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车架结构及使用该车架结构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6110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车架结构及使用该车架结构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申请公开了连接器和具有该连接器的车架结构及手推车,该连接器包括第一至第四挂钩,其中第一挂钩和第三挂钩构成为能够相互配合使连接器之间相互固定,第二挂钩和第四挂钩构成为能够相互配合使连接器之间相互固定,第一挂钩与第四挂钩形成为跷跷板构造。具有该连接器的车架结构包括车架主体,且连接器安装于车架主体的车架底座上。具有该车架结构的手推车包括安装于车架结构中的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电源和位于所述车架主体的底座下方的充电连接座。该连接器的挂钩结构可实现多个连接器之间的连接和自锁功能,方便了具有该连接器的手推车的存放、管理及其使用,降低了维护成本和员工的工作强度。
【专利说明】连接器、车架结构及使用该车架结构的车辆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装置,特别涉及在手推车之类的车辆上使用的连接器及使用该连接器的车架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0002]在机场等公共场所,由于面积较大,难以很快找到或抵达目的地。因此,现在已有诸如带有智能移动服务终端的多媒体手推车之类的小型车辆提供在这些场合运送货物的方便。但是,由于手推车数量较多,如不合理存放,占用空间较大。现有的手推车通常是叠放成列。使用者从手推车列尾拉出最后一辆手推车使用。常见的问题是,由于多辆手推车只是简单地叠放在一起,往往使用者会同时拉出多辆手推车,给使用操作带来不便。另外,在使用现有的多媒体手推车推行时,难免遇到旅客无意中碰到障碍物。因惯性车子会出现前倾,甚至翻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以及使用该连接器的车架结构及手推车,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之一。
[000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至第四挂钩,其中第一挂钩和第三挂钩构成为能够相互配合使连接器之间相互固定,第二挂钩和第四挂钩构成为能够相互配合使连接器之间相互固定,所述第一挂钩与第四挂钩形成为跷跷板构造。通过四个挂钩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连接器的自锁功能,方便了多个具有该连接器的手推车的存放、管理和使用。
[000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自由状态下第四挂钩落下而第一挂钩抬起。可以使连接器的第四挂钩的力臂长度大于第一挂钩的力臂长度,从而由于力臂长度的不同导致第一和第四挂钩的重力力矩不同。当然,也可以使第四挂钩采用比第一挂钩更重的材料或构造来达到这一目的。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器的第二挂钩末端向下形成有纵截面呈大致三角形或梯形的凸起,第四挂钩末端形成有向上的纵截面呈大致三角形或梯形的凸起。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器的第一挂钩具有斜面,便于当两个连接器分离时,其中一个连接器的第一挂钩脱开另一个连接器的第三挂钩。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器的第一挂钩的斜面具有弹性。该斜面的弹性可以通过在第一挂钩内部的斜面下方设置弹簧来实现。由此,更便于第一挂钩脱离另一个连接器的第三挂钩。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器的第一挂钩形成为一个楔状的凸起。第三挂钩作用位置形成为“ Π ”字状,当两个连接器连接时,其中一个连接器的第一挂钩的楔状的凸起的后部抵靠在另一个连接器的第三挂钩的“ Π ”字状的底部。由此将两个连接器固定。
[0010]连接器的这种挂钩结构,实现了多个连接器之间的连接功能,方便了使用者对具有该连接器的手推车的存放和取用。
