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针式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22288发布日期:2020-11-25 14:14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缩针式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缩针式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采用模具注塑金具嵌入式产品时,需首先将金具进行固定,以防止金具在注塑冲压时产生波动。

现有技术中,一般将金具放置在注塑腔内,然后通过上下两个方向的缩针将金具悬空固定,以便于在注塑时使塑料包裹在金具四周。

然而,对于结构较为复杂或较长的金具,如果仅采用缩针在上下两个方向对金具进行固定,容易导致固定不稳定,在注塑成型时,容易将金具冲击移位。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注塑模具在注塑金具嵌入式产品时,对金具固定不稳定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对金具固定稳固性的缩针式注塑模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缩针式注塑模具,包括:能够合模的前模和后模,所述前模和后模之间具有用于容纳金具的注塑腔;

所述注塑腔的上、下、左和右四个方向上,均设有适于伸入到注塑腔内的缩针,所述缩针通过设置在模具外部的驱动装置进行伸缩驱动。

作为优选方案,位于所述注塑腔的上、下、左和右四个方向的所述缩针,均具有多个。

作为优选方案,位于所述注塑腔的同一方向上的多个所述缩针均匀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位于所述注塑腔的同一方向上的多个所述缩针,通过第一固定座连接为一个或者若干个整体,所述第一固定座连接在缩针的远离所述注塑腔的一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固定座的移动方向与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方向垂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装置通过连杆驱动所述第一固定座进行移动。

作为优选方案,位于所述注塑腔的上下两侧的缩针的驱动装置,与所述连杆通过第二固定座连接,所述连杆的移动方向与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方向平行。

作为优选方案,位于所述注塑腔的上下两侧的缩针的驱动装置,均采用至少两个并列设置的油缸。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反铲机构,具有用于阻挡所述第一固定座进行复位移动的反铲块,所述第一固定座上具有用于容纳所述反铲块的固定槽。

作为优选方案,位于所述注塑腔的上方的锁针的驱动装置,同时还作为位于所述注塑腔的左右两侧中的其中一侧的反铲块的驱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缩针式注塑模具,在进行注塑金具时,将金具放置在注塑腔内后,通过缩针能够对金具的上、下、左和右四个方向进行固定,从而保证金具固定的稳定性,避免在注塑时金具移位。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缩针式注塑模具,位于注塑腔的上、下、左和右四个方向的缩针均具有多个,因此可便于对结构较为复杂或较长的金具进行更好的固定。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缩针式注塑模具,位于注塑腔的同一方向上的多个缩针通过第一固定座连接为整体,可便于对同一方向的缩针进行同时移动,从而保证对金具的均匀出力;另外,位于同一方向的多个所述缩针可分为若干小组,每一小组分别连接在一个第一固定座上,从而构成多个小整体,通过对多个小整体的同时驱动,从而使缩针同时移动。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缩针式注塑模具,第一固定座的移动方向与其驱动装置的驱动方向垂直,从而使驱动装置与缩针之间实现可分离连接,当需要缩针保持顶出状态时,只需对第一固定座进行固定,而无需是驱动装置保持推力的大小。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缩针式注塑模具,具有反铲机构,通过将反铲块插入到第一固定座的固定槽内,从而用于阻挡第一固定座复位,使缩针保持在顶出状态,避免由于注塑冲力过大导致缩针复位移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缩针式注塑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沿a-a线的主视剖视图。

图5为图3中沿b-b线的主视剖视图。

图6为模具内的缩针机构的第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主视图。

图8为模具内的缩针机构的第二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前模;2、后模;3、第一驱动装置;4、第二驱动装置;5、第三驱动装置;6、第四驱动装置;7、注塑腔;8、缩针;9、第一固定座;10、连杆;11、第二固定座;12、反铲块;13、第五驱动装置;14、金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缩针式注塑模具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包括:前模1和后模2,所述前模1和后模2合模后,在前模1和后模2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金具14的注塑腔7。所述注塑腔7的上、下、左和右四个方向上,均设有适于伸入到注塑腔7内的缩针8,所述缩针8通过设置在模具外部的驱动装置进行伸缩驱动。

