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翻式车身的支撑装置和车辆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521093阅读:来源:国知局
目的而并非以限定为目的。也就是说,定位单元也可以设置在连杆组件的左侧,这种实施方式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不过,由于连杆组件的右侧空间较大,因此优选图1至图5中显示的实施方式。
[0068]综合上述,本发明的支撑装置的工作过程可以描述如下:
[0069]当需要前翻式车身100前翻时,可以通过手动操作从前翻式车身100的后部将前翻式车身100掀起,同时拉动操作手柄332,直至第一杆件11和第二杆件12形成大致的直线形状。此时,松开操作手柄332,弹性件213会向转动件211的所述另一端施加弹性力,从而使转动件211上的凹槽与第二定位部22形成定位配合,转动件211处于锁定位置。这样,第一杆件11和第二杆件12被锁定在展开位置。此时,前翻式车身100翻转至规定高度,完成前翻操作。
[0070]当需要前翻式车身100回落时,拉动操作手柄332,拉动力通过软轴31传递至转动件211的所述另一端。其结果是弹性件213收缩、转动件211的所述另一端朝向上方旋转。这样,转动件211上的凹槽与第二定位部22之间的凹凸配合被解除,转动件处于解锁位置,第一杆件11和第二杆件12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此时,松开操作手柄332,在前翻式车身100的重力作用下,第一杆件11和第二杆件12会逐渐由展开位置收回为折叠位置。前翻式车身100落回到水平状态,完成回落操作。
[0071]当在前翻或者回落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时,可以通过控制操作手柄332来拉动软轴31,以控制住第一杆件11的位置移动,从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或者事故恶化。
[0072]参考图6至图9,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007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远程操作组件包括驱动组件和电控组件。驱动组件为驱动元件,用于驱动连杆组件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移动;电控组件电连接至驱动组件,用于对驱动组件进行电动控制。根据上述,当需要使前翻式车身100前翻或者回落时,只需操作电控组件即可实现支撑装置的自动控制操作。藉此,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直接伸手进入车身底部进行操作所带来的诸多不利,至少可以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0074]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驱动组件包括气缸51。气缸51的活塞杆511连接到连杆组件上,用于驱动连杆组件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移动。优选地,气缸51的活塞杆511的顶端连接到第一杆件11和第二杆件12的铰接点,从而当活塞杆511进行伸缩运动时能够驱动第一杆件11和第二杆件12进行相对旋转。在第一杆件11和/或第二杆件12上设置有限位件13 (示出于图9中),以当连杆组件处于展开位置时可以形成自锁,保障前翻的安全性。例如但不限于,如图4中所示,第一杆件11与前翻式车身100的铰接部位形成第一铰接点110,第二杆件12与车架200的铰接部位形成第二铰接点120,第一杆件11和第二杆件12的铰接部位形成第三铰接点101。如图中所示,当活塞杆511将第一杆件11和第二杆件12驱动至展开位置时,以第一铰接点110和第二铰接点120之间的连接直线为界,第三铰接点101与气缸51的缸体分别位于连接直线的两侧。也就是说,当活塞杆511拉动第一杆件11和第二杆件12旋转到使第一杆件11和第二杆件12的朝向活塞杆511的夹角小于180°的位置时,可以通过限位件13阻挡住第一杆件11和第二杆件12的相对旋转,从而实现第一杆件11和第二杆件12的自锁。进一步,第二杆件12设置成弯折的形状,弯折形成的两段直线段之间形成夹角α。其中,第一杆件11和第二杆件12的铰接点(即第三铰接点101)设置在第二杆件12的弯折处。如图4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文所述的限位件13由第二杆件12的两段直线段中的一段直线段形成。当连杆组件位于展开位置时,第二杆件12的形成限位件13的部分对第一杆件11的继续旋转形成阻挡,从而使第一杆件11和第二杆件12自锁。例如但不限于,第二杆件12为槽钢,第一杆件11容纳在第二杆件12的凹槽中,当第一杆件11和第二杆件12处于展开位置时,第二杆件12的形成限位件13的部分的槽底部位可以对第一杆件11形成限位阻挡。藉由如上的结构,限位件13由第二杆件12的一部分形成,使得第二杆件12和限位件13成为一体式结构,因此可以提高装置的整体强度。除此以外,第二杆件12也可以是直线形状的杆件,而限位件13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至第二杆件12的端部,只要能够实现第一杆件11和第二杆件12旋转到位后的自锁位即可。可以理解,第一杆件11和第二杆件12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实现自锁,但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自锁方式的结构非常简单,且自锁效果可靠。
[0075]另外,在图6至图9显示的实施例中,驱动组件设置在了连杆组件的右侧。应该理解,这种设置方式只是以说明为目的而并非以限定为目的。也就是说,驱动组件也可以设置在连杆组件的左侧,这种实施方式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不过,由于连杆组件的右侧空间较大,因此优选图6至图9中显示的实施方式。
[0076]继续参考图6至图9,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驱动组件还包括供气单元和电磁阀单元。其中,供气单元通过气压管路620向气缸51提供压缩空气,而电磁阀单元则设置在气压管路620中用以控制压缩空气的供给量。
[0077]更详细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供气单元包括由发动机627驱动的空气压缩机621。在空气压缩机621的入口处设置有空气滤清器626,外界空气经过空气滤清器626过滤后进入空气压缩机621,形成压缩空气。供气单元还包括蓄能器622,该蓄能器622设置在所述空气压缩机621和电磁阀单元之间用作储能装置,用以在空气压缩机621停止运转时能顺利实现前翻式车身100的正常翻转。供气单元还包括单向阀623,该单向阀623设置在空气压缩机621和蓄能器622之间,并且单向阀623的反向端口连接至蓄能器622。单向阀623用于控制气体流向,同时可以保证蓄能器622内的气压在空气压缩机621停止运转时仍然能维持正常压力。
[0078]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供气单元还包括设置在空气压缩机621和单向阀623之间的溢流减压阀624。当系统气压达到预设值时,溢流减压阀624自动打开减压,从而保证系统维持正常的气压,同时减少空气压缩机621对发动机627动力的消耗。供气单元还包括设置在蓄能器622和单向阀623之间的干燥器625。该干燥器625对流经的空气实施除水干燥,以保证后续气压元件的可靠运转,从而延长气压元件的使用寿命。
[0079]根据上述,压缩空气从空气压缩机621的出口流入气压管路620后,依次流经溢流减压阀624、单向阀623和干燥器625后,到达蓄能器622,并通过蓄能器622向电磁阀单元供气。
[0080]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电磁阀单元包括换向阀731和节流阀732。换向阀731包括第一接通位置、第二接通位置和阻断位置。其中,当换向阀731位于第一接通位置时,接通气缸51的有杆腔512和蓄能器622 ;当换向阀731位于第二接通位置时,接通气缸51的无杆腔513和蓄能器622 ;当换向阀731位于阻断位置时,换向阀731阻断气缸51和蓄能器622之间的气压管路620。也就是说,当换向阀731位于第一接通位置时,蓄能器622向气缸51的有杆腔512供气,使得气缸51的活塞杆511回缩,从而驱动连杆组件向折叠位置收回。当换向阀731位于第二接通位置时,蓄能器622向气缸51的无杆腔513供气,使得气缸51的活塞杆511伸出,从而驱动连杆组件向展开位置伸展。当换向阀731位于阻断位置时,气缸51的活塞杆511停止回缩或者伸出,从而可以使连杆组件保持在某一位置。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换向阀731的回气口通过消音器8与大气相通,从而可以减小支撑装置的工作噪音。
[0081]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节流阀7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