[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具有该连接器的车架结构,包括车架主体。其中,连接器安装于车架主体的底座下方。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车架结构上还包括前端支架和副车架,其中,前端支架固定于车架主体上,前端支架的下端与车架底座不连接;副车架与车架主体固定连接,其上端部分与车架主体的前端支架平行,下端与车架底座连接,并且下端部分与车架底座成预定角度α地连接于车架前轮的后方。该车架结构增加了使用该车架结构的手推车的安全和平稳性能,当使用者使用该车接结构的手推车时,手把处的力通过前端支架的作用传递到底座前端的力受到控制,从而可防止手推车前倾甚至翻车。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副车架下端的圆弧部分的切线与车架底座之间的角度α小于45°,并可以根据手推车后端的重量对角度α进行微调,α越小,则手推车越不容易前倾或翻车。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具有上述车架结构的手推车,包括安装于车架结构中的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电源和充电连接座,充电连接器位于车架主体的底座下方,可实现多个手推车同时充电,从而增加了手推车的使用效率,为使用者节省时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 (a)、(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和仰视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多个连接器连接时的状态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手推车的前侧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手推车的侧面示意图;
[0019]图5为图4所示手推车的副车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0]图6为图4所示手推车的副车架与车架底座连接部分的受力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2]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5,其中图1(a)为连接器5的立体图,图1(b)为连接器5的仰视图。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多个连接器连接时的状态图。
[0023]由图中可看出,连接器5由四个两两配合的挂钩51,52,53,54组成。其中,第一挂钩51与第三53构造成相互配合,以便在两辆车叠车时,第二辆车C2的连接器5的第三挂钩53与第一辆车C1的连接器5上的第一挂钩51即能钩接在一起,从而使两个连接器连接和固定(如图2,为便于说明,将车的标号标于连接器上,省略了车体)。第一挂钩51与第三挂钩53的配合结构可以采用常规的锁扣式结构。如图1所示,第一挂钩51形成为一个楔状的凸起。第三挂钩53形成为“Π”字状,并固定连接在车架底座12上。当两辆车重叠时,第一辆车C1的第一挂钩51先被第二辆车C2的第三挂钩53压下,随后该第一挂钩51的楔状凸起后部即抵靠在第二辆车C2的第三挂钩53的“Π”字状的底部。此时,第一辆车C1的第二挂钩52,第三挂钩53和第四挂钩54是空置的状态。
[0024]第四挂钩54与第二挂钩52也形成为能够配合钩在一起的结构。如图1 (a)所示,第二挂钩52末端向下形成有纵截面大致呈三角形或梯形的凸起,第四挂钩54末端形成有向上的纵截面大致呈三角形或梯形的凸起。此处,三角形或梯形都是为了形成便于第二和第四挂钩相互脱开的面,因此第二和第四挂钩的对应斜面(即钩在一起时相互接触的斜面)的斜度基本相同。第一挂钩51和第四挂钩54之间通过支点50连接,采用跷跷板的构造原理,即第一挂钩51在支点50 —侧垂下时,第四挂钩54在支点50另一侧抬高,反之亦然。在自由状态时第四挂钩54处因重力力矩较大的原因处于下垂状态,第一挂钩51端处于抬高状态。本例中采用第四挂钩54端的力臂长度长于第一挂钩51的力臂长度,两挂钩形成不平衡杠杆。即使得第四挂钩54端形成的重力力矩大于第一挂钩51形成的重力力矩。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例如第四挂钩54端的重量大于第一挂钩51的重量。
[0025]当第三辆车C3推进与第二辆车C2重叠时,第三辆车C3的连接器5上的第三挂钩53会自动钩住第二辆车C2的连接器5上的第一挂钩51。此时第二辆车C3连接器5上的第一挂钩51,因受到第三辆车C3连接器5上的第三挂钩53向下的挤压力而高度降低,同时,因力的传动作用,第二辆车C2的连接器5的第四挂钩54根据其跷跷板的原理会升高并自动锁住第一辆车C1的连接器5的第二挂钩52,从而保证当第三辆车C3被拉出时不会带出第二辆车C2。当第三辆车C3被拉出时,第一挂钩51的斜角导向结构致使不需要很大的力气即可将车辆拉出,此时第三辆车C3上的连接器5的第三挂钩53与第二辆车C2的连接器5的第一挂钩51脱离,第二辆车C2的第一挂钩51不再受到下压的力。第二辆车C2的连接器5的第四挂钩54由于重力作用恢复自由下垂状态,从而使第二辆车C2处于解锁状态。此时第二辆车C2为最后一辆车,方便下次使用。优选地,第一挂钩51的斜面可以形成为活动的弹片,例如其下方设置弹簧,使得该斜面可以容易地被压下,更便于车辆的拉出。
[0026]当叠车数量超过三辆时,重复上述过程。使得最后一辆车与倒数第二辆车总是处于解锁状态,而仅仅用连接器上的挂钩钩住,方便使用者拉出最后一辆车使用。同时倒数第二辆车成为最后一辆车并自动解锁。
