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座垫副车架安装拆卸的电动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1737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座垫副车架安装拆卸的电动车车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电动车车架,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座垫副车架安装拆卸的电动车车架,属于电动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现代社会对绿色和环保的认识和追求,以及社会发展带来的快节奏的生活步伐,这使社会大众追求更加快捷、舒适的出行方式。电动车作为当代技术支撑下安全可靠的交通工具,在大众出行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电动车已经被大众广泛的认可和使用,同样用户也对电动车的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座垫部分作为电动车重要的承重部件,其涉及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和便捷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传统的座垫安装拆卸都比较麻烦,不利于车辆的维护和保养,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座垫副车架安装拆卸的电动车车架,以满足电动车的使用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座垫副车架安装拆卸的电动车车架,包括主车架管和座垫支撑板,所述主车架管上设有第一车架支架和第二车架支架,所述座垫支撑板的底部设有与第一车架支架相对应的第一座垫支撑管和与第二车架支架相对应的第二座垫支撑管,所述第一座垫支撑管和第二座垫支撑管都分别通过螺钉与对应的第一车架支架和第二车架支架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车架支架和第一座垫支撑管都分别有两个,第二车架支架和第二座垫支撑管都为一个,第一车架支架和第二车架支架呈三角式分布,第一座垫支撑管和第二座垫支撑管也呈三角式分布。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车架管上设有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第一横杆位于两个第一车架支架之间。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第二横杆位于第二车架支架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座垫支撑板为四边形结构。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座垫副车架安装拆卸的电动车车架,解决了座垫车架安装的难题,能够降低座垫部分安装、维护难度,同时也有利于周围覆盖件的安装结构更加合理、人性化的设计,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改善了品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有利于批量制作,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便于座垫副车架安装拆卸的电动车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主车架管和座垫支撑板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示意如下:1-主车架管;2-座垫支撑板;3-第一车架支架;4-第二车架支架;5-第一座垫支撑管;6-第二座垫支撑管;7-螺钉;8-第一横杆;9-第二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于座垫副车架安装拆卸的电动车车架,包括主车架管1和座垫支撑板2,所述主车架管1上设有第一车架支架3和第二车架支架4,所述座垫支撑板2的底部设有与第一车架支架3相对应的第一座垫支撑管5和与第二车架支架4相对应的第二座垫支撑管6,所述第一座垫支撑管5和第二座垫支撑管6都分别通过螺钉7与对应的第一车架支架3和第二车架支架4相连接。

在此基础上,

所述第一车架支架3和第一座垫支撑管5都分别有两个,第二车架支架4和第二座垫支撑管6都为一个,第一车架支架3和第二车架支架4呈三角式分布,第一座垫支撑管5和第二座垫支撑管6也呈三角式分布,以进一步提高电动车车架整体的稳定性。

所述主车架管1上设有第一横杆8和第二横杆9,以进一步提高电动车车架整体的平衡性与稳定性。其中,第一横杆8位于两个第一车架支架3之间,第二横杆9位于第二车架支架4处,从图1和图2可见,第二车架支架4可以固定在第二横杆9上。

所述座垫支撑板2为四边形结以便于放置座垫。

所述便于座垫副车架安装拆卸的电动车车架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需要座垫安装时,坐垫固定于座垫支撑板2上,座垫支撑板2的底部固定有第一座垫支撑管5和第二座垫支撑管6,第一座垫支撑管5通过螺钉7固定在第一车架支架3上,第二座垫支撑管6通过螺钉7固定在第二车架支架4上,第一车架支架3和第二车架支架4固定在主车架管1上,整体上对座垫支撑板2及座垫起到固定作用,当需要拆卸座垫时,拆下螺钉7即可拆下座垫支撑板2及座垫,降低座垫安装、维护难度,同时也有利于周围覆盖件的安装结构更加合理、人性化的设计,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改善了品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车车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便于座垫副车架安装拆卸,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显著性进步,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最后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