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缸盖油腔泄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46796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气缸盖油腔泄油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缸盖油腔泄油结构,包括气缸盖,所述气缸盖上部设有进气缸盖螺栓孔和排气缸盖螺栓孔,所述气缸盖上部设有油腔,气缸盖的进气缸盖螺栓孔和排气缸盖螺栓孔一侧设有泄油孔,所述泄油孔上接油腔贯穿至气缸盖底部,泄油孔中设置有避让进排气歧管固定螺栓孔的凸台,所述凸台横向设置于泄油孔中。此结构不仅达到充分泄油的目的,同时减轻缸盖重量,缸盖外形紧凑。
【专利说明】气缸盖油腔泄油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缸盖油腔泄油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发动机缸盖泄油孔是为了及时泄掉发动机缸盖油腔里的润滑油,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行,目前,发动机的泄油孔一般布置在缸盖的进排气侧,避让水套、气道、缸盖螺栓孔、气阀弹簧座面、进排气歧管螺栓等,通过机加2?3个回油孔达到回油的作用,一般布置困难,无法有效达到回油目的,所以,通常情况下会采取增大缸盖宽度,以达到增加回油孔面积,这样就加大了发动机外形尺寸,使得发动机结构不紧凑。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消费者对发动机的轻量化要求越来越高,让发动机结构更紧凑,重量更轻,是现有技术中需要突破的难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重量轻的气缸盖油腔泄油结构,以满足发动机轻量化的需求。
[0004]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气缸盖油腔泄油结构,包括气缸盖,所述气缸盖上部设有进气缸盖螺栓孔和排气缸盖螺栓孔,所述气缸盖上部设有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的进气缸盖螺栓孔和排气缸盖螺栓孔一侧设有泄油孔,所述泄油孔上接油腔贯穿至气缸盖底部,泄油孔中设置有避让进排气歧管固定螺栓孔的凸台,所述凸台横向设置于泄油孔中。
[0005]进一步地,所述泄油孔腔体为上小下大结构。
[0006]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气侧每个进气缸盖螺栓孔一侧设有进气侧泄油孔,所述排气侧第3个排气缸盖螺栓孔一侧设有排气侧泄油孔。
[0007]再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缸盖螺栓孔外侧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延伸至泄油孔中,为了增加缸盖螺栓孔的强度。
[0008]再进一步地,所述泄油孔腔壁距缸盖螺栓孔最小距离为10 ± 1mm。
[0009]再进一步地,所述泄油孔腔壁距缸盖外表面最小壁厚为4mm。
[001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气缸盖进排气侧缸盖螺栓孔侧设置又有泄油孔,并在泄油孔中设置凸台避让进排气歧管螺栓孔,同时设计加强筋增加气缸盖螺栓孔强度;这样在保证原缸盖尺寸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铸造泄油孔,充分利用进排气歧管固定螺栓孔与气缸盖螺栓孔之间的空间,不仅达到充分回油的作用,且缸盖重量减轻,外形紧凑。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缸盖油腔泄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图2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制造缸盖泄油孔所用的油腔砂芯结构示意图。[0015]图中:气缸盖1,油腔2,进气缸盖螺栓孔3,排气缸盖螺栓孔5,进气侧泄油孔4,排气侧泄油孔6,油腔砂芯7,凹坑8,凸台9,加强筋凹坑10,加强筋11。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7]图中所示的气缸盖油腔泄油结构,包括气缸盖1,所述气缸盖I上部设有进气缸盖螺栓孔3和排气缸盖螺栓孔5,所述气缸盖I上部设有油腔2,具体如图中所示气缸盖I上部外端面平面以下的空间为油腔2,所述气缸盖I的进气缸盖螺栓孔3和排气缸盖螺栓孔5一侧设有泄油孔,泄油孔上接油腔2贯穿至气缸盖I底部,对于发动机朝向进气侧前倾布置的发动机,加上受气缸盖I空间的影响,优选在进气侧每个进气缸盖螺栓孔3 —侧设有上小下大结构的进气侧泄油孔5,在排气侧第3个排气缸盖螺栓孔5 —侧设有上小下大结构的排气侧泄油孔6,泄油孔上接油腔2往下贯穿至气缸盖I底部,泄油孔中横向设置有避让进排气歧管固定螺栓孔的凸台9。为了增大缸盖螺栓孔的强度,在进排气侧进气缸盖螺栓孔3和排气缸盖螺栓孔5外侧设置有延伸至泄油孔的加强筋11。
[0018]如图1,对于发动机朝向进气侧前倾布置的发动机,在气缸盖I每个进气侧缸盖螺栓孔3处设置有进气侧泄油孔4贯通油腔2,同时在排气侧第三排气缸盖螺栓孔5处设置有排气侧泄油孔6贯通油腔2,气缸盖I内的机油可通过进气侧的5个进气侧泄油孔4泄油,当汽车爬坡过程中,同时可通过排气侧的排气侧泄油孔6泄油。
[0019]如图2,3,4,在油腔砂芯7设计过程中,设计凹坑8,缸盖铸造成型后形成避让进排气歧管螺栓孔的金属突台9,保证进排气歧管螺栓孔的机加壁厚;同时设计加强筋凹槽10,缸盖铸造成型后形成加强筋11,增强缸盖螺栓孔强度及缸盖整体强度;图4所示,根保证泄油孔壁面距气缸盖螺栓孔距离a为10± 1mm,保证泄油孔壁面距缸盖外表面最小壁厚b为4mm o
[0020]这样,就充分利用了缸盖外表面距缸盖螺栓孔之间的空间距离,通过泄油孔的铸造成型,避让进排气歧管螺栓孔,不仅达到充分泄油的目的,同时减轻缸盖重量,缸盖外形紧凑。
【权利要求】
1.一种气缸盖油腔泄油结构,包括气缸盖(I),所述气缸盖(I)上部设有进气缸盖螺栓孔(3)和排气缸盖螺栓孔(4),所述气缸盖(I)上部设有油腔(2),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1)的进气缸盖螺栓孔(3)和排气缸盖螺栓孔(4)一侧设有泄油孔,所述泄油孔上接油腔(2)贯穿至气缸盖(I)底部,泄油孔中设置有避让进排气歧管固定螺栓孔的凸台(9),所述凸台(9)横向设置于泄油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缸盖油腔泄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油孔腔体为上小下大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缸盖油腔泄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侧每个进气缸盖螺栓孔(3) —侧设有泄油孔(4),所述排气侧第3个排气缸盖螺栓孔(4) 一侧设有泄油孔(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缸盖油腔泄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螺栓孔(3)外侧设有加强筋(11),所述加强筋延伸至泄油孔(4)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缸盖油腔泄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油孔(4)腔壁距缸盖螺栓孔(3)最小距离为10±l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缸盖油腔泄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油孔(4)腔壁距缸盖外表面最小壁厚为4mm。
【文档编号】F02F1/24GK203452919SQ201320354405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0日
【发明者】宋扬, 周洪光, 樊洪磊 申请人:东风汽车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