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后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0515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车辆后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后部结构。后地板面板形成车辆后部的地板面并具有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前端部和从前端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朝车辆后侧向上倾斜的倾斜面。主地板面板联接至后地板面板的前端部并形成车辆的地板面。一对纵梁,分别配置成沿后地板面板和主地板面板的侧端,并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横梁在后地板面板与主地板面板的交界下方架设在一对纵梁上方之间并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纵梁均包括:下表面;在下表面的车辆外侧向上延伸的外壁面;在下表面的车辆内侧向上延伸的内壁面。横梁包括:跨过纵梁的内壁面固定至纵梁的外壁面的两端部;沿主地板面板延伸的水平部;沿后地板面板的倾斜面延伸的倾斜部。延伸至两端部的脊线形成在水平部与倾斜部之间。
【专利说明】车辆后部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配置成沿着形成车辆地板面的地板面板的侧端且沿着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纵梁的车辆后部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的车辆后部结构包括一对纵梁和架设在纵梁上方之间并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梁。纵梁在行驶时等被施加来自悬架的载荷,使得纵梁的截面可能变形或者可能发生振动。因此,纵梁的截面容易在连接至横梁的连接部位处变形。
[0003]专利文献I公开了一种车辆后部结构,其中横梁连接纵梁和定位在纵梁前侧的车门槛板,并且横梁的闭合截面联接至车门槛板的闭合截面。横梁的闭合截面包括上闭合截面、下闭合截面以及联接上闭合截面和下闭合截面的联接闭合截面。纵梁的闭合截面联接至上闭合截面。
[0004]在专利文献I公开的车辆后部结构中,横梁的闭合截面的截面面积由下闭合截面和联接闭合截面增大,从而维持了位于纵梁与横梁之间的联接部的刚度。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82779号公报
[0006]根据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技术,横梁配置在纵梁的前侧端部与车门槛板的后侧端部之间,由此增强纵梁和车门槛板之间的联接部。然而,根据以上技术,在横梁沿车辆宽度方向架设在一对纵梁上方之间的车辆后部结构中,难以通过使用横梁抑制纵梁的变形。


【发明内容】

[0007]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用架设在纵梁上方之间的横梁抑制纵梁变形的车辆后部结构,其中纵梁配置在车辆后部的地板面的两侧。
[0008]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后部结构,其包括:后地板面板,其形成车辆后部的地板面并且具有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前端部和从所述前端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朝车辆后侧向上倾斜的倾斜面;主地板面板,其联接至所述后地板面板的所述前端部,所述主地板面板形成车辆的地板面;纵梁,其具有一对,分别配置成沿着所述后地板面板和所述主地板面板的侧端,并且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和横梁,其在所述后地板面板与所述主地板面板的交界下方架设在一对所述纵梁上方之间并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纵梁均包括:下表面;外壁面,其在所述下表面的车辆外侧向上延伸;和内壁面,其在所述下表面的车辆内侧向上延伸,所述横梁包括:两端部,其跨过所述纵梁的内壁面固定至所述纵梁的外壁面;水平部,其沿着所述主地板面板延伸;和倾斜部,其沿着所述后地板面板的倾斜面延伸,并且延伸至所述两端部的脊线形成在所述水平部与所述倾斜部之间。
[0009]这里,纵梁在行驶时等被施加来自悬架的载荷,使得纵梁的截面可能变形或者可能发生振动。根据以上构造,由于横梁的两端部均固定至纵梁的外壁面并且沿着后地板面板与主地板面板之间的交界形成的脊线延伸至两端部,所以横梁难以屈曲。因此,改善了纵梁在与横梁交叉的交叉部分处的扭曲刚度,使得纵梁的截面难以变形,还能够抑制振动。
