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二轮车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287140阅读:来源:国知局
44侧敞开而设置于所述作用部40a的有底的缸孔46中嵌合能够滑动的制动用活塞47而成。
[0056]在所述制动用活塞47与制动钳主体40的作用部40a之间形成有液压室48,对来自所述主液压缸22的液压进行引导的软管50 (参照图1及图2)以与所述液压室48连通的方式与所述制动钳主体40的作用部40a连接。
[0057]另外,所述鼓式制动器31具备:向所述盘式制动器30侧敞开的制动鼓51 ;将该制动鼓51的敞开端关闭而被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所述车轴33的制动板52 ;能够与所述制动鼓51滑动接触且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所述制动板52的一对制动蹄53、53。
[0058]所述制动鼓51由所述车轮轮毂25a的一部分构成,用于构成所述制动鼓51的横截面圆形的凹部54与车轴33同轴地设置在所述车轮轮毂25a的中央部。该凹部54具有小径部54a和大径部54b,该小径部54a —端关闭,该大径部54b形成得比该小径部54a大径而与所述小径部54a的另一端部同轴地相连,且向所述盘式制动器30侧敞开,在小径部54a与大径部54b的相连设置部设有构成所述制动鼓51的敞开端周缘部而从所述小径部54a侧向大径部54b侧稍突出的环状突部54c。
[0059]在所述制动板52上模制结合有将所述车轴33同轴地围绕的圆筒构件55,该圆筒构件55夹在球轴承35的内圈与前叉6的右侧腿部6LR之间,该球轴承35夹装在所述车轮轮毂25a的右侧内周与所述车轴33的外周之间,由此,所述制动板52以位于所述盘式制动器30所具备的制动盘38的半径方向内侧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前叉6的右侧腿部6R,在制动板52的内周部与所述车轮轮毂25a之间夹装有环状的密封构件56。
[0060]另外,在所述制动板52的外周设有供所述制动鼓51中的敞开端周缘部即所述环状突部54c插入的环状槽57,在所述制动板52与所述制动鼓51之间形成有用于抑制来自外部的雨水及尘埃的侵入的迷宫通路58,该迷宫通路58配置在所述凹部54内。
[0061]一对所述制动蹄53…的一端部经由锚定销59而由所述制动板52支承为能够转动,该锚定销59的一端部以其一端面配置在比所述制动盘38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的方式埋设于所述制动板52。
[0062]所述制动蹄53…的另一端与凸轮轴60抵接,该凸轮轴60将在所述制动板52上设置的凸轮轴支承部52a贯通而能够转动地支承于该凸轮支承部52a,所述凸轮轴支承部52a的外端面52b配置在比所述制动盘38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
[0063]在所述制动板52的外方且在所述凸轮轴60上固定制动臂61的基端部,通过所述制动臂61及所述凸轮轴60转动,从而所述制动蹄53…与所述制动鼓51的内表面即所述凹部54中的小径部54a的内周面进行摩擦接触而对前轮WF进行制动。
[0064]在所述盘式制动器30及所述鼓式制动器31的车宽方向上的相反侧配置车轮速度传感器64。该车轮速度传感器64具备:模制结合有供所述车轴33穿过的金属制的圆筒构件65的合成树脂制的壳体66 ;以配置在所述圆筒构件65的半径方向外方的方式收纳、固定于所述壳体66的电路基板67 ;安装于该电路基板67的磁转换元件68 ;同轴地围绕所述圆筒构件65而相对旋转自如地插入到所述壳体66内的圆筒状的磁体69。
[0065]夹设所述圆筒构件65,并在所述前叉6的左侧腿部6L与所述圆筒构件65之间夹设将所述车轴33同轴地围绕的圆筒状的间隔件70,从而在球轴承34的内圈与所述左侧腿部6L之间夹持所述圆筒构件65及所述间隔件70,其中,该球轴承34夹装在所述车轮轮毂25a的左侧内周与所述车轴33的外周之间,由此将所述壳体66固定于所述左侧腿部6L,在所述壳体66与所述车轮轮毂25a之间夹装有环状的密封构件71。
[0066]所述磁体69以配置在比球轴承34靠车宽方向外方的位置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车轮轮毂25a,且与所述前轮WF —起旋转,该球轴承34夹装在所述车轮轮毂25a的左侧内周与所述车轴33的外周之间。
[0067]根据该车轮速度传感器64,通过所述磁转换元件68来检测伴随着所述磁体69与前轮WF —起旋转的磁极的变化,由此能够检测前轮WF的旋转速度。
[0068]关注图2,装配于所述后轮WR的鼓式制动器32与所述鼓式制动器31同样,具备与所述后轮WR —起旋转的制动鼓73、将该制动鼓73的敞开端关闭的制动板(未图示)、能够与所述制动鼓73滑动接触且一端部经由锚定销74而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所述制动板的一对制动蹄75、75,且具备供上述的制动蹄75…的另一端抵接而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所述制动板的凸轮轴76,在该凸轮轴76上固定制动臂77的基端部。