[0027]图3和4分别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手推车的前侧和侧面示意图。由图中可看出,车架结构包括车架主体1和连接器5。其中,连接器5安装于车架主体1的底座下方。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连接器5可以安装在车架主体1的底座上的任何位置。
[0028]图5示意性地显示了图4所示手推车的副车架6的下端部分放大图。由图中可看出,车架结构上还包括前端支架11和副车架6,其中,前端支架11固定与车架主体1上,前端支架11的下端和车架底座12不连接,副车架6与车架主体1之间采用诸如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其上端部分与车架主体1的前端支架11平行,下端与车架底座12相连接,且下端与车架底座12成角度α地连接于车架前轮的后方,与车架前轮的水平距离为L。从而可有效地防止手推车的前倾或者翻车。
[0029]优选地,该角度α小于45°,并可以根据手推车后端的重量对角度α进行微调,α越小,则手推车越不容易前倾或翻车。
[0030]图6示意性地显示了图5所示副车架与车架底座连接部分的受力图。如图所示,F1表示手推车向前行进的总力,F2表示使用手推车时,手把处的力沿前端支架11传递到车架底座12的前端的力,F3为合力F1的一个分力,此分力与该结构的作用效果没有直接联系,此处不做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下,当角度α越大时,F2就越大,即通过前端支架11传递到车架底座12的前端的力就越大,此时手推车很容易前倾甚至翻车,因此,该角度α最好控制在0°到45°范围以内。
[003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使用该车架结构的手推车,如图3-4所示,包括多媒体播放器2、车载电源3和充电连接座4。其中,充电连接座位于车架主体1的车架底座12的下方位置,并与连接器5相连接。用于连接手推车的充电装置与外部电源。该充电连接座4可以采用本 申请人: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201320013022.2号所公开的电连接器。
【权利要求】
1.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至第四挂钩,其中第一挂钩和第三挂钩构成为能够相互配合使连接器之间相互固定,第二挂钩和第四挂钩构成为能够相互配合使连接器之间相互固定,所述第一挂钩与第四挂钩形成为跷跷板构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自由状态下所述第四挂钩落下而第一挂钩抬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挂钩末端向下形成有纵截面呈三角形或梯形的凸起,第四挂钩末端形成有向上的纵截面呈三角形或梯形的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钩具有斜面,便于当两个连接器分离时,其中一个连接器的所述第一挂钩脱开另一个连接器的所述第三挂钩。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钩的斜面具有弹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钩形成为一个楔状的凸起,第三挂钩形成为“ π ”字状,当两个连接器连接时,其中一个连接器的所述第一挂钩的楔状的凸起的后部抵靠在另一个连接器的所述第三挂钩的“ π ”字状的底部。
7.车架结构,具有车架主体和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安装于所述车架主体的车架底座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结构还包括:前端支架,固定于所述车架主体上,所述前端支架下端与所述车架底座不连接;和副车架,与所述车架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副车架上端部分与所述车架主体的前端支架平行,下端与车架底座成预定角度α地连接于车架前轮的后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α小于45°。
10.具有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架结构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所述车架结构中的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电源和位于所述车架主体的底座下方的充电连接座。
【文档编号】B62B3/14GK203496964SQ201320616494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0日
【发明者】陈涛, 潘传荣, 兰维建, 周华, 杨勇, 韩熔 申请人:无锡知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