[0010]所述横梁可以与所述后地板面板的所述前端部一起形成沿车辆宽度方向的闭合截面。因此,增加了横梁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刚度,使得横梁更难以屈曲。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纵梁的截面的变形和振动。
[0011]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交叉的交叉部分可以具有向下突出的凸部,并且所述凸部可以具有:固定面,其抵接且固定至所述纵梁的下表面;和内侧面,其与所述固定面连续、朝向所述纵梁的内壁面向上倾斜并且抵接所述纵梁的内壁面。因此,横梁利用固定面和其凸部的内侧面不仅能够防止纵梁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变形,还能够防止纵梁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变形。凸部的内侧面与纵梁的下表面和内壁面一起形成闭合截面并且用作支撑。
[0012]所述纵梁可以具有从所述内壁面朝车辆内侧突出的凸缘,并且所述横梁可以在所述脊线的车辆前侧固定至所述凸缘和所述外壁面。因此,横梁固定至纵梁的下表面、外壁面和内壁面的凸缘,使得能够进一步抑制纵梁的变形。
[0013]所述凸部的所述固定面可以在位于所述纵梁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心的车辆外侧的固定点处固定至所述纵梁的下表面。因此,横梁的凸部的内侧面在相对于纵梁的下表面呈平缓角度倾斜的状态下增强纵梁的下表面和内壁面。因此,即使在凸部被施加来自纵梁的载荷时,内侧面也不会作为变形的起点,因此凸部有效地起到支撑的作用,使得能够进一步抑制纵梁的变形。
[0014]所述横梁可以具有形成在所述交叉部分的位于所述脊线的车辆后侧的台阶部,所述台阶部沿着所述倾斜部延伸,并且所述台阶部可以在所述脊线的车辆后侧固定至所述纵梁的所述凸缘和所述外壁面。因此,通过位于脊线的车辆后侧的台阶部改善横梁的刚度,横梁在脊线的车辆后侧以及脊线的车辆前侧固定至纵梁的凸缘和外壁面。由于横梁的刚度在脊线的车辆前侧和车辆后侧都得到改善,所以横梁能够进一步抑制纵梁的变形。
[0015]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使用架设在纵梁上方之间的横梁抑制纵梁变形的车辆后部结构,其中纵梁配置在车辆后部的地板面的两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在附图中:
[0017]图1A和图1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结构;
[0018]图2是图1A和图1B中示出的车辆后部结构的放大图;
[0019]图3A和图3B是图2中示出的车辆后部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4是图2中示出的车辆后部结构的沿箭头A方向的视图;和
[0021]图5A和图5B示出截荷施加至图1A和图1B中示出的车辆后部结构的状态和比较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优选说明性实施方式。说明性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尺寸、材料、其他具体数值等仅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的说明性示例,除非另有具体声明,否则不意于限制本发明。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功能和构造实质上相同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了其重复说明。此外,与本发明不直接相关的元件未示出。
[0023]图1A和图1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结构。图1A示出从车辆前侧观察车辆的后部的状态。图1B示出从车辆后侧仰视图1A的车辆后部结构的状态。各个图中示出的箭头X、Y分别表示车辆前侧和车辆外侧。下文中,关于车辆后部结构,说明车辆的右侧的结构。然而,应当注意车辆的左侧的结构也具有相同的功能等。
[0024]例如,车辆后部结构100具有后地板面板102、主地板面板104、纵梁106和横梁108。后地板面板102包括后地板前面板110、后地板中央面板112和后地板后面板114,并形成车辆的后部的地板面。
[0025]后地板前面板110具有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前端部IlOa和倾斜面110b。倾斜面IlOb从前端部IlOa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朝车辆的后侧向上倾斜并且与后地板中央面板112连续。后地板中央面板112联接至在车辆后侧向下倾斜的后地板后面板114。主地板面板104联接至后地板面板102的前端部IlOa以形成车辆的地板面。
