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压器与发动机缸体后置连接的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56388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增压器与发动机缸体后置连接的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的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增压器与发动机缸体后置连接的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发动机的增压器与排气歧管连接,并与排气歧管一起布置在发动机缸体的排气侧中部。对于不断出现的新型车辆,由于受到发动机布置空间的限制及进排气系统的要求,增压器已不能再设置在发动机缸体的排气侧中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增压器与发动机缸体后置连接的组合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布置合理、不受发动机布置空间限制的特点。本实用新型包括发动机缸体、固定在发动机缸体排气侧中部的排气歧管、增压器,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弯形排气接管和用于固定弯形排气接管的支架,其中,排气歧管通过所述弯形排气接管与增压器连接,支架固定在发动机缸体的后端。所述弯形排气接管设有螺纹盲孔,所述支架设有与螺纹盲孔相配合的连接孔,弯形排气接管通过螺栓和螺纹盲孔、连接孔固定在支架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弯形排气接管将排气歧管与增压器连接,将增压器固定在发动机缸体的后端,即将增压器与发动机缸体进行后置连接,使增压器的布置不受发动机布置空间的限制,并满足进排气系统的要求,从而解决增压器的布置难题。

图1为现有增压器的布置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暨装配示意图;图3为图2的A向示意图;图4为图2的B向示意图;图5为弯形排气接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排气歧管、增压器、弯形排气接管和支架的连接示意图。图中1——发动机缸体、2——排气歧管、3——增压器、4——弯形排气接管 (4. 1——螺纹盲孔)、5——支架(5. 1——连接孔)、6——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包括发动机缸体1、固定在发动机缸体1排气侧中部的排气歧管2、增压器3,还包括弯形排气接管4和用于固定弯形排气接管4的支架5,其中,排气歧管2通过弯形排气接管4与增压器3连接,支架5固定在发动机缸体1的后端。弯形排气接管4设有螺纹盲孔4. 1,支架5设有与螺纹盲孔4. 1相配合的连接孔5. 1,弯形排气接管4通过螺栓6和螺纹盲孔4. 1、连接孔5. 1固定在所述支架5上。 本增压器与发动机缸体后置连接的组合结构,将增压器固定在发动机缸体的后端,即将增压器与发动机缸体进行后置连接,使增压器的布置不受发动机布置空间的限制, 并满足进排气系统的要求,从而解决了增压器布置难题。
权利要求1.一种增压器与发动机缸体后置连接的组合结构,包括发动机缸体(1)、固定在发动机缸体(1)排气侧中部的排气歧管O)、增压器(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弯形排气接管(4) 和用于固定弯形排气接管的支架(5),其中,所述排气歧管( 通过所述弯形排气接管 (4)与增压器C3)连接,所述支架(5)固定在发动机缸体(1)的后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器与发动机缸体后置连接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形排气接管(4)设有螺纹盲孔(4. 1),所述支架( 设有与螺纹盲孔(4. 1)相配合的连接孔(5. 1),所述弯形排气接管(4)通过螺栓(6)和螺纹盲孔(4. 1)、连接孔(5. 1)固定在所述支架(5)上。
专利摘要一种增压器与发动机缸体后置连接的组合结构,解决由于新型车辆发动机布置空间限制及进排气系统的要求,增压器已不能再设置在发动机缸体的排气侧中部的难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发动机缸体、固定在发动机缸体排气侧中部的排气歧管、增压器,还包括弯形排气接管和用于固定弯形排气接管的支架,其中,排气歧管通过所述弯形排气接管与增压器连接,支架固定在发动机缸体的后端,即将增压器与发动机缸体进行后置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增压器布置难题。
文档编号F01N13/10GK201963383SQ201020686219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9日
发明者余国强, 李书伟, 邓基峰 申请人: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