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开采用的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8355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矿开采用的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设备,具体地涉及一种适合于小煤矿矿井的煤矿开采用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对煤矿的分类有特大型煤矿、大型煤矿、中型煤矿和小型煤矿,它是根据煤矿的年产量来划分的。小煤矿的年产量划分标准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也在不断的提高,煤矿是人类在富含煤炭的矿区开采煤炭资源的区域,一般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当煤层离地表远时,一般选择向地下开掘巷道采掘煤炭,此为井工煤矿,当煤层距地表的距离很近时,一般选择直接剥离地表土层挖掘煤炭,此为露天煤矿,我国绝大部分煤矿属于井工煤矿,煤矿范围包括地上地下以及相关设施的很大区域。

在小型煤矿开采作业时,由于小型煤矿矿井井口小,且小型煤矿矿井具有一定深度,在开采后就需要运送开采的煤块,由于现有的输送装置为煤矿输送机,其通常为地面输送,对于小型煤矿矿井输送较为困难,于是,通过传统对于小型煤矿输送是通过人工来搬运至煤矿矿井外,然后在地面输送开采的煤块,从而增加了煤矿工作人员操作负担,另一种煤矿井下皮带输送机体积大,安装麻烦,成本高,操作复杂,其常用于特大型煤矿、大型煤矿且不适合于小型煤矿矿井使用,另外,特别是在晚上或昏暗环境下需要输送,使得输送装置不便于推动,需要另外配置照明设备,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可手动拉升煤筐后,再通过输送机构输送,且输送机构便于控制,同时,还具有照明作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体积小,易于移动,提高了对于小型煤矿井开采输送效率的煤矿开采用的输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煤矿开采用的输送装置,包括输送装置本体和控制开关盒,所述输送装置本体上安装了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安装在输送装置本体上的多个滚辊,所述多个滚辊包括辊体和设置在辊体两端的辊轴,在所述辊体两端还设有两链槽,在所述两链槽上均安装了链条,在所述链条上安装了传送带;

所述输送装置本体正面设有一电机部,在所述电机部内安装了具有输出轴的旋转电机和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连接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通过其设有的输出轴上安装联轴器连接在多个滚辊中最右侧滚辊上,所述电机部正面还设有 USB插口;

所述控制开关盒设有插接USB插口且设有连接线的USB接口,所述控制开关盒正面设有倒顺开关,其右侧设有充电孔,在所述控制开关盒内部设有电机控制器,电机驱动器和充电电池,所述电机控制器分别连接倒顺开关和电机驱动器,所述倒顺开关,充电电池和充电孔依次连接,所述电机驱动器连接旋转电机;

所述输送机构右侧设有一转轴部,在所述转轴部内安装了一转轴,在该转轴上安装了一悬挂绳。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属技术方案:

优选地,所述输送装置本体底面设有两支撑块,在所述两支撑块上安装了滚轮。

优选地,所述支撑块内设有一电池室,在所述电池室内安装有电池模块,在所述支撑块外侧面设有灯孔,在所述灯孔内安装了照明灯珠,在所述支撑块内侧面分别设在充电口和开关。

优选地,所述开关分别连接安装在灯孔内的照明灯珠及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连接充电口。

优选地,所述电机控制器采用型号为STC89C52RC。

优选地,所述转轴正面设有一转柄,所述转轴中间位置设有一钩孔。

优选地,所述悬挂绳两端均设有钩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通过输送装置本体左侧设有的转轴部可手动转动转轴,通过悬挂绳将小型煤矿井下的煤筐拉升至地面,且通过输送机构由电机部控制,且由开关控制盒来控制旋转电机运转,实现旋转电机驱动输送机构的输送工作,而输送机构中的多个滚辊设有的链槽设置,便于连接链条和传送带,方便输送开采后煤块,另外,支撑块上设置的滚轮便于移动,而设有的照明灯珠便于照明,提高了周围亮度;

该装置可手动拉升煤筐后,再通过输送机构输送,且输送机构便于控制,同时,还具有照明作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体积小,易于移动,提高了对于小型煤矿井开采输送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煤矿开采用的输送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煤矿开采用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最右侧滚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控制开关盒和电机部连接的原理框图。

附图明细如下:输送装置本体1,输送机构2,滚辊21,辊体211,辊轴212,链槽213,最右侧滚辊23,传送带3,链条31,电机部4,旋转电机41,输出轴42,蓄电池45,USB插口46,控制开关盒5,连接线51,USB接口52,倒顺开关53,电源接孔54,电机控制器55,电机驱动器56,充电电池57,转轴部 6,转轴61,钩孔62,转柄63,悬挂绳7,钩体71,支撑块8,滚轮81,电池室82,电池模块83,灯孔84,照明灯珠85,充电口86,开关87,煤筐1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煤矿开采用的输送装置,包括输送装置本体1和控制开关盒5,所述输送装置本体1上安装了输送机构2,所述输送机构2包括安装在输送装置本体1上的多个滚辊21,在所述多个滚辊21 上安装了两链条31,所述多个滚辊21包括辊体211和两辊轴212,所述两辊轴 212分别设在辊体211两侧,在所述辊体211上连接链条31的链槽213(如图3 虚线所示),所述链条31安装在链槽213内,将多个滚辊连接为一体且所述链条31上安装了传送带3,实现对煤块的传送;