[0026]纵梁106配置成沿着后地板前面板110的倾斜面IlOb和主地板面板104的侧端104a,并且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如图1A中的虚线所示,横梁108位于后地板前面板110与主地板面板104的交界116下方。此外,如图1B所示,横梁108架设在一对纵梁106上方之间并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
[0027]如图1A所示,沿着主地板面板104的侧端104a固定的门槛内板118配置在纵梁106的车辆外侧。后地板室120配置在门槛内板118的车辆后侧。
[0028]图2是图1A和图1B中示出的车辆后部结构100的放大图。在图2中,未示出后地板前面板110和主地板面板104。如图2所示,纵梁106包括下表面122、分别在下表面122的车辆外侧和车辆内侧向上延伸的外壁面124a和内壁面124b、以及从内壁面124b朝向车辆内侧突出的凸缘126。纵梁106的下表面122设置有用于增强下表面122的运输增强部件128。
[0029]横梁108包括沿着主地板面板104延伸的水平部130、沿着后地板前面板110的倾斜面IlOb延伸的倾斜部132和端部134。横梁108的端部134跨过纵梁106的内壁面124b固定至外壁面124a。这里,如所示出的,纵梁106在架设横梁108的位置附近设置有扭矩梁安装部135。因此,纵梁106和横梁108彼此交叉的部分可能被施加载荷,纵梁106的截面可能变形。
[0030]横梁108具有在水平部130与倾斜部132之间形成的脊线136。脊线136延伸至横梁108的端部134。脊线136沿着后地板前面板110与主地板面板104之间的交界116形成。
[0031]图3A和图3B是图2中示出的车辆后部结构100的局部放大图。图3A是横梁108与纵梁106交叉的交叉部分138的放大图。图3B示出从车辆前侧观察图3A的交叉部分138的状态。
[0032]如图3A所示,横梁108与纵梁106交叉的交叉部分138具有向下突出的凸部140。凸部140具有固定面142和内侧面144。固定面142抵接纵梁106的下表面122并且在固定点146a处固定至下表面122。固定点146a位于纵梁106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心的车辆外侦U。凸部140的内侧面144从固定面142连续、朝向纵梁106的内壁面124b向上倾斜、并且抵接内壁面124b的上端部。
[0033]如图3A所示,横梁108于交叉部分138处在位于脊线136车辆前侧的固定点146b处固定至纵梁106的凸缘126,并在固定点146c处固定至外壁面124a。横梁108具有沿着脊线136的车辆后侧的倾斜部132形成的台阶部148。台阶部148在固定点146d、146e处固定至纵梁106的凸缘126,并在位于脊线136车辆后侧的固定点146f处固定至外壁面124a。
[0034]如图3B所示,横梁108的凸部140的内侧面144在相对于纵梁106的下表面122呈平缓角度倾斜的状态下连接纵梁106的下表面122与内壁面124b的上端部。此外,凸部140的内侧面144与纵梁106的下表面122和内壁面124b —起形成闭合截面150。
[0035]图4是图2中示出的车辆后部结构100的沿箭头A方向的视图。在图4中,以透视状态局部地示出纵梁106,还示出了后地板前面板110和主地板面板104。如所示出的,横梁108与后地板面板102的前端部IlOa —起形成沿车辆宽度方向的闭合截面152。
[0036]图5A和图5B示出截荷施加至图1A和图1B中示出的车辆后部结构100的状态和比较例。图5A示出从上方观察的根据该说明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结构100。图5B示出根据比较例的车辆后部结构200。图5A和图5B中示出的箭头B表示朝车辆内侧施加至纵梁106的载荷。
[0037]如图5B所示,在根据比较例的车辆后部结构200中,横梁202的脊线204弯曲并且中途与纵梁106的外壁面124a断开连接。因此,横梁202例如容易在脊线204弯曲的部位206处屈曲。结果,在车辆后部结构200中,当纵梁106被施加以由箭头B表示的载荷时,纵梁106的下表面122如箭头C所示地变形,使得横梁202难以起到增强构件的作用。
[0038]相反,在根据该说明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结构100中,如图5A所示,横梁108的端部134固定至纵梁106的外壁面124a,并且脊线136延伸至端部134。因此,横梁108难以屈曲,使得横梁108起到横隔板(bulk-head)的作用,即起到增强构件的作用。因此,改善了纵梁106与横梁108交叉的、纵梁106的交叉部分138的扭曲刚度,使得截面难以变形,还能够抑制振动。
[0039]此外,如上所述,横梁108在位于脊线136的车辆前侧的固定点146a、146b、146c处固定至纵梁106的下表面122、内壁面124b的凸缘126和外壁面124a。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纵梁106的变形。
[0040]横梁108通过其固定面142和凸部140的内侧面144不仅能够防止纵梁106沿车辆宽度方向变形,还能够防止纵梁106沿车辆上下方向变形。此外,由于凸部140的内侧面144与纵梁106的下表面122和内壁面124b —起形成闭合截面150,所以凸部140的内侧面144用作支撑。
