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穿管机的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9222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自动穿管机的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状材料包装领域,特别涉及自动穿管机的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针灸针最早的雏形是针石,它是中医中常用的一种工具.将针灸针插入人体的穴位内,并通过捻转、提插等手法进行治疗。距今4000-8000年的远古时代,古代人通过砭石的方式进行身体的部位进行按压,从而起到了缓解疼痛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 201213903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灸针自动穿管装配机,其通过带式的灸针传送带对灸针进行传送,但是灸针是一种直径很细的管状件,传送带上虽然设置有多个用于传送的凹槽,但是很多根灸针很容易陷入同一凹槽内,然后将会引起后续加工的不便,例如将两根灸针穿入同一个套管内的问题,给人产品质量低的感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灸针运输整齐的自动穿管机的搬运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自动穿管机的搬运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传输辊,所述传输辊上连接有驱动传输辊转动的驱动部,所述传输辊的圆周面上分布有沿自身轴向延伸的且供管件放置的放置槽,相邻所述传输辊上的放置槽的宽度沿管件传输的方向逐渐变窄,相邻所述传输辊之间设置有用于传送管件的导向面,所述导向面沿管件运输方向向下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传输辊进行转动时,管件能够落入放置槽内,然后通过传输辊的转动,管件落入导向面内,然后管件通过导向面的倾斜度和重力的作用,落入下一传输辊的放置槽内,从而实现了管件的运输,通过设置有多个传输辊,同时放置槽在单独的传输辊上的尺寸是一致的,但是放置槽的宽度在多个传输辊上是变窄的,从而进入第一个传输辊内的管件可以是两个或者更多的,以后每一级传输的管件依次变少,最终在最后一根传输辊上实现了单个放置槽只具有一个管件,避免了多个管件在一个放置槽内堆积,提高管件的包装质量,方便后续的加工。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面倾斜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导向面两侧的传输辊的圆周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面起到是倾斜设置的,故管件通过自身的重力作用落入下一传输辊的放置槽内,实现了管件的传递;同时导向面的端部与传输辊的端面抵接,既起到了防止管件从导向面和传输辊之间的间隙中掉落的效果,又起到了通过导向面将放置槽内的管件铲出的作用,方便管件的下料。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面下方设置有振动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振动装置对导向面进行振动,加速管件在导向面上的移动速度,同时通过振动的作用将在导向面上交错和相互卡住的管件进行分离,从而使管件能够顺利的进入下一级的传输辊内。

作为优选,所述传输辊的圆周面向内凹陷形成有贯穿放置槽的取料槽,所述取料槽呈环形且与传输辊同心设置,所述导向面向取料槽内延伸有固定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输辊转动时,固定块与取料槽是相对滑移的,当传输辊移动至导向面时,位于取料槽内的固定块作用在位于放置槽内的管件的侧面;由于管件和固定块是相对运动的,所以固定块将管件铲至导向面内,避免导向面在分离管件时与管件侧面的摩擦,由于固定块是作用在管件的底部的,所以之间的摩擦力很小,保证了管件不会受损,同时方便管件的下料。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面上设置有供传输辊经过的缺口,所述固定块位于缺口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缺口使导向面包覆住传输辊的侧面,导向面用于固定的面积更大,加强导向面的结构强度,避免导向面随着传输辊的转动向下变形和歪斜,同时起到了支撑固定块的作用,避免固定块变形,增强固定块与导向面之间的固定效果,同时固定块位于缺口的上方,避免管件落入导向面与传输辊之间的间隙中。

作为优选,所述机架上连接有与传输辊同心设置的防磨部,所述防磨部覆盖在驱动部上,所述防磨部的直径大于传输辊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磨部由弹性材料制成,起到了两个作用,其一为通过覆盖住驱动部,从而避免外部的撞击力直接传递至驱动部上,避免搬运装置受损;其二为防磨部的直径大于传输辊的直径,使得类似于针灸针的管件,其针体的一侧与防磨部接触,避免针体的划伤。

