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式电除尘冲洗水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04887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湿式电除尘冲洗水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湿式电除尘冲洗水循环利用系统,属于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大中型火力发电厂广泛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静电除尘和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对烟气进行净化处理,为了满足最新的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GB 1323-2011)的要求,在湿法脱硫系统之后增设湿式电除尘器,不仅能够稳定地脱除烟气中的细颗粒物、硫氧化物的微液滴和烟气携带的石膏浆液,而且可有效地消除无烟气换热器的湿法脱硫系统可能形成的石膏雨现象。湿式电除尘器和湿法脱硫系统的运行均需要消耗大量的水,以1000MW机组为例,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工艺水补水约为100t/h,湿式电除尘的工艺补水量亦达到40t/h。常规设计的湿法脱硫和湿式电除尘的水系统往往相互独立,水的循环利用率较低,尤其是湿式电除尘的冲洗废水处置利用率低,造成极大的水资源浪费,推高了污染物控制成本。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弥补湿式电除尘冲洗水循环利用率较低的不足,而提出一种湿式电除尘冲洗水循环利用系统,它能实现湿式电除尘冲洗水高效循环利用,大大节约了火力发电厂烟气污染物控制过程中的用水。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设计方案来完成的:它主要包括:在湿法脱硫系统之后增设有湿式电除尘器,在所述湿式电除尘器的下面设置有用于汇集从湿式电除尘器集电极流下冲洗废水的灰斗,所述灰斗通过接管连通废水箱,废水箱的上层侧壁上通过连通管连通一带有加减处理装置的循环水箱,所述循环水箱通过一冲洗水循环泵连通湿式电除尘器的循环水系统中;
[0005]所述废水箱的底部通过废水管接出,并直接或/和经过处理后连通湿式脱硫系统。
[0006]所述废水箱的底部接出的废水管将废水分两路接出,一路直接连通湿式脱硫系统,另一路连接一能进行固液分离的预澄清器,该预澄清器上连接有一将澄清水送入除雾器清洗水箱,并通过一除雾器清洗水泵连通湿式脱硫系统;所述预澄清器底部通过接管相接有能将底部浓缩物排入废水处理系统的排泥泵。
[0007]所述的湿法脱硫系统和湿式电除尘器还分别连接有一路工艺补水,所述工艺补水又分为三支路补水;其中一支路补水直接连通湿式电除尘器,另一支路连接脱硫工艺水箱后连通湿式脱硫系统;还有一支路连接于除雾器冲洗水箱。
[0008]所述的加减处理装置包括一碱液箱,该碱液箱通过一加碱泵与循环水箱连通;所述冲洗水循环泵后的接管上设置有过滤网构成的过滤器。
[0009]所述工艺补水的三支路补水的补水量比例是:第一之路补水占总工艺补水量的35-45%,第二之路补水占总工艺补水量的3-5%,第三之路补水占总工艺补水量的50-62%,三支路总补水量为100%t/h。
[0010]所述废水箱的底部接出的废水管将废水分两路接出的量分别是:一路直接连通湿式脱硫系统的废水占总量的30%t/h,另一路连接预澄清器的废水占总量的70% t/h ;而从预澄清器底部的浓缩物为进入预澄清器总废水量的0.1-0.2,其余处理后进入除雾器冲洗水箱中。
[0011]湿式电除尘集电极流下的冲洗水经灰斗收集进入废水箱内沉淀,废水箱上层澄清水进入循环水箱,由冲洗水循环泵打入湿式电除尘循环利用;废水箱底部部分废水可直接作为脱硫工艺水进入脱硫系统使用,其余废水则在预澄清器内经固液分离后,上部澄清水流入除雾器清洗水箱,与工艺补水一起经由除雾器冲洗水泵至除雾器,完成对除雾器的冲洗。
[0012]本实用新型采用湿式电除尘冲洗水同湿法脱硫系统相结合的技术方案,该方案的优点为:大大节约了火力发电厂烟气污染物控制过程中的用水,实现了冲洗废水的循环利用。回用至同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1000MW机组的湿式电除尘冲洗水循环利用系统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介绍:图1所示,一种湿式电除尘冲洗水循环利用系统,它主要包括:在湿法脱硫系统I之后增设有湿式电除尘器2,在所述湿式电除尘器2的下面设置有用于汇集从湿式电除尘器集电极流下冲洗废水的灰斗3,所述灰斗3通过接管4连通废水箱5,废水箱5的上层侧壁上通过连通管6连通一带有加减处理装置7的循环水箱8,所述循环水箱8通过一冲洗水循环泵9连通湿式电除尘器2的循环水系统10中;所述废水箱5的底部通过废水泵11接出、并直接或/和经过处理后连通湿式脱硫系统
1
[0015]图中所示,所述废水箱5的底部接出的废水泵11将废水分两路接出,一路直接连通湿式脱硫系统1,另一路连接一能进行固液分离的预澄清器12,该预澄清器12上连接有一将澄清水送入除雾器清洗水箱13,并通过一除雾器清洗水泵14连通湿式脱硫系统I ;所述预澄清器12底部通过接管相接有能将底部浓缩物排入废水处理系统的排泥泵15。
[00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湿法脱硫系统I和湿式电除尘器2还分别连接有一路工艺补水16,所述工艺补水16又分为三支路补水;其中第一支路补水17直接连通湿式电除尘器1,第二支路补水18连接脱硫工艺水箱19后连通湿式脱硫系统I ;还有一第三支路补水20连接于除雾器冲洗水箱13。
