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热式自动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05715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预热式自动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用窑炉技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预热式自动进料装置。 技术背景在现有的技术中,尤其是炼铝工业用窑炉技术中,公知的技术是使用机械设备将锭状固体料通过炉门装入炉内,这种技术通常会由于放料操作对炉内拔渣斜坡有一定的冲击,造成斜坡损坏,需定期修复,并且新加入的锭状固体料是冷料,对炉子熔化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这是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预热式自动进料装置的技术方案,该方案综合考虑装料与加热的功能,而设计的一种带有预热式自动进料机构,既降低了对炉用加热器加热能力的要求,又节省了人力劳动,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预热式自动进料装置,包括炉体,在炉体侧墙上设置倾斜进料通道,倾斜进料通道延伸到炉体外部,延伸在炉体外部的倾斜进料通道长度大于单个铝锭的长度,特征在于,在炉体外部的倾斜进料通道外侧设置有感应加热器,在倾斜进料通道口前设置有铝锭进料步进机构及铝锭进料推进机构;进一步,所述的倾斜进料通道的倾斜角为10°到45° ;进一步,在炉体外部的倾斜进料通道上有测温孔,在测温孔内安装有测温传感器, 测温传感器与测温控制器相连;进一步,所述的感应加热器为感应线圈加热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避免了过去从炉门装铝锭对拔渣斜坡的冲击损坏;2、自动填料更为精确,减少人为控制的影响因素;3、降低了对炉内供热器供热能力的要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图1、图2中,1为炉底,2为炉体侧墙,3为测温孔,可在测温孔内安装有测温传感器,测温传感器与测温控制器相连,4为倾斜进料通道,也即为铝锭进料通道,倾斜角为 10°到45°倾斜角,它一直延伸到炉体外部,5为感应加热器,感应加热器可为感应线圈加热器,6为倾斜进料通道口,7为铝锭进料步进机构,8为铝锭,9为铝锭进料推进机构;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方案的工业窑炉上的新型预热式自动进料装置,在炉体外部的倾斜进料通道4长度大于单个铝锭的长度,一般为一米以上(一般铝锭15公斤的长度有660mm和 730mm, 20公斤的长度有800mm和805mm等,通道长度大于单个铝锭的长度,可根据装入料的尺寸设定),延伸到炉体外部的装料通道4由耐火材料砌筑而成,在炉体外部的倾斜进料通道4上预留测温孔3,通道延伸在炉体外部部分外侧设置感应线圈加热器,对在通道内的铝锭加热,沿着通道方向依次设置铝锭进料步进机构7、铝锭进料推进机构9。具体工作过程是铝锭进料步进机构7把铝锭8送至通道口 6,铝锭进料推进机构9把铝锭8推至倾斜进料通道6内,铝锭进料推进机构9复原的同时,铝锭进料步进机构7送下一个铝锭8至通道口 6,同时感应线圈加热器对通道内的铝锭加热,测温传感器通过测温孔3,测定通道内铝锭的温度,当铝锭温度达到预定值后(铝锭的熔点在660°C当铝锭达到设定的温度(加热到 560°C至620°C,保持铝锭在通道内为固体,以免形成熔液,长期使用会在通道内结渣),测温控制器会发出一个信号,铝锭进料推进机构9得到信号后,自动启动,把通道口 6的铝锭8 推入斜进料通道内,新推入斜进料通道内的铝锭推着已经加热至设定稳定的铝锭滑落到炉底1 (经预热的铝锭,在炉膛内稍微加热,即可熔化成铝液),这样周期运行。
权利要求1.一种预热式自动进料装置,包括炉体,在炉体侧墙(2)上设置倾斜进料通道(4),倾斜进料通道(4)延伸到炉体外部,延伸在炉体外部的倾斜进料通道(4)长度大于单个铝锭的长度,其特征在于,在炉体外部的倾斜进料通道(4)外侧设置有感应加热器(5),在倾斜进料通道口(6)前设置有铝锭进料步进机构(7)及铝锭进料推进机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热式自动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倾斜进料通道(4)的倾斜角为10°到45°倾斜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热式自动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炉体外部的倾斜进料通道(4)上有测温孔(3),在测温孔(3)内安装有测温传感器,测温传感器与测温控制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热式自动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感应加热器(5)为感应线圈加热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用窑炉技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预热式自动进料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炉体,在炉体侧墙上设置倾斜进料通道,倾斜进料通道延伸到炉体外部,延伸在炉体外部的倾斜进料通道长度大于单个铝锭的长度,特征在于,在炉体外部的倾斜进料通道外侧设置有感应加热器,在倾斜进料通道口前设置有铝锭进料步进机构及铝锭进料推进机构。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独特,避免了过去从炉门装铝锭对拔渣斜坡的冲击损坏,使自动填料更为精确,减少人为控制的影响因素,降低了对炉内供热器供热能力的要求。
文档编号F27D13/00GK201983640SQ201120010839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4日
发明者张东亚, 彭斌强, 李勇, 李少辉, 李雷 申请人:河南中色赛尔工业炉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