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气歧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2336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进气歧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讲的是一种进气歧管。



背景技术:

汽车中的进气歧管用于将空气、燃油混合气体由化油器或节气门体分配到各缸进气道,现有技术中的进气歧管一般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气体腔室和将气体腔室内气体分流至各个气缸的多个流道,相邻流道之间的流道侧壁一般以尖角的方式连接,这样,就会存在以下不足:1.没有设置导流结构,这样,气体从气体腔室分流至不同流道时会产生气流不顺畅,产生对流或回旋的作用,从而进气歧管工作不够稳定,甚至产生异常声音;2.气体对流道侧壁之间的连接处直接冲击,易形成冲击疲劳效应而造成裂纹而提前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该进气歧管具有导流结构从而使其工作更稳定的进气歧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进气歧管,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气体腔室和将气体腔室内气体分流至各个气缸的多个流道,相邻的流道之间且在靠近气体腔室的端部具有用于将气体腔室导流至流道内的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包括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均由流道的流道侧壁向气体腔室延伸,所述第一导流板远离流道的一端与第二导流板远离流道的一端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如下优点: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起到将气体腔室中的气体导流至流道的作用,从而使进气歧管内的气体流通更平滑和顺利,从而保证进气歧管工作的稳定性;另外,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不仅起到导流的作用,还起到阻挡进气歧管内的气体的冲击的作用,避免气体对流道侧壁之间的连接处直接冲击。

所述第一导流板远离流道的一端和第二导流板远离流道的一端通过圆弧段过渡连接。这样,圆弧段的作用下,进一步起到使进气歧管内的气体流通更平滑和顺利的作用。

相邻的流道之间的流道侧壁通过圆弧过渡段连接,所述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和圆弧过渡段之间形成隔离腔。由于隔离腔的存在,从而在气体与流道侧壁之间的连接处形成一定的隔离作用,避免流道侧壁之间的连接处形成冲击疲劳效应而造成裂纹而提前失效。另外,隔离腔的存在使得流道侧壁之间的连接处的壁厚合理,方便工艺成型。

所述流道的外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沿流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加流道的结构强度。

所述气体腔室的外侧壁上设有垂直相交的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加气体腔室的结构强度。

所述第二加强筋与第一加强筋连为一体。这样,方便第二加强筋与第一加强筋的成型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进气歧管的断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进气歧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壳体;2、气体腔室;3、流道;4、第一导流板;5、第二导流板;6、流道侧壁;7、圆弧段;8、圆弧过渡段;9、隔离腔;10、第一加强筋;11、第二加强筋;12、第三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向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传达他们工作的实质所通常使用的术语来描述本公开的实用新型概念。然而,这些实用新型概念可体现为许多不同的形式,因而不应视为限于本文中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内容更详尽和完整,并且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完整传达其包括的范围。也应注意这些实施例不相互排斥。来自一个实施例的组件、步骤或元素可假设成在另一实施例中可存在或使用。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多种多样的备选和/或等同实现方式替代所示出和描述的特定实施例。本申请旨在覆盖本文论述的实施例的任何修改或变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明显可以仅使用所描述的方面中的一些方面来实践备选实施例。本文出于说明的目的,在实施例中描述了特定的数字、材料和配置,然而,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践备选的实施例。在其它情况下,可能省略或简化了众所周知的特征,以便不使说明性的实施例难于理解。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有”、“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术语“固定”可以是螺栓固定连接和/或螺钉固定连接和/或卡接和/或焊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2,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进气歧管,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具有气体腔室2和将气体腔室2内气体分流至各个气缸的多个流道3,相邻的流道3之间且在靠近气体腔室2的端部具有用于将气体腔室2导流至流道3内的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包括第一导流板4和第二导流板5,所述第一导流板4和第二导流板5均由流道3的流道侧壁6向气体腔室2延伸,所述第一导流板4远离流道3的一端与第二导流板5远离流道3的一端连接。其中图2虚线部分为导流结构处的透视图。

第一导流板4和第二导流板5起到将气体腔室2中的气体导流至流道3的作用,从而使进气歧管内的气体流通更平滑和顺利,从而保证进气歧管工作的稳定性,提升了各缸的进气均匀性,这就使发动机在运行时输出的功率扭矩更加平稳和线性,同时也加强了进气歧管的强度,提升了发动机NVH,使驾驶者享受良好的舒适感;另外,第一导流板4、第二导流板5不仅起到导流的作用,还起到阻挡进气歧管内的气体的冲击的作用,避免气体对流道侧壁6之间的连接处直接冲击;再者,第一导流板4、第二导流板5还起到了增加进气歧管的结构强度的作用。

所述第一导流板4远离流道3的一端和第二导流板5远离流道3的一端通过圆弧段7过渡连接。这样,圆弧段7的作用下,进一步起到使进气歧管内的气体流通更平滑和顺利的作用。

相邻的流道3之间的流道侧壁6通过圆弧过渡段8连接,所述第一导流板4、第二导流板5和圆弧过渡段8之间形成隔离腔9。由于隔离腔9的存在,从而在气体与流道侧壁6之间的连接处形成一定的隔离作用,避免流道侧壁6之间的连接处形成冲击疲劳效应而造成裂纹而提前失效。另外,隔离腔9的存在使得流道侧壁6之间的连接处的壁厚合理,方便工艺成型。

所述流道3的外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沿流道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10。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加流道3的结构强度。

所述气体腔室2的外侧壁上设有垂直相交的第二加强筋11和第三加强筋12。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加气体腔室2的结构强度。

所述第二加强筋11与第一加强筋10连为一体。这样,方便第二加强筋11与第一加强筋10的成型过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示例,不能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对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做出的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都应属于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