[0017]所述的加减处理装置7包括一碱液箱71,该碱液箱71通过一加碱泵72与循环水箱8连通;所述冲洗水循环泵9后的接管上设置有过滤网构成的过滤器21。
[0018]所述工艺补水16的三支路补水的补水量比例是:第一之路补水17占总工艺补水量的35-45%,第二之路补水18占总工艺补水量的3-5%,第三之路补水20占总工艺补水量的50-62%,三支路总补水量为100%t/h。
[0019]所述废水箱5的底部接出的废水管11将废水分两路接出的量分别是:一路直接连通湿式脱硫系统的废水占总量的30%t/h,另一路连接预澄清器的废水占总量的70% t/h ;而从预澄清器底部的浓缩物为进入预澄清器总废水量的0.1-0.2,其余处理后进入除雾器冲洗水箱中。
[0020]实施例:
[0021]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湿式电除尘冲洗水循环利用系统应用于1000丽机组的一种流程示意图,所述湿式电除尘的冲洗水包括冲洗循环水和流量为40t/h的工艺补水,从湿式电除尘集电极流下的冲洗废水在灰斗汇集后进入废水箱,废水箱上层澄清水引自循环水箱,经加碱中和处理之后,由冲洗水循环泵打入湿式电除尘进行循环再利用;废水箱底部的废水则作为脱硫工艺水。
[0022]湿式电除尘冲洗废水箱底部的废水,其中流量12t/h的废水可直接进入脱硫系统的进行利用,剩余流量为28t/h的废水进入预澄清器内进行固液分离后,预澄清器内澄清水以26t/h的流量自流进入脱硫吸收塔除雾器清洗水箱,与流量为57t/h的工艺补水一起由除雾器清洗水泵泵入脱硫吸收塔对除雾器进行冲洗,实现湿式电除尘冲洗水的循环回用;预澄清器底部浓缩物则通过排泥泵以2t/h的流量排入废水处理系统。
【主权项】
1.湿式电除尘冲洗水循环利用系统,它主要包括:在湿法脱硫系统之后增设有湿式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式电除尘器的下面设置有用于汇集从湿式电除尘器集电极流下冲洗废水的灰斗,所述灰斗通过接管连通废水箱,废水箱的上层侧壁上通过连通管连通一带有加减处理装置的循环水箱,所述循环水箱通过一冲洗水循环泵连通湿式电除尘器的循环水系统中; 所述废水箱的底部通过废水管接出,并直接或/和经过处理后连通湿式脱硫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电除尘冲洗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箱的底部接出的废水管将废水分两路接出,一路直接连通湿式脱硫系统,另一路连接一能进行固液分离的预澄清器,该预澄清器上连接有一将澄清水送入除雾器清洗水箱,并通过一除雾器清洗水泵连通湿式脱硫系统;所述预澄清器底部通过接管相接有能将底部浓缩物排入废水处理系统的排泥泵。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湿式电除尘冲洗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湿法脱硫系统和湿式电除尘器还分别连接有一路工艺补水,所述工艺补水又分为三支路补水;其中第一支路补水直接连通湿式电除尘器,第二支路补水连接脱硫工艺水箱后连通湿式脱硫系统;还有一第三支路补水连接于除雾器冲洗水箱。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电除尘冲洗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减处理装置包括一碱液箱,该碱液箱通过一加碱泵与循环水箱连通;所述冲洗水循环泵后的接管上设置有过滤网构成的过滤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湿式电除尘冲洗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补水的三支路补水的补水量比例是:第一之路补水占总工艺补水量的35-45%,第二之路补水占总工艺补水量的3-5%,第三之路补水占总工艺补水量的50-62%,三支路总补水量为100%t/h0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式电除尘冲洗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箱的底部接出的废水管将废水分两路接出的量分别是:一路直接连通湿式脱硫系统的废水占总量的30%t/h,另一路连接预澄清器的废水占总量的70% t/h ;而从预澄清器底部的浓缩物为进入预澄清器总废水量的0.1-0.2,其余处理后进入除雾器冲洗水箱中。
【专利摘要】湿式电除尘冲洗水循环利用系统,它主要包括:在湿法脱硫系统之后增设有湿式电除尘器,在所述湿式电除尘器的下面设置有用于汇集从湿式电除尘器集电极流下冲洗废水的灰斗,所述灰斗通过接管连通废水箱,废水箱的上层侧壁上通过连通管连通一带有加减处理装置的循环水箱,所述循环水箱通过一冲洗水循环泵连通湿式电除尘器的循环水系统中;所述废水箱的底部通过废水管接出,并直接或/和经过处理后连通湿式脱硫系统;本实用新型实现冲洗水的循环再利用,减少了湿法脱硫系统工艺补水的耗量,达到了节水减排的目的。
【IPC分类】B03C3/78, B03C3/16, C02F9/04, C02F1/52, B01D53/18
【公开号】CN204656734
【申请号】CN201420828757
【发明人】罗钟高, 田家平, 光旭, 沈又幸, 李琪, 袁勤勇, 张卫灵, 程慧, 卞卡, 张加权
【申请人】浙江省电力设计院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