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型密闭式粉料装袋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309413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用型密闭式粉料装袋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通用型密闭式粉料装袋装置,它包括料筒组件(1)、翻门机构(2)、压板(3)和抓手(4),料筒(1-1)的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侧密封板(1-2),侧密封板(1-2)前后两侧的外轮廓为圆弧形,料筒(1-1)的下端前后两侧设有密封块(1-3),密封块(1-3)的外侧轮廓也为圆弧形,翻门(2-3)左右两端板的内侧轮廓为圆弧形,翻门(2-3)端板的内侧圆弧与侧密封板(1-2)的外侧圆弧半径相同且始终紧密贴合,弹簧(2-7)将密封条(2-6)压紧在密封块(1-3)的外侧圆弧面上,当两个翻门(2-3)打开时,侧密封板(1-2)、密封块(1-3)、翻门(2-3)及密封条(2-6)在料筒(1-1)的下端形成一个四周密封而上下通透的空腔。本实用新型能够通用于一字形和M形开口袋的粉料装袋,同时密闭效果更佳。
【专利说明】一种通用型密闭式粉料装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用型密闭式粉料装袋装置,属于包装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中,大部分粉料包装都采用阀口袋进行包装,这样可以减少粉尘的产生,但其生产能力较低,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部分粉料也采用一字型开口袋和M形开口袋进行包装,专利文献CN201020216426.8中公开了一种密闭式粉料自动装袋装置,采用四周密闭的筒形结构,使粉料装袋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均由除尘通道进入除尘系统,从而避免了粉尘外溢,大大改善了一字型开口袋粉料包装的工作环境,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料门处采用翻门式结构,装袋时料门翻转张开,势必会在料门的上方形成一个开放的空隙,虽然料门外侧设有除尘通道,但除尘通道吸取粉尘的能力有限,在物料装袋的短时间内,大量粉尘从料门上方的空隙处窜出而无法被及时吸走,造成粉尘外溢,且在装袋过程中,撑杆和压板之间的缝隙也会造成粉尘外溢,所以此装置的密闭效果并不理想,专利文献CN201010270378.5中公开了一种适用于M形包装袋的无尘粉料装袋机构,其外筒体下端为六边形结构,装袋时配合前后压板和左右夹袋手指,将包装袋袋口压紧在外筒体上,避免了粉尘的外溢,但闭合时呈Y字形的夹袋手指无法实现三面的紧密贴合,装袋过程中势必会有一个面贴合不严从而造成粉尘外溢,且Y字形夹袋手指的尖点处是一个密闭盲点,也会有粉尘从此处窜出,所以此装置的密闭效果也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能够通用于一字形和M形开口袋,同时优化密闭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通用型密闭式粉料装袋装置,它包括料筒组件(I)、翻门机构(2)、压板(3)和抓手(4),其中料筒组件(I)位于整个装置的中央,料筒组件(I)的下端前后两侧分别与两个翻门机构(2)连接,翻门机构(2)上设有压板(3),料筒组件(I)的下端左右两侧还设有两个抓手(4),所述料筒组件(I)包括料筒(1-1),料筒(1-1)的左右两侧设有除尘管,料筒(1-1)的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侧密封板(1-2),侧密封板(1-2)前后两侧的外轮廓为圆弧形,料筒(1-1)的下端前后两侧设有密封块(1-3),密封块(1-3)的外侧轮廓也为圆弧形,密封块(1-3)的左右端面与侧密封板(1-2)的内侧面紧密接触,所述翻门机构(2)包括气缸座(2-1),气缸座(2-1)的一端与料筒(