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燃烧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20114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燃烧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灶具燃烧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现有技术,一种灶具燃烧器,包括炉头、分火器座、内火盖和外环火盖,分火器座上有内火盖、外环燃气槽、径向通道和轴向二次空气通道;内火盖和外环火盖分别与内火盖座和外环燃气槽配合。存在问题是:不能实现上进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燃烧组件,它可以实现上进风,而且空气充足燃烧充分,节能。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燃烧组件,包括分火器座、内火盖和外环火盖,分火器座上有内火盖、外环燃气槽、径向通道和轴向二次空气通道;内火盖和外环火盖分别与内火盖座和外环燃气槽配合;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分火器座包括上座和下盖,
[0005]上座上有设置在上表面的内火盖座、设置在内火盖座内的且与内火盖座顶部的出气孔相连通的中心进气管、与内火盖座相通的下开口的径向导气槽和位于相邻二个径向导气槽之间有轴向导气孔;
[0006]所述下盖包括上开口的容置腔、容置腔上的沿板和筒体,沿板与筒体的轴向的上部连接,容置腔的底板和筒体的轴向下端面之间有高度差,筒体的下部有径向空气孔;容置腔、沿板和沿板下部的筒体构成空气进气腔,径向空气孔与空气进气腔相通;
[0007]所述容置腔的底板上有贯通孔、位于底板下表面中心的接口,贯通孔的形状与轴向导气孔的形状相适应;
[0008]上座设置在容置腔内并与容置腔的底板贴合,底板封闭径向导气槽的下开口,贯通孔和轴向导气孔相对接;上座的周向上与容置腔之间有导气间隙,上座的径向边缘与筒体构成外环燃气槽,中心孔进气管位于接口内;中心进气管与接口之间的间隙构成外环进气孔。
[0009]所述的一种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燃烧组件,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径向通道左旋或右旋。
[0010]所述的一种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燃烧组件,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一引射管、弓丨射管包括头部和体部,头部插入中心进气管内,体部与中心进气管端面配合止位;引射管的内径小于中心进气管的内径。
[0011 ]所述的一种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燃烧组件,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内火盖包括顶板和筒体部,筒体部与顶板相邻的部位设置有内燃烧孔;
[0012]所述筒体部的下部有径向的引火板,引火板上有引火孔与筒体部相通。
[0013]所述的一种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燃烧组件,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引火板的端部设置有导火板。
[0014]所述的一种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燃烧组件,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引火板的下表面上有定位柱,所述分火器座上有内火盖座相邻的定位座,定位座有定位孔;定位柱插入定位孔内。
[0015]所述的一种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燃烧组件,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外环火盖包括内环壁板、顶圆环板和外环壁板,
[0016]所述内环壁板上设置有左旋或右旋的沿内环壁板母线的燃烧孔,所述顶圆环板和外环壁板相交处的肩部设置有外燃烧孔。
[0017]所述的一种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燃烧组件,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容置腔呈倒圆锥台形。
[0018]本实用新型一种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燃烧组件,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部件没有增加,而且装配方便,实现上进风,一次空气和二次空气均从径向空气孔中进入,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之一。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之二。
[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之一。
[00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之二。
[0023]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之三。
[0024]图6是本实用新型内火盖的立体图。
[0025]图7是本实用新型下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27]如图1所示,一种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燃烧组件,包括分火器座1、内火盖2和外环火盖3,分火器座I上有内火盖座1A、外环燃气槽1B、径向通道IC和轴向二次空气通道1D;内火盖2和外环火盖3分别与内火盖座IA和外环燃气槽IB配合。
[0028]所述分火器座I包括上座4和下盖5,
[0029]上座4上有设置在上表面的内火盖座IA、设置在内火盖座内的且与内火盖座顶部的出气孔相连通的中心进气管41、与内火盖座相通的下开口的径向导气槽42和位于相邻二个径向导气槽之间有轴向导气孔43;
