管(5)的通体长度相匹配,以使其能置于矩形钢管(5)的通体长度范围内。
3.根据权利I所述的一种自卸车副车架局部限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采用槽钢(6)制成,在背离槽钢(6)开口一侧通长范围内焊接有U形板(4),用于对货厢大梁(I)进行限位,U形板(4)的数量与槽钢(6)的通体长度相匹配,以使其能置于槽钢(6)的通体长度范围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卸车副车架局部限位纵梁结构,包括纵梁及限位装置,所述纵梁采用型材构成,所述限位装置采用U形板置于纵梁通体长度范围内,用于对货厢大梁进行限位。本实用新型由于直接采用矩形钢管或槽钢作为副车架纵梁,并在纵梁一侧焊接用于货厢大梁进行限位的U形板,从而大大降低了焊接工作量,提高了生产效益,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同时大大改善纵梁的机械性能,有效提高了产品的经济性。
文档编号B62D21/02GK202783370SQ20122037165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0日
发明者杜培海 申请人:贵州航天特种车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