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输送带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4539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物料输送带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物料输送带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物料输送带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斜柱以及加强结构,支撑斜柱包括设置在两侧的第一支撑斜柱与第二支撑斜柱;所述支撑斜柱的底部接于地面,顶部接于支撑横梁;加强结构包括交叉设置在第一支撑斜柱与第二支撑斜柱间的两根加强斜梁,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撑斜柱与第二支撑斜柱间并位于加强斜梁底部的加强横梁。该支撑装置的支撑横梁用于输送带及附属部件,该方案存在不足,即支撑装置在安装过程中无法方便的校正支撑横梁的水平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水平校正支撑横梁的物料输送带支撑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物料输送带支撑装置,包括:

支撑斜柱,其包括设置在两侧的第一支撑斜柱与第二支撑斜柱;所述支撑斜柱的底部接于地面,顶部接于支撑横梁;

加强结构,其包括交叉设置在第一支撑斜柱与第二支撑斜柱间的两根加强斜梁,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撑斜柱与第二支撑斜柱间并位于加强斜梁底部的加强横梁;还包括:

水平校正装置,其设置在支撑横梁的下侧,包括U型管,所述U型管包括水平部以及位于两侧的第一竖向部与第二竖向部,所述第一竖向部与第二竖向部均设置便于查看水位高度的刻度线,所述第一竖向部的顶部通过设置在支撑横梁上的第一通孔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竖向部的顶部通过设置在支撑横梁上的第二通孔与外界连通,所述水平部中间的下侧设置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处设置胶管,所述胶管靠近入口处设置阀门。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支撑效果较好,稳定性较高,安装过程中可通过水平校正装置方便的校正支撑横梁的水平度,提高安装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物料输送带支撑装置结构图。

图2为图1中S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一种物料输送带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斜柱,其包括设置在两侧的第一支撑斜柱101与第二支撑斜柱102;所述支撑斜柱的底部接于地面,顶部接于支撑横梁105。

加强结构包括交叉设置在第一支撑斜柱101与第二支撑斜柱102间的两根加强斜梁103,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撑斜柱101与第二支撑斜柱102间并位于加强斜梁底部的加强横梁104。

水平校正装置设置在支撑横梁105的下侧,包括U型管106,所述U型管106包括水平部以及位于两侧的第一竖向部与第二竖向部,所述第一竖向部与第二竖向部均设置便于查看水位高度的刻度线,所述第一竖向部的顶部通过设置在支撑横梁上的通孔107与外界连通,所述水平部中间的下侧设置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处设置胶管108,所述胶管108靠近入口处设置阀门。垂坠的胶管可防止异物进入造成堵塞。

所述第一通孔107与第二通孔均呈U型,第一通孔的入口接于第一竖向部,第一通孔的出口设置在支撑横梁的底面,所述第一通孔的出口处设置第一防护网;第二通孔的入口接于第二竖向部,第二通孔的出口设置在支撑横梁的底面,所述第二通孔的出口处设置第二防护网。便于空气的流通,同时可防止异物进入,便于使用。

安装过程中,打开胶管上的阀门注入液体(例如清洁水),U型管内的空气通过通孔排出,液体注入后关闭阀门,安装过程中通过观察第一竖向部与第二竖向部上液位高度即可判断支撑横梁的水平度。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