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加热式高光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88232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加热式高光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加热式高光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的塑胶材料被注塑到模具的型腔中时,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模具型腔表面温度越高,产品的表面质量越好,产品内应力也越小。因此,要想获得好的产品表面质量,提高型腔表面温度是个很好的途径。但是现有的注塑模具升温速度和降温速度慢,使得产品表面光洁度不高,并且安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型产品表面光洁,安装方便,加热和降温效率高的电加热式高光注塑模具。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加热式高光注塑模具,包括垫板、模脚、下模板和上模板,所述模脚安装在所述垫板两侧,所述模脚两侧焊接有导柱,所述导柱贯穿所述下模板和所述上模板,所述下模板内设置有两个互相连通的空腔,上部的所述空腔前端连通有蒸汽管接口和水管接口,下部的所述空腔一侧连通有排出口,所述下模板中部焊接有四个凸台,所述凸台之间围成呈矩形的型腔,所述型腔内安装有型芯,所述凸台外侧设置有PCT发热体,所述上模板中部设有剖面呈梯形的凹槽部,所述上模板中部安装有浇口套,所述下模板内设有接线道,所述接线道水平沿所述下模板向上贯穿所述凸台与所述PCT发热体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PCT发热体通过螺钉与所述凸台固定,螺钉穿过PCT发热体固定在凸台内。

作为优选,所述凹槽部扣在所述凸台外表面,凹槽部呈梯形能够与凸台的斜面贴合。

作为优选,所述模脚底部设有条形凸起,所述条形凸起卡接在所述垫板对应设置的条形凹槽内,可以对模脚的位置进行限定。

作为优选,所述上模板表面两侧焊接有挂钩,完成注塑后可以通过挂钩将上模板取出。

作为优选,所述模脚、所述下模板和所述上模板依次从下至上设置,模脚、下模板和上模板可以拆卸组装。

作为优选,所述凸台剖面呈梯形设置,凸台的斜面能够与凹槽部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的蒸汽管接口能够将蒸汽注入到空腔内,对下模板进行加热,水管接口能够将冷却水注入空腔内,使得下模板快速冷却,保证加热和降温效率高;设置的PCT发热体能够对凸台加热,使得型腔内的温度高,成型后产品表面光洁;设置的模脚两侧焊接有导柱,导柱贯穿下模板和上模板,使得下模板和上模板安装方便;设置的接线道水平沿下模板向上贯穿凸台与所述PCT发热体接触,方便PCT发热体接入电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式高光注塑模具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式高光注塑模具的下模板和上模板安装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电加热式高光注塑模具,包括垫板1、模脚2、下模板3和上模板4,模脚2、下模板3和上模板4依次从下至上设置。模脚2安装在垫板1两侧,模脚2底部设有条形凸起17,条形凸起17卡接在垫板1对应设置的条形凹槽18内,可以对模脚2的位置进行限定。模脚2两侧焊接有导柱5,导柱5贯穿下模板3和上模板4,可以限定下模板3和上模板4的位置。上模板4表面两侧焊接有挂钩19。下模板3内设置有两个互相连通的空腔20,上部的空腔20前端连通有蒸汽管接口6和水管接口7,蒸汽管接口6和水管接口7均为内螺纹接口,可以与带有外螺纹的管道安装。下部的空腔20一侧连通有排出口8,排出口8为内螺纹接口,可以与带有外螺纹的管道安装。下模板3中部焊接有四个凸台9,凸台9剖面呈梯形设置。凸台9之间围成呈矩形的型腔10,型腔10内安装有型芯11,凸台9外侧设置有PCT发热体12,PCT发热体12的型号为HG040-150WPCT。发热体12通过螺钉16与凸台9固定。上模板4中部设有剖面呈梯形的凹槽部13,凹槽部13扣在凸台9外表面。上模板4中部安装有浇口套14,注塑原料可以从浇口套14内注入到型腔10。下模板3内设有接线道15,接线道15水平沿下模板3向上贯穿凸台9与PCT发热体12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的蒸汽管接口6能够将蒸汽注入到空腔20内,对下模板3进行加热,水管接口7能够将冷却水注入空腔20内,使得下模板3快速冷却,保证加热和降温效率高;设置的PCT发热体12能够对凸台9加热,使得型腔10内的温度高,成型后产品表面光洁;设置的模脚2两侧焊接有导柱5,导柱5贯穿下模板3和上模板4,使得下模板3和上模板4安装方便;设置的接线道15水平沿所述下模板3向上贯穿凸台9与PCT发热体12接触,方便PCT发热体12接入电线。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