如图2所示,用于驱动缩针8的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3、第二驱动装置4、第三驱动装置5和第四驱动装置6,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位于模具的一侧上方,用于驱动位于注塑腔7上方的缩针8;所述第二驱动装置4位于模具的一侧下方,用于驱动位于注塑腔7下方的缩针8;所述第三驱动装置5和第四驱动装置6分别位于模具的两侧,用于分别驱动位于注塑腔7左右两侧的缩针8。

如图3、图4所示,所述第三驱动装置5和第四驱动装置6的驱动端分别与一个第二固定座11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座11与连杆10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连杆10的移动方向与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方向垂直,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固定座11能够使连杆10进行左右滑动;所述连杆10的另一端通过紧固件连接第一固定座9,所述第一固定座9上连接所述缩针8,从而通过连杆10带动缩针8进行左右移动,从而伸入或抽出所述注塑腔7。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和第二驱动装置4的驱动端分别与一个第二固定座11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座11与连杆10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连杆10的移动方向与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方向平行,通过驱动装置的驱动,所述第二固定座11能够使连杆10进行左右滑动;所述连杆10的另一端滑动连接第一固定座9,所述第一固定座9的移动方向与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固定座9上连接所述缩针8,从而通过连杆10带动缩针8进行上下移动,从而伸入或抽出所述注塑腔7。

如图5所示,位于注塑腔7两侧的用于连接缩针8的第一固定座9上,具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用于容纳反铲机构的反铲块12。当第一固定座9带动缩针8朝向注塑腔7方向移动到位后,第一固定座9上的固定槽与反铲块12相对,驱动反铲块12插入到固定槽内后,可阻挡第一固定座9朝向远离注塑腔7的方向复位。

其中,用于阻挡位于注塑腔7右侧的第一固定座9复位的反铲块12,采用第五驱动装置13进行驱动。而用于阻挡位于注塑腔7左侧的第一固定座9复位的反铲块12,由于与第一驱动装置3同侧,因此采用第一驱动装置3进行驱动,即,第一驱动装置3用于对位于注塑腔7上方的锁针进行驱动的同时,还对用于阻挡位于注塑腔7左侧的第一固定座9复位的反铲块12进行驱动,如此设置,可节省一个专门对反铲块12进行驱动的驱动装置。

如图6、7、8所示,位于所述注塑腔7的上、下、左和右四个方向的所述缩针8,均具有均匀设置的多个。其中,位于左右两个方向的缩针8,在远离所述注塑腔7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座9连接为一个整体,该整体通过多个连杆10共同驱动;而位于上下两个方向的多个所述缩针8,在远离所述注塑腔7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座9连接为若干个整体,其中每一个小整体均通过多个连杆10进行驱动,而位于同一方向上的多个连杆10,均通过第二固定座11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使连杆10的驱动驱动出力均匀。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第二驱动装置4和第五驱动装置13均采用两个并列设置的油缸进行驱动,而第三驱动装置5和第四驱动装置6分别采用一个油缸。

工作原理

在将金具14放置到前模1和后模2的注塑腔7内后,将前模1和后模2进行合模,然后启动第三驱动装置5和第四驱动装置6,使位于注塑腔7左右两侧的缩针8朝向注塑腔7方向伸入,从而使缩针8的顶端分别抵接在金具14的左右两侧。

然后,启动第一驱动装置3、第二驱动装置4和第五驱动装置13,使位于注塑腔7上下两侧的缩针8朝向注塑腔7方向伸入,从而使缩针8的顶端分别抵接在金具14的上下两侧。并且通过第一驱动装置3和第五驱动装置13的驱动,使位于左右两侧的反铲块12,分别插入到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座9内,从而阻挡位于注塑腔7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座9的复位,防止在注塑过程中,位于金具14左右两侧的缩针8抵顶不紧。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