[0030]所述下盖5包括上开口的容置腔51、容置腔51上的沿板52和筒体53,沿板52与筒体53的轴向的上部连接,如图7所示,容置腔51的底板和筒体的轴向下端面在高度差H,筒体53的下部有径向空气孔531,径向空气孔531与容置腔51和筒体53之间的间隙相通;即容置腔51、沿板52和沿板52下部的筒体53构成空气进气腔532;使用时,筒体53的下端与接液盘贴合,灶具底壳内的一次空气经径向空气孔531、空气进气腔532然后进入灶具的底壳,另一方面二次空气由空气进气腔532、径向通道IC进入内火盖2和外环火盖3之间;
[0031]所述容置腔51的底板上有贯通孔511、位于底板下表面中心的接口512,贯通孔511的形状与轴向导气孔43的形状相适应;所述容置腔51呈倒圆锥台形。
[0032]上座4设置在容置腔51内并与容置腔51的底板贴合,底板封闭径向导气槽42的下开口,贯通孔511和轴向导气孔43相对接;上座4的周向上与容置腔51之间有导气间隙,上座4的径向边缘与沿板52上部的筒体53构成外环燃气槽1B,中心孔进气管41位于接口512内;中心进气管41与接口 512之间的间隙构成外环进气孔513。
[0033]所述径向通道IC左旋或右旋。
[0034]还包括一引射管6、引射管6包括头部61和体部62,头部61插入中心进气管41内,体部62与中心进气管41端面配合止位;引射管6的内径小于中心进气管41的内径。
[0035]如图6所示,所述内火盖2包括顶板21和筒体部22,筒体部22与顶板21相邻的部位设置有内燃烧孔;
[0036]所述筒体部22的下部有径向的引火板23,引火板23上有引火孔231与筒体部22相通。引火板23的端部设置有导火板232。
[0037]所述引火板23的端部设置有导火板232。
[0038]所述引火板23的下表面上有定位柱24,所述分火器座I上有与内火盖座IA相邻的定位座IE,定位座有定位孔;定位柱24插入定位孔内。
[0039]所述外环火盖3包括内环壁板31、顶圆环板32和外环壁板33,
[0040]所述内环壁板31上设置有左旋或右旋的沿内环壁板母线的燃烧孔,所述顶圆环板32和外环壁板33相交处的肩部设置有外燃烧孔。
[0041]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燃烧组件,包括分火器座、内火盖和外环火盖,分火器座上有内火盖座、外环燃气槽、径向通道和轴向二次空气通道;内火盖和外环火盖分别与内火盖座和外环燃气槽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火器座包括上座和下盖, 上座上有设置在上表面的内火盖座、设置在内火盖座内的且与内火盖座顶部的出气孔相连通的中心进气管、与内火盖座相通的下开口的径向导气槽和位于相邻二个径向导气槽之间有轴向导气孔; 所述下盖包括上开口的容置腔、容置腔上的沿板和筒体,沿板与筒体的轴向的上部连接,容置腔的底板和筒体的轴向下端面之间有高度差,筒体的下部有径向空气孔;容置腔、沿板和沿板下部的筒体构成空气进气腔,径向空气孔与空气进气腔相通; 所述容置腔的底板上有贯通孔、位于底板下表面中心的接口,贯通孔的形状与轴向导气孔的形状相适应; 上座设置在容置腔内并与容置腔的底板贴合,底板封闭径向导气槽的下开口,贯通孔和轴向导气孔相对接;上座的周向上与容置腔之间有导气间隙,上座的径向边缘与筒体构成外环燃气槽,中心孔进气管位于接口内;中心进气管与接口之间的间隙构成外环进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燃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通道左旋或右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燃烧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引射管、引射管包括头部和体部,头部插入中心进气管内,体部与中心进气管端面配合止位;弓I射管的内径小于中心进气管的内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燃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火盖包括顶板和筒体部,筒体部与顶板相邻的部位设置有内燃烧孔; 所述筒体部的下部有径向的引火板,引火板上有引火孔与筒体部相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燃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火板的端部设置有导火板。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燃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火板的下表面上有定位柱,所述分火器座上有内火盖座相邻的定位座,定位座有定位孔;定位柱插入定位孔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燃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火盖包括内环壁板、顶圆环板和外环壁板, 所述内环壁板上设置有左旋或右旋的沿内环壁板母线的燃烧孔,所述顶圆环板和外环壁板相交处的肩部设置有外燃烧孔。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燃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呈倒圆锥台形。
【专利摘要】一种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燃烧组件,包括分火器座、内火盖和外环火盖,分火器座上有内火盖座、外环燃气槽、径向通道和轴向二次空气通道;所述分火器座包括上座和下盖,所述下盖包括上开口的容置腔、容置腔上的沿板和筒体,沿板与筒体的轴向的上部连接,容置腔的底板和筒体的轴向下端面之间有高度差,筒体的下部有径向空气孔;容置腔、沿板和沿板下部的筒体构成空气进气腔,径向空气孔与空气进气腔相通。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部件没有增加,而且装配方便,实现上进风,一次空气和二次空气均从径向空气孔中进入,结构简单。
【IPC分类】F23D14/46, F23D14/04
【公开号】CN205332213
【申请号】CN201620016294
【发明人】米永峰, 李军, 李云海, 李飞, 赵东斐
【申请人】米永峰
【公开日】2016年6月22日
【申请日】2016年1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