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限速保护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188720阅读:来源:国知局
制动力调节压板13固定安装到安装板10上,并将制动鼓法兰302夹紧在端盖 11与制动力调节压板13之间。第一摩擦片12与第二摩擦片14分别粘接固定在制动鼓法 兰302的内外两侧上,第一摩擦片12与端盖11接触,而第二摩擦片14与制动力调节压板 13接触。双头螺栓16靠近制动力调节压板13 -端的螺母与制动力调节压板13之间设置 有压力调节弹簧15,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碟形弹簧组,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需要选 择其它合适的弹簧或者弹簧组例如螺旋弹簧、板簧组等。调节螺母对压力调节弹簧15的压 紧力,进而在第一摩擦片12和第二摩擦片14上施加载荷。这样,由制动力调节压板13、螺 栓16和螺母以及压力调节弹簧15组成的压紧机构对制动鼓法兰302施加朝向端盖11的 正压力,使摩擦片紧贴在制动鼓法兰302与端盖11的接触面之间。通过调节压力调节弹簧 15的压缩量,能够改变作用于制动力调节压板13上的正压力,从而改变制动鼓3的制动力 矩。
[0038]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所示,离心座20被容纳设置在制动鼓3的内腔中,其通过 键固定安装在主轴19的另一端,主轴19的末端安装于后盖17的内孔中,并且主轴19末端 设置有注油嘴18。离心块1通过转轴2安装在离心座20的安装孔或者安装槽内,在一个实 施例中,尚七、座20上设置有多个尚·?ι、块1,各尚·?ι、块1结构相问且相对于王轴19呈中·?ι、对 称布置。螺柱4的一端通过螺纹固定在离心座20上,螺柱4的另一端通过螺母6与弹簧衬 垫5相配合将调速弹簧22压紧在离心块1上。容易理解,根据具体应用场合的不同,也可 以选择其它实施方式,例如只采用一个离心块,或者采用三个、四个甚至更多个围绕离心座 的中心等距离分置的离心块。
[0039] 请参阅图2和图3,限位开关安装板24被固定安装在安全器的端盖11的内侧,限 位开关21固定安装在限位开关安装板24上,在制动鼓3的后盖17外侧通过螺栓固定有角 度可调的限位开关触发板25,该限位开关触发板25也可安装在制动鼓3的侧面。限位开 关21的触发头伸入制动鼓3外侧的限位开关触发板25的槽内。这样,形成一个与制动鼓 联动的开关触发机构,以便在发生异常运行情况下通过限速保护装置紧急切断电机电路。
[0040] 请参阅图4和图5所示是另一个实施例中限位开关触发板25的另一种安装形式, 限位开关触发板被固定安装于后盖17的末端平面上,限位开关21的触发头伸入限位开关 触发板25的槽内。
[0041] 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限速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限速保护装置固定安装在安装 板10上,齿轮8与升降设备导轨架齿条啮合,随升降设备运行而旋转。在升降设备正常运行 过程中,齿轮8带动主轴19旋转,主轴19带动通过键与之固定联接的离心座20旋转。在 压力调节弹簧15压力作用下,制动鼓3的法兰302上的第一摩擦片12和第二摩擦片14分 别紧贴于端盖11和制动力调节压板13,使制动鼓3保持固定不动。
[0042] 当升降设备运行速度达到触发速度时,离心块1在离心力作用下克服调速弹簧22 的压力而绕转轴2转动,其末端部沿径向向外甩出直至与制动鼓3内腔的凸齿301 (或者凹 槽)抵触而卡止。此时主轴19仍然跟随升降设备坠落而转动,因此通过键固定连接在主轴 19上的离心座20仍然跟随主轴19 一起转动,由于离心块1与凸齿301 (或者凹槽)之间的 卡止,制动鼓3被离心座20带动而随其一起转动。于是在制动鼓法兰302的第一摩擦片12 与端盖11之间、以及第二摩擦片14与制动力调节压板13之间产生相对转动,在压力调节 弹簧15正压力的作用下摩擦产生制动力矩。该制动力矩克服施工升降设备坠落时作用于 齿轮8上的力矩,使得施工升降设备产生减速度直至制停。该制动力矩的大小可以通过调 节螺母来改变压力调节弹簧15的压缩量进行调节。
[0043] 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限速保护装置包括有如图2至图5所示 的开关触发机构,在施工升降设备正常运行过程中,固定在制动鼓3的外侧或后盖端面上 的限位开关触发板25与制动鼓3 -样保持固定不转动,因此该限位开关触发板25与固定 在限位开关安装板24上的限位开关21及其触发头之间没有相对转动。当安全器制动时, 如前文所述的,制动鼓3被离心座20带动而随其一起转动,因而固定在制动鼓3的外侧或 后盖端面上的限位开关触发板25也随之一起转动,这样,限位开关触发板25带动限位开关 的触发头转动,使限位开关动作,切断升降设备的控制电源。排除施工升降设备故障后,将 施工升降设备向上开动即能方便解除安全器的制动状态,最后调整制动鼓3上的限位开关 触发板25的角度,使限位开关21接通,从而能够正常运行升降设备。
[0044]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采用将离心座设置在制动鼓内并固定联接于主 轴的方式,通过离心块与调速弹簧来响应安全器主轴转速,当主轴转速超过设定动作速度 时,离心块克服调速弹簧的压力向外甩出,甩出的离心块末端部啮入制动鼓内腔侧面的凸 齿(或凹槽),从而通过离心座带动制动鼓旋转。制动鼓以可以相对旋转方式安装在安全器 的端盖中心孔周缘的凸台外圆柱上,带有摩擦片的制动鼓法兰夹紧在端盖与制动力调节压 板之间,端盖与制动力调节压板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在安装板上,并且在螺母与制动力调 节压板之间设置有压力调节弹簧,压力调节弹簧对制动力调节压板施加恒定的压力,使制 动鼓获得恒定的制动力。调节螺母对压力调节弹簧的压紧力,可以调节安全器的制动力, 同时与制动鼓联动的限位开关触发板带动限位开关的触发头转动,使限位开关动作,切断 升降设备的控制电源。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限速保护装置结构简单,性能可靠, 使用方便,并且成本较低,很适合用在安装空间狭小并且复位操作不便、运行速度较低的货 用施工升降设备或结构简易的施工升降设备上。