[0069]所述左制动杆23产生的操作力经由制动拉索79向配置在所述转向车把7的下方而支承于所述头管8的平衡器78或支承于转向车把7的平衡器输入,且操作力从该平衡器78向前轮WF侧及后轮WR侧分支。而且,对从所述平衡器76向前轮WF侧分支的操作力进行传递的前轮用制动拉索80与所述前轮WF的鼓式制动器30中的制动臂61的前端部连结,对从所述平衡器78向后轮WR侧分支的操作力进行传递的后轮用制动拉索81与所述后轮WR的鼓式制动器31中的制动臂77的前端部连结。
[0070]接着,说明该实施方式的作用,根据右制动杆21的操作而工作的盘式制动器30和根据左制动杆23的操作而工作的鼓式制动器31以将所述盘式制动器30配置在车宽方向一侧(在该实施方式中为右侧)并使所述鼓式制动器31的制动鼓51向车宽方向一侧敞开的方式装配于前轮WF,因此不使用高价的3活塞卡钳,就能够构成连动制动系统,而且能够在车宽方向的同一侧执行盘式制动器30及鼓式制动器31的维护,因此能够使维护性良好。
[0071]另外,由于在盘式制动器30所具备的制动盘38的半径方向内侧配置鼓式制动器31的制动板52,因此从外部难以看到制动板52,从而能够得到优异的外观性。
[0072]另外,锚定销59的一端部以将该锚定销59的一端面配置在比制动盘38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的方式埋设于制动板52,因此能够将锚定销59更接近车宽方向上的车身中心而配置,在通过鼓式制动器31的工作进行的前轮WF的制动时,能够在靠近所述车身中心的位置承受施加给车轮25的力。
[0073]另外,为了将凸轮轴60支承为能够转动而设置在所述制动板52上的凸轮轴支承部52a的外端面52b配置在比制动盘38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因此从外部难以看到凸轮轴60,从而能够实现美观的提高。
[0074]另外,在前轮WF所具备的车轮轮毂25a的中央部,用于将该车轮轮毂25a的一部分构成为制动鼓51的横截面圆形的凹部54与车轴33同轴地设置,在制动鼓51与制动板52的外周之间形成的迷宫通路58配置在所述凹部54内,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雨水等浸入到制动鼓51内的情况。
[0075]而且,在车宽方向上,在前轮WF的与盘式制动器30及鼓式制动器31相反的一侧配置有车轮速度传感器64,因此在盘式制动器30及鼓式制动器31中产生的磨损粉末难以影响到车轮速度传感器64,而且能够减少对从车轮速度传感器64引出的配线的制约。
[0076]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没有限定为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主权项】
1.一种机动二轮车,其具备用于对前轮(WF)进行制动的前轮制动操作件(21)和用于对前轮(WF)及后轮(WR)进行连动制动的连动制动操作件(23),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前轮制动操作件(21)的操作而工作的盘式制动器(30)和根据所述连动制动操作件(23)的操作而工作的鼓式制动器(31)以将所述盘式制动器(30)配置在车宽方向一侧并使所述鼓式制动器(31)的制动鼓(51)向车宽方向一侧敞开的方式装配于所述前轮(WF),在所述盘式制动器(30)所具备的制动盘(38)的半径方向内侧配置所述鼓式制动器(31)的制动板(52)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 锚定销(59)的一端部以将该锚定销(59)的一端面配置在比所述制动盘(38)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的方式埋设于所述制动板(52),为了将凸轮轴¢0)支承为能够转动而设置在所述制动板(52)上的凸轮轴支承部(52a)的外端面(52b)配置在比所述制动盘(38)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轮(WF)所具备的车轮轮毂(25a)的中央部,用于将该车轮轮毂(25a)的一部分构成为所述制动鼓(51)的横截面圆形的凹部(54)与车轴(33)同轴地设置,在所述制动鼓(51)与所述制动板(52)的外周之间形成的迷宫通路(58)配置在所述凹部(54)内。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车宽方向上,在与所述盘式制动器(30)及所述鼓式制动器(31)相反的一侧配置有车轮速度传感器(64)。
【专利摘要】在具备用于对前轮进行制动的前轮制动操作件和用于对前轮及后轮进行连动制动的连动制动操作件的机动二轮车中,根据前轮制动操作件的操作而工作的盘式制动器(30)和根据连动制动操作件的操作而工作的鼓式制动器(31)以将盘式制动器(30)配置在车宽方向一侧并使鼓式制动器(31)的制动鼓(51)向车宽方向一侧敞开的方式装配于前轮(WF),在盘式制动器(30)所具备的制动盘(38)的半径方向内侧配置鼓式制动器(31)的制动板(52)。由此,能够采用盘式制动器来对前轮进行制动且同时能够廉价地构成连动制动系统。
【IPC分类】B62L1-00, B60T8-171, B62J99-00, B62K23-06, B62L3-08
【公开号】CN104603001
【申请号】CN201380043972
【发明人】内田雄大, 伊藤真二, 中家启胜, 北健彦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3年8月20日
【公告号】EP2891599A1, WO2014034476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