1-1)的下端连接,另一端与翻门气缸(2-2)的缸筒端铰接,翻门气缸(2-2)的缸杆端与翻门(2-3)铰接,翻门(2-3)左右两端板的内侧轮廓为圆弧形,翻门(2-3)端板的内侧圆弧与侧密封板(1-2)的外侧圆弧半径相同且始终紧密贴合,翻门(2-3)门板的外侧还与压板(3)铰接,翻门(2-3)端板的外侧与转臂(2-4)的一端连接,左右两个转臂(2-4)的另一端连接在转轴(2-5)上,转轴(2-5)的轴线与翻门(2-3)左右端板内侧圆弧的圆心连线重合,转轴(2-5)与料筒(1-1)铰接,翻门(2-3)门板的内侧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密封条(2-6),密封条(2-6)左右两端与翻门(2-3)左右两端板的内壁接触,弹簧(2-7)将密封条(2-6)压紧在密封块(1-3)的外侧圆弧面上,当左右两个翻门(2-3)处于闭合状态时,侧密封板(1-2)、密封块(1-3)、翻门(2-3)及密封条(2_6)在料筒(1-1)的下端形成一个密闭腔体,当左右两个翻门(2-3)处于打开状态时,侧密封板(1-2)、密封块(1-3)、翻门(2-3)及密封条(2-6)在料筒(1-1)的下端形成一个四周密封而上下通透的空腔。
[000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初始状态时,前后两个翻门(2-3)闭合呈尖嘴形,两个压板(3)张开,左右两个抓手(4)张开,此时整个装置处于密闭状态,等待空袋(C)到位,空袋(C)被放置至翻门(2-3)外侧后,压板(3)闭合将空袋(C)的袋口压紧在翻门(2-3)上,两个抓手(4)闭合抓住空袋(C)的左右两侧,然后翻门气缸(2-2)缸杆缩回,驱动前后两个翻门(2-3)绕转轴(2-5)向外摆动的同时沿密封块(1-3)和侧密封板(1-2)的外侧圆弧滑动打开,同时抓手(4)带动空袋(C)的左右两侧向侧密封板(1-2)贴合,此时空袋(C)的袋口被撑为四边形并紧密地贴合在两个翻门(2-3)和两个侧密封板(1-2)的四周,物料装袋时,粉尘经由除尘管被吸走,装袋过程无粉尘泄露,料袋(D)装满后,翻门气缸(2-2)缸杆伸出,驱动两个翻门(2-3)绕转轴(2-5)向内摆动的同时沿侧密封板(1-2)和密封块(1-3)的外侧圆弧滑动闭合,然后压板(3)和抓手(4)张开释放料袋(D),料袋(D)进入下一个工序,此时整个装置恢复到初始状态,等待下一个空袋(C)到位,进行下一个工作循环。
[000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左右翻门(2-3)处于闭合状态时,利用侧密封板(1-2)、密封块(1-3)、翻门(2-3)及密封条(2-6)在料筒(1_1)的下端形成一个密闭腔体,防止粉尘掉落;当左右翻门(2-3)处于打开状态时,利用侧密封板(1-2)和翻门(2-3)之间紧密配合的圆弧面、密封块(1-3)和密封条(2-6)之间压紧的圆弧面,在料筒(1-1)的下端形成一个四周密封而上下通透的空腔,在进行物料装袋的同时,没有粉尘溢出;通用于一字形开口袋和M形开口袋的粉料装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维轴测图。
[000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0008]图3是料筒组件(I)的结构爆炸图。
[0009]图4是料筒组件(I)的主视图。
[0010]图5是料筒组件⑴的左视图。
[0011]图6是翻门机构(2)的结构爆炸图。
[0012]图7是翻门机构⑵的主视图。
[0013]图8是等袋位工艺示意图。
[0014]图9是等袋位轴测视图(装袋装置下部)。
[0015]图10是等袋位俯视图(装袋装置下部)。
[0016]图11是图10的A-A剖视图。
[0017]图12是图10的B-B剖视图。
[0018]图13是夹袋位工艺示意图。
[0019]图14是装袋位主视图。
[0020]图15是装袋位左视图。
[0021]图16是图15的E-E剖视图。