[0041]如上所述,凸部140的内侧面144在相对于纵梁106的下表面122呈平缓角度倾斜的状态下增强纵梁106的下表面122和内壁面124b。因此,即使在凸部140被施加来自纵梁106的载荷时,内侧面144也不会作为变形的起点,因此凸部140有效地起到支撑的作用,使得能够进一步抑制纵梁106的变形。
[0042]通过位于脊线136的车辆后侧的台阶部148改善了横梁108的刚度,横梁108在位于脊线136的车辆后侧的固定点146d、146e、146f处以及位于脊线136的车辆前侧的固定点处固定至凸缘126和外壁面124a。因此,由于横梁108的刚度在脊线136的车辆前侧和车辆后侧都改善,所以横梁能够进一步抑制纵梁106的变形。
[0043]此外,由于横梁108与后地板面板102的前端部IlOa—起形成闭合截面152,所以增加了横梁108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刚度,使得横梁108更难以屈曲。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振动和纵梁106的截面的变形。
[0044]尽管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说明性实施方式,但是,应当注意本发明不限于说明性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发明的由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内能够得出各种改变或变型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改变或变型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0045]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具有配置成沿着形成车辆地板面的地板面板的侧端并且沿着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纵梁的车辆后部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后部结构,其包括: 后地板面板,其形成车辆后部的地板面并且具有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前端部和从所述前端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朝车辆后侧向上倾斜的倾斜面; 主地板面板,其联接至所述后地板面板的所述前端部,所述主地板面板形成车辆的地板面; 纵梁,其具有一对,分别配置成沿着所述后地板面板和所述主地板面板的侧端,并且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和 横梁,其在所述后地板面板与所述主地板面板的交界下方架设在一对所述纵梁上方之间并且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纵梁均包括: 下表面; 外壁面,其在所述下表面的车辆外侧向上延伸;和 内壁面,其在所述下表面的车辆内侧向上延伸, 所述横梁包括: 两端部,其跨过所述纵梁的内壁面固定至所述纵梁的外壁面; 水平部,其沿着所述主地板面板延伸;和 倾斜部,其沿着所述后地板面板的倾斜面延伸,并且 延伸至所述两端部的脊线形成在所述水平部与所述倾斜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与所述后地板面板的所述前端部一起形成沿车辆宽度方向的闭合截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交叉的交叉部分具有向下突出的凸部,并且所述凸部具有:固定面,其抵接且固定至所述纵梁的下表面;和内侧面,其与所述固定面连续、朝向所述纵梁的内壁面向上倾斜并且抵接所述纵梁的内壁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梁具有从所述内壁面朝车辆内侧突出的凸缘,并且 所述横梁在所述脊线的车辆前侧固定至所述凸缘和所述外壁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所述固定面在位于所述纵梁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心的车辆外侧的固定点处固定至所述纵梁的下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梁具有形成在所述交叉部分的位于所述脊线的车辆后侧的台阶部,所述台阶部沿着所述倾斜部延伸,并且 所述台阶部在所述脊线的车辆后侧固定至所述纵梁的所述凸缘和所述外壁面。
【文档编号】B62D25/20GK104228973SQ201410245152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10日
【发明者】望月晋荣, 真崎义隆 申请人:铃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