所述输送装置本体1正面设有一电机部4,在所述电机部4内安装了具有输出轴42的旋转电机41和蓄电池45,所述蓄电池45连接旋转电机41,其为旋转电机提供电能,该旋转电机可采用三相异步电机,所述旋转电机41通过其设有的输出轴42上安装联轴器(图中未示)连接在多个滚辊21中的最右侧滚辊 23设有的辊轴212上,可带动最右侧滚辊转动,由此带动输送机构转动,所述电机部4正面还设有USB插口46;用于连接控制开关盒。

所述控制开关盒5设有插接USB插口46且设有连接线51的USB接口52,所述控制开关盒5正面设有倒顺开关53,其右侧设有充电孔54,在所述控制开关盒5内部设有电机控制器55,电机驱动器56和充电电池57,所述电机控制器56分别连接倒顺开关53和电机驱动器56,所述倒顺开关53,充电电池57 和充电孔54依次连接,所述电机驱动器56连接旋转电机41;具体地说是控制开关盒通过USB接口连接在USB插口上,实现控制,倒顺开关具有控制旋转电机正反转且还具有开关功能,其顺时针为打开电源和正转,反之为反转和关闭电源,通过电机控制器连接电机驱动器控制旋转电机正反转。

所述输送装置本体1右侧设有一转轴部6,在所述转轴部6内安装了一转轴 61,在该转轴61上安装了一悬挂绳7,可通过人工转动操作,将小型煤矿矿井下开采的煤矿放置在煤筐100内,通过转动转动来将煤矿运送至地面。

所述输送装置本体1底面设有两支撑块5,在所述两支撑块5上安装了滚轮 81。可通过滚轮来推动输送装置本体移动。

所述两支撑块8内均设有一电池室82,在所述电池室82内安装有电池模块 83,该电池模块可为蓄电池,在所述两支撑块8外侧面设有灯孔84,两支撑块设有的灯孔设在一前侧一后侧,在所述灯孔84内安装了照明灯珠85,方便在移动输送装置时照明,方便操作,在所述支撑块8内侧面分别设在充电口86和开关87。按动开关便可使得照明灯珠亮起。

所述开关87分别连接安装在灯孔84内的照明灯珠85及电池模块83,所述电池模块83连接充电口86。

所述电机控制器55采用型号为STC89C52RC。实现电机控制。

所述转轴61正面设有一转柄63,可转柄转动来使得转轴旋转,所述转轴 61中间位置设有一钩孔62。用于钩接悬挂绳上端钩体。

所述悬挂绳7两端均设有钩体71,其上端钩体钩接在转轴设有的钩孔内,其下端钩体用于钩接煤筐100。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将输送装置推至小型煤矿矿井附近,由于小型煤矿矿井的井口小,具有一定深度,在输送装置本体左侧又安装了转轴部,在转轴部内安装了转轴,在转轴上钩接了悬挂绳,通过转动转轴上设有的转柄,转动转柄反转,此时使得转轴上的悬挂绳向下至小型煤矿矿井内,将小型煤矿矿井中的煤筐置于悬挂绳下端设有的钩体上,然后再转动转柄正转,使得煤筐上升至地面;

接着,将煤筐放置在输送机构,由于输送机构由多个滚辊及连接在多个滚辊之间的传送带连接,在输送装置本体正面设有一电机部,在电机部内安装了旋转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最右侧滚辊,而蓄电池为旋转电机提供电能,在电机部正面设有USB插口插接上开关控制盒设有的USB接口,通过操作开关控制盒上设有的倒顺开关来通过电机控制器连接电机驱动器,连接旋转电机控制其正反转,方便输送煤炭。

另外,在移动输送装置过程中,可通过支撑脚上设有的照明灯珠来提高周围照明环境,方便移动输送装置,也可辅助对输送操作照明。

本实用新型通过输送装置本体左侧设有的转轴部可手动转动转轴,通过悬挂绳将小型煤矿井下的煤筐拉升至地面,且通过输送机构由电机部控制,且由开关控制盒来控制旋转电机运转,实现旋转电机驱动输送机构的输送工作,而输送机构中的多个滚辊设有的链槽设置,便于连接链条和传送带,方便输送开采后煤块,另外,支撑块上设置的滚轮便于移动,而设有的照明灯珠便于照明,提高了周围亮度;

该装置可手动拉升煤筐后,再通过输送机构输送,且输送机构便于控制,同时,还具有照明作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体积小,易于移动,提高了对于小型煤矿井开采输送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