[0022]图17是装袋位轴测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17,一种通用型密闭式粉料装袋装置,它包括料筒组件(I)、翻门机构(2)、压板(3)和抓手(4),其中料筒组件(I)位于整个装置的中央,料筒组件(I)的下端前后两侧分别与两个翻门机构(2)连接,翻门机构(2)上设有压板(3),料筒组件(I)的下端左右两侧还设有两个抓手(4),上述料筒组件(I)包括料筒(1-1),料筒(1-1)的左右两侧设有除尘管,料筒(1-1)的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侧密封板(1-2),侧密封板(1-2)前后两侧的外轮廓为圆弧形,料筒(1-1)的下端前后两侧设有密封块(1-3),密封块(1-3)的外侧轮廓也为圆弧形,密封块(1-3)的左右端面与侧密封板(1-2)的内侧面紧密接触,上述翻门机构⑵包括气缸座(2-1),气缸座(2-1)的一端与料筒(1-1)的下端连接,另一端与翻门气缸(2-2)的缸筒端铰接,翻门气缸(2-2)的缸杆端与翻门(2-3)铰接,翻门(2-3)左右两端板的内侧轮廓为圆弧形,翻门(2-3)端板的内侧圆弧与侧密封板(1-2)的外侧圆弧半径相同且始终紧密贴合,翻门(2-3)门板的外侧还与压板
(3)铰接,翻门(2-3)端板的外侧与转臂(2-4)的一端连接,左右两个转臂(2-4)的另一端连接在转轴(2-5)上,转轴(2-5)的轴线与翻门(2-3)左右端板内侧圆弧的圆心连线重合,转轴(2-5)与料筒(1-1)铰接,翻门(2-3)门板的内侧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密封条(2-6),密封条(2-6)左右两端与翻门(2-3)左右两端板的内壁接触,弹簧(2-7)将密封条(2-6)压紧在密封块(1-3)的外侧圆弧面上,当左右两个翻门(2-3)处于闭合状态时,侧密封板(1-2)、密封块(1-3)、翻门(2-3)及密封条(2-6)在料筒(1_1)的下端形成一个密闭腔体,当左右两个翻门(2-3)处于打开状态时,侧密封板(1-2)、密封块(1-3)、翻门(2-3)及密封条(2-6)在料筒(1-1)的下端形成一个四周密封而上下通透的空腔。
【权利要求】
1.一种通用型密闭式粉料装袋装置,它包括料筒组件(I)、翻门机构(2)、压板(3)和抓手(4),其中料筒组件(I)位于整个装置的中央,料筒组件(I)的下端前后两侧分别与两个翻门机构(2)连接,翻门机构(2)上设有压板(3),料筒组件(I)的下端左右两侧还设有两个抓手(4),所述料筒组件(I)包括料筒(1-1),料筒(1-1)的左右两侧设有除尘管,所述翻门机构(2)包括气缸座(2-1),气缸座(2-1)的一端与料筒(1-1)的下端连接,另一端与翻门气缸(2-2)的缸筒端铰接,翻门气缸(2-2)的缸杆端与翻门(2-3)铰接,其特征在于:料筒(1-1)的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侧密封板(1-2),侧密封板(1-2)前后两侧的外轮廓为圆弧形,料筒(1-1)的下端前后两侧设有密封块(1-3),密封块(1-3)的外侧轮廓也为圆弧形,密封块(1-3)的左右端面与侧密封板(1-2)的内侧面紧密接触,翻门(2-3)左右两端板的内侧轮廓为圆弧形,翻门(2-3)端板的内侧圆弧与侧密封板(1-2)的外侧圆弧半径相同且始终紧密贴合,翻门(2-3)门板的外侧还与压板(3)铰接,翻门(2-3)端板的外侧与转臂(2-4)的一端连接,左右两个转臂(2-4)的另一端连接在转轴(2-5)上,转轴(2-5)的轴线与翻门(2-3)左右端板内侧圆弧的圆心连线重合,转轴(2-5)与料筒(1-1)铰接,翻门(2-3)门板的内侧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密封条(2-6),密封条(2-6)左右两端与翻门(2-3)左右两端板的内壁接触,弹簧(2-7)将密封条(2-6)压紧在密封块(1-3)的外侧圆弧面上,当左右两个翻门(2-3)处于闭合状态时,侧密封板(1-2)、密封块(1-3)、翻门(2-3)及密封条(2-6)在料筒(1-1)的下端形成一个密闭腔体,当左右两个翻门(2-3)处于打开状态时,侧密封板(1-2)、密封块(1-3)、翻门(2-3)及密封条(2-6)在料筒(1_1)的下端形成一个四周密封而上下通透的空腔。
【文档编号】B65B1/04GK203921221SQ201420372062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4日
【发明者】郝春生, 魏晓霞, 王明明 申请人: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