作为优选,所述防磨部的横截面呈扇形,所述防磨部的底部与导向面的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磨部的横截面形状呈扇形,扇形的防磨部减少了防磨部的整体重量,同时其底部与导向面抵接,起到了连接相邻导向面的作用,避免相邻的导向面向下倾斜,增强其结构强度,同时也避免管件从导向面上掉落至地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放置槽内设置有吸风孔,所述吸风孔连通有负压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负压源对传输辊上的吸风孔提供了负压,从而将管体吸附在放置槽内,避免传输辊转动过120度后,管件从转动辊上发生脱离,提高了管件与传输辊之间的固定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吸风孔内滑移连接有顶出杆,所述顶出杆上连接有控制顶出杆在吸风孔内移动的控制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传输辊上的管件转动至需要下料的位置时,通过顶出杆的作用,起到了封闭吸风孔的作用,避免由于负压使管件依然吸附在放置槽内,然后通过控制部控制顶出杆从吸风口位置顶出,从而将放置槽内的管件向外顶出,配合固定块的铲出作用,加速管件的落料。

作为优选,所述顶出杆的侧面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吸风孔内设置有与限位块配合的滑移槽,所述控制部包括与顶出杆的底部接触的导向斜块和对顶出杆具有磁性吸附作用的磁性件,所述导向斜块和磁性件依次设置在传输辊的转动方向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部驱动限位块移动时,通过限位块和滑移槽的配合作用,防止顶出杆从吸风孔内掉落,也防止顶出杆移出吸风孔外;同时当传输辊转动时,顶出杆由于重力的作用,位于吸风孔的下方,使吸风孔打开吸附管件,当传输辊转动至下料位置时,顶出杆的底部与导向斜块的斜面接触,然后顶柱杆向外移动,将管件顶出,当传输辊转动过该位置后,通过磁性件的吸附作用,使顶出杆复位,继续使吸风孔吸附住下一管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放置槽的宽度在多个传输辊上是变窄的,从而进入第一个传输辊内的管件可以是两个或者更多,以后每一级传输的管件依次变少,最终在最后一根传输辊上实现了单个放置槽只具有一个管件,避免了多个管件在一个放置槽内堆积,提高管件的包装质量,方便后续的加工;

2、通过负压将管体吸附在放置槽内,提高了管件与传输辊的固定效果;

3、当传输辊转动至下料位置时,顶出杆的底部与导向斜块的斜面接触,然后顶柱杆向外移动,将管件顶出,当传输辊转动过该位置后,通过磁性件的吸附作用,使顶出杆复位,继续使吸风孔吸附住下一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图1所示A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三,用于体现导向面的连接结构;

图5是图4所示B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的传输辊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C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机架;2、传输辊;21、驱动部;22、放置槽;221、吸风孔;222、负压源;23、取料槽;3、导向面;31、振动装置;32、缺口;4、固定块;5、防磨部;6、顶出杆;7、控制部;71、限位块;72、滑移槽;73、导向斜块;74、磁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图7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自动穿管机的搬运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在机架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传输辊2,传输辊2之间设置有向下一传输辊2倾斜的导向面3,即导向面3沿管件的运输方向向下倾斜,导向面3为一金属板,金属板上设置有与传输辊2的形状相配合的缺口32;

如图3所示,在传输辊2上连接有驱动部21,驱动部21为电机,电机的主轴与传输辊2的中心连接,然后当电机的主轴转动时,传输辊2也发生转动;

如图2所示,传输辊2的截面形状呈圆形,在传输辊2的圆周面上均匀分布有放置槽22,放置槽22沿传输辊2的轴向延伸,且放置槽22是供针灸针等管件放置的,在机架1上,传输辊2设置有多个,在沿着机架1的物料传输方向,单独的传输辊2上放置槽22的形状和尺寸的一致的,其形状呈矩形,但是相邻的传输辊2上放置槽22的宽度是不同的,放置槽22在每一传输辊2上的宽度沿物料传输的方向是逐渐变窄的,从而在物料传输方向的第一根传输辊2上的放置槽22的尺寸最大,可容纳2-4个管件,然后依次减小,位于出料口的传输辊2上的放置槽22的尺寸最小,只能容纳1个管件;

