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发泡材料的压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7839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泡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发泡材料的压合模具。



背景技术:

带PU或PE涂层的织物材料,作为表皮,可以包裹某些芯子材料,例如记忆海绵,缝纫后制成床垫之类的产品,具有防水耐摩擦,和生物兼容性等优点。这种产品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X-光设备配套的记忆海绵床垫,就采用了PU图层的表皮和记忆海绵内芯。目前这类产品的制作工艺基本上由手工或缝纫机缝制两层PU涂层织物,再用压合设备封口形成密封的套子。套子开口由拉链开合,由开口塞入记忆海绵后,即可制成使用。

现有的发泡材料的压合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压合时,由于上模和下模没有预留间隙,会造成发泡材料压合过度,易造成发泡材料压合处脱落,影响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发泡材料的压合模具,该压合模具的上模和下模之间存在间隙,进而使得发泡材料不会出现压合过度的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发泡材料的压合模具,包括底座、上模和下模,下模设置在上述底座上,底座上通过支架设有液压缸,上述上模设置在液压缸的驱动杆上,上述上模设有环形的上成型面,上述下模设有环形的下成型面,上述上成型面的形状和上述下成型面的形状相对应,上述上成型面和下成型面配合将发泡材料压合成型;上述上模的上成型面的外围设有环形安装板,上述安装板上安装有防压死顶杆,上述下模上设有防压死凹槽,上述防压死顶杆的位置与上述防压死凹槽的位置对应,上模运动至行程的最低点时,上述防压死顶杆和防压死凹槽配合使得上成型面和下成型面之间存在间隙。

优选地,上述安装板上设有安装通孔,上述防压死顶杆设有外螺纹,防压死顶杆的外螺纹上装配有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上述防压死顶杆穿过上述安装通孔,上述安装板位于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之间,上述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配合将安装板和防压死顶杆紧固。

优选地,上述安装板包括四个角,四个角均安装有防压死顶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由于防压死顶杆的设置,上模和下模不会完全接触,进而使得发泡材料不会发生压合过度的现象;防压死顶杆设置外螺纹,配合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可实现防压死顶杆与安装板的相对位置的调节,即可实现上成型面和下成型面之间的间距的调节,以适应产品作业时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压合模具的上模和下模之间存在间隙,进而使得发泡材料不会出现压合过度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

如图1所示,

一种用于发泡材料4的压合模具,包括底座、上模1和下模2,下模2设置在上述底座上,底座上通过支架设有液压缸,上述上模1设置在液压缸的驱动杆上,上述上模1设有环形的上成型面,上述下模2设有环形的下成型面,上述上成型面的形状和上述下成型面的形状相对应,上述上成型面和下成型面配合将发泡材料4压合成型;上述上模1的上成型面的外围设有环形安装板,上述安装板上安装有防压死顶杆3,上述下模2上设有防压死凹槽,上述防压死顶杆3的位置与上述防压死凹槽的位置对应,上模1运动至行程的最低点时,上述防压死顶杆3和防压死凹槽配合使得上成型面和下成型面之间存在间隙。

上述安装板上设有安装通孔,上述防压死顶杆3设有外螺纹,防压死顶杆3的外螺纹上装配有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上述防压死顶杆3穿过上述安装通孔,上述安装板位于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之间,上述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配合将安装板和防压死顶杆3紧固。

上述安装板包括四个角,四个角均安装有防压死顶杆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由于防压死顶杆3的设置,上模1和下模2不会完全接触,进而使得发泡材料4不会发生压合过度的现象;防压死顶杆3设置外螺纹,配合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可实现防压死顶杆3与安装板的相对位置的调节,即可实现上成型面和下成型面之间的间距的调节,以适应产品作业时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压合模具的上模1和下模2之间存在间隙,进而使得发泡材料4不会出现压合过度的现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