[0045]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上述说明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 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前提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形和修改,而这些变 形和修改均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 一种限速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端盖,其用于固定安装到限速保护装置安装板上,所述端盖具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 周缘设有向所述端盖的一侧凸出的凸台外圆柱; 制动鼓,其以可相对旋转方式安装在所述端盖的中心孔周缘的所述凸台外圆柱上,所 述制动鼓的内腔周面上设有凸齿或凹槽,且所述制动鼓的一端周缘设有用于摩擦制动的制 动鼓法兰,在所述制动鼓法兰与所述端盖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摩擦片; 压紧机构,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板和所述端盖上,并压在所述制动鼓法兰上而对其 施加朝向所述端盖的正压力,使所述制动鼓法兰与所述端盖的接触面之间紧密贴合; 主轴,其以可旋转方式安装在所述端盖的所述中心孔内; 齿轮,其被固定安装在所述主轴的一端,在使用时其与升降设备导轨架齿条啮合,使得 主轴随升降设备运行而旋转; 离心座,被容纳设置在所述制动鼓内,所述离心座固定联接在所述主轴上,并在所述离 心座上以可相对转动方式设置有离心块;及 开关触发机构,所述开关触发机构包括被固定安装在所述端盖上的限位开关安装板, 固定安装在所述限位开关安装板上的限位开关,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制动鼓上能够随所述 制动鼓一起转动的限位开关触发板,所述限位开关的触发头伸入所述限位开关触发板的槽 内。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速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开关触发板被固定安 装在所述制动鼓的外周侧面上或者被固定安装在所述制动鼓的后盖端面上。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速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鼓被构造为圆柱筒形 结构,所述凸齿或者凹槽设于其圆筒内腔表面上。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速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将所述制动 力调节压板固定安装至安全器安装板和所述端盖上的螺栓、压紧力调节弹簧和调节螺母。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限速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安全器安装 板上的安装孔、所述端盖上的安装孔以及所述制动力调节压板上的安装孔,将所述端盖和 所述制动力调节压板固定安装到所述安全器安装板上,并将所述制动鼓法兰夹紧在所述端 盖与所述制动力调节压板之间。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限速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摩擦片与第二摩擦片分别 粘接固定在所述制动鼓的所述法兰的内外两侧上,所述第一摩擦片与所述端盖接触,而所 述第二摩擦片与所述制动力调节压板接触。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速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座上设置有一个或者 围绕所述离心座的中心等距离分布的多个离心块,每个离心块均通过转轴安装在所述离心 座上。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限速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座上对应于每个离心 块设置有螺柱,所述螺柱的一端通过螺纹固定在所述离心座上,所述螺柱的另一端通过螺 母与弹簧衬垫相配合将调速弹簧压紧在所述离心块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外置摩擦式限速保护装置,其离心式速度触发机构设置在制动鼓内并固定联接于主轴上,当主轴转速超过设定动作速度时,离心块克服调速弹簧的压力向外甩出,甩出的离心块末端与制动鼓内腔的凸齿啮合,带动制动鼓旋转。带有摩擦片的制动鼓法兰夹紧在端盖与制动力调节压板之间,端盖与制动力调节压板被固定在安装板上,并通过压力调节弹簧对制动力调节压板施加预定的压力,使制动鼓相对端盖转动时摩擦产生制动力矩而获得恒定的制动力。本实用新型的限速保护装置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使用方便,并且成本较低,适合用在安装空间狭小并且复位操作不便、运行速度较低的货用施工升降设备或结构简易型施工升降设备上。
【IPC分类】B66B5/04
【公开号】CN205099138
【申请号】CN201520533658
【发明人】穆铭豪, 陈爱华, 宋达文, 李元元, 周恒
【申请人】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