如图2所示,在放置槽22内开设有吸风孔221,吸风孔221穿设过传输辊2,通过导管在外连接有轴流风机,轴流风机对吸风孔221提供负压,使管件被吸附在放置槽22内,如果放置槽22的尺寸过大,例如可容纳4根以上的管件,负压无法将管件吸附在放置槽22内,管件将会被传输辊2的转动甩出。

如图2所示,同时在传输辊2的圆周面上向内凹陷形成有贯穿放置槽22设置的取料槽23,取料槽23呈环形,同时取料槽23的深度最好大于放置槽22的深度,环形的取料槽23与传输辊2同心设置,取料槽23可以设置有多个,例如位于放置槽22的首尾和中间的三个取料槽23;在导向面3的缺口32上方设置有固定块4,固定块4的一端与导向面3焊接,固定块4的另一端设置在取料槽23内,方便将移动至固定块4位置的管件铲下,同时固定块4也可以是与导向面3一体成型的,例如导向面3向取料槽23内延伸形成,环形的取料槽23可以使传输辊2的转动过程中,固定块4一直位于取料槽23内。

如图2和图4所示,导向面3倾斜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导向面3两侧的传输辊2的圆周面抵接,同时在相邻两个导向面3之间设置有防磨部5,或者说在一导向面3和机架1之间设置有防磨部5,防磨部5为橡胶制成的且横截面呈扇形的橡胶块,该橡胶块的底部靠近边沿的位置与导向面3抵接或者固定连接,从而增强导向面3的结构强度;防磨部5的端部与机架1固定连接且与传输辊2同心设置,防磨部5覆盖在电机的主轴或者与传输辊2的连接轴上,同时防磨部5扇形一侧的直径稍大于传输辊2的直径,从而运输针灸针时,针灸针的针体与防磨部5接触,有效避免磨损。

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为:对传输辊2的进料方向放置有多根管件,然后传输辊2将多根管件转动至传输辊2的放置槽22位置,吸风孔221将管件吸至放置槽22内,然后传输辊2继续转动,位于取料槽23内的固定块4将管件从放置槽22位置铲出,然后管件进入导向面3内,导向面3下方的振动装置31使导向面3振动,然后管件伴随着振动和重力的作用,向下一传输辊2运动,然后下一传输辊2上的放置槽22将比上次管件数量更少的管件固定,继续进行传输,直至从最后一个传输辊2上的放置槽22内只具有一管件,从而进行后续加工,为了避免导向板上的管件过多,后续的传输辊2的直径和传输辊2上设置的放置槽22的数量可以增多。

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2中增加了将放置槽22内的管件推离放置槽22的机构,机构具体的结构为:如图5和图6所示,传输辊2是中空的,且吸风孔221内滑移连接有顶出杆6,顶出杆6的侧壁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限位块71,限位块71为长方体的块,同时在吸风孔221的侧壁设置有与限位块71配合的滑移槽72,滑移槽72不与外部连通,故顶出杆6不会脱离吸风孔221,负压源222与吸风孔221的侧壁连通,顶出杆6可覆盖连通的位置,使吸风孔221关闭,同时在传输辊2的内部,即传输辊2的出料位置的内侧设置有控制部7,控制部7包括导向斜块73和磁性件74,导向斜块73与机架1固定,导向斜块73不与传输辊2连接,磁性件74设置在传输辊2的转动方向上,磁性件74为磁铁,磁性件74位于导向斜块73的后方。

实施例2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大致类似,但是传输辊2在转动至下料位置时,导向斜块73的斜面与顶出杆6的底部接触,随着传输辊2的转动,顶出杆6向吸风孔221外移动,将吸风孔221封闭,同时将放置槽22内的管体顶出,然后传输辊2继续转动至磁性件74位置,磁性件74将顶出杆6向后吸附,打开吸风孔221,使传输辊2继续具有吸附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