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28447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特别是一种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压缩机的容积效率受泄漏系数、余隙容积、绝热指数、回流系数等方面影响。而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泄漏通道主要有滑片与气缸槽宽度间隙、滑片与气缸高度间隙、活塞与气缸的高度间隙,气缸与主、副轴承之间的间隙等通道,作为减少这些通道泄漏的技术手段,主要是靠间隙之间的冷冻机油来达到目的的。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之间的密封主要是靠供油完成的,而没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之间,比如气缸与主、副轴承之间的装配间隙,是靠增加油量达到相应的油面高度而实现密封的效果。对于壳体的内部压力为高压侧压力的压缩机,在其运行过程中,压缩腔内的压力大部分时间都低于壳体的内部压力。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壳体内的高压冷媒通过气缸与副轴承、气缸与主轴承之间间隙,泄漏到压缩腔内,从而导致压缩机容积效率下降,性能下降。目前解决此问题的常规技术方案为通过增加压缩机内的冷冻机油的封入量,保证一定的油面高度要求,从而达到密封的目的,但是,会造成以下问题1)冷冻机油的封入量增多,导致压缩机的运行成本升高,2)吐油量也会增大,导致系统的制冷或制热效率下降。因此,在压缩机内处于低油量的情况下,加强压缩机的供油能力能密封有相对运动零部件间的间隙,但对于没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之间的间隙,却无法很好的密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制作成本低、油封入量少、密封性能好、吐油量少、适用范围广的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密封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密封结构,压缩机的壳体内设置有气缸,主轴承和副轴承分别设置在气缸的上下两端,壳体内的压力为高压侧压力,其结构特征是主轴承朝向气缸的一侧为精加工面,在该精加工面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倒角,该第一倒角位于气缸的上端面所在范围内;主轴承上设置有通油孔,该通油孔的内边缘位于气缸的外边缘的内侧,通油孔位于第一倒角的外侧,主轴承的精加工面的外径小于气缸的外径,在主轴承与气缸的接触处形成了第一储油凹槽。所述气缸的下端面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倒角,该第二倒角位于副轴承的上端面所在范围内,副轴承的外径大于气缸的外径,在气缸与副轴承的接触处形成了第二储油凹槽。所述气缸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开口于第一倒角的下方。所述副轴承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开口于第二倒角的下方。[0011]所述主轴承的外周与壳体的内壁相接。本实用新型中的压缩机构通过主轴承固定在壳体的内壁上,压缩机构包括气缸、 主轴承和副轴承,气缸的外径比主轴承的精加工面的外径大,气缸的外径比副轴承的外径小,主轴承上的通油孔的内边缘在气缸的外边缘内侧,便于冷冻机油流向气缸的上端面。与此同时,在主轴承的精加工面设计第一倒角,在气缸的下端面设计第二倒角,以便于形成容易积油的第一储油凹槽和第二储油凹槽。因此,在压缩机的封油量很少的情况下,也能有效的对气缸与主轴承、气缸与副轴承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达到壳体内的封油量少、而密封效果不下降,压缩机的工作性能不下降的目的。当压缩机内的封油量很少时,夹带在排出气体中的油量也会减少,因此可以降低系统内的油的循环量,提高热交换器的换热系数,从而提高压缩机在制热或制冷时的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制作成本低、油封入量少、密封性能好、 吐油量少和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主轴承,1. 1为第一倒角,2为通油孔,3为气缸,3. 1为第二倒角,3. 2为第一凹槽,4为副轴承,4. 1为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第一实施例参见图1-图2,主轴承1安装在气缸3的上端面上,副轴承4安装在气缸3的下端面上。主轴承1朝向气缸3的一侧为精加工面,在该精加工面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倒角 1. 1,该第一倒角1. 1位于气缸3的上端面所在范围内。气缸3的下端面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倒角3. 1,该第二倒角3. 1位于副轴承4的上端面所在范围内。设置在主轴承1上的通油孔2的内边缘位于气缸3的外边缘的内侧,通油孔2位于第一倒角1. 1的外侧。由于主轴承1的精加工面的外径dl小于气缸3的外径d2,见图2,于是,在主轴承 1与气缸3的接触处形成了第一储油凹槽。同样的,副轴承4的外径d3大于气缸3的外径 d2,在气缸3与副轴承4的接触处形成了第二储油凹槽。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后,积存在主轴承1上的冷冻机油,通过通油孔2以及设置在主轴承1上的第一倒角1. 1,迅速流向精加工面的整个外周以及气缸3的上端面,部分冷冻机油积存在第一储油凹槽中,冷冻机油通过壳体内与压缩腔内之间的压差进入到气缸3与主轴承1之间的间隙中,进行密封。同样的,当积存在气缸3上端面的冷冻机油填满了第一储油凹槽后,多余的冷冻机油就顺着气缸3的外周向下流向副轴承3;部分冷冻机油就积存在第二储油凹槽中,通过压差就能使冷冻机油填充在气缸3与副轴承4之间的间隙内,进行密封。
第二实施例参见图3,本实施例除了采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方案之外,其差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在气缸3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凹槽3. 2,该第一凹槽3. 2开口于第一倒角1. 1 的下方;在副轴承4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凹槽4. 1,该第二凹槽4. 1开口于第二倒角3. 1的下方。第一凹槽3. 2和第二凹槽4. 1均有利于冷冻机油积存,以便于冷冻机油密封气缸3 与主轴承1、副轴承4之间的间隙。其余未述部分见第一实施例,不再重复。
权利要求1.一种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密封结构,压缩机的壳体内设置有气缸(3),主轴承(1)和副轴承(4)分别设置在气缸(3)的上下两端,壳体内的压力为高压侧压力,其特征是主轴承(1)朝向气缸(3)的一侧为精加工面,在该精加工面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倒角(1.1),该第一倒角(1. 1)位于气缸(3)的上端面所在范围内;主轴承(1)上设置有通油孔(2),该通油孔(2)的内边缘位于气缸(3)的外边缘的内侧,通油孔(2)位于第一倒角(1.1)的外侧,主轴承⑴的精加工面的外径(dl)小于气缸(3)的外径(d2),在主轴承⑴与气缸(3)的接触处形成了第一储油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密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气缸(3)的下端面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倒角(3. 1),该第二倒角(3. 1)位于副轴承(4)的上端面所在范围内,副轴承(4)的外径(d3)大于气缸(3)的外径(d2),在气缸(3)与副轴承(4)的接触处形成了第二储油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密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气缸(3)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凹槽(3. 2),该第一凹槽(3.2)开口于第一倒角(1. 1)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密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副轴承(4)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凹槽(4. 1),该第二凹槽(4. 1)开口于第二倒角(3. 1)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密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主轴承(1)的外周与壳体的内壁相接。
专利摘要一种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密封结构,压缩机的壳体内设置有气缸,主轴承和副轴承分别设置在气缸的上下两端,壳体内的压力为高压侧压力,主轴承朝向气缸的一侧为精加工面,在该精加工面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倒角,该第一倒角位于气缸的上端面所在范围内;主轴承上设置有通油孔,该通油孔的内边缘位于气缸的外边缘的内侧,通油孔位于第一倒角的外侧,主轴承的精加工面的外径小于气缸的外径,在主轴承与气缸的接触处形成了第一储油凹槽。气缸的下端面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倒角,该第二倒角位于副轴承的上端面所在范围内。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制作成本低、油封入量少、密封性能好、吐油量少和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文档编号F04C27/00GK202065180SQ20112014031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5日
发明者熊指挥 申请人: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