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纱试验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8245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粗纱试验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治领域,特别是一种粗纱试验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粗纱机试验专用筒包括筒管主体、筒管头,筒管主体上端内孔设有内螺纹,筒管头下端设有与之相匹配的外螺纹,筒管头可螺纹连接在筒管主体上端,使用这种粗砂机试验专用筒,如果要取纱,只要将筒管头从筒管主体旋拧拆下,就可以实现龙筋免升降实现试验取纱的目的。但是这种粗纱机试验专用筒有以下缺陷:筒管主体、筒管头螺纹连接部分较长,旋拧时需要花费很长时间,需要旋拧多周,拆卸麻烦,且需要的高度空间大,而且螺纹连接容易松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粗纱试验管,有效解决了现有的试验管螺纹连接容易松动、卸下需要时间长,旋拧多周麻烦且需要高度空间大。

本实用新型包括筒管主体、筒管头,所述筒管头下端沿着其内圆面圆周均布有多个轴向伸入到筒管主体内孔内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靠近筒管主体内侧壁的下端设有锥形块,所述筒管主体内圆面上设有与锥形块相配合的锥形槽,所述弹性件背向锥形块的侧壁下端径向延伸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自由端连接有竖向的松开杆,所述松开杆和筒管头内圆面之间设有固定在筒管头内圆面上的支撑块。

本实用新型由于使用卡装结构,因此可以使得插入到筒管主体内的弹性件部分缩短,因此可以相对于螺纹连接缩短筒管头向上的距离,同时使用锥形块和锥形槽定位紧固,且在松开的时候直接插入柱形筒将筒管头拔出即可,简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筒管头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专用工具锥形筒9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筒管主体1、筒管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管头2下端沿着其内圆面圆周均布有多个轴向伸入到筒管主体1内孔内的弹性件3,所述弹性件3靠近筒管主体1内侧壁的下端设有锥形块4,所述筒管主体1内圆面上设有与锥形块4相配合的锥形槽5,所述弹性件3背向锥形块4的侧壁下端径向延伸设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自由端连接有竖向的松开杆7,所述松开杆7和筒管头2内圆面之间设有固定在筒管头2内圆面上的支撑块8。

所述支撑块8面朝松开杆7的部分呈圆弧状。支撑块8和松开杆7之间构成杠杆结构,将支撑块8面朝松开杆7的部分设置呈圆弧状,使得松开杆7更容易围绕支撑块8相对旋转,起到杠杆的作用。

所述弹性件3为一弹性片。

所述弹性件3有四个。

所述松开杆7的上端不超出筒管头2的上端。

所述锥形块4呈圆台状,大端固定在弹性件3上。

本实用新型连接杆6为短杆,其长度可以与支撑块8相同,保证锭杆的正常通行。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使用一个锥形件伸入到筒管头2内,触碰到松开杆7的置于支撑块8上端的部分,继续向下移动锥形件,使得锥形件同时撑起多个松开杆7,使得松开杆7上端朝着靠近筒管头2内圆面的方向移动,使得松开杆7下端经连接杆6带动弹性件3朝着筒管头2中心位置移动,当锥形块4向内移动到可以使得多个锥形块4伸入到筒管主体1内圆时,将弹性件3插入到筒管主体1内圆孔内,拔出弹性件3,继续向下移动筒管头2使得筒管头2和筒管主体1相对端面接触,此时旋转筒管头2,使得多个锥形块4在弹性件3的弹力作用下卡入到锥形槽5内,此时筒管头2和筒管主体1固定紧固,当需要将筒管头2从筒管主体1拆下时,此时需要一个专用工具,如图3所示,使用两个半锥筒体构成的锥形筒9,两个半锥形筒之间经合页10连接构成转动连接,使用时,将此锥形筒9打开,将锭杆围绕在两个半锥形筒之间之后,再合围成锥形筒9,此时可以向下移动锥形筒9,其使用步骤和原理等同于上述的使用锥形件伸入到筒管头2内,最终使用锥形筒9使得锥形块4脱离锥形槽5,然后就可以向上移动筒管头2使得其脱离筒管主体1。

本实用新型由于使用卡装结构,因此可以使得插入到筒管主体内的弹性件部分缩短,因此可以相对于螺纹连接缩短筒管头向上的距离,同时使用锥形块和锥形槽定位紧固,且在松开的时候直接插入柱形筒将筒管